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师综合能力考核模拟试题
第一部分:新课程基本理念(50分)
一、下面各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该选项的序号填在答题纸相应的题号下面。(每小题1分,共10分)
1.当前我国小学课程的设置应该是
A、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分科课程综合课程相结合,高中分科课程为主。
B、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义务教育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分科课程综合课程相结合,高中分科课程为主。
C、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义务教育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高中分科课程为主。
D、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中学分科课程为主。
2.《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其中 ,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A、“不揠苗助长” B、“不陵节而施”C、“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D、“教学相长”
3.下列是对新课程下的教师的陈述,其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课程计划的执行者.B、学生发展的指导者,合作者.C、教育的研究者.D、社区教育的合作者,共建者.
4.创新型课堂教学应是 。
A、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激发学生的灵气; B、注重人人参与的过程,张扬学生的个性;
C、给予人人参与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D、包括A、B、C。
5、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内容包括 。
(1)信息技术教育 (2)研究性学习 (3)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4)劳动与技术教育 A.(1)(2)(3)(4) B.(1)(2)(4) C. (1)(3)(4) D.(2)(3)(4)
6.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 。
A、自主学习 B、合作学习 C、探究学习 D、含A、B、C
7.实施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 为重点.
(1)创造能力 (2)创新精神 (3)道德素质 (4)实践能力
A.(1)(2) B.(2)(4) C、 (1)(3) D.(3)(4)
8.下列观念中,不符合德育原理的是 。
A、“近墨者黑,近朱者赤”,故学生不能与品行不良的同学交往。
B、“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故教师要多表扬学生,少批评学生。
C、“有比较,才有鉴别”,故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可以使用反面教材。
D、“听其言而观其行”,故教师不宜要求学生犯了错误总要写检查。
9.人本语文课程资源包括 等。
(1) 教师 (2) 学生 (3) 家长 (4) 社会相关人士
A.(1)(2)(3)(4) B.(1)(2)(3) C. (1)(2) (4) D.(2)(3)(4)
10.下列叙述有误的是 。
A、数学基本能力分为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B、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地理解数和应用数的态度与意识。
C、符号是数学的语言,是人们进行表示、计算、推理、交流和解决问题的工具。
D、情感与态度的发展主要强调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
二、认真阅读分析下列案例,按要求回答问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青年教师小王一心想提高教学水平,他主动向特级教师李老师学习,经常跟班听课。小王上课时,尽管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甚至教学语言都与李老师相仿,但教学效果就是不佳。 小王的努力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为什么?
2.你能就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举一些例子、谈谈你的想法吗?
三、你一定认真研读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一书,请你联系实际简要谈谈你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共10分)
四、新时期要建立和谐的班集体,班主任就要搞好师生关系。在这方面,你肯定遇到了很多让你感触很深的事件。请你就这方面写一则教育随笔。(共10分)
第二部分:学科专业素养(100分)
五、判断下列各题,对的在答题纸相应的题号下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教师即课程。
2、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 面向全体学生
4、数学教学时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5、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资助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6、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
7、从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说,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
8、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9、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宝库,是活的教科书,是有学问的人,没有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就很难学到知识。
10、4~6年级这一年段教学时,应避免复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避免对应用题进行机械的程式化训练。
六、请你认真阅读附一提供的教材,按要求答题。(共40分)
1.请对教材作简要分析,并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15分)
2.对主要教学流程(或学生活动)预设并写出设计思想。(15分)
3.联系学生实际,设计一道探究性学习的题目,简要写出设计思想。(10分)
七、试题解析。(共40分)
(一)完成附二提供的试题。(30分)
(二)请对附二提供的试题进行评析。(要求从命题意图及知识、能力的考查等方面评析,10分)
八、学习的效果,不能仅仅限于了解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学生是怎样了解的。请你就以下AB两个设计谈谈你的认识。(共10分)
(一、二、三年级选做)
《两位数乘法》练习
A练习: B练习:
计算下面各题: 1.用计算器算出15×15=?
43×65= 2.根据这个结果,不计算,你能知道14×15等于多少吗?14×16呢?
29×47= 3.用计算器算出25×2=5?根据这个结果,不计算,你能知道24×26等于多少吗?
63×75= 4.不计算,你能知道下面的结果各是多少吗?
86×91= 35×35=?34×36=?
29×44= 45×45=?44×46=?
……
5. 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表述它吗? 你能证明它吗?
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