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买卖中的道德》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买卖中的道德》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教材从两个方面来引导学生探究买卖中的道德问题。一方面是卖方—也就是商家在“卖”的过程中的道德问题,另一方面是买家—也就是顾客在“买”的 过程中的道德问题。其中,对于商家的道德问题,教材提供的素材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商家与厂家一起做广告的诚信,是否对顾客负责的问题;另一个是商家为了吸 引顾客而开展的打折活动所反映出的诚信问题。对于顾客在购物活动中存在的道德问题,教材主要展示了私拆商品包装,造成商品损坏。应该说这些只是我们生活中 买卖道德问题的一部分,只是一些范例。要想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用双眼去观察、发现更多的问题,从中了解更多的社会现象,明白生活中处处 要讲道德诚信,懂得小学生应该从自我做起,讲究买卖中的道德,努力做一个文明的社会公民。
[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三年级的学生都有过与自己的父母到各种各样的商业场所购买东西的经历,大多数学生也曾经自己独立到小卖店买过零食,或结伴到住家附近的超市购买 过一些学习用品。在这些购物的经历对于孩子今天所学本科都奠定基础。但是也由于本学段孩子年龄小对待虚假广告分辨能力不高,也是一些孩子轻信广告,导致上当受骗,因此教学中不仅要积极创设合情合理的教学情境,还要营造好学生乐于接受的场景。激发学生求真的欲望,使孩子的个性得以张扬。
[教学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内容涵盖较广,不仅要知道买卖中的小知识,还要学生懂得买卖中的道德。教学时,我根据本课时教学目标,设想采用活动化教学形式,因为活动化教学形式是符合小学德育课程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精神。更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它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可以通过活动自悟自得,获得知识和道理。所以在课堂上,我安排了“买卖活动”,通过活动主要想让学生置身于活动中,了解在卖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一些行为,再加上课前让学生走走、访访、查查的方法,把具体的事例拿到课堂上分析,从而讨论卖中的道德和买中的道德,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增强感性认识。
教学目标:
1.懂得买与卖中要遵守道德规范,进而受到诚信做人的教育,初步形成法制观念。
2.在看课件、调查、讨论的过程中提高道德认识水平,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诚信”的普遍意义。
3.在实际生活中购物时能做个受欢迎的顾客,养成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的行为习惯,并把买卖中的道德意识向亲人、朋友宣传。
教学重点:懂得买与卖的行为都应当遵守道
教学难点:理解诚信的普遍意义。
教学准备:
1.拍摄、采访商场售货员,以及人们购物的不文明行为录像。
2.学生收集自己喜欢的广告。
3.指导学生到附近的好又多等购物场所,调查、采访了解顾客在商场不受欢迎的行为及商家缺失诚信的事例。
教学活动及过程:
一、课前活动:
同学们,老师家里想买一台电视机,但商店里的电视琳琅满目,很多品牌。你能帮老师出出主意买什么品牌的电视好呢?为什么向老师推荐这个品牌?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学生从用途、功能、质量、价格等方面介绍自己知道的品牌电视)
师:老师一定会根据你们的建议选择一个合适的品牌,谢谢同学们!
二、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同学们,看来广告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不陌生,电视电脑中,街头马路旁、商场超市里;说的、唱的、表演的、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你们知道商家为什么花那么多人力,物力,财力来做这些广告吗?(学生回答)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去看待这些广告呢?休息一会儿,广告之后马上回来。
(媒体出示)
瞧一瞧啦!看一看啦!
我手里拿的可是灵丹妙药啦!
您想考大学吗?
您想考高分吗?
您想变得更聪明吗?
赶快用用我的“补脑灵”吧!
补脑灵、补脑灵!
补脑就是灵!
三、辩论广告,正确对待广告:
补脑灵提醒您精彩继续!
1.(老师手里拿补脑灵)为了考大学、为了考高分、为了使自己变得更聪明。这盒补脑灵,你想买吗?为什么?(学生回答,教师给予正确引导)
2.教师小结:孩子们,在这里老师虽然不能完全否认广告的真实性,但有些广告,为了盈利,也确实夸大了它的功效,所以,我们在购物时,一定要慎重、再慎重、以免上当受骗!
3.创设故事情景,进行维权行动:“同学们,一次,老师看了服装店的广告,广告上说:全棉T恤大减价,才二十元。老师也买了一件,可是穿了不到一个星期,衣服上全起了毛球,而且身上发痒。”大家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呢?老师以后还会去那家店买衣服吗?会给商家带来什么影响?商家要想生意好,那他该怎么做?(明白商家只有文明经商.诚信经营,生意才会越来越好的道理。那作为消费者你认为心目中的商家应该是怎样的?
