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第六单元9——17.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7729707 上传时间:2025-01-1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单元9——1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六单元9——1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六单元9——17.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六单元9——17.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六单元9——17.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句容市崇明小学二年级数学(下)第六单元 主备人:吴燕第9课时 练习七(一)教学内容课本第72页练习七15题。教学目标要求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进位加的笔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进一步巩固加法验算,提高计算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等能力。教学重点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探索算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疑点分析 第3题给出658、708、567、194、433、342等六个数,要求学生从中找出相加得1000的两个数。学生寻找和是1000的两个数,就会经历连续进位的过程,无论他们是心算还是

2、笔算,都绕不开连续的三次进位。而且,学生善于看出能够凑成整百、整千的两个数,有利于以后进行简便运算。第5题是一个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通过解答这道题,一方面能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初步体会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的一些方法,从而为学习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作些孕伏。教学准备 小黑板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我们已经学习了三位数相加的笔算加法,谁来说说怎样算这类的加法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练习有关的计算。(板书课题)二、计算练习1练习七第1题(1)请学生们一组一组的进行口算。(2)组织学生进行反馈,重点说说第二行的几道题分别是怎样算的。(3)比一比,每组题有哪些相同

3、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指出:在计算时,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了十,都要向它的前一位进1。2笔算,完成练习七第2题。(1)学生们笔算,指明板演,要求做出得数后利用原来的竖式再验算一遍。(2)组织进行集体订正,逐题检查,结合提问相加满十的数位上是怎样算的,怎样写的。(3)请学生说说进行笔算加法,可以怎样验算。3完成“练习七”第3题。让学生估算出哪两张卡片和加起来是1000。三、解决实际问题练习1练习七第4题(1)出示第4题放大图,让学生弄清图意,理解题意。(2)提问:提问:你知道一共要栽树多少棵吗?(3)说一说数量关系。2练习七第5题(1)学生独立完成。(2)组织交流,请大家说说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

4、和结果。四、全课总结第10课时 练习七(二)教学内容课本第72页练习七6-11题。教学目标要求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进位加的笔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进一步巩固加法验算,提高计算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等能力。教学重点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探索算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疑点分析 第8题是三个数连加,学生可以列两个竖式,也可以写成连竖式,这些都在二年级上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里学习过。但三个数的连加竖式没有教过,如果希望学生用连加竖式计算,需要教一下。教学准备 小黑板教学过

5、程一、知识再现1今天我们一起继续回忆前面学习的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算法。大家还记得是怎样计算的?2大家已经掌握了计算方法。计算时一定要细心,可以用估算的方法帮助检验,提高计算的正确率,今天就一起来继续完成“练习七”。板书:练习七二、基本练习1完成“练习七”第6题。指名学生口算。2.完成“练习七”第7题。学生独立在草稿纸上计算,填表。表扬正确率高、计算快的学生。三、综合练习1完成“练习七”第8题。三个数连加,怎么办?2.完成“练习七”第9题。出示题目,求一共去了多少人,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3.完成“练习七”第10题。先估算,再计算。学生独立完成,订正并集体交流。4.完成“练习七”第11题。让学生

6、读题,独立思考解答。四、反思总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第11课时 三位数减两、三位数教学内容课本第74-7,5页,例6、“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4题。教学目标要求1.经历探索三位数减两、三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计算三位数减两、三位数(退位),学会减法的验算方法, 2.体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独立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4.培养积极思考及与同学合作交流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探索三位数减两、三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疑点分析 在学生尝试计算后,可以要求学生具体说说计算的过程。结

7、合学生的交流,相机提出问题:十位上1减9不够减,怎么办?百位上退1要当作几个十?差的十位上的“2”是怎样算出来的?被减数要怎样?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启发:以前我们学过从十位退1,要当作10个一;现在我们又知道了从百位上退1,要当作10个十。这两句话合成一句话,可以怎么说?从而使学生明确:计算减法时,如果遇到不够减的情况,要从被减数的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在明确了笔算减法的基本步骤和方法以后,可以启发学生:要想知道得数算得是否正确,可以怎么办?当学生提出验算后,可以先让学生说说打算怎么验算,并相机指出:可以用加法验算减法。由此,进一步

