资源描述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在1960年提出了“课程改革论”的教育心理学家是( )
A.华生B.杜威C.布鲁纳D.布卢姆
2.小学教师首先要扮演的角色是( )
A.学生楷模B.心理医生C.学生家长代理人D.知识传授者
3.丹瑟洛将学习策略分为具有相互联系的两大类,这两大类是( )
A.宏观策略和微观策略B.知识理解的策略和知识记忆的策略
C.通用策略和专用策略D.基本策略和支持策略
7.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
A.形象思维B.发散思维C.辐合思维D.直觉思维
8.容易使儿童形成自我中心、唯我独尊、攻击心强、难与人相处等性格特点的教养方式是( )
A.控制型B.过度放纵C.过度保护D.民主型
9.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它的特征是以学生的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 )
A.教师主导教学B.独立完成作业C.家庭作业D.个别课堂练习
10.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从而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的思维训练方法称为( )
A.讨论法B.头脑风暴法C.启发法D.用途扩散法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O分)
1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 )
A.观察法B.实验法C.谈话法D.问卷法E.故事法
12.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关注的有( )
A.发展与教育B.学习与教学C.认知与个性D.一致与差异
13.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外在因素有( )
A.家庭的教养方式B.教育思想和学校类型
C.社会形态D.学生气质类型E.文化
17.学习迁移的理论包括( )
A.官能心理学的形式训练说B.联结主义的相同要素说
C.机能心理学的经验泛化说D.格式塔学派的关系转换说E.认知派的认知结构说
18.对儿童的冲动行为,常采取的方法是( )
A.培养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B.严厉的惩罚
C.使用“自我教育训练”D.使用行为改变技术
19.学习的过程包括( )
A.信息的传授B.信息的获得C.信息的转换D.信息的评价
20.心理健康的衡量方法( )
A.心理测量与统计学方法B.社会适应判定法C.生活适应判定法
D.主观病痛法E.症状判定法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21.________于本世纪初期1903年出版了________。此书的出版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标志着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2.小学儿童的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以________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________为主要形式。
23.________和________是学习策略的核心成分,其中________是更高级的一种策略,教学中常用的谐音、歌谣、口诀等方法都属于________。
24.小学儿童思维发展在过渡中存在着一个明显的“关键年龄”大约在________年级左右
25.________是获得学习迁移的主要手段。
26.在班集体建设中最关键的因素是________和________。
27.在缺乏经验传授的条件下,个体自己去独力发现、创造经验的过程,属于________学习。
32.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个别学生的纪律问题。
33.简述学习迁移发生的条件。
34.认知建构理论的学习观点有哪些?
35.在运用表扬与批评手段时要考虑到哪几个条件?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O分)
36.试述培养与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
37.试述小学生的学习适应问题的主要表现以及学校教育的措施。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布鲁纳提出“课程改革论”,主张结构化学习。
2.C【解析】学生的家长代理人是小学教师首先要扮演的角色。
3.D【解析】丹瑟洛将学习策略划分为基本策略和支持(辅助性)策略两类。
4.B【解析】效度是指测量的准确性,是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5.C【解析】8岁~10岁是儿童多动症的高峰发病年龄。
6.A【解析】教师素质是指以先天禀赋为基础,通过师资训练和自我提高而形成的身心特征与职业修养。
7.B【解析】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8.B【解析】过度放纵的教养方式容易养成儿童自我中心、唯我独尊、攻击性强、难与人相处等性格特点。
9.A【解析】合作学习提倡以学生为主导,而不是教师主导教学。
10.B【解析】头脑风暴法是指集体大讨论,使得思维撞击,迸发火花,而达到集思广益效果的思维训练方法。
二、多项选择题
11.ABCD【解析】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谈话法和问卷法。
12.ABCD【解析】教育心理学关注发展与教育、学习与教学、认知与个性一致与差异等方面。
13.ABCE【解析】气质类型并不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14.ABCDE【解析】教学监控能力有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能力。
15.ACD【解析】联结派的代表人物有巴甫洛夫、桑代克和斯金纳。
16.ABCD【解析】华莱士认为问题解决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酝酿阶段、明朗阶段和验证阶段。
17.ABCDE【解析】官能心理学的形式训练说、联结主义的相同要素说、机能心理学的经验泛化说、格式塔学派的关系转换说、认知派的认知结构说都属于学习迁移理论。
18.ACD【解析】严厉的惩罚对改变儿童的冲动行为并没有多大的帮助,还有可能会起反向作用。
19.ABCD【解析】学习的过程包括信息的传授、获得、转换和评价四个阶段。
20.BCD【解析】心理健康的衡量方法有社会适应判定法、生活适应判定法和主观病痛法。
三、填空题
21.桑代克《教育心理学》22.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23.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精细加工策略。24.四25.教学方法26.目标规范27.发现28.智力测验学习诊断测验29.抽象思维注意力想象力30.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四、简答题
31.【答案要点】(1)知觉从无意性、情绪性向有意性、目的性方向发展;
(2)注意从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逐渐发展到有意注意占主导地位;
(3)有意识记逐渐超过无意识记并占主导地位,对机械识记的依赖逐渐减少,对意义识记运用逐渐增加,具体形象记忆还占优势,抽象记忆在迅速发展;
(4)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但小学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具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
32.【答案要点】(1)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纪律问题。在纪律问题面前教师要适当地解除心理压力,正确认识儿童的行为特点和解决纪律问题的目的。
(2)有针对性的引导解决。善于奖励,不要迷信惩罚。
(3)教师要通过自己的工作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假手家长。
33.【答案要点】(1)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因素;
(2)已有经验的泛化水平;
(3)学习的理解与巩固程度;
(4)智力水平;
(5)定势。
34.【答案要点】(1)学习是个体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这种建构不是机械地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新的理解。
(2)学习过程包括两方面的建构:一是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二是对原有经验结构的改造与重组。
(3)不同的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经验,可能以不同的方式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产生不同的建构结果。
35.【答案要点】(1)学生受表扬与批评的历史状况。
(2)学生本人对表扬与批评的重视程度。
(3)师生之间的关系融洽、互相尊重也对奖惩的效果有直接影响。
(4)教师的评价一定要公正。
(5)表扬的作用与一定年龄密切相关。
五、论述题
36.【答案要点】(1)保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新颖性。
(2)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3)从内部动机人手,培养学习兴趣。
(4)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就是将学习的结果信息提供给学生。
(5)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
(6)设立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成功。
(7)恰当地运用竞争和合作。
37.【答案要点】(1)小学新生的学习适应。
①需适应的问题;
②教师的任务。
(2)小学生的学习疲劳。
①会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
②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3)小学生的学习困难。
学习困难是学生的主要特征。
(4)小学生的考试焦虑。
①其形成原因;
②防止和降低学生的考试焦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