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注塑工艺培训教材PPT课件.ppt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7691619 上传时间:2025-01-12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5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塑工艺培训教材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注塑工艺培训教材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注塑工艺培训教材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注塑工艺培训教材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注塑工艺培训教材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注塑工艺培训教材,主讲人:马驰,1,第一节 注塑成型原理,注塑成型,是利用聚合物熔体的流变特性,并借助于螺杆或柱塞的推力将熔融状态的塑料流体注射到封闭的模腔中,经冷却后成型的一种过程,也是研究对塑料的流动和变形与造成塑料流变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的一门科学。,2,一、注塑成型过程,顶出程序,开模程序,冷却定型程序,射座后退程序,塑化程序,注塑程序,射座前进程序,合模程序,非接触状态,3,1、非接触状态,模具处于开模状态,是一个注塑循环的开始。,2、,合模程序,a、,合模时需遵循慢-快-慢的合模原则;,b、,

2、试合模阶段采用低压保护程序,以防模具被损坏;,c、,高低压位置的确定。,4,射座动作有三种不同方式,a、,固定加料:射座在前进位置工作循环中没有后退动作;,b、,前加料:保压程序动作结束后,螺杆塑化回料完成后,射座进行后退;,c、,后加料:保压程序动作结束后,射座先后退,螺杆塑化回料动作才开始;,3、射座动作程序,5,4、注塑程序,注塑程序包括两个阶段:,a、,注塑阶段:从螺杆推进聚合物熔体开始,到塑胶熔体充满型腔为止;,b、,保压阶段:是从塑胶熔体充满模腔开始到浇口,(,入浇口,),冷却凝固为止。,6,二、成型周期,注塑成型周期时间是闭合安全门、合模、注射座前进、注塑保压、塑化回料、冷却定型

3、、开模、顶出制件、开门取件整个时间的总和。,7,第二节 注塑工艺过程,注塑工艺过程是注塑工艺规程的中心环节,它包括成型前的准备、注射过程、制品的后处理。,8,注射过程:,完整的注射过程包括注射、保压、塑化、冷却、和脱模等步骤。,塑料的塑化,:,塑化效果直接关系到塑料制品的外观质量,.,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塑化出足够容量的熔融塑料;塑料熔融的热量主要由料筒加热和螺杆对塑料剪切产生,.,9,第三节 注塑成型工艺设定方法,温度:,料的烘干温度、料筒的成型温度、模具温度、成型设备的油温,压力:,合模力、注塑压力、保压压力、背压、顶出等,速度:,开合模速度、注塑、保压速度、回料速度、顶出速度,时间:,开合

4、模时间、射胶、保压时间、回料时间、入芯时间,10,1、压力,塑化压力,螺杆式注塑机中,螺杆旋转后退时所设定的机床压力称为塑化压力或背压。塑化压力可通过调整注塑机液压系统中的溢流阀而改变。,11,保压压力,当模腔完全充满后,注塑机的螺杆或柱塞往往并不立即后退,而是停留在原位置或略微向前移动,使注塑压力仍保持一段时间,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保压。(气辅面壳通过氮气保压),12,注塑压力,注塑压力是指注塑时柱塞或螺杆施加于料筒内熔融塑料单位面积上的力。它的作用是使料筒中的熔料克服注塑机喷嘴及模具浇注系统的阻力,以一定速度、一定压力充满模腔,并将模腔中的物料压实。,13,2、温度,料筒温度,料筒温度应维

5、持在塑料的熔融温度和分解温度之间,其设定取决于注塑机类型(螺杆、柱塞),材料类型(材料对温度的敏感性);料筒温度的设定是否合理的判断方法:1、对空注射法;2产品外观观察法;,14,喷嘴温度,设定略低于料筒最高温度,主要是为了防止流涎现象,且温度的降低会通过塑胶料在螺杆的剪切作用而得到补偿。,15,模具温度,模具温度是指与塑料直接接触的模壁温度,它直接影响塑料的充填性能、制品的冷却速率、成型周期以及制品的结晶、取向、收缩等的结果,是关系制品质量的重要因素。,16,烘干温度,指塑料置于料斗中时料斗设定的温度。如,ABS,由于对水汽比较敏感,故需先加热1.52,h.,17,氮气辅助成型技术,气辅成型

