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学习内容分析
学习目标描述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我国海洋资源的主要类型。
(2)分析我国生物资源种类复杂多样、数量极为丰富的原因。
(3)了解海洋矿产资源和海洋化学资源的种类及开采
(4)理解和保护“蓝色国土”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熟练运用地图查找地理事物,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就“未来的海洋空间利用”展开想象,培养想象能力。
通过知识的扩展,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探究未知领域的欲望,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我国海洋资源的主要种类复杂多样、数量极为丰富,树立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通过了解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开发利用现状和发展前景及开发海洋资源的巨大潜力和美好前景,使学生认识到依靠科技开发和利用海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向海洋进军的雄心壮志;
通过理解保护和保卫“蓝色国土”的重要意义,使学生树立合理开发保护海洋资源的观念,树立海洋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
学习内容分析
提示:可从学习内容概述、知识点划分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等角度分析
本节首先通过联系旧知识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海洋资源十分丰富的自然基础,即我国有四个近海,并且南北跨了三个温度带(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然后介绍了我国海洋资源的主要种类及分布。通过认识海洋存在的问题,提醒学生要注意借鉴人类开发陆地资源的教训,在开发利用的同时还要注意保护海洋,培养学生正确的海洋观、环境观。
教学重点
认识我国丰富的海洋资源及主要类型。
合理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
教学难点
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出现的问题,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
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是八年级学生,大部分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良好的地理学习素养,上课能认真听讲,有良好的倾听习惯,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能主动记笔记,主动学习。但有个别学生在地理课堂上不愿多动脑、动手、动口,没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其次,仍有部分学生学地理只盲目地学“课本”,课外阅读极少甚至没有,积累太少,不能见多识广,使课内外知识不能很好结合。还有少数学生性格太胆小、内向,在课堂中不能说出自己的想法,课堂活动中不积极.
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目标
活动设计
信息技术运用说明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活动:自主学习
三、合作探究
四、全课总结。
五、适当联系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阅读、分析等各种能力
播放一段视屏《海底世界》,大约三分钟。
过渡谈话:我国国土辽阔,海陆兼备,海岸线长达18000千米,除了有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面积外,根据《联合国海洋公约》,可归我国管辖的海洋面积约有300万平方千米,临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大海域。这一片宝贵的海洋国土,随着科技的发展,它将成为我国开发利用的新领域。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到海洋去探宝。
板书:我国海洋资源
一、同学们平时吃什么海产品?用到什么海产品?你们知道它们产自哪里吗?参观我国最大的渔场。
海洋生物资源:
讨论:(1)我国生物资源多样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哪些?
(2)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及发展前景。
二、在海洋上面看见了钻井正在开采石油。提问还有哪些海洋矿产资源?主要开采石油的海域?
三、带领大家参观一个工厂:海盐的生产。提问:我有哪些海洋化学资源?哪些地方生产海盐?要具备一些什么条件?
四、海洋已不断成为我国开发的新领域,正在一步一步向海洋进军。我国还资源的开发面临这许多严峻的问题。思考:( 1 )中国海洋资源开发面临严峻问题主要有哪些?( 2 )造成局部海域环境污染加剧的污染源主要来自哪几个方面?
( 3 )赤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 4 )我国目前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恢复近海渔业资源?
(5)保护蓝色的国土的主要措施。
课件播放视屏
课件展示我国四大海洋、渔场、四大海产、海洋渔业的发展。
课件展示石油钻井
及砂矿。
可见展示1、海盐的生产图片。
2、四大盐场的位置。
1、课件展示海洋污染的后果图片。
2、可见展示赤潮图片
出示视频
可见展示题目
个人反思
海洋资源这一课我主要想通过参观活动使学生能自主的参与的教学中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希望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地理事物进行系统化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开发海洋资源的巨大潜力和美好前景,并进一步认识到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海洋资源同样重要,保护海洋资源刻不容缓,。同时,我通过精选一些案例,如:石油污染图片、赤潮形成,鱼类衰竭资料。学生可以自主的探究案例中所隐藏的问题,自己去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他们可以享受学习的快乐,这不仅对地理学习有好处,同时,对一个人养成科学分析问题学习方法有好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