板书:商家要诚信经营
4.同学们,不光李老师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们的学习伙伴乐乐也遇到了一件蹊跷的事情,让我们把书打开,看看乐乐遇到了什么困惑。(指导学生看教材,了解乐乐的故事。)
5.是啊!这商家怎麽能这样呢?第一天卖30元、第二天就变成了40元。如果你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你是什么样的心情?为什麽?(预设:有高兴的、因为自己没多花钱。也有不高兴的,因为………)下次你还会再次光临这家服装店吗?为什么?(学生回答)
6.在现实生活中,你或者你的家人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这种上当受骗的事情呢?
(学生回答)你们觉得这些商家怎么样?(同学回答)
用一句话来概括:商家失去了信誉(诚信)
7.如果商家失去了信誉,想象一下他最终的结果可能会怎么样?(学生想象)
你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学生回答)
8.如果你或者家人今后再遇到这种上当受骗的事情,你该怎麽处理?(学生回答)在这里,老师给你指条明路,请看大屏幕。
(1)1994年10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并于1995年2月1日起实行,这是我国的第一部广告法。
(2)3月15日被定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3)消费者热线电话:12315
如果今后你或者家人再遇到商家欺骗顾客的行为时,我们就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我们消费者的权益,你记住了吗?
五、摆事实看问题:
1.当然,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商家的这种失去成信的欺骗行为,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甚至是憎恨的。但是,你们想过没有,对于商家来说,顾客的种种行为,也是它们不愿意看到的。下面,请看本班小记者发来的报导(超市中顾客不文明购物的录像)
谁来回答小记者刚才的提问:你都看到了那些不文明购物的行为?(学生回答)如果你是这家超市的主人,遇到这样的顾客,你是什么心情?
2.除了在片子中看到的这些不文明购物的行为外,你还看到过甚至是自己有过哪些不文明、不道德购物行为?记住:要实话实说。(学生回答)
3.听了刚才大家的回答,真有一种“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的感觉。看来,在我们身上存在的问题还真不少。下面,老师要当场进行一次测试,看看你到底是属于一个怎样的顾客?你自己想知道吗?快快拿出老师发给你的测试卷,请注意听要求:如果你在购物时有过老师列出的某种情况,就在相应的题号后打对号,如果没有打错号。(大屏幕分别出示10条不文明购物的现象)
你是一个受欢迎的顾客吗?
1.你是否在购物场所大声说笑,追打跑闹?
2.你是否在购物场所随手乱拿乱放商品?
3.你是否在商场内随地吐痰?
4.你是否在商场内乱扔果皮纸屑等垃圾?
5.你是否在商场电梯内任意跑上跑下?
6.你是否边吃零食边逛商场?
7.你是否随意破坏商品包装甚至商品本身?
8.你是否随便品尝或偷吃商场中的食品?
9.你是否偷拿商场中的商品而不付款?
10.你是否在购物交款时不自觉排队?
你到底属于什么样的顾客呢?答案马上揭晓。数一数你到底打了几个对号?用它乘以十就是你最后的得分。(学生自己计算分数)
统计分数,发现问题。
0分--------人 被评为最佳顾客
10--20分-------人 比较受欢迎顾客
30 --100分----------人 不受欢迎顾客
通过观察这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
4.面对如此严重的问题,请针对你自己存在的不足,来说说今后你打算如何去做一个文明顾客?
(学生汇报)可围绕以下购物公约展开来谈:
1.不随便乱拿、乱放商品。
2.要注意商品的卫生。
3.不在超市追逐打闹。
4.不偷拿超市里的商品。
5.不故意损坏商品。
6.交钱要自觉排队。
用一句话来概括,在购物中,我们要讲?(讲文明,讲道德)也就是要
顾客要文明购物。(板书)
六、 总结:
作为顾客也就是买主,我们要文明购物;作为商家,也就是卖主,我们要诚信经营,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讲的“买卖中的道德” (板书课题)。
同学们伸出手来跟老师一起写道德两个字,道德写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却很难。但不管你是买主,还是卖主,我们都是社会中的一分子,正像一则公益广告所说,“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向前迈出一小步,社会就会向前迈出一大步”。同学们,老师真心希望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能更进一步认识你自己,也能更进一步完善你自己。最后,让我们脚踏诚信,携手文明,共同构建一个美好的校园,和谐的社会!
七、板书设计:
买卖中的道德
商家 诚 信 经 营
顾客 文 明 购 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