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五年,新课标全国卷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的考查侧重于中国史的内容,世界史的内容没有涉及,知识点均为课本外的内容。20142015年侧重于考查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但近两年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改革的考查比重有所增加,且所选改革紧扣当今的时政热点,体现了对学生多种历史学科素养的考查。设问方式主要侧重于改革的背景、内容、特点及意义、影响等方面。具体如下表所示:年份新课标全国卷新课标全国卷新课标全国卷考查内容设问方式考查内容设问方式考查内容设问方式2018年汉武帝年号改革(1)区别(2)历史意义中国科技体制改革(1)背景(2)主要内容及影响湖南保卫局创办(1)原因(2)不同2
2、017年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1)特点(2)意义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1)原因(2)困难及启示隋代法律制度改革(1)特点(2)意义2016年唐太宗时谱牒改革(1)内容(2)作用清政府军事改革(1)特点(2)影响孝文帝庙号改革(1)内容(2)意义2015年唐代币制改革(1)主要内容(2)意义清代养廉银制度(1)原因(2)作用2014年魏晋法律改革(1)主要特点(2)影响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1)背景(2)作用1(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汉武帝的诸多统一政策中,包含年号的制定。此前的纪年方法是,将新君即位后的第二年作为元年,以在位年序纪年。皇帝在位时没有特定
3、的名号,如汉景帝在位的第三年即称为“二年”,与其他皇帝的“二年”难以区分。此外,诸王国各以诸侯王之年纪事,更易产生混乱。汉武帝首次“封禅”泰山时,创制了“元封”年号,将当年称为“元封元年”,朝廷所定的年号通用于全国所有地方,后世根据年号也能明白是哪一年。此后,直到清朝末年,年号制都被沿用,且影响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据(日)宫崎市定中国史等(1)根据材料,说明汉武帝改革前后纪年方法的区别。(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年号制改革的历史意义。(8分)【答案】(1)前纪年法以君主在位年序纪年,皇帝、诸侯王各自纪年;年号制以年号纪年,年号全国各地通用。(2)方便纪年;有利于君主集
4、权和维护国家统一;长期使用,影响深远;传播到其他国家,为世界文明做出贡献。【名师点睛】本题以汉武帝纪年方法的改革为切入点,考查考生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全国卷“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仍然不直接考查教材内已有知识点,因而对于此类新材料试题,要特别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另外,要注意把握改革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之一。通过对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我们认识到改革是顺应历史潮流的伟大实践,也是思想解放和社会习俗变革的运动。2(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19491966年,国家制定了科技政策,积累了发展科技的经验。此后很长时间,正常的科技工作遭到破坏,造成了轻视科学与文化知识的社会
5、风气。1977年9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决定,国家科委成为统管全国科技工作的机构,在关于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中,中央“号召全国青少年奋发努力,学政治、学文化,树立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风气”。同年,恢复高考和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制定了新的留学政策。1978年11月,中央正式发出关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几点意见,要求把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落到实处。1981年12月,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成立,从宏观、战略方面统领全国科技工作,统筹安排全国科技规划,组织管理全国科技队伍,协调各部门工作。此后,各地、各部门的科研机构和科技管理机构也纷纷恢复和创设。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
6、史稿(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如识,说明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影响。(9分)【答案】(1)“十年浩劫”使科技事业受到冲击和破坏;改革开放;世界科技革命的影响。(2)内容:建立统管全国科技工作的机构、恢复、新建科研机构,恢复教育考试招生制度,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影响:实现科技领域拨乱反正,扭转轻视科技文化的不良风气;推动科研领域取得重大成就,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名师点睛】这一题以我国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背景、内容、意义为考查的对象,考查了考生归纳概括
