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7681687 上传时间:2025-01-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 安徽省泗县第三中学 陈曦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5(必修)》(北师大版) 第一章数列第二节等差数列第一课时,主要研究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及其应用,从数学知识角度来看,这是一节概念课,也是一节命题课:等差数列的学习,既是对前面学习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的巩固,也是为后期学习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打好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数列作为一种函数,是反映自然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等差数列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数据处理的能力,使学生体会数字的规律和美妙,让学生认识到数列模型的广泛应用,并且运用该模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同时等差数列也为今后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联想”、“类比”等思想方法。 二、学生学情分析 从已有的知识来看,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的概念、性质规律和应用,以及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方法;从已有的能力来看,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表达能力、数学分析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具备学习这节课所需的知识,但是在对一些条件较为严苛的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求解过程中,学生对一定条件的分析以及数据的应用处理上具有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判断已知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 (2)能够列举出一些生活中的等差数列; (3)能够根据某些数列的特征,准确地写出其通项公式。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分析、发现等过程,探索等差数列的特点及其表示方法; (2)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中,体会递推法和叠加法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索等差数列的表示方法中感受数学的简洁美; (2)在求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时,体会数列与函数的辩证关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总结概括等差数列的定义,观察分析等差数列的性质特点。 2、教学难点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 五、教学过程 (一)等差数列的定义 1、创设情境引入概念 【情境】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1) 过去的300多年里,人们分别在下列时间里观测到了哈雷彗星:1682,1758,1834,1910,你能预测出下一次观测到哈雷彗星的时间吗? (2)通常情况下,从地面到10公里的高空,气温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符合一定的规律,请你根据以下数据估计一下珠穆朗玛峰峰顶(高度8844.43米)的温度。 高度(km) 1 2 3 4 5 6 7 … 9 温度(℃) 28 21.5 15 8.5 2 -4.5 -11 … -24 28,21.5,15,8.5,2,…,-24 (3)1,1,1,1,1,1,1,…,1 【问题1】观察这些数据有什么共同特点? 【师生活动】引导学生首先分析每列数据的特点,在总结出这些数据的共同特点,由此引出课题。 2、抽象概括形成概念 【问题2】通过对上述数据的观察,你认为该如何定义等差数列? 【师生活动】学生结合上述问题的分析,给出定义;教师给出严格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 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 d 表示)。 【问题3】判断下列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如果是,指出首项和公差,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1)4,7,10,13,16,…; (2)31,25,19,13,7,…; (3)0,0,0,0,0,0,…; (4) a,a-b,a-2b,…; (5) 1,2,5,8,11,…。 【师生活动】对于(1),教师应强调定义中“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对于(2)、(3)、(4),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到公差d可以是正数、负数、同一字母,也可以为0; 对于(5),教师应强调定义中“同一常数”这一要求,否则这个数列不能称为等差数列。 (二) 等差中项的定义 【问题4】①一个等差数列中最少含有几项?②如果a与b中间插入一个数A,使a,A,b成等差数列,那么A应满足什么条件? 【师生活动】①最少含有三项;②由定义得:A-a=b-A,则A=½(a+b);反之,若A=½(a+b),则A-a=b-A,所以a,A,b成等差数列。 等差中项的定义:若a,A,b成等差数列,那么A叫做a与b的等差中项A=½(a+b)。 【问题5】已知A,B,C是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且B是A和C的等差中项,求角B的大小。 【师生活动】根据等差中项的定义和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解答,进一步强调等差中项的定义。 (三)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 1、迭代法推导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情境】教师板书下列等式: a2-a1=da2=a1+d a3-a2=da3=a2+d=a1+2d a4-a3=da4=a3+d=a1+3d …… an-an-1=dan=an-1+d=a1+(?)d 【问题6】观察上列等式,我们可以猜想an=a1+(?)d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得出公式an=a1+(n-1)d 2、叠加法推导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情境】教师板书下列等式: a2-a1=d a3-a2=d a4-a3=d …… an-an-1=d 【问题7】观察上列等式,把等式的左右两边分别相加,可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式子?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对(a2-a1)+(a3-a2)+(a4-a3)+……+(an-an-1)=(n-1)d进行化简,从而得到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已知等差数列是的首项为a1,公差为d,则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an=a1+(n-1)d (n≥1,n∈N+,d是常数) (四)等差数列和一次函数的关系 【问题8】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是an=pn+q,p、q是常数, 求证:{an}为等差数列。 【师生活动】利用等差数列的定义进行证明,并得到一般性结论:数列{an}为等差数列an=pn+q,p、q是常数。这个结论提供了一个证明某数列是等差数列的一个常用方法。 【问题9】画出下列等差数列的图像,并与相对应的一次函数图像进行比较,得出区别和联系: (1) an=2n-4(y=2x-4);(2)an=-3n+10(y=-3x+10);(3)an=4(y=4) 【师生活动】画出等差数列的图像后,发现等差数列an=pn+q的图像是落在对应的一次函数y=px+q图像(直线)上的彼此孤立的点的集合。并引导学生得到以下特征: 当d>0时,函数是增函数,数列是递增数列; 当d<0时,函数是减函数,数列是递减数列; 当d=0时,函数是常数函数,数列是常数列。 (五) 课后作业:习题1-2 A组第7、8题。 六、 课堂小结 1、 本节课利用具体的例子,观察所给数据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自己观察,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老师点评补充学生的总结,从而给出等差数列的定义,学生自己观察出从第二项起,差是同一个常数,这很关键。 2、 定义形成后,借助例题总结体会等差数列的基本量是首项和公差,本设计从生活中的数列模型导入,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学习数列的兴趣。 3、 在探索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分析、观察,归纳出等差数列定义,然后由定义导出通项公式,强化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