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议文摘类期刊编辑的鉴别能力中国编辑 2007年第2期 文章我国现有期刊近万种,文摘类期刊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摘类期刊有别于其他类期刊,这是由它自身的属性和功能所决定的。相对于原创期刊,文摘类期刊提供给读者的内容是编辑人员对原著的摘编和精加工。那么,在浩如烟海的报刊、书籍、网络以及所有公开发表的信息中,文摘类期刊的编辑怎样才能做到去沙淘金,摘选出为广大读者所需的精品呢?这就需要编辑对各种文章有很强的鉴别能力。 这里所说的鉴别能力,即编辑人员对各类文章、著作的质量和价值的辨识、判断和选择的能力。如果说,鉴别能力是所有编辑人员必备的一项基本功的话,那么,它对于文摘类刊物的编辑来说,则显得尤为重
2、要。 编辑的鉴别能力体现、作用于编辑工作的全过程,而且这种能力具有综合性,是由编辑的多方面修养构成的,它们之间又是紧密联系,互相影响的。概括起来,文摘类期刊编辑的鉴别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鉴别能力 面对大量的报刊、图书、文章,编辑在阅读和选择时,首先要考虑的是文章、著作的政治观点和政治倾向。这应该成为评价和取舍文章的最重要的标准。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因此,编辑在选编稿件时,就必须对各类稿件基本的政治观点进行仔细推敲、分析和研究,严格予以把关。对于有悖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稿件坚决不登;对于一些政策性很强而又把握不准的稿件,应及时送有关领导
3、审定。只有在政治上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保证编发的稿件不出现方向性的错误。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求编辑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和政策水平。否则,鉴别能力不强,就会把关不严,使一些政治倾向、观点不正确甚至是错误的稿件得以刊发,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 作为文摘类刊物的编辑,还有一种情况应特别加以警惕,即所编选的稿件,绝大多数都是经原载报刊的编辑把了关的,因此容易忽略对这些文稿的再把关。这种忽略是要不得的。文摘类刊物一般发行量较大,由于其刊发的文章对原文中的观点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强化和认同等作用,因此,有些文章在地方性刊物上可以刊发,而在文摘类期刊上则不能发;有些文章在几个月前可以发,而在几个月
4、后因时过境迁则不宜发。这就要求文摘期刊编辑在编选时,绝不能想当然,图省事,而必须在政治上重新进行一番审视。 二、文字鉴别能力 对于文摘期刊的编辑来说,较强的文字鉴别能力,同样是保证刊物质量的重要因素。只有编辑的文字鉴别能力强,才可能在难以计数的各类文章、著作中,选出那些真正的文化精品奉献给读者;反之,则可能在“文山”面前不知所措,或者“有眼不识泰山”,使一些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内容丰富、立意高远的作品与自己也与读者失之交臂。 具体说来,对文章文字的鉴别,首先是要看文字是否紧紧围绕了主题,说明了主题。如果洋洋洒洒,或者虽然某些段落的文字很精彩,但却不着边际,使一般的描写、叙述淹没了中心论点,游离于
5、主题,那么这样的文章、著作是万万不能选用的。其次,是看文字是否言之有物。这里的“物”不是指对某一事物,景物、人物的具体描写,而是指其是否具有丰富的哲理和思想内涵。如果陷于空泛的议论和苍白的说教,则绝对得不到读者的欢迎。第三是看文字是否具有可以摘编的基础,假如没有摘编的基础,则最好弃之不用。第四是看文字是否顺畅生动。以青年文摘为例,青年文摘的特有风格是所登文章多数具有浓厚的散文气息,往往是通过对人物、事物、景物委婉、含蓄、生动的描写、叙述、议论来揭示深刻的人生哲理。但委婉、含蓄并不等于晦涩难懂,生动也并不意味着华丽词藻的堆砌,否则只能使读者望而却步。第五是要看文章在语法、修辞、标点符号、人名、地
6、名、时间、地点、引文、各类常识等方面是否严谨合乎规范,有无差错。出现差错,不仅会直接影响刊物的形象,有时还会误人子弟,文摘类刊物尤甚。 三、对读者需求的鉴别能力 编辑和出版文摘类期刊,是为了满足读者的需要,为读者服务。作为文摘类期刊的编辑,就应该具有很强的对读者需求的厘清和鉴别能力,对读者的需求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和把握,从而选择合适的摘编对象。笔者认为读者的需求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认知需求 一篇文章或一部著作,倘若读者看了之后,能从中得到某种启发,了解某些自己曾经历过但缺乏认识或认识不深的事物,唤起情感上的共鸣或哲理上的认同,使自己对人生、世界的认识有了改变和提高,对某一知识领域
7、的新见解、新发现有所洞悉,这样的稿子就可以说满足了读者在认知上的需求。 2. 励志需求 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有的人可能一帆风顺,但多数人会有或大或小的挫折和不顺利。尤其是青年,他们渴望进步,渴望成功,但由于阅历少,各方面尚待成熟,如遇挫折,难免有意志消沉的时候。如何激发起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唤起心灵的觉醒和人格的力量,是文摘类期刊编辑应挂记于心的。那些通过活生生的人物事例,展现主人公在各种困难境遇中奋斗成长的经历、经验、教训的稿子就会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 3. 审美需求 读者看文章,除得到一定的教益外,还想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同时也希望自己在审美能力方面有所提高。能够满足读者审美需求的文章首先必
8、须是思想内容对读者具有审美教益,读者通过阅读这样的文章,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其次,稿件的表现形式也应该能唤起读者的愉悦感受。有些文章思想内容是不错的,但表达形式生硬粗糙,使人难以卒读,读者看这样的文章,会产生一种烦躁的情绪,甚至半途而止。因此,要注意稿件表现形式的艺术性,使内容与形式的美相统一。 4. 抚慰需求 现实生活给一些人的心灵造成创伤和不平衡,有时自我宣泄一下,或得到他人的劝慰和安抚,就会消除心中的愤懑,达到心理上新的平衡。这对于个人、家庭、社会来说,都是有益的。当然,纯属个人宣泄的文章是不宜发表的。文章的抚慰作用应该是着眼于疏导读者,使读者的心达到抚慰后的平衡,并
9、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 5. 实用需求 读者对文章实用性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比如对工作有用,对生活有用,对研究有用,对读书学习有用,对养生保健有用,等等。读者如果看了某篇文章后,可以解决自己遇到的某个问题,那么这篇文章就会吸引读者。选择这样的文章时应当注意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文章内容必须科学无误。传播不准确甚至错误的东西,对读者来说,是 “误人”,对刊物来说,是一种形象上的“自我损毁”。第二,文章所传播的内容要“新”,要及时地将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介绍给读者,把读者引入一个崭新的知识殿堂,提升读者的知识水平。第三,内容要有针对性。编辑要多与刊物的读者进行交流与沟通,及时了解他们需求的是什么,他们对哪些问题感兴趣。 按照上述三方面的要求,编辑对面前的文章、著作进行分析和鉴别,就能在林林总总、五花八门的文章、著作中进行正确的选择和恰当的摘编,从而达到向读者奉献优质精神食粮的目的。 (作者单位:青年文摘杂志社) (责任编辑:赵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