7、能力以及逻辑推理和迁移知识的能力。通过这一题可以使考生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科技在现代化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加深认识。3(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19世纪后期,近代警察制度从西方传入中国。清代社会治安由八旗、绿营、衙役以及保甲、团练等承担。近代湖南治安尤难,地方官向来重视,戊戌变法时期,湖南维新运动颇为活跃。1898年,湖南按察使黄遵宪在巡抚陈宝箴的支持下,参照日本警察制度与租界巡捕制度,在省城长沙创设了湖南保卫局。根据湖南保卫局章程,保卫局由官商合办,职责是“去民害,卫民生,检非违,索罪犯”,其机构设置实行三级体制,即总局、分局、小分局。戊戌变法失败后,湖南保卫局
8、被清廷裁撤。摘编自韩延龙等中国近代警察史(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湖南保卫局创建的原因。(8分)(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湖南保卫局相对于以前的治安机构有何不同。(7分)【答案】(1)西方近代警察制度传入;加强地方治安的需要;湖南维新运动活跃;地方官员推动。(2)受西方、日本的影响;官商合办;专门的警察机构,管理规范化。【名师点睛】改革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之一。通过对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我们认识到改革是顺应历史潮流的伟大实践,也是思想解放和社会习俗变革的运动。解答时必须依据材料的有效信息,紧扣题中的关键词,进行归纳分析和概括。如对本题第(1)问原因的回答,可以调用平时掌握的
9、解题通法套用解题,原因可以从直接原因、主要原因层面入手,也可以从内部原因、外部原因层面入手,这样解题就不容易漏掉必答点。历史上重大改革的规律性总结1改革的分类(1)从改革的程度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2)从改革的性质看,有奴隶制度的改革、封建主义的改革、资本主义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的改革。(3)从改革的内容看,有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和文化改革。2改革的实质改革是统治者对生产关系所进行的调整。它与社会革命不同,并不否定现存制度,而是对现存制度加以改良,使之尽量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3改革的原
10、因(背景)及相应目的总的来讲,古代重要政治制度改革的发生都是由于旧的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不适应新的生产力或经济基础的发展的需要。具体来讲,这些原因大体可以表述为:(1)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3)统治阶级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为抑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增加财政收入,实现富国强兵;(4)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5)民族危机严重。4决定改革成败的几个要素:(1)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2)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政
11、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3)改革必然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必然会遇到阻力,不会一帆风顺,这就要求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4)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是否行之有效。(5)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5改革的认识和启示(1)改革的必要性。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改革是革除弊政、促使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2)改革的曲折性。改革必然会涉及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其反对,因而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不可能一帆风顺。改革和变法不会一帆风顺,在勇于改革的同时,要具备坚决的斗争精神。要坚信新事物一定能够战胜旧事物。(3
12、)对改革的具体要求。改革的措施必须行之有效,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4)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有自己特色的改革之路。6评价改革的标准(1)坚持社会发展的标准;(2)坚持历史的标准;(3)重视历史发展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4)改革的成败不能以改革者个人的结局来判断,而应视改革的积极作用是否得以维持;(5)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1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西晋王朝建立后,长期战争所形成的土地荒芜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社会上还有不少劳动力;此外,由于屯田制被破坏,屯田土地相继为世家大族所吞侵,屯田兵民沦为私家佃客,只有部分屯田农
