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科班二轮复习学案古代中国思想史考点汇总【考点综述】 1、把握一条主线索,即儒家思想的发展变化,不仅反映了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而且也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2、注意把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文明的发展加以比较,体会中国古代文化领先世界的特点。3、如何认识儒家、法家、道家思想共同构建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基本精神?5、明清早期的启蒙思想为什么不完善?6、儒家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如何?【考点1、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一、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1、诸子百家:道家:_(春秋)、庄子;儒家:_(春秋)、孟子、荀子;墨家:墨子; 法家:商鞅、韩非子2、出现原因经济:_,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政治:分封制、宗法
2、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割据混战。阶级:新兴_阶级崛起,“士”(知识分子)阶层受到重用。思想文化:私学兴起,“学在官府”到“_”根因:_,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使思想异常活跃。3、意义:(1)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 (_构成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的变革精神对后世影响很大。)(2)“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二、儒家思想的形成发展1、孔子(_后期鲁国人,代表没落的_利益,儒学开创者)“_、_”是孔子思想体系的
3、核心。(1)仁:“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它强调人与人之间要彼此尊重,互相爱护。 (但爱有等差)(2)礼:周礼,“克己复礼”,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维护_朝的等级秩序,具有保守性。(3)民本思想:“_”,爱惜民力,反对苛政与任意刑杀,取信于民。(4)教育思想:提出“有教无类”;开创_之风,把接受教育者从少数贵族扩大到一些平民阶层,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材施教等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5)哲学:敬鬼神而远之,强调关注_。(6)文献贡献:整编五经诗经、尚书、礼、易、(乐)、春秋(著)。 2、孟子(战国)仁政 。发展孔子仁的思想,提出“_”。民本思想:_,“民为贵,社稷
4、次之,君为轻”。伦理道德:性_论。人天生就有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要实行仁政来扩充人的善性。 3、荀子(战国,综合法道两家思想,丰富发展了儒家思想)礼: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强调用_规范人的行为,也强调隆礼又重法。 民本:_,主张施政用“_”和“_”。伦理道德:性_论,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哲学:天行有常,_(唯物主义者)三、道家 1、老子(春秋)(老子又称道德经)(1)“_”是万物起源(唯心主义)(2)哲学:世界万物在不停地运动;有无、难易、美丑、贵贱、福祸相互依存和转化的朴素的_思想;(精华)提出了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方法论原则。(3)政治主张:“_”、“小国寡民”2、
5、影响:以“虚无”的“道”为世界的根本,以 “无为” “逍遥”为处世方法,是为消极悲观的处世态度。但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法家 1、战国前期的法家人物纷纷在各国推行了变法运动,如_在秦国的变法。2、集大成者战国_(1)主张建立_,加强君权。(2)提倡严刑峻法(法治),厉行赏罚,奖励耕战。(性本恶)(3)提出了“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的主张。(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_。)3影响:适应了新兴_阶级的利益,顺应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为_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理论基础。墨家(自主阅读)战国墨子主张:“兼爱”,消除亲疏、贵贱的分别
6、,同等地去爱所有的人;“非攻”,谴责战争;“节用”,反对奢侈浪费;治国主张“尚贤”,反对任人唯亲。影响:墨家思想代表平民和小生产者的愿望【考点2、汉代儒学】一、董仲舒新儒学(天人三策春秋繁露)为适应汉武帝打击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_”的主张。为了加强君权,提出“君权神授”,提出了“天人合一”、“_”。(神化君权,同时又防止君主暴政)为了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稳定社会秩序,提出“_”(“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为了缓和阶级矛盾,提出仁政(民本思想,国家对百姓“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董仲舒新儒学特点:
7、 1、以儒家为基础,吸收_、_和_学说。 2、外_内_,剂之以道,礼法并用,霸、王道杂之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1)思想方面: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2)政治方面:启用大批儒学之士参与国家大政。 (3)教育方面:兴办_和地方教育系统,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太学: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国家培养政治人才的_学校,是_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也打破了_世代为官的陈规,少数出身于社会中下层的人也得到入仕的机会。地方郡县学校:在郡县推广儒学,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五经:公元前136年,汉武帝正式规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并设立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称为“博士”。儒
8、学独尊的根因:_改造后的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_的需要。(思想大一统为汉武帝时期巩固大一统的政治局面、维护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统治服务。)儒学独尊的影响积极方面: 1、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需要,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2、使儒家学说逐步成为封建_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_。消极方面:结束了各家学派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考点3、宋明理学】理学含义把儒家提倡的_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它是儒家思想、佛教和_融合而成的。(儒释道三教合一)一、程朱理学核心:_是万物的本原(客观唯心主义)1、二程(北宋)(1)天理是万物的本原,天理的核心就是“仁”
9、。(2)把天理和纲常伦理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2、程朱理学成熟和集大成者:_(南宋)理气论:理是万物的本源,理先于气。心性论,修养论:强调自身学习强调仁,强调强烈的社会责任心社会政治理论:强调天理就是三纲五常,强调正君心、正纲常、治国平天下。强调“_”(5)格物致知(物:天理等外物;知:_等)(6)编著四书章句集注,为四书注解,成为理学的经典3、朱熹历史地位: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大师,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仅次于孔孟。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传及日本、朝鲜和西欧等,被称为“朱子学”, 影响世界文化史。二、陆王心学
