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2.doc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771109 上传时间:2024-03-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教育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一、填空题。 1、 测量体重的工具是:(体重称)。在成长中,我们的身体长高了,体重变重了。 2、 我们出生时没有牙齿,最先长出来的牙齿是(乳牙),乳牙脱落后长出来的是(恒牙)。 3、测量身高和体重要脱掉鞋子、身体直立、眼平视、压板轻压头顶最高处。 在测体重时,人刚站在体重称上体重称的指针会不断变化,应该等体重称(指针稳定后)再读数。 4.记录成长的证据据有:(小时候的衣服、鞋子、照片)等 5、青春期男女(身高)最先出现快速生长。 6、出生后,我们经历了了生长发育的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是(出生后的一年内),第二个高峰期是进入(青春期)后。 7、青春期除了身高突增外,另外一个特点就是(性发育)的开始。 8、(青春期)是我们(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女孩大约(10岁)开始,而男孩要稍晚一些。 9、在斯芬克司之迷中,把人的一生分为三个阶段: 即“四条腿走路”指(幼年时期),“三条腿走路”指(老年时期),“两条腿走路”指(壮年时期)。 10、人的一生还可以分为(幼年期)、(青春期)、(成年期)和(老年期)四个阶段;科学划分七个时期:人的一生要经过(胎儿期)、(婴幼儿期)、(学龄期)、(青春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 11、人的一生中身高最高的时期是(成年时期),在(婴幼儿期)和(老年期)需要特殊照顾。 12、影响生长的因素:(遗传)、(营养)、(体育锻炼)、(自然环境)、(社会因素)。 15、连线 十月怀胎—— 胎儿期 牙牙学语———婴幼儿期 勤奋求学———学龄期 生长迅速——青春期 努力工作———青年期 抚育后代———成年期 颐养天年——老年期 1、青春期的心理特点是什么? (1)性意识骤然增长,容易对异性产生好感;(2)智力水平迅猛提高;(3)情绪不稳定,容易与老师家长对立;(4)兴趣爱好广泛,求知欲和好奇心强 2、怎样正确对待青春期的变化? 答:(1)正确与异性交往;加强锻炼;(2)不吸烟、喝酒。(3)不拔胡须; (4)注意经期卫生 (5)不穿高跟鞋等。 3、为了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们应该怎样做? (1)注意个人卫生 (2)讲究营养并注意饮食卫生 (3)注意学习姿势与用眼卫生 (4)加强体育锻炼 (5)保证充足的睡眠 (6)不迷恋电脑 (7)、科学用脑 4、科学用脑五要素:动静结合、课程交替、反复强化、勤于思考、适当休息) 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 一、填空题 1、子女和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叫(遗传)。 2、(遗传)和(变异)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3、(孟德尔)是著名的遗传学家,也是现代遗传学之父。 4、种豆得豆,种瓜得瓜;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子会打洞 就是(遗传现象)。 5、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6、有关变异的谚语或俗语如: 一树之果,有苦有甜; 龙生九子,个个不同; 一母之子,有愚有贤; 一猪生九崽, 连母十个样。 7、三叶草通常有三片叶子,但也有极少数是四片,这是因为(变异)现象。 8、(变异)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变异,称为(可遗传的变异),另一种是在不同环境条件下,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的变异,称为(不可遗传的变异)如:用眼不当造成近视。 9、(袁隆平)是我国著名水稻专家,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10、生物除父母的结合会出现变异外,生物自身也会产生变异,有的变异对生物(是有害的),有的变异对生物是(有益的),有的变异对生物(既无害也无益)。 11、用(人工)的方法可以使遗传物质发生变异,比如用(X射线)照射种子。科研人员利用人工变异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如:无籽西瓜、新型草莓、太空椒、瘦肉型猪。 13、“丰田十号”的玉米种子种植出来的玉米都是穗大粒饱的,这是遗传。 14、将种子带到太空环境中,然后带回地面是属于(人工变异培育)。 15、形态各异的金鱼是人们有意识的利用(野生鲫鱼)的后代与亲代存在的(变异)培育而成的。世界各国的金鱼基本上是我国传出去的,金鱼是中国的(国鱼),也是中国人民为世界创造的吉祥、美丽、高雅的文化礼品。 二、判断题 1、生物的每一个特征都是能遗传的。 ( × ) 2、生物界,各种各样的昆虫都是遗传和变异的结果。 ( √ ) 3、父母都是高个子,因为遗传的缘故,子女一定是高个的。 ( × ) 4、青春发育期是人体的第一快速增长期。 ( × ) 5、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他的发明被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 ( √ ) 三、问答题 1、假如你有一小块种满豌豆的菜地,现在你想知道豌豆有没有遗传现象,你会从哪些方面研究? 