13、户转为国家编户。于是西晋王朝颁布了占田课田令,其内容是“男子一人占田七十亩,女子三十亩。其外,丁男课田五十亩,丁女二十亩,次丁男半之,女则不课”,“远夷不课田者输义米,户三斛,远者五斗,极远者输算钱,人二十八文”。课田就是督课、劝课的意思,“课田制”的颁布就规定了丁男、丁女耕田的数字。这个标准是给予地方官的,按照每郡每县应课的人口数应该共垦田若干,地方官必须负这个责任。就是说,课田一般是实际耕种的土地,也是地方官征收田租的依据,而占田只是鼓励每个农户耕种百亩土地,两者作用不同。摘编自郑学檬简明中国经济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晋王朝颁布占田课田令的目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14、识,简析西晋王朝颁布占田课田令的意义。2(2018届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高三第三次联考)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武德年间(618626年)唐高祖拨乱反正。唐高祖认为,汉高祖“拨乱反正”,纠正了秦的错误,从而出现了汉初的繁荣景象;他要“拨乱反正”,纠正隋的错误,使唐朝富强。唐高祖为了使隋末大量离开土地的农民重新与土地结合起来,采取了均田制。武德二年(619年),唐高祖初定租庸调法,规定在限额之外,“不得横有调敛”。武德七年,实行均田制。唐初的均田令中,规定妇女不受田,不纳税,制度较合理些。“高祖初至京师,革隋峻法,约为十二条,杀人劫盗背军叛逆者死,余并蠲除之。及受禅,诏宰相刘文静因
15、开皇律今而损益之,尽删大业苛惨之法,制五十三条,务存宽简,以便于时。”唐代的官制也在武德年间确定下来,比如三省六部制,地方的州县两级制等。唐高祖即位之初,诏诸州明经、秀才、俊士、进士明于理体,为乡里所称者,县考试,州长重覆,岁随方物入贡;吏民子弟学艺者,皆送于京学,为设考课之法。州、县、乡皆置学焉。”唐高祖“以天下未定,事资武力,将举关中之众以临四方”,在武德初年又将其恢复起来。摘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高祖“拨乱反正”的社会背景和主要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评价唐高祖的历史地位与影响。3(2018届四川省成都第七中学热身考试)历史选修1:
16、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从中唐开始,藩镇和一些势力较大的州郡常常以种种借口和手段,截留应该上缴中央政府的赋税,久而久之,形成了财政上的“留使”“留州”制度。到了五代时,藩镇节度使甚至直接派自己的亲信武将管理场务(征收赋税的场所的事务),赋税大权落入节度使手中。赵匡胤发布诏令,要求各州除留下必要的经费外,其余贡赋中属于货币的部分要全部奉送到京,不得无故截留。同时,赵匡胤还以中央支付给大藩“公使钱”为条件,废除了“留使”“留州”制度,收回了藩镇所控制的部分财权。此后,赵匡胤还在中央设立了分管财政的三司,设三司使和三司副使,总管各地贡赋和中央财政,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这些措施对解决藩镇割据、维护国
17、家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稳固了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基础,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河洛税史寻幽:北宋立国行新制,中央“集财”国库丰(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初财政制度改革的背景和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初财政制度改革的影响。4(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前猜题卷)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五代十国割据战乱局面造成的恶果以及后来赵匡胤夺权的经历,使他体会到了“兵”的重要性,所以后来他加强中央集权的中心措施便是兵制改革。在杯酒释兵权中,殿前副点检这一重要军职也被废除。其后,宋太祖对禁军领导机构进行了大改组,改组后的禁军领导机构分殿前司和侍卫司,殿前司
18、设殿前都指挥使,侍卫司设步军都指挥使和马军都指挥使,即所谓“三帅”统领禁军的办法,但“三帅”仅具统领之权。而无调遣之权,赵匡胤将调兵权给了中央设立的枢密院,“凡天下兵籍,武官选授及军师卒戎之政令,悉归枢密院”。统兵权与调兵权的分离,割断了唐末五代那种“亲党胶固”的官兵关系,有效地防止了兵变的发生。完成了禁军领导机构的改革,赵匡胤开始以禁军为重点,整顿军队,其措施有五:一、裁去冗员;二、补充禁军;三、将兵分离;四、以法治军;五、内外相制。虽然宋初兵制改革有成功的一面,但由于皇帝的过度集权,使整个军队呈现松散状态,不便形成坚强战斗力。摘编自李海泳试论北宋初期兵制改革中的赵匡胤(1)根据材料,概括北
19、宋赵匡胤兵制改革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兵制改革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5(2018届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三模)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清末,传统的中华法系走向崩溃,中国的法律发展开始向西方看齐,近代中国司法改革由此开始了艰难、复杂的转型过程。引发这场法律改革的事件便是发生在18951910年的清末维新运动和预备立宪。1906年,清政府参照西方“三权分立”的模式改刑部为负责司法的法部,大理寺改名大理院作为全国最高的审判机关,并负责法律解释。同年,清政府通过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以及其后几部法律,第一次在中国历史上规定了辩护法和律师制度,被告人有权对自己所
20、受到的控诉进行辩护,并随时可以自己选择或由法定代理人为其选任辩护人。1910年,颁布法院编制法,规定全国审判机关的分类以及独立监察机关的配置。(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司法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司法改革的影响。6(2018届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高考预测金卷)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1950年,毛泽东指示文字改革不能脱离实际,割断历史。随后,根据“整理已通行的简体字,必要时根据简化规律适当补充”的原则,编制了常用简体字登记表,又广泛征求意见,在“述而不作”的原则下,1951年拟出第一批简化字表。1952年设立汉字整理组,在毛泽东的指示下,专门搜集草书简体字资料
