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应考实战大冲关
1.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是( )
A.1.5V B.36V C.220V D.380V
【解析】选A。本题考查对常见电压值的认识。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为1.5V,一节铅蓄电池的电压为2V,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为不高于36V,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为220V,动力电路的电压为380V。
2.(2014·南通模拟)在如图所示的四个电路中,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接法都正确的是( )
【解析】选C。本题考查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A选项中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B选项中电流表与灯泡并联,电压表与灯泡串联且正负接线柱接反了;D选项中电流表与灯泡并联,故A、B、D错误。C选项中电流表与灯泡串联,电压表与灯泡并联,且电流都是从正接线柱流入,以负接线柱流出,故该选项正确。
3.李明同学在一次用有3V和15V两个量程的电压表测电压时,电压表的“-”接线柱已接入电路,在用15V量程试触时,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则下一步的实验操作应该是( )
A.直接接入15接线柱,然后读数
B.直接接入3接线柱,然后读数
C.断开开关,接入15接线柱,然后闭合开关后读数
D.断开开关,接入3接线柱,然后闭合开关后读数
【解析】选D。本题考查电压表量程的选择。由题图可知,试触时指针摆幅较小,在1V附近,这是选用电压表较大量程的结果,为了使测量数据准确,应换用较小量程,即用0~3V量程;为了保护电路,改接电路时应断开开关,故选D。
4.(2014·苏州模拟)如图所示滑动变阻器的四种接线情况中,当滑片向右移动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变小的是( )
【解析】选B。本题考查滑动变阻器的使用。选项B中右端下方接线柱与滑片间的电阻线接入电路中,当滑片向右移动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线长度减小,电路中的电阻减小。
5.(2014·石家庄模拟)某新型手电筒由电池、开关和三粒相同的LED灯珠连接而成,工作时每粒灯珠都正常发光且电压都为U。为探究三粒灯珠的连接方式,小明从正在发光的手电筒中取下其中一粒灯珠,发现另外两粒灯珠不亮,则手电筒中三粒灯珠是 联的,手电筒正常工作时通过三粒灯珠的电流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手电筒电池的电压为 。
【解析】取下一粒灯珠,另外两粒不亮,说明这三粒灯珠是串联的,工作时通过它们的电流相等。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特点,每粒灯珠两端的电压都为U,则电源电压为3U。
答案:串 相等 3U
6.(2014·盘龙二模)如图所示,电压表的读数为 V。
【解析】本题考查电压表的读数。题图中电压表选择0~3V量程,分度值是0.1V,指针指示的示数为1.8V。
答案:1.8
7.(2014·河北模拟)如图为用铅笔芯控制小灯泡亮度的实验电路图。该实验是通过改变铅笔芯连入电路的 改变电阻的。
【解析】本题考查变阻器的原理。在材料、横截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改变铅笔芯接入电路中的长度能改变电路中的电阻,从而改变小灯泡的亮度。
答案:长度
8.(2014·上海模拟)如图电路中,有一根导线尚未连接,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补上。补上后要求:闭合开关S后,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解析】本题考查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滑动变阻器应“一上一下”各选一个接线柱接入电路中。本题要求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流表的示数变小,即向右移动滑片的过程中,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增大,所以下面的接线柱应选左端接线柱。
答案:如图所示
9.小刚和小丽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用三节干电池串联作电源,两只小灯泡的规格不同。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实验电路。要求:L1和L2串联,电压表测量两灯串联后的总电压。
(2)小刚用电压表测量L1两端的电压时,直接选用0~3V的量程,小丽说这样不行,规范的操作方法应该是 。
(3)他们在测量L2两端的电压时,两灯突然熄灭,电压表示数变为0。小刚用电压表检测L1两端的电压,示数为电源电压,由此判断出L1处的故障是 ;L2是短路还是正常的?小丽在原电路中又添加了一个电学器材,就检验出了结果,她的方法可能是 。
(4)他们排除故障后继续实验,得出了如表所示的一组数据,为了得出串联电路电压关系的普遍规律,他们还应当 。
L1两端电压/V
L2两端电压/V
串联总电压/V
1.4
3.1
4.5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的过程。(1)因为要求两灯串联,在连接实物电路时,可先从电源正极开始,将开关、灯L2和L1逐个顺次连接起来,回到电源负极,然后将电压表并接在两灯的两端。