答:从种子形状、种子颜色、种皮颜色、豆荚颜色、豆荚形状、花的位置、颜色,茎的高度等方面来研究。 2、 人工变异的利与弊有哪些? 答:(1)、新型草莓个儿大、营养价值高,但是保鲜时间短,不易保存。 (2)、使用生长激素的奶牛,产量高,但是含有生长激素的牛奶对人体有害。 (3)、人工变异可以产生新物种,而新的物种在自然界中没有天敌,可能导致物种泛滥,破坏环境。 3、 课本上16页图,小猫的爸爸可能是什么?并写出你的推测依据。 答:猫爸爸可能是一只黑猫,从遗传规律来看,黄色的小猫遗传了妈妈的毛色,而黑色的小猫很可能遗传了猫爸爸的毛色。 5、 美国有一位牧民,他在自己的羊群中发现了一只腿短背长的羊,这只羊长得很像猎犬,连最低的羊栏也跨不过去,后来,他用这只羊培育成一种腿短背长的良种羊――安康羊。他利用偶尔发现的现象,培育出人们所需要的新品种,这其中包含了什么科学道理呢? 答:羊群中有腿短背长的羊是因为变异的缘故,这位牧民又利用了遗传规律让这种变异遗传下去。 第三单元 《进化》 1、第一块恐龙化石是1822年发现的,恐龙属于爬行动物,它生活在距今6500万年前,恐龙是卵生的。地球上大部分地区都曾有过恐龙的分布。所有关于恐龙的知识都是来源于对(化石)的研究。 2、科学家推测:小鸟、鳄鱼、蜥蜴可能是恐龙的后代,但大熊猫不可能是恐龙的后代。 3、(化石)是在地层岩石中保存几百万年以前死亡生物的(残骸)或(遗迹),如:骨骼、外壳、叶子、脚印等。 4、根据化石的成因,古生物学家把它划分成(实体化石)、(铸模化石)、和(遗迹化石)三类。 5、(化石)是生物进化最直接、最可靠的证据。化石是人类认识古生物、研究地质运动的重要依据和线索。 脚印化石属于遗迹化石; 三叶虫化石属于外壳化石,鱼化石属于残骸化石。 7、大自然中的化石有如:(恐龙化石、植物化石、三叶虫化石、鱼化石)。 8、科学家们发现,许多化石所代表的生物在地球已经不存在了如:恐龙、奇虾、渡渡鸟。 9、科学家们发现,现在一些生物与(远古的生物)很相似,变化不太大,我们称为“活化石”如:大熊猫、银杏、蟑螂、白鳍(qí)豚、水杉、中华鲟(xun)。 10、科学家发现,海豚和非洲猩猩身体某些部位的骨骼排列基本相同。说明它们可能是由一个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 11、对于生物进化的原因,科学家做出了种种解释,这些解释有的被证明是错误的,有的被证明是正确的。 12、达尔文是世界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生物学家之一,他于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3、达尔文的关于(生物进化)的观点已成为现代生物学的经典理论。 14、1850年左右,英国曼彻斯特城地区的黑色尺蠖蛾数量要比浅色的数量多,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5、(澄江生物化石群)的发现对达尔文的经典进化学说提出了挑战。 16、云南(澄江动物化石)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绝大多数(无脊椎动物祖先)的化石。 17、生物的形态与其所处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是(进化)的结果。如:极地狐狸的耳(短而圆),可减少(热量的流失);非洲沙狐的耳(长而大),有利于在炎热环境中(散热)。 18、在自然选择中,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 19、生物不断进化,是为了(适应它们生存的环境)。 二、问答题: 1、化石是怎样形成的? 答:化石的形成过程:①动物死亡后软体组织被分解,骨骼、牙齿等坚硬组织被保存下来;②随着时间推移,坚硬组织被沉淀层包围并被矿物化;③数千年后,地壳运动把化石升到接近地表的地方;④岩石的侵蚀和坍塌使化石暴露出来。 2、通过对化石的研究科学家发现了什么? 答: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发现,(鱼类)的化石在比较古老的地层中就出现了,而(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则依次在越来越晚的地层中才出现。 3、恐龙灭绝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答:物种灭绝作为地球上生命进化史的一种自然现象,本是正常事件,如恐龙的灭绝。但是自从人类进入工业社会,目空一切的参与大自然的事物后,这个灭绝时间表大大提前了。如果人类在无视自然规律,肆意破坏自然环境,那么人类也终将退出生命的舞台。 4、印度洋南部一个岛屿上经常刮风暴,那里生长的植物都很矮小,甚至贴着地面生长。你能用达尔文的进化观点进此现象进行解释吗: 答: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由于岛上经常刮风暴,那些高大的植物就容易倒伏,甚至折断。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只有那些矮小的植物才能生存下来,并繁衍后代,这样一代一代积累下来,就形成了这种现象。 5、达尔文经典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1)达尔文认为:①生物最初是由(非生物)发展起来的,现在的各种生物存在(共同)的祖先。②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则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③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地发展着、进化着。 