8、启发:把剩下的本数和借出的本数合起来,应该等于什么?那么算式中的差加减数应该等于什么?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按讨论的方法进行验算。教学准备 光盘教学过程一、先学探究1.用竖式计算:43-21 68-7 说一说笔算两位数减法怎样算?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将利用以上的知识学习千以内的笔算减法,三位数减两、三位数(退位)的减法。2.情境导入:同学们:我们学校是书香校园,图书室里有许多同学们喜欢看的书。想不想去看一看?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出示一个书柜)提问: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什么?(借出93本,还剩多少本?)借出93本是多了还是少了?要求还剩多少本用什么方法解决?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1探讨:215

9、-93= 提问:你能列出算式吗?生答:215-93=提问:怎样计算这道横式?(1)学生独立思考,尝试竖式计算(2)汇报: 我是用竖式计算的: 百 十 个2 1 5- 9 3 1 2 2刚才在计算时,大家都碰到了十位上的1减9不够减,你们是怎么办的?在百位上的数相减时,要注意什么问题?为了不忘掉被减数百位上退走的1,可以怎么办?提问:用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怎样计算?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小结:刚才同学们说的非常好,我们在写竖式时一定要注意这几点,最后还不能忘记写横式上的得数哦!2探讨21593的验算方法(1)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道题做得对吗?(对)你们怎么知道是对的?会检查吗?(学生探索几种检查方

10、法,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检查的),列出你的检查方法。(2)汇报(3)小结:这几位同学说得真好!同学们,这也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减法的验算”。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验算有所不同。(减法验算的结果不是算式中的得数,而是原式中的被减数或减数)总结:同学们一定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因为“算得对不对只有验算才知道”。这样才能保证在做题时正确率高。3.教学“试一试”。指名板演并验算,并向全班同学解释自己的计算过程和方法。同桌学生互相说说怎样计算的,着重强调百位上是几减几。4.总结计算方法。小组内讨论:用减法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通过讨论小结出:(1)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2)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

11、前一位退1作10再减。三、反馈完善:1做“想想做做”第1题 2 3 9 7 4 5 9 2 6 5 4 4 3 8 8 4 6 2做“想想做做”第2题独立完成。比较每组中的两道题,看看两道题有什么联系?(上面一题中的被减数是下面一题中的和,上面一题的减数和差分别是下面一题中的两个加数)由此你发现了什么?(和减去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3想想做做第4题(1)生自己看图,完整口述题意。(2)生独立完成。(3)集体核对。(4)生说一说解题思路。四、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能用简短的话告诉大家吗?我们要会用学到的本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第12课时 三位数减两、三位数练习教学内容

12、课本第76页,“想想做做”第5-9题。教学目标要求1掌握一百几十减几十的口算方法,进一步巩固笔算减法的方法,能够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2进一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复习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连续退位的笔算。教学难点熟练应用减法的验算方法。疑点分析笔算减法,特别是笔算过程中退位的处理方法相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复杂的,学生掌握和理解笔算的算理、算法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在这里安排练习使学生有了更多的练习机会,为下一课时学习隔位退位减法打好基础。在进行笔算和验算练习时,要选择一两题让学生说说笔算的过程和验算的方法,并结合典型的例子引

13、导学生进一步体会验算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验算意识。教学准备 光盘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笔算减法,谁来说一说,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今天这节课我们进行练习。(板书课题)二、计算练习1计算练习 12040 17090 16080 14070 指名口算,并说说口算过程。2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口算。(1)同桌互指算一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对。(2)开火车说答案。3.想想做做第6题。(1)让学生算一算、比一比每组中的两题。(2)说一说:在计算时,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互说后汇报。(3)发现每小题下面一组题是连续退位减。(4)师小结:被减数不变,减数越大,差就越小;减数不变,被减数越小,差就越小。4.

14、想想做做第7题。第7题练习连续退位减法,应让学生独立完成,并注意验算,同桌互评共同订正。5想想做做第8题。教师先引导学生看懂图意,再让学生独立解答。6想想做做第9题。学生看表格,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第13课时 被减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隔位退位减教学内容课本第77-78页的例7、“想想做做”第1-5题。教学目标要求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探索笔算减法中隔位退位减计算方法的过程,明确退位后被减数十位、百位上数的变化,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进一步发展自主探索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掌握隔位退位减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理解隔位退位减