(2)采用“试触法”选择电压表的量程:先用大量程试触,如果指针偏转角度较小,再选用小量程。
(3)因电压表示数为电源电压,说明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故可判断L1断路。要判断L2是短路还是正常,可用小灯泡或定值电阻或滑动变阻器与L1并联(或替换L1),如果L2发光,则L2正常;若L2不发光,则L2短路。
(4)仅用一次实验数据得到的结论具有偶然性,因此要得到普遍性结论,需要换用不同规格的器材(灯泡、电源)或加滑动变阻器,通过多次测量来归纳总结。
答案:(1)如图所示
(2)先选用0~15V量程试触,如果示数小于3V,再改用0~3V量程测量
(3)断路 用小灯泡或定值电阻或滑动变阻器与L1并联(或替换L1),如果L2发光,则L2正常;若L2不发光,则L2短路
(4)换用不同规格的器材(灯泡、电源)或加滑动变阻器,多次测量
10.(2014·南京模拟)如图,小伟用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导体的电阻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他将图乙所示的代号分别为①②③④⑤⑥的六根金属丝依次接入电路M、N之间后,将每次读出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连同材料和规格一起记录在表中,并算出了这六根金属丝的阻值(电源电压恒定,忽略温度对此实验的影响)。
金属丝
代号
材料
长度
L/m
横截面积
S/mm2
电压
U/V
电流
I/A
电阻值
R/Ω
①
镍铬
3.6
1
2
0.5
4
②
镍铬
1.8
1
1
0.5
2
③
镍铬
0.9
1
0.5
0.5
1
④
镍铬
1.8
2
1
1
1
⑤
镍铬
1.8
0.5
4
1
4
⑥
锰铜
1.8
0.5
1.6
1
1.6
(1)选取代号为 的两根金属丝,可以用来探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材料是否有关。
(2)分析代号为①②③金属丝对应的三组数据,可得结论: 。
(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将代号为 的金属丝接入电路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
(4)物理实验中通常需进行多次测量,便于寻找普遍规律或者求平均值以减小误差。下列实验中,多次测量的主要目的与本次实验不相同的是( )
A.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B.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C.用伏安法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
D.探究光反射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过程中采用控制变量法。(1)探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材料的关系,应选用长度、横截面积相同而材料不同的两根金属丝,⑤⑥两根金属丝符合要求。(2)①②③金属丝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长度不同,且长度增大几倍,电阻随之增大几倍,故在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时,电阻与长度成正比。(3)当把③金属丝接入电路中时,电压表的示数最小,因为电源电压恒定,故此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最大,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关系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最大。(4)本次实验中多次测量的主要目的是寻找普遍规律,选项A、B、D与此相同,而选项C多次测量的目的是求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答案:(1)⑤⑥
(2)在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时,电阻与长度成正比
(3)③ (4)C
1.如图所示电路,开关S闭合后,电压表V1的示数为3.8V,V2的示数为6V,则灯L1两端电压和电源电压分别是( )
A.2.2V 6V B.3.8V 6V
C.2.2V 3.8V D.6V 2.2V
【解析】选A。本题考查对电路的识别和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特点。题图中灯泡L1、L2串联,电压表V1测量L2两端的电压,电压表V2测量L1、L2串联的总电压,即电源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可知,灯L1两端电压为6V-3.8V=2.2V。
2.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灯L1和L2均发光。一段时间后,一盏灯突然熄灭,而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都不变,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
A.灯L1短路 B.灯L1断路
C.灯L2短路 D.灯L2断路
【解析】选B。本题考查电路故障。首先判断图中所示电路为并联,如果发生短路,则全部熄灭,且电流表、电压表均无示数;如果断路,该支路断掉,因为电流表与L2串联,电流表示数不变,所以灯L1断路。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