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精选资料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医疗不良事件是指在疾病诊疗过程中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的医疗异常事件。包括诊断治疗的失误及其相关的设施、设备引起的损害等。
一、医院建立有效的不良事件上报流程,保证信息上报及时、有效及保密。
二、凡是在医院内发生的或在病人转运过程中发生的非疾病本身造成的异常事件均属不良事件,需要主动上报,根据不良事件的严重程度,积极采取挽救或抢救措施,尽量减少或消除不良后果。
三、不良事件按事件性质分为一般医疗不良事件和重大医疗不良事件:
㈠、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一般医疗不良事件:
1.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按技术操作规程进行诊疗护理, 但①由于诊断、治疗、护理水平有限等原因过失而造成或未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件;②因实验检查器械或设备原因过失而造成或未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件;③因在诊疗或操作过程中,未能预见或预见不够等原因过失而造成或未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件;④因在诊疗或操作过程中,未能尽到足够的注意义务而造成或未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件。
2.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未能充分尊重病人的知情同意权,使医疗信息沟通过程或沟通信息失真导致的不良事件。
3.医院设施存在缺陷,未能尽到足够的安全义务导致的不良事件。
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重大医疗不良事件:
1.擅离职守或对急、危重病人借故推诿拖延,贻误诊治和抢救时机;
2.诊治中遇到明知复杂疑难问题,不请示或不执行上级医师指导,擅自处理;或在抢救危重病人时,上级医师接到下级医师报告后不及时处理;
3.手术治疗中开错部位、摘错器官、遗留异物在病员体内的;
4.麻醉方式、部位、药品剂量错误,麻醉过程中不认真观察病情变化;
5.因不遵守操作规程、不查对而造成错发、错配、错用药物,或违反药物配伍禁忌,或不按规定做药物过敏试验;
6.护理中不按规定交接班,不遵守医嘱,不严格执行查对等制度,违反操作规程;
7.不认真执行隔离消毒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供应的器械、敷料、药品不符合消毒要求;
8.检验病理放射等技术诊查中,丢失或弄错标本,拍错部位,配错血;漏报、错报、迟报结果及违反规章制度与操作规程延误治疗;
9.不按医疗原则,滥用毒麻限剧药品,不见病人乱开药、开错药;
10.中医人员不懂西医知识擅用西医西药疗法或西医人员不懂中医知识擅用中药中医疗法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件。
四、按照事件发生后对病人或家属的影响分为:潜在不良事件、无伤害、轻度伤害、中度伤害、重度伤害、极重度伤害五级。
潜在不良事件:由于不经意或是及时的介入行为,而使其原本可能导致的不良事件或情况并未真正发生在病人身上。
无伤害:事件发生在病人身上,但是没有造成任何的伤害。
轻度伤害:事件虽然造成伤害,但不需或仅需稍微的处理或观察;如捏伤、擦伤、皮肤小撕裂伤。
中度伤害:需额外的探视、评估或观察,但仅需要简单的处理;如缝合、夹板固定、冰敷、抽血检查、包扎或止血治疗。
重度伤害:除需要额外的探视、评估或观察外,还需住院、延长住院时间或会诊等特别处理。
极重度伤害:造成病人永久功能障碍或永久残疾。
五、报告程序
(一)发生医疗不良事件后,经治医务人员立即向科主任或护士长报告,科主任立即进行干预、调查,24小时内填写《医疗不良事件报告表》(见附件)上报医教科。
(二)各科室要做好医疗不良事件登记工作,发生的医疗不良事件必须在医疗差错事故本上登记,如当月无医疗不良事件可以注明“本月无医疗不良事件”。
(三)中度以上伤害及重大医疗不良事件必须立即报告医教科。24小时内补填写《医疗不良事件报告表》上报医教科。
六、处置程序
(一)医疗不良事件一旦发生,经治医务人员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使不良后果控制在最小程度。
(二)发生医疗不良事件后,有关的记录、标本、化验结果及相关药品、器械均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
(三)主管部门对于级别高的不良事件,要及时调查、与相关部门或科室组织讨论、分析原因,提出建议制定改进措施,科室实施改进。