10、核心:_是万物的本原(主观唯心主义)(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1、陆九渊心学(南宋人,是心学的开创者)核心命题是“_”,意思是本心即天理。强调“_,吾心即是真理(吾心便是宇宙)”他主张“_”,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2、王阳明的心学(明朝,是心学的_)吸收了佛教思想,宣扬“_”“心外无理”。 “_”,认为“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善性,但良知往往被私欲所侵蚀,所以要努力加强道德修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_”,认为知行都产生于心。宋明理学的评价消极:它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
11、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考点4、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明清之际思想活跃局面(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出现的背景1、经济:一方面商品经济发展迅速,_产生并缓慢发展;(根本原因)另一方面统治者极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2、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日趋_。3、思想文化:文字狱、八股取士等文化专制限制了思想的自由;宋明理学扼杀人性,束缚人们的思想。一、李贽(明后期)1、主张(1)认为“理”存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2)挑战_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理学家)的虚伪,批判宋明理学。儒家经典不是万世至论 ;反对以孔
12、子的是非标准作为判断是非的依据。(3)批判_,提出男女平等的思想,强调个性发展。2、评价:有力地冲击了封建伦理道德,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是我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一定意义上反映了_时代的要求。二、明清之际三大启蒙思想家人物著作主要观点黄宗羲(梨洲先生)明夷待访录1、“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批判君主专制的民主启蒙思想2、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启蒙思想3、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 “一家之法”,以学校为议政机关,限制君权4、主张工商皆本。顾炎武(亭林先生)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1、批判私天下的君主专制,主张“众治”,“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2、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提
13、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而已”(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3、经世致用。王夫之(船山先生、姜斋)船山遗书1、哲学:唯物论;尊重物质运动的规律(朴素辩证法)。 2、“循天下之公”,抨击孤秦陋宋,批判君主专制。共同特色批判_,具有早期_启蒙色彩。反对“重农抑商”,提出“_”。 _,提倡务实的学风和行为。_传统儒学,构建起具有_特色的新儒学体系。【知识拓展】一、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比较。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不同点本体论理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心即理”。哲学范畴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方法论格物致知(通过外物求“理”)“发明本心”、“致良知”(通过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求得“理”。
14、)相同点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属于宋明理学范畴,都是唯心主义思想,都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以儒家的纲常伦理遏制人的自然欲求,维护专制统治。(实质)二、对比分析欧洲启蒙运动和中国明清之际反封建的民主启蒙思想的差异。明清之际的民主启蒙思想欧洲的启蒙运动性质本质上仍属于封建思想的范畴,对儒学的批判继承和发展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内容中国的思想家抨击君主专制,具有朴素的民主色彩,提倡注重实际,提倡工商皆本;但未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批判整个封建制度,并为资本主义设计了一套政治方案,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影响没有成为当时思想的主流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
15、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没有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与转型。是17、18世纪欧洲的主流思想;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推动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民主运动也起了鼓舞作用。政治条件封建专制统治空前强化,封建统治衰落但仍十分稳固;还未形成资产阶级力量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封建统治衰落;资产阶级力量空前壮大。经济条件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缓慢。欧洲重商主义和殖民掠夺政策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条件宋明理学禁锢思想,文化专制使封建传统文化仍占统治地位。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解放思想,使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迅速传播。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16、儒家思想形成与发展的脉络。时代地 位备注春秋创立、不被重视要求恢复周礼有保守的一面,强调仁义,在战国大动乱的时代不可能获得重视,不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战国发展、不被重视秦朝受压制秦崇尚法家,实行暴政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为正统董仲舒改造的新儒学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魏晋危机受佛教和道教的冲击宋明重新确立正统宋明儒学家将儒学改造为完备的思想体系,将儒家的纲常伦理上升到天理高度,更好地适应统治者强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明清批判地继承,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人们要求冲破传统儒学的束缚。维新变法托古改制将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西方先进政治学说新文化运动彻底批判,反对旧道德,打倒孔家店儒家伦理道德是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要彻底推翻封建专制,必须从思想上彻底批判儒家思想古代中国思想史考点汇总第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