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2学年第一学期十校联合体高一期末联考
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关于质点和参考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点就是体积很小的点
B.研究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周的时间时,卫星可以被看作质点
C.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可以被选做参考系
D.“小小竹排水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歌词中“巍巍青山两岸走”是以河岸为参考系
2.某同学在井口释放一石块,经过2.05s听到石块落水的声音,由此可估算出井口到水面的距离约为( )
A.20m B.40m C.45m D.60m
3. 从科学方法而言,物理学中“用一个力代替几个力,且效果相同”,所运用的方法是( )
A.控制变量 B.等效代替 C.理想实验 D.建立模型
4.用牛顿第三定律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走路时,地对脚的力大于脚蹬地的力,所以人才能往前走
B.不论站着不动,还是走动过程,人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人的支持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
C.物体A静止在物体B上,A的质量是B质量的100倍,所以A作用于B的力大于B作用于A的力
D.以卵击石,石头没事而鸡蛋碎了,这是因为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大于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
5.一汽车原来以大小为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刹车时做加速度大小为2m/s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则6秒后其位移的大小为( )
A.20m B.24m C.25m D. 30m
6. 有一个物体重100N,放在升降机底板上随升降机以加速度a=0.4m/s2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则物体对升降机底板的压力为(g取10m/s2)( )
A.96N B.140N C.60N D.104N
7. 如图所示的装置中,三个相同的弹簧在未受力状态下的原长相等,小球的质量均相同,弹簧和细线的质量均不计,一切摩擦忽略不计。平衡时各弹簧的长度分别为L1、L2、L3,其大小关系是( )
A.L1 = L2 = L3 B.L1= L2 < L3 C.L1= L3 > L2 D.L3>L1>L2
8.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也保持不变
B.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大小也不断变小
C.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越大
D.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
9.如右图所示,物体A靠在物体B上,在竖直推力F的作用下,物体AB均保持静止,则物体A的受力个数是( )
A.5 个 B.4个 C.3个 D. 2个
10.如图,一物体用一轻绳悬挂于O点而静止,现在用一个水平力F作用在物体上,使其缓慢偏离竖直位置,则水平拉力F的大小变化情况为( )
A.先变大,后变小 B.先变小,后又变大
C.一直变大 D.不断变小
二、不定项选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漏选得2分,错选或不选的不得分)
11.下列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属于基本单位的是 ( )
A. 质量的单位:Kg B. 力的单位:N C.长度的单位:m D.时间的单位:s
12.如图所示,A、B两木块的质量分别为1 kg和O. 5 kg。已知A与水平桌面的最大静摩擦力为2 N,则要保持A、B静止(不计滑轮处摩擦),加在A上的水平向左的拉力F可以为( )(取g=10 m/s2)
A.1N B.3N C. 6N D.9N
13.小球从空中自由下落,与水平地面相碰后弹到空中某一高度,其v-t图像如图所示,则由图可知( )
A.0至0.4s内,小球运动过程的平均速度为2.5 m/s
B.小球第一次反弹瞬间速度的大小为3 m/s
C.小球第一次能弹起的最大高度为0.45 m
D.小球第一次与地面相碰的过程中,速度变化量为2 m/s
14.如图所示,物块m放在斜面体M上,物块m恰能沿斜面匀速下滑,而斜面体M静止不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斜面对物块m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上
B.斜面对物块m的作用力方向垂直斜面向上
C.斜面体M受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零
D.斜面体M受地面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
15. 如图,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物块始终受水平向右恒力F的作用而运动,在其正前方固定一个较长的轻质弹簧,则在物块与弹簧接触后向右运动至弹簧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 )
A.物块接触弹簧后一直做减速运动
F
B.物块接触弹簧后先加速运动后减速运动
C.当物块的速度最大时,向右恒力F大于弹簧对物块的弹力
D.当物块的速度为零时,它所受的加速度不为零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6.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探究”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纸带运动的时间。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图为实验得到的纸带(已经舍去前面比较密集的点),纸带上每相邻的两计数点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取0、1、2、3.....多个计数点,用刻度尺量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单位为:mm),由于不小心,几条纸带被撕断了,混在一起,如下图所示,请根据给出的A、B、C、D四段纸带回答:
(1)从B、C、D三段纸带中选出从纸带A上撕下的那段应该是 ▲ ;
(2)打A纸带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 = ▲ 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物体通过1计数点的速度V1= ▲ m/s。(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7.如图为“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 ”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1)实验过程中,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