15、的计算步骤和方法。疑点分析在学生列出算式以后,可围绕“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十位上是0,怎么办”这一问题组织学生讨论。结合学生的讨论,相机演示用计数器计算的过程:先拨出204;再从百位上拨去1,在十位上拨上10,表示从百位退1,当作10个十;然后从十位拨去1,在个位拨上10,表示从十位退1,当作10个一。由此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此时个位上要算几减几?被减数“14”是怎么得到的?十位上要算几减几?被减数“9”是怎么得到的?百位上呢?从而使学生初步理解隔位退位减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可让学生用竖式再算一算,并提醒他们:第一、以防止遗忘可在相应数位上面标出“退位点”;第二,要特别注意退位后被减数十

16、位上的数的变化。教学准备 挂图、计数器、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教材例7中的画面,让学生阅读人物对话。提问:你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二、交流共享1谈话:求“一年级同学画了多少幅儿童画?”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204108=?(幅)列出竖式,让学生观察竖式,并思考:按我们已经学过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现在遇到了什么新的问题?(学生回答)2.谈话:“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一。十位上是0,怎么办?”这是一个新的问题,我们这节课就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能用拨算珠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1)学生拨算珠计算。可以自己算,也可以与同学交流。在班内交流拨珠计算

17、方法。交流过程中提问: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一,十位上又是0,你是怎么办的?百位上拨去一颗算珠,接下去应该怎么办?十位上现在有十颗算珠了,再接下去该怎么办?(2)联系拨珠的过程进行竖式计算。先在小组内研究计算方法,自己在教材上算出得数,再在班内交流。交流时指名学生说出思考过程和计算方法。3.谈话:像这样难算的题目,要想知道我们算得对不对,应该怎么办?让学生一起验算。小结。提问:这节课的减法计算与以往的有什么不同?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在学生回答时板书课题。三、反馈检测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独立做题。指定两人板演,每人做一组题。全班订正交流,比较每组两题的不同点。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帮助

18、啄木鸟指出题中的错误在哪里。交流:在减法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独立订正。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独立计算。验算时,对已发现的错误要查找原因。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谈话:观察题中插图,你了解哪些信息?自由发言,全班学生列式计算。对学生进行保护牙齿的教育。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学生读题,口答,交流:你是怎样想的?四、反思总结提问: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归纳:这节课学习了两步计算被减数中间有0的退位减。计算时我们应该注意某个数位退去了1,要记得减去1,再减减数。第14课时 练习八(一)教学内容课本第79页练习八第1-5题教学目标要求1通过练习需要隔位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

19、的笔算,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需要隔位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的笔算方法,促进相应计算技能的形成。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3.激发学生兴趣,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复习巩固隔位退位减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在复习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疑点分析在教学第2题时,每个题组里都有三道减法题,要让学生逐组计算,并通过比较,引导学生由每组算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说出每组题目在计算方法上的形同点和不同点,以突出需要隔位退位的减法式题的基本特点,帮助学生巩固隔位退位减的笔算方法。例如,603-373不需要隔位退位,603-376和605-396需要隔位退位,而且6

20、05-396的差的十位上是0。又如,900-899、900-89、900-9都是隔位退位减法,但它们的百位上,在退位以后分别是8减8、8减0,所以差的百位上分别是0或8。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知识再现1上节课我们学会了如何计算被减数的中间或末尾出现0的情况,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板书课题:练习八) 2完成“练习八”第1题。指名学生板演。提醒学生连续退位减要注意什么。二、基本练习1完成“练习八”第2题。组织学生分组练习。分组讨论,比较每组练习的特点。教师巡视指导。集体交流,逐一分析每组练习。注意被减数、减数的变化情况。2完成“练习八”第3题。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巩固退位减的方法,并进行验

21、算。指名板演,逐一交流。三、综合练习1完成“练习八”第4题。提问: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怎样计算?学生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八”第5题。指名读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获得解题思路。四年级订多少份?六年级呢?该怎样列式?列式解答,组织交流。四、反思总结提问:通过这一节课的练习你进一步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的体会?希望大家在课后多练习,做到熟能生巧。第15课时 练习八(二)教学内容练习八6-10题。教学目标要求1进一步巩固减法计算中需要隔位退位的情况,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2同时结合练习教学三位数减三位数的估算方法,帮助学生进一步增强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

22、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初步感知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思维过程。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三位数减三位数的估算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疑点分析在进行计算练习时,可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再从练习题中选几题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适当的强调隔位退位的处理方法。在进行三位数减三位数的估算的教学时,要通过交流,让学生说说分别是怎样估算的,从而突出估算三位数减三位数时,可以先把被减数和减数都看作与其接近的整百数,再口算出结果。教学准备 投影教学过程二、知识再现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练习三位数的减法。板书课题(练习八)2口算。出示“练习八”第6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口答,齐说得数。二、基本练习1