12、什么是自然选择 答: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而不适者则被淘汰,就是自然选择 . 13、对长颈鹿的长颈形成原因的两种不同的解释。 答:第一种解释: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认为,古代的长颈鹿由于生活在缺乏青草的环境里,不得不经常努力的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高处的叶子,由于经常使用,颈和前肢渐渐变得长了一些,而且它的这些特征遗传给了后代。第二种 解释: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认为,古代的长颈鹿,有的颈长,有的颈短。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如缺乏青草的时候,颈长的长颈鹿能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存活下来,并且一代代繁殖,就有了今天的长颈鹿。 第四单元 共同的家园 1、(地球)是生物的共同家园,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的家园。 2、一种生物愿意长期生活的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为它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须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这样的生活环境被称为(生物的栖息地)。 4、同一栖息地上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之间会形成(互助合作)关系或(敌对)关系 5、合作关系的生物有:小丑鱼和海葵,蜜蜂和花,啄木鸟和树,鸟和果实、鳄鱼和鳄鸟。 有些生物为了生存,需要从周围的环境中猎取食物,于是它们之间就形成了(敌对关系)。敌对关系的生物有:熊吃鱼,小鸟吃虫,捕蝇草和飞虫。 8、仙人掌适应沙漠的原因是:(1)仙人掌把易散发水分的叶长成(针状),以减少水分蒸发的面积; (2)仙人掌的茎叶外生(蜡质),也能减少水分蒸发,(3)茎肥厚多汁,能(储存水分)。 9、骆驼是最能适应于干旱环境的动物,被人们称为“沙漠之舟”骆驼适应沙漠的原因是:(1)骆驼脚掌宽大、脚垫厚实,有利于在沙漠行走;(2)鼻孔可关闭、睫毛粗长可抵御风沙;(3)驼峰可存储水分和能量。 10、浅海生活的小动物有的透明,有的背部颜色深,腹部颜色浅,是为了防止(水底和水面的天敌难以发现他们)。 13、生物之间普遍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 14、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 15、“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说明生物之间存在吃与被吃的关系。(蝉 螳螂 黄雀) 16、食物链的源头在(植物),终点是(凶猛的动物)。 17、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生产者),以其他生物为食的叫(消费者),专门吃动植物残骸或废弃的食物,同时还留下可以被植物吸收的物质,它们有一个荣誉称号----大自然的清洁工,科学家称它们为(分解者)。分解者如(蘑菇)、(蚯蚓)、(屎壳郎)、(霉菌)(蛆虫)等。 18、完整生态系统中的四大角色分别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生命物质)。 19、自然界中的生物种类很多,它们之间的取食关系也很复杂,因此生物之间有很多条食物链。许多相互交叉的食物链构成了一张复杂的(食物网)。 21、生物连同它们周围的环境叫做(生态系统)。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如果(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的数量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且变化不大,这种状态叫做(生态平衡)。 22、自然界长期形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维系着生态系统的平衡,这些链、网中的任何环节遭到破坏,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造成巨大的灾难。 23、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危害行为:(过度放牧);(过度捕捞);(滥施农药)等。 24、(桑基鱼塘)是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它通过桑叶养蚕、蚕粪喂鱼、塘泥肥桑,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25、生态农业包括: (桑基鱼塘)、(稻田养鱼)、(立体农业)。 二、问答题 1、生活在沙漠环境中的动物需要什么样的本领? 答:需要有耐旱,保持体内水分,抗风沙等方面的本领。 2、生活在草原上的斑马身上的条纹有什么作用? 答:身上的条纹有保护自身的作用,从草丛中望去,很难与周围的环境区分开来,从而给敌人造成错觉。保护其免受攻击。 3、斑马为什么总是成群结队地待在一起? 答:斑马成群结队地待在一起时,更能强化身体的保护色的作用。 4、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生态平衡? 答:建立自然保护区、植树造林、制作喂鸟器、建设生态工程。 第五单元 神奇的能量 1、能够使物体(“工作”)或(运动)的本领叫做能量。 