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医经典之胃痞病胡瑕瑜研究.ppt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770534 上传时间:2024-03-11 格式:PPT 页数:10 大小:1,0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经典之胃痞病胡瑕瑜研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医经典之胃痞病胡瑕瑜研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医经典之胃痞病中医经典之胃痞病 胡瑕瑜胡瑕瑜 2痞者,痞满也;指的是上腹部近心窝处堵闷感,食后加重,或兼有胀痛等病症。3内经中称“痞者否也”,亦称满、否塞、否膈。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进行了阐述。素问太阴阳明论: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阴受之则入五脏入五脏则瞋满闭塞素问 异法方宜论:脏寒生满病。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太阴所至,为积饮否膈。4汉代张仲景称之为“心下痞”。认为本病是因太阳病误下,导致邪热内陷,结于心下,阻碍脾胃气机的正常升降所致。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亦甚,此非热结,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5伤寒论还对本病的诊疗、类证鉴别进行了论述,并开了药物治痞之先河。伤寒论第149条:若心下痞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也,半夏泻心汤主之。6隋朝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提出“八痞”、“诸痞”之名,认为引起痞的原因非止一端,其病机不外乎营卫不和、阴阳隔离、血气壅塞、不得宣通。诸病源候论诸痞候:诸痞者,荣卫不和,阴阳隔绝,府藏否塞而不宣通,故谓之否。但方有八否、五否或六否,以其名状非一,故云诸否。其病之候,但腹内气结胀满、闭塞不通。金元时期,李东垣的脾胃论力主脾胃内伤之说,认为饮食不节、劳役过度、七情所伤皆与本病有关。元代朱丹溪认为“瞋满痞塞者皆土之病也”。7明张介宾景岳全书痞满:“痞者,痞塞不开之谓。”并将本病分为虚实两类。“凡有邪有滞而痞者,实痞也;无物无滞而痞者,虚痞也。有胀有痛而满者,实满也;无胀无痛而满者,虚满也。实痞实满者,可散可消,虚痞虚满者非大加温补不可。”8清代伤寒指掌首次指出脾胃之称。李用粹证治汇补 痞满:初宜舒郁化痰降火,久之固中气佐以他药,有痰治痰,有火清火,郁则兼化。张璐张氏医通诸气门:肥人心下痞闷,内有湿也;瘦人心下痞闷,乃郁热在中焦;老人虚人脾胃虚弱,转运不及。9临床用药体会党参:甘平,为补益脾胃的常用药。黄芪:甘温升阳,擅于“填虚塞空”。苍白术:苍术运脾燥湿,白术健脾化湿,用于胃病,苍术宜抄,白术科生用或炒用。木香:辛苦而温,行气消胀定痛。降香:祛寒理气,兼入血分,降气而行血中之瘀。木蝴蝶、八月札:疏肝理气,其余花火,肝胃郁热而见口苦、呕恶等症。黄芩、蒲公英:清热药,胃病有热者宜之。乌贼骨、瓦楞子:乌贼骨微温,瓦楞子性平,均有制酸作用,适用于胃痛泛酸嘈杂之症。10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