23、完成“练习八”第7题。组织学生讨论,被减数、减数、差之间的关系,计算完成填表。2完成“练习八”第8题。提问:三个数连减你准备怎样计算?学生计算,指名板演。小结并订正。3完成“练习八”第9题。引导学生理解题中的信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根据题中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减法计算的问题?学生提出问题,自己解答。集体交流。三、综合练习1完成“练习八”第10题。指名学生读题,提问: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列式计算,集体订正。2完成“练习八”思考题。先组织学生理解题意。组织学生列式计算。解题交流,揭示规律。教师讲解,提示重点。四、反思总结今天我们完成了“练习八”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吗?第16课时 复

24、习(一)教学内容课本第81页16题。教学目标要求1帮助学生进一步整理本单元的学习的口算、估算和笔算,巩固相关的计算方法,形成合力的认知结构,提高计算的正确率。2.经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口算、笔算以及估算的计算方法的整理过程,体验归纳概括的思想和方法。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教学难点熟练地进行估算。疑点分析笔算是本单元的重点。第2题把427+192、427+195、427+595编成一个题组,其中有一次进位的题、两次连续进位的题、三次连续进位的题,笔算里的进位都被罗列出来了。把573-345、523-345、503-345编成一个题组,里面有从相邻数位直接退位的减法、有隔位

25、退位的减法;有只要一次退位的减法,有连续两次退位的减法。笔算里的退位被整理得清清楚楚。把700-169、700-196、700-691编排成一组,它们都是隔位退位减法,其中有些差是三位数,有些差是两位数;有些差里没有0,有些差的十位上是0,指出了笔算时容易发生错误的地方。教学准备 投影教学过程一、知识系统整理提问: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应注意些什么?引导学生整理,在小组内相互交流、讨论,再引导学生将知识内容进行简单的整理,并在小组内相互交流整理的方法。二、计算练习1.完成“复习”第1题(1)让学生独立完成。(2)交流引导学生说说口算的思考过程。2完成“复习”第2题。(1)学生按要求独立完

26、成,指名板演。(2)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3完成“复习”第3、4题。(1)学生独立完成。(2)在小组中交流计算的方法,检查计算结果。三、解决问题1完成“复习”第5、6题。组织学生理解题意。板演列式计算。集体交流订正。2思维训练: 祖国 爱祖国 + 爱祖国 9 8 6 爱=( )祖=( )国=( )四、全课总结第17课时 复习(二)教学内容课本第82-83页第713题。教学目标要求帮助学生初步感知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加、减法运算的理解,同时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积累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熟练地进行估算,用竖式计算及检验

27、。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疑点分析第7题的第一个题组是236+152和388-236、388-152,这组题表现出“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这个关系既是加法中的各部分关系,也体现了减法的意义。即减法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把三道计算题的顺序略加调整,又可以表现出“被减数-差=减数”“减数+差=被减数”。这些关系是减法中的各部分关系,也表现出减法与加法的内在联系。这些要引导学生明白。第8题,在表格里求两个数的和,或者求某个未知加数;求两个数的差、或者求未知的减数或被减数。第9题,让学生把加、减竖式补填完整。这些都是应用上面一题得出的加、减法

28、中的各部分关系,巩固对这些关系的体验与记忆。教学准备 投影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千以内数的加、减法的有关知识和本领。(出示课题)笔算练习。二、查漏补缺训练1.完成“复习”第8、9题。组织学生填表填空。注意加法算式中,加数与和的关系,减法算式中,被减数、减数和差的关系。2.完成“复习”第10题。让学生完成两组算式,发现其中的规律,自己写一个三位数,试试自己总结的规律是否正确。3.完成“复习”第6题。组织学生理解题意。板演列式计算。集体交流订正。三、综合运用提升1完成“复习”第11题。指名学生读题。帮助学生分析题目意思。先求二等座位个数,再求二等座还剩多少空座。学生板演,集体订正。2完成“复习”第12题。组织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注意区分“这时博物馆里有多少人?”和“进馆参观有多少人?”问题的不同。3.完成“复习”第13题。学生自读题目。通过估算哪三个年级人数靠近1000人,把它们分成两组。4完成“复习”思考题。学生自己圈数计算,比较发现什么时候差最大,什么时候差最小。教师帮助小结规律。四、反思总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