21、并研究规律,对常用字简化,同时精简字数。1953年拟出常用汉字简化表第二稿,此后专家们根据简化偏旁的方法扩大简化字数量。1954年常用汉字简化表第三稿拟出,但由于简化字太多,出版印刷部门不适应。在听取多方意见的基础上,简化汉字方案最终在1956年在国务院会议通过并向全国推广。1977年又提出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并在次年向全国推行,但是由于违背了汉字简化规律等原因遭到广泛反对而失败。摘编自陈建伟建国后的两次汉字简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第一次汉字简化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新中国的第一次汉字简化改革。7(2018届安徽合肥第八中学高三最后一卷)历史选修1:历
22、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随着国家的富强和社会的进步,民生问题愈来愈被政府和公众所关注,医疗卫生作为社会民生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因为它不仅关系着老百姓的生命健康,也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我国医改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81992年,改革主要是政府逐步减少投入和医疗机构独立经营;第二阶段是19922003年,改革对医疗机构和医疗服务实行部分的市场化;第三阶段是2003年到现在,改革主要围绕医疗机构的公益性,提高各种医保的覆盖面来进行。摘编自医疗改革三十年(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现代医疗改革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医疗改革
23、的特点及启示。8(2018届湖北省麻城一中高考冲刺模拟考试)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18511856年,巴黎的人口约从95万增加到113万,当时的巴黎环境非常恶劣,城中的古老建筑旁到处是破旧的木棚,道路仍然是曲折蔓延,房价和房租不断攀升,而工资水平却基本未变,市民的居住问题大大恶化,穷人住房难更是成为头痛的大事。对此,市长奥斯曼实施了巴黎住房改革。奥斯曼借旧城改造拆迁破旧街区,与此同时,与公司合作,在融资后将巴黎城郊的一些村镇收归国有,并用这些土地修建住房,一部分用于补偿给拆迁户,一部分租赁给无房的市民。为保障低收入租户的利益,立法规定,免除贫困房客的房屋税。奥斯曼在任的17年,共
24、有19730座房屋、120000所住处被拆毁,但被34000座新房和215300处新住宅所取代。尽管被迫迁出的人对这种强制性迁移十分不满,但这个模式后来还被英、德等国采用,改革者们奋力斗争,争取地产国有化,争取国家对住房实行监督,等等。据朱明奥斯曼时期的巴黎城市改造和城市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奥斯曼巴黎住房改革的背景和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奥斯曼巴黎住房改革的积极影响。1【答案】(1)目的:将尚在游离的劳动力和荒芜土地结合起来,开展生产;增加国家的收入,改善财政状况;和世家大族争夺劳动人手。(2)意义:反映了西晋王朝重视解决游离劳动力的问题;有利于增加赋税收入;
25、客观上有助于自耕农经济的发展。【解析】(1)依据材料“长期战争所形成的土地荒芜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社会上还有不少劳动力;此外,由于屯田制被破坏,屯田土地相继为世家大族所吞侵”的信息从开展生产、增加国家的收入,改善财政状况以及和世家大族争夺劳动人手等角度回答。(2)依据材料二“是地方官征收田租的依据,而占田只是鼓励每个农户耕种百亩土地”并结合所学从劳动力、增加赋税收入以及有助于自耕农经济的发展等角度思考回答。2【答案】(1)背景:唐朝结束隋末战乱,国家统一;经济萧条,民生凋敝;隋朝开创一系列新的社会制度。主要举措: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相结合,轻徭薄赋,减轻刑罚,完善法制;兴办教育,完善科举制度、府
26、兵制度。(2)地位与影响:唐高祖建立唐朝,纠正隋朝弊政,开创了一系列重大制度建设,奠定了盛唐的基础;唐高祖是中国古代一位承上启下的政治家。【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唐高祖。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唐朝初年政治、经济状况和隋朝的制度建设回答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逐句概括。第(2)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政权建立、制度建设,承上启下的君主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3【答案】(1)背景:唐末五代时期,地方截留中央财赋,威胁中央政府;北宋建立后大力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地方除留下必要经费外,其余财赋中的货币部分全部上交;通过中央支付大藩“公使钱”收回地方财权;中央设立专门机构总管全国财赋。(2)影响:
27、加强了中央集权;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削弱了地方自主权。【解析】(1)第一小问,由材料“从中唐开始截留应该上缴中央政府的赋税”可见唐末五代时期,地方截留中央财赋,威胁中央政府,不利于中央集权。第二小问,由材料“各州除留下必要的经费外,其余贡赋中属于货币的部分要全部奉送到京,不得无故截留”可见地方除留下必要经费外,其余财赋中的货币部分全部上交。由材料“以中央支付给大藩公使钱为条件,废除了留使留州制度,收回了藩镇所控制的部分财权”可见通过中央支付大藩“公使钱”收回地方财权。由“中央设立了分管财政的三司,设三司使和三司副使,总管各地贡赋和中央财政”,可归纳为中央设立专门机构