(四)科主任、护士长因负责组织对本单元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调查,组织科内讨论,进行根本原因分析(RCA),制定改进措施、进行效果追踪。并对本科室相关流程进行FMEA分析,针对薄弱环节制定相关的防范措施,及时改进。
七、医院对主动上报医疗不良事件者给予适当奖励。对发生不良事件的科室或个人,如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事后经领导或他人发现,须按情节严重给予相应处理。
附件一:
医疗不良事件的处理流程
出现医疗不良事件(差错或事故)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及时纠正、将危害降到最小
在24小时内及时逐级上报
封存有关物品、送检
登记医疗差错本,填写《不良事件报告表》
组织医务人员分析、讨论原因
提出意见和改进措施
给予相应处理
主管部门总结分析讨论,制定防范措施
附件二: 常见医疗不良事件
1.病人辨识事件:诊疗过程中的病人或身体部位错误(不包括手术病人或部位错误)。
2.检验病理放射等技术诊查中,丢失或弄错标本,拍错部位,配错血;漏报、错报、迟报结果等引起的不良事件。
3.手术事件:手术治疗中开错部位、摘错器官、遗留异物在病员体内的事件。
4.麻醉事件:麻醉方式、部位、药品剂量错误,麻醉过程中不认真观察病情变化。
5.医疗处置事件:诊断、治疗、技术操作不当等引起的不良事件。
6.烧烫伤事件:治疗或手术后发生烧烫伤。
7.呼吸机事件:呼吸机使用相关不良事件。
8.管路事件:如管路滑脱、自拔事件。
9.输血事件:医嘱开立、备血、传送及输血不当引起的相关不良事件。
10.针扎事件:包括针刺、锐器刺伤等不良事件。
11.药物事件:医嘱、处方、调剂、给药、药物不良反应、药物过敏等相关的不良事件。
12.特殊药品管理事件:病人在院内自行服用或注射管制药品。
13.医疗设备事件:设备故障导致的不良事件。
14.院内感染相关事件:可疑感染暴发事件。
15.跌倒事件:因意外跌至地面或其它平面。
16.公共设施事件:医院建筑、通道、其它工作物、有害物质外泄等相关事件。
17.非预期事件:非预期重返ICU或延长住院时间。
18.患者约束事件:不适当约束或执行合理约束导致的不良事件。
19.医疗沟通事件:因医疗信息沟通过程或沟通信息失真导致的不良事件,包括检验检查结果判读错误或沟通不良。
20.不作为事件:医疗护理工作中已经发现问题,但未及时处现导致的不良事件。
21.其它事件:非上列之异常事件。
可修改编辑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表
报告时间:20 年 月 日 时 分 事件发生时间:20 年 月 日 时 分
A.患者资料
1.姓名:
2.年龄:
3. £ 男 £ 女
4. 病区 床号 病案号
5.临床诊断: 6.在场相关人员:
B.不良事件情况
6.事件主要表现:
7.事件发生场所: £ 急诊 £ 门诊 £ 病区 £ 医技部门 £ 行政后勤部门 £ 其它:
C.不良事件类别 £ 一般事件 £ 重大事件
£ 病人辨识事件:诊疗过程中的病人或身体部位错误(不包括手术病人或部位错误)。
£ 检验病理放射等技术诊查中,丢失或弄错标本,拍错部位,配错血;漏报、错报、迟报结果等引起的不良事件
£ 手术事件:手术治疗中开错部位、摘错器官、遗留异物在病员体内的事件。
£ 麻醉事件:麻醉方式、部位、药品剂量错误,麻醉过程中不认真观察病情变化。
£ 医疗处置事件:诊断、治疗、技术操作不当等引起的不良事件。
£ 烧烫伤事件:治疗或手术后发生烧烫伤。
£ 呼吸机事件:呼吸机使用相关不良事件。
£ 管路事件:如管路滑脱、自拔事件。
£ 输血事件:医嘱开立、备血、传送及输血不当引起的相关不良事件。
£ 针扎事件:包括针刺、锐器刺伤等不良事件;
£ 药物事件:医嘱、处方、调剂、给药、药物不良反应、药物过敏等相关的不良事件。
£ 特殊药品管理事件:病人在院内自行服用或注射管制药品;
£ 医疗设备事件:设备故障导致的不良事件。
£ 院内感染相关事件:可疑感染暴发事件。
£ 跌倒事件:因意外跌至地面或其它平面。
£ 公共设施事件:医院建筑、通道、其它工作物、有害物质外泄等相关事件。
£ 非预期事件:非预期重返ICU或延长住院时间。
£ 患者约束事件:不适当约束或执行合理约束导致的不良事件。
£ 医疗沟通事件:因医疗信息沟通过程或沟通信息失真导致的不良事件,包括检验检查结果判读错误或沟通不良。
£不作为事件:医疗护理工作中已经发现问题,但未及时处现导致的不良事件。
£ 其它事件:非上列之异常事件。
D.事件发生对病人或家属的影响
□ 潜在不良事件 □ 无伤害 □ 轻度伤害 □ 中度伤害 □ 重度伤害 □ 极重度伤害
E.事件发生后及时处理与分析
立即通知
的人员
医
护
技
行政后勤
家属或其他
可能相关因素
个人疏忽
设备设施不良
耗材药品不良
作业流程不良
工作环境不良
立即采取的措施:
事件处理情况:
F. 不良事件评价
主管部门意见陈述:
G.持续改进措施
报告人: 医师£ 技师£ 护士£ 其他£
报告人签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