A.平衡摩擦力时,先调节长木板一端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接着将长木板水平放置,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让小车在小吊盘内的细砂和小吊盘的牵引下运动,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B. 平衡摩擦力时,先调节长木板一端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撤去小吊盘内的细砂和小吊盘,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轻推小车,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C.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D.实验时,应先放开小车,后接通电源
(2)一组同学在做“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实验时,保持小吊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一定,改变小车的总质量m,测出相应的加速度,得小车的加速度a与对应的质量m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5
小车的加速度a/(m·s-2)
1.25
1.00
0.80
0.50
0.40
小车的总质量m/kg
0.400
0.500
0.625
1.000
1.250
小车的总质量m的倒数m-1/kg-1
2.50
2.00
1.60
1.00
0.80
根据上表数据,采用图象法处理数据.为进一步直观反映F不变时与m的关系,应该
选 ▲ 为横坐标,选小车的加速度a/(m·s-2)为纵坐标建立坐标系。
(3)建立坐标系在答卷纸上画出图像 ▲
18.在“探究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μ”的实验中,甲、乙两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忽略弹簧测力计的重力)
甲方案:木块B左端有一弹簧测力计a固定在竖直墙壁上,用细线将弹簧测力计a与木块B相连,现用水平力Fb拉弹簧测力计b,使木块A向右运动,使木块B处于静止状态,且木块B较长,实验过程中木块B不从木块A上掉下来。
乙方案:用水平力Fc拉弹簧测力计c,,使木块A向右运动,木块B左端细线固定在竖直墙壁,使木块B处于静止状态,且木块A不从木块B上掉下来。
(1)若木块A和木块B的重力分别为100N和150N,某次实验,当甲图中A被拉动时,弹簧测力计a示数为60N,b示数为110N;当乙图中A被拉动时,弹簧测力计c示数为50N,则:
甲图中算出的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甲为 ▲ ;
乙图中算出的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乙为 ▲
(2)你认为 ▲ (“甲”、“乙”)方案,所求得的动摩擦因数更接近真实值。
简述理由 ▲ 。
Fb
Fc
甲图
乙
B
A
A
B
a
b
c
第18题图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3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19(8分).如图所示,三根轻质绳子OA、OB与OC将一质量为10kg的重物悬挂空中而处于静止状态,其中OB与天花板夹角为300,OA与天花板夹角为600,要求画出受力分析图,标出对应的力及角度。(g取10m/s2)
(1)求绳子OA、OB对应的拉力大小FA、FB
(2)若保持0、B点位置不变,改变OA绳长度,将A点移动到D点,使得OD=OB,求此时绳子OD对应的拉力大小FD。
20(10分).一列火车在准备进站前一段时间保持匀速行驶,准备进站时关闭气阀(动力系统)让车滑行,火车滑行了240m时,速度恰为关闭气阀时速度的一半,此后,又继续滑行,20s后停止在车站,设火车在关闭气阀后滑行过程中加速度始终保持不变,求:
(1)火车关闭气阀后滑行的加速度大小;
(2)火车从关闭气阀到停止滑行的总时间。
D
C
B
A
21(12分).民用航空客机的机舱一般都设有紧急出口,飞机发生意外情况着陆后,打开紧急出口的舱门,会自动生成一个气囊(由斜面AC部分和水平面CD部分构成的)。如图所示为某气囊斜面,机舱离底端的竖直高度AB=3.0m,斜面长AC=5.0m,斜面与水平面CD段间有一段小圆弧平滑连接。一个质量m=60kg的旅客从气囊上由静止开始滑下,最后滑上水平面上的某点静止。已知旅客与气囊斜面部分及水平面部分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5。(不计空气阻力,g=10m/s2 ,sin37°=0.6和cos37°=0.8)。(计算结果可保留根号)
求:(1) 人在斜面上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
(2)人滑到斜面底端C时的速度大小;
(3)人滑过C点后还要多久才能停下。
2012学年第一学期十校联合体高一期末联考
物理参考答案
出卷:高二物理备课组
审题:张鸿 曾焕忠 洪阿双
命题学校:洞头一中
一、单选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B
B
C
D
A
D
C
C
二、不定项选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漏选得2分,错选或不选的不得分)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ACD
BC
BC
AC
BD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计20分)
16.(1) C (2)a = 0.60 m/s2。
(3) V1= 0.33 m/s;
17.(1) BC (漏选得1分,错选不得分)
(2)小车的总质量m的倒数m-1/kg-1
(3)如右侧画出图像
(若坐标选择不合理,但有描点给1分)
18.(1) 0.4 0.5
(2) 甲
理由 甲中木块A不管匀速运动与否,木块B受力必然平衡,只需读出a的读数即可
(解释合理均给分)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3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19.(8分)第(1)问5分,第(2)问3分
解:(1)画出受力如图所示…………(1分),
得FA= mgcos300 =50N………………(2分)
FB= mgsin300 =50 N………………(2分)
(2)画出受力如图所示…………(1分),得
FD=mg=100N……………(2分)
用力分解图求解也可,即2FD cos600=mg
20.(10分)
第(1)问6分,第(2)问4分
解:方法一:
(1)由题意可知V2 -V02=-2aX …………………………(2分)
V0=2V 或V=V0
V=at …………………………………(1分)
解得 V=8m/s或 V0=16m/s…………………(1分)
a=0.4 m/s2 ……………………………(2分)
(2)由V0=at总…………………………………………(2分)
解得 t总=40 s…………………………………(2分)
方法二:
(2)根据t=……………(2分)可知,
滑行了240m的时间与继续滑行20s时间相等,即t1 =t2 =20s
解得t总=t1+t2 =40 s………………………………(2分)
(1)X1 : X2 = 3:1……………(1分),
得X= X1 + X2= 240+80=320m………………(1分)
X= at总2……………(2分) 解得 a=0.4 m/s2……………(2分)
其他解法,合理的均按第(1)问6分,第(2)问4分,酌情给分。
21.(12分)
解:(1)mgsin37°- Ff=ma………………………(1分)
Ff=mgcos37°………………………(1分)
(若合并写mgsin37°-mgcos37°=ma直接得2分)
a= gsin37°-gcos37°=2m/s2………………………(2分)
(2)Vc2 -0 =2aXAC………………………(2分)
Vc== 2 m/s………………………(1分)
(3) mg= ma2
a2 =g=5m/s2………………………(2分)
0-Vc=-a2t………………………(2分)
t=s………………………(1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