28、总管全国财赋。(2)由材料“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这些措施对解决藩镇割据、维护国家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稳固了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基础,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可以归纳出答案。4【答案】(1)背景:吸取长期割据战乱的恶果;赵匡胤自身夺权的经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等。(2)特点:以维护专制为目的;重点改革禁军;措施齐全;结果的双重性等。影响:改变了五代以来的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由于皇帝过度集权,导致军队战斗力不强等。【解析】(1)由材料“五代十国割据战乱局面造成的恶果以及后来赵匡胤夺权的经历,使他体会到了兵的重要性,所以后来他加强中央集权的中心措施便是兵制改革”从而归纳出北宋赵匡胤兵制
29、改革的背景。(2)第一小问,由材料“加强中央集权的中心措施便是兵制改革开始以禁军为重点,整顿军队,其措施有五”“虽然宋初兵制改革有成功的一面,但由于皇帝的过度集权,使整个军队呈现松散状态,不便形成坚强战斗力”从而归纳出北宋兵制改革的特点。第二小问,要一份为二分析北宋兵制改革的影响,一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另一方面导致军队战斗力不强。5【答案】(1)特点:学习借鉴西方司法模式和司法体制;司法改革与政治改革紧密结合,改革艰难曲折;建立独立的司法机构;注重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建立律师辩护制度;初步形成了近代法律制度和司法体系框架。(2)影响:开启中国法律和司法制度的近代化,奠定了近代司法制度的基础;
30、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人们的权利,提高了人们的法律意识;有利于推动近代中国的民主化进程。【解析】本题考查清末司法改革的特点和影响,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归纳能力。(1)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中国的法律发展开始向西方看齐”“引发这场法律改革的事件便是发生在1895-1910年的清末维新运动和预备立宪”“第一次在中国历史上规定了辩护法和律师制度,被告人有权对自己所受到的控诉进行辩护”“规定全国审判机关的分类以及独立监察机关的配置”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2)可以根据第一小题总结出的特点,并联系所学当时的社会状况,从开启中国法律和司法制度的近代化,奠定了近代司法制度的基础;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人们的权利,提高
31、了人们的法律意识;有利于推动近代中国的民主化进程等方面来回答。6【答案】(1)特点:政府主导,群体参与;尊重汉字自身特点;渐进稳步推进。(2)评价:是一次比较成功的文化改革运动,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交流和经济的发展,也为以后的文字改革提供了借鉴。【解析】(1)特点:根据“编制了常用简体字登记表,又广泛征求意见”得出政府主导,群体参与;尊重汉字自身特点;根据“1951年拟出第一批简化字表”“1953年拟出常用汉字简化表第二稿”“1954年常用汉字简化表第三稿拟出”“1977年又提出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得出渐进稳步推进。(2)可从汉字简化改革是一次比较成功的文化改革运动,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交流和经济的发
32、展,也为以后的文字改革提供了借鉴等角度分析解答。7【答案】(1)背景:国家富强、社会进步;全社会关注;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确立。(2)特点:政府重视;市场化;公益性。启示:政府重视社会卫生事业责任,实施综合改革措施,解除公立医院逐利意图,实现公立医院公益性回归。(言之有理均可)【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随着国家的富强和社会的进步,民生问题愈来愈被政府和公众所关注关系着老百姓的生命健康,也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和社会稳定的基础”结合所学得出改革的背景是:国家富强、社会进步;全社会关注;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确立等。第(2)问
33、,特点可以从材料中概括得出,如政府的重视与支持,逐渐市场化,更俱公益性等。启示根据材料和所学,可从政府重视社会卫生事业责任,实施综合改革措施,解除公立医院逐利意图,实现公立医院公益性回归等方面分析。8【答案】(1)背景:工业化进程使法国城市问题凸显;工业革命扩大了贫富悬殊,阶级矛盾加剧;巴黎城市破旧,需要改造。特点:拆建住房与福利建设相结合。利用企业融资,扩充国有地产。(2)积极影响: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巴黎的住房问题和城市面貌;其成功经验被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借鉴、采用。【解析】(1)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背景:由材料中的“18511856年,巴黎的人口约从95万增加到113万,当
34、时的巴黎环境非常恶劣”可以得出工业化进程使法国城市问题凸显;由“房价和房租不断攀升,而工资水平却基本未变”工业革命扩大了贫富悬殊,阶级矛盾加剧;由“城中的古老建筑旁到处是破旧的木棚,道路仍然是曲折蔓延”可以得出巴黎城市破旧,需要改造。特点:由材料中的“奥斯曼借旧城改造折迁破旧街区”“并用这些土地修建住房,一部分用于补偿给拆迁户,一部分租赁给无房的市民”得出拆建住房与福利建设相结合。由“与公司合作,在融资后将巴黎城郊的一些村镇收归国有”可以得出利用企业融资,扩充国有地产。(2)首先要注意是分析其“积极影响”,然后结合材料中的“奥斯曼在任的17年,共有19730座房屋、120000所住处被拆毁,但被34000座新房和215300处新住宅所取代”可得出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巴黎的住房问题和城市面貌;由“这个模式后来还被英、德等国采用”可得出其成功经验被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借鉴、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