6、(,GIM),是指在塑胶充填到型腔适当的时候(90%99%)注入高压惰性气体,气体推动融熔塑胶继续充填满型腔,用气体保压来代替塑胶保压过程的一种新兴的注塑成型技术,18,A:,冷凝层,B:,高聚物熔体,C:,气道,19,一、气辅成型的主要优点,1、降低产品的残余应力,使产品不变形。,2、解决和消除产品表面缩痕问题,应用于厚度变化大的产品。,3、降低注塑机的锁模力,减少成型机的损耗。,4、节省塑胶原材料,节省率可达百分之三十。,5、缩短产品生产成型周期时间,提高生产效率。,6、简化产品的繁复设计。,20,二、气体辅助注塑周期,1、注塑期,以定量的塑化塑料充填到模腔内。(保证在充气期,间,气体不会

7、把产品表面冲破及能有一理想的充气体。),2、充气期,可以注塑期中或后,不同时间注入气体。气体注入,的压力必需大于注塑压力,以致使产品成中空状态。,3、气体保压期,当产品内部被气体充填后,气体作用于产品中空部,分的压力就是保压压力,可大大减低产品的缩水及变形率,4、脱模期,随着冷却周期的完成,模具的气体压力降至大气压力,,产品由模腔内顶出。,21,三、气辅成型所需的条件,注塑成型机,气体的来源(氮气发生器),输送气体的管道,控制氮气有效流动的设备(氮气控制台),带有气道设置的成型模具(气辅模具),22,氮气设备的设定,a、,氮气发生器的压力一般设定在30,MPA,左右,b、,氮气控制台要素的设定

8、(延迟时间、气体压入时间、气体保持 时间、气体放气时间、压力的设定、气体速率),一般的参数设定,延迟时间,是对模腔注塑填充完时,到气体压入时的间隔时间。一般设定为0,5秒最为理想。,气体压入时间,是从气体开始压入到完全注满为止的时间段。一般为5,20秒之间。,气压保持时间,是气体在模腔产品中停留时间。一般20,40秒。,气压放气时间,是模具在开模前把产品内的高压气体排放出来的时间。一般3-5秒。,压力的设定,气辅压力的设定要根据树脂的温度,锁模里的大小,模具温度以及气体在模腔产品内穿透的距离。关键是气体的压力要大于模腔中树脂的内压,气体速率,是气体在注气压入时的速度。,23,注塑缺陷产生原因及

9、解决方法,24,25,熔接痕,填充过程中两股料流相遇时发生,26,27,熔接痕的强度、外观及耐溶剂性受下列因素影响,材料选择,结构设计,模具设计,成型工艺,熔接痕,28,熔接痕强度低的原因分析,不完全的分子缠绕和扩散,不希望的分子取向,在表面存在,V,形缺口,在熔接痕表面存在杂质或微孔,29,分子的扩散和缠绕,30,熔接痕处的分子取向,在熔接痕处产生喷泉状的流动行为和取向,是导致该处力学强度差的原因之一,31,熔接痕处的,V,形缺口,V,形缺口只是感官视觉效果,此处极易产生应力集中,导致制件破裂,32,熔接痕,“,消失,”,角,芯棒,熔接角通常达到120-150,时熔接痕会出现消失现象,33,

10、熔接痕强度还取决于芯棒的个数及大小,熔接痕强度一般随料流的分流、合流次数的增加而降低,34,熔接痕的改善方法,改用流动性好的材料,a.,提高注塑温度,b.,提高熔接痕部分对应的注塑速度,c.,提高模具温度,d.,提高注塑压力,e.,减少使用脱模剂,a.,采用大浇口,b.,改短浇口,c.,改变浇口位置,d.,加大冷料穴,e.,改进浇口设计,f.,增设排气槽,g.,在熔接痕前部设护耳,成型材料,成型工艺,模具设计,35,缩痕,(,即缩水,),材料冷却收缩时在厚壁或在加强筋、沉孔处出现表面凹痕现象,36,缩痕,37,零件在存在不同壁厚时极易出现缩痕,原始设计,壁厚过大,壁厚不均匀,内外存在尖角,改善后设计,缩小壁厚,壁厚变得更加均匀,内外存在倒角,38,零件在沉孔处易出现缩痕,原始设计,该设计可能出现缩痕和气眼,改良后设计,39,加强筋的设计要点,40,减少缩痕的方法,a.,提高注塑压力,b.,增大后期保压压力,c.,降低缩痕部分所对应的注射速度,d.,降低模具温度,e.,降低注塑温度,成型工艺,a.,加大浇口,b.,变短浇口,c.,改变流道位置,d.,加宽流道,e.,减少流动阻力,f.,保证喷嘴和模具结合完好,模具设计,a.,把筋、沉孔部位变细,b.,在筋、沉孔部位加倒角,c.,减小壁厚,d.,把表面设计为花纹以掩盖缩痕,制品设计,41,培训完毕,谢谢大家,42,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