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X年乡镇年度发展规划 2015年,新民场镇将紧紧围绕县委“水润蜀都、生态xx县”和“建大公园、造大景区”的工作要求,以党建为抓手,统筹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鲜明突出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生态优势和日益凸显的交通区位优势,用好我镇的田园生态本底,用活水源保护区农业农村发展政策,以一、三产业“生态”、“高端”、“互动”发展为取向,以水源保护为核心,以建设“水源保护湿地核心区”、“生态有机农业标志区”、“生态旅游精品区”、“统筹城乡改革先行区”为重点,把我镇建设成为具有鲜明水源保护特色的开敞自然景区和全域生态公园。 (一)抓实党建工作,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一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凝聚力。认真落
2、实“一把手”抓党建责任制,深入开展“党员亮身份、提素质”活动,切实抓好镇党委自身建设和村(社区)党支部建设,推动镇村党组织在强化服务中更好地发挥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高质量发展新党员和抓好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充分发挥村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二是加大培训教育力度,提升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加强干部培训和教育工作,开办党员干部夜校,重点加强对镇村党员干部在政治理论、业务技能、法律法规、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培训,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新形势下做好农村工作的能力。三是深入推进反腐倡廉,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两个责任”,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确保政府运作阳光透明、廉洁高效。 (二)集
3、中连片集成,建设水源保护湿地核心区。一是实施生态搬迁。强力推进徐堰河、柏条河200米范围内云桥村、金柏村农户的生态搬迁工作,完成生态搬迁350人。二是推进湿地扩面。在已建成“云桥湿地”的基础上,扩建湿地500亩,逐步形成“千亩云桥湿地”生态屏障。三是打造水源保护湿地核心区。结合金柏村生态搬迁,在符合湿地保护、使用强制性规定的前提下,在搬迁带内建设具备步行及骑游功能的巡查通道,同时保留湿地周边少量林盘院落,发展生态农庄,打造多功能、高品质的湿地公园。 (三)做精蔬菜产业,建设生态有机农业标志区。一是种好生态蔬菜。在兴增、兴旺、永盛3个村,依托金田育苗中心、蔬菜专业合作社,连片发展苦瓜、番茄、辣椒
4、等绿色常规蔬菜种植,建成绿色常规蔬菜种植基地2500亩,“种养循环”特色生菜种植基地800亩;在净菊、云桥两个村,按照有机的标准发展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云桥圆根萝卜”为主的生态有机蔬菜,新建有机蔬菜基地1000亩。二是打响生态品牌。引导和支持企业、合作社实施品牌经营战略,开展商标注册、专利申请、产品认证、农产品展示展销、品牌宣传推介,努力提高“云桥圆根萝卜”、“紫云桥”、“牛旺”等生态蔬菜产品知名度、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三是展现田园美景。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为重点,新建永盛、兴增、兴旺主要连接道路13800米,整治建设生态沟渠21000米。新培育实体化蔬菜专合组织1个,发展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
5、1家,快速推进“金兰地”观光体验农业项目建成运营。 (四)打造全域景点,建设生态旅游精品区。一是优化入城风貌。以唐太路改造为契机,规范整治花卉苗圃,引导花卉苗木企业结合产业提档升级,沿唐太路两侧30米范围内有序调整产业布局形态,将唐太路两侧打造成为精品花卉展示区、生态景观示范带。二是打造花乡景区。支持花香一号、花海田园等三产项目与浙江森禾、苗夫等花卉苗木种植企业建立花乡园区发展联盟,对园区进行高标准规划设计,通过市场的方式,逐步配套建设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初步形成景区游客接待能力。三是打造滨水湿地。以湿地的科普宣教、功能利用、文化弘扬等为主题,在符合湿地保护的前提下,逐步将“云桥湿地”打造成为具
6、有保护与利用、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生态观光、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滨水湿地公园。四是建设开敞景区。通过骑游道建设,将精品蔬菜基地、林盘院落、乌木博物馆、鹿野苑等多个生态景点与云凌花乡、云桥湿地有机串联,集成镇域内乡村旅游资源,建设兼具川西田园风光和水资源保护特色的开敞自然景区。 (五)着力破解难题,建设统筹城乡改革先行区。一是对徐堰河、柏条河、柏木河两侧水源保护禁建范围(纵深200米)内的农户,通过实施生态搬迁,以货币安置的形式,促进农民进城居住。二是对禁建范围外,有土地整理立项的区域,通过土地整理的方式,货币安置的形式,实现农民进城居住。三是对禁建范围外,非土地整理立项区内的农户,探索实
7、施“双放弃”,与近邻城镇的村(社区)通过权属置换的方式,集中进城居住。四是对禁建范围外,城镇建成区内的农户,在不突破土地用途管制的前提下,采取政府统一规划设计、农民自主维修改造的方式,同步实施零星宅基地整理,打造富有川西民居特色的农民新居。 (六)统筹推进社会事业,建设和谐美丽新民场。一是开展就业促进。完善领导联系帮扶困难群众特别是低保户群体的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农民创业就业的支持政策和服务机制,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多渠道转移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做优公共服务。扎实抓好政务服务、文体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项目,重点加强镇村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改造建设。三是创新社会管理。深化农村新型治理机制,严格落实群众和信访工作逐级负责制,及时化解各类信访突出问题和矛盾,狠抓安全生产和重大事件应急管理,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第4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