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企业和经营者.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7715373 上传时间:2025-01-1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和经营者.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企业和经营者.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本文档共2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科目] 政治 [文件] 第三课 企业和经营者.doc [标题] 第三课 企业和经营者 [关键词] 重点难点剖析 [内容] 第三课 企业和经营者 二、重点难点剖析 1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意义。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居主体地位,国有经济能否控制国民经济的关键领域和部门,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是关键,而国有经济的优势与主导作用主要是通过国有大中型企业表现出来的。 国有大中型企业以其雄厚的资产,先进的技术、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和良好的企业素质,为国家提供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它的存在和发展,对于壮大国有经济,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发挥着重大作用。所以国有大中型企业无可替代地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 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决定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有着重要意义。 (1)国有大中型企业作为我国国有经济的骨干和中坚,搞活了这些企业,就抓住了国有经济的最主要部分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龙头。 (2)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内市场乃至国际市场竞争的主力,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就能使我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占有应有的地位。 (3)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资产、技术、产品的优势代表着我国经济的后劲,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保证。 (4)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主导力量,对于实现企业的优胜劣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质量和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法和途径。 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活动的根本出发点,不仅对企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它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于国有企业的改革,对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优越性的发挥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方法和途径有许多,主要的有: 第一,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工艺,提高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这一方法和途径的核心就是使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所谓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就是单纯依靠增加投资、辅新摊子(上新项目),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人员、设备的方式来增加经济总量,这种增长方式也称之为外延式扩大再生产。而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就是在外部规模不扩大,人员设备不增加的前提下,主要依靠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改进设备,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的方式来增加经济总量,这种增长方式也称之为内涵式扩大再生产。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往往造成重复建设,无效投资,造成国民经济的结构性矛盾,不利于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也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不利于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而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是现代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最主要方式与途径,这既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迎接知识经济到来的客观需要。 第二,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由第一课内容中价值规律的有关知识我们知道,管理出效益。科学而严格的管理可以节约企业生产与经营中的劳动消耗,在生产总值不一定的情况下,生产成本的降低(劳动消费的减少)无疑可以提高经济效益。 应该提出的是,现代管理与科技是分不开的,因为管理本身就是一种科学,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与依靠科技进步是不可分的。两者只是侧重面不同,目的是共同的,提高经济效益。另外,企业的现代管理不仅是生产过程,包括市场营销、职工的培训、产品的售后服务等等。 3企业的兼并和破产。 企业的兼并和破产是一种经济现象。正确认识这一经济现象应从三方面认识;一、兼并与破产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客观存在和起作用的结果。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必然有优胜劣汰,同时兼并和破产也是我国企业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出现的必然结果,也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二、兼并与破产对企业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是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特别对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质量,发展市场经济无疑是强有力的经济杠杆。三、企业的兼并和破产必然出现一些其他的后果,特别是企业破产,必然会出现下岗工人增多,这一现象越来越引起党和政府、社会的广泛关注,委善解决这些问题从根本上讲要靠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特别是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来解决,现阶段,党和政府也采取了许多措施,大力实施再就业工程解决了许多下岗职工的问题。 4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必须正确处理企业和国家、企业与职工的关系。 正确处理企业和国家的关系,实质是如何处理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作为国企的经营者是企业的法人代表,国有资产的经营者首先就应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要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为此既要努力提高本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经营管理好本企业着眼于企业的未来和发展,更要从全局出发,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当国家利益与企业发生冲突与矛盾时,经营者应毫不犹豫以国家利益、整体利益为重。 正确处理企业与职工的关系,实质是处理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所谓长远利益,就是要把企业的自我积累放在首位,使企业具有发展能力,能持续、稳定地发展。所谓企业的现实利益,就是企业用于现时消费的基金。企业的经营者在处理两者的关系时,一方面要使企业发展有后劲,要留足于企业技术改造、发展的基金,不能只管眼前,不顾长远,分光用光。另一方面,经营者在考虑长远、将来的同时,又要考虑职工的现实利益,关心职工的现实生活企业活力的源泉在于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因而,在企业生产发展、经济效益提高的前提下,要不断增加职工现实消费基金的数量、不断提高职工的生活水平。 5企业必然具有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对企业的生存竞争至关重要,是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今天,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更显得重要。 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是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集中体现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创立名牌产品、实行优质服务,是企业良好信誉和形象集中体现,也是企业开展正当竞争的主要手段,企业要取得市场竞争的胜利,根据目前国际竞争的趋势,除了依靠提高产品质量、改进技术、降低成本等措施外,经济实力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产品品牌的竞争,表现为企业信誉的竞争。世界上的名牌大举向中国市场进军,运用技术优势和经济实力抢占中国的市场,这对中国企业提出挑战。中国的企业要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必须树立名牌意识,用产品的质量和优质的服务树立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6“法人”、“企业法人”、“法人企业”、“非法人企业”。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法人是社会组织在法律上的人格化,是与具有生命力的自然人相对的概念。企业法人是指以盈利为目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法人,依照法律程序,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有符合国家规定的资金数额,有组织章程、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外资企业、私营企业等,都是企业法人。企业法人与法人企业是同一概念,只是提法不同而已。非企业法人简言之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法人、它们主要从事国家行政管理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不以盈利为目的。 综上所述:法人与自然人相对应。企业法人或法人企业与非企业法人相对应。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