2、任何东西只要有(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变化)、(发光)或(发声)的现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 3、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它们能以不同的方式被(储藏)和(运用)。 4、我们生活中各种能量的作用:光能使植物生长;热能将水烧开;电能使电灯发亮;食物中的化学能使我们运动。声能使纸片振动。 5、如果没有能量,人类和自然界的一切活动都将停止。 6、能量的重要特点是:(它可以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 7、打开电视机,电能就转换成(光能)和(声能);搓手,动能就转换成了(声能)和(热能)。 8、课本上图例说明:描述图例中能量是如何进行的。 太阳的能量以光能的形式辐射到地球,植物接收了来自太阳的光能,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在植物体内,人吸收植物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发电机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电热水壶把电能转化为热能。 光能 化学能:太阳光使西红柿生长,西红柿存储化学能 化学能 机械能:吃西红柿,有能力蹬自行车 机械能 电能:自行车齿轮带动传送带,使发电机发电 电能 热能:用电加热水壶中的水 热能 声能:水沸腾后发出声音 9、能源分为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是不可再生的 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可再生能源是可再生的  如:太阳能、风能、水能。 10、家中和工业中使用的能量大部分来自(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它们是(不可再生的),因此被称为(不可以再生性能源);还有一些能源是(可以再生的),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它们被称为(可再生性能源)。 17、白炽灯和荧光灯相比,(荧光灯)更节能。 18、地球上的几乎所有的能源都来自(太阳能)。太阳是人类的(“能源之母”), 19、几种有开发前景的的新能源:(潮汐能)、(核能)、(生物质能)、(地热能)。 20、(潮汐能)就是在海水涨落过程中随着水位的变化而形成的巨大能量,人们称海洋潮汐为“蓝色的煤海”。 二、问答题  1、在家中可以怎样节约能源? 答:使用节能灯具、炉具、及时关闭用电设施、把空调设置适当的温度、安置太阳能热水器等。 2、未来住宅在哪些方面利用了自然能源? 答:(1)屋顶上的太阳能板吸收热能,这些热能为房子提供了大量的热水。 (2)热交换器可以从地下水管中抽水。 (3)地热收集器从地下吸收热量,用来给玻璃房加温。 (4)车库装有汽车充电器,这样,汽车蓄电池可以在夜里进行充电。 第六单元 拓展与应用 1、“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这些成语说的就是(拓展)能力。 2、我们要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尽可能的(拓展)到日常生活中去,(解释)更多的现象,(探究)更多的问题。这样,我们就能像滚雪球那样,知识(越积越多),本领(越练越强)。 3、火箭升空利用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气垫船能在水面高速滑行是利用了(物体与空气的摩擦力小)的原理。 4、瓶子吹泡泡的实验是利用了空气的(热胀冷缩)原理。 5、“烧不死的鱼”的实验说明:水是热的不良导体。 6、 气垫汽车是利用(空气动力)原理前进的。 9、我知道了探究的主要步骤是:(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寻找证据;(4)得出结论;(5)交流验证。 10、我知道收集证据的方法有:观察测量、搜集资料、实验、调查等。 13、张衡利用(地震波在固体中传播)的原理发明了地动仪;瓦特利用(蒸汽产生动力)的原理制造出蒸汽机;法拉第发现(磁感应生电)的原理,人们把它应用在水能、风能、火能、核能的发电上。 14、科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应用)。 15、科学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原理 应 用 浮力原理 救生圈、轮船漂浮、木筏、竹排、淘米、选种、直立鱼网 杠杆原理 撬棍、剪刀、启钉锤、杆秤、天平 反冲原理 火箭飞行、飞机飞行、天地响爆竹、焰火、起跑 冷热对流 风的形成、制冷空调装在高处、热水在冷水中热量的传递 重心低不易倒 不倒翁、台灯、灯塔、铁架台、雕塑 二、问答题 1、对瓶内小草生长差异的解释: 答:同样生长的小草上盖上一个瓶子,瓶子里的小草会比其他草长得快、长得高,因为盖上瓶子后,小草周围的湿度和温度将会上升,有利于小草的生长。但时间不宜太长,小草一旦得不到充足的二氧化碳,无法充分进行光合作用,反而会枯萎。 2、对金鱼仍在试管中存活的解释 答:因为:(1)水是热的不良导体,热量在水中不会以传导的方式传递;2、加热的位置在上端,根据对流原理,只有加热点以上的水会变热,而加热点以下的水是冷的,所以金鱼不会死。 4、对瓶子吹泡泡的解释: 答:向瓶壁浇热水,空气受热体积膨胀,从吸管中排出气泡;再向瓶壁内浇冷水,空气受冷体积收缩,压力减小,瓶外空气的压力大于瓶内空气的压力,将水经吸管压入瓶中。 -可编辑-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科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