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英才网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单元测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每题2分,共50分)
1.“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这说明西周分封制的
主要对象是 ( )
A.先代贵族 B.功臣 C.王族 D.少数民族首领
2. 唐朝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害弟,夺得皇位,历来为史学家所非议。这是因为他违反了
A.内外服制度 B.分封制度 C.宗法制度 D.礼制
3.关于分封制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体现了奴隶主与奴隶的阶级关系 B、体现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
C、体现了中央和地方的行政关系 D、体现了官僚机构对人民的压迫关系
4.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5.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①周王室—-周王室正妻所生之子 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 ①③④ D.②③④
6. 刘邦建立的政治制度与秦朝相比,最大的不同表现在
A.中央机构方面 B.地方制度方面 C.皇帝权力方面 D.剥削方式方面
7.“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则纪功石刻说的是:
A.周天子分封诸侯 B.秦始皇统一六国
C.汉武帝开拓疆土 D.忽必烈一定乾元。
8. 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消除这一担心,而采取的举措是
A.制定律例 B.推行郡县制 C.强化中央机构 D.统一文字
9.专制皇权高度发展,并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是
A.三省六部制的实行 B.枢密院的设置
C.军机处的设立 D.内阁的设立
10. 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 )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D.用泥制陶的事实
11.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为广州建置之始。以下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 D、南海郡相当于他的封地
12.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与分封制相比,主要特点是( )
①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 ②世卿世禄制 ③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均没有独立性 ④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均由皇帝任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下列旨在维护统一、防止分裂割据的是( )
①秦始皇实行郡县制②北宋设置通判 ③明初罢丞相 ④清朝设军机处
A.①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4.唐宋加强君权的共同措施是 ( )
A、确立和完善三省六部制 B.分割宰相权力来加强君权
C、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D.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15 . 唐代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完善的含义是
A.中央机构设置的增加 B.地方权力的进一步分散
C.皇权的进一步分散 D.中央各部门权力得以相互制约
16.图1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
秦朝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
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B.唐代以分散相权而保障君权独尊
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 D.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到兵部与吏部
17. 唐太宗时,假设国家要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一批人才补充官僚机构,这涉及众多机构,按照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吏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礼部
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吏部 D.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礼部
18.图2和图3中,我国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
图2 图3
A.郡国并行制、行省制 B.分封制、郡县制
C.郡县制、行省制 D.分封制、行省制
19.“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众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
A、削减节度使的实权 B、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C、设三司使管理财政 D、派遣文臣担任地方官
20.“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是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对工作的描述。它说明军机大臣的职能主要是
A. 与皇帝“共治国事” B.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
C.“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 D.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21.就加强中央集权而言,科举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A.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B.扩大了各级官吏的来源
C.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D.把选拔任用官员的权力集中到中央
22.雍正帝时军机处的设置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一个标志,这是因为
A.军机大臣都是皇帝亲信
B.军机处权压南书房
C.内阁名存实亡
D.军机大臣按皇帝旨意办事,军国大事由皇帝完全独断
23.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他指的制度应该是下列何者
A.汉代的内外朝制 B.唐代的三省制
C.明代的内阁制 D.清代的议政王大臣会议
24.在我国古代,秦朝设丞相,明朝废除丞相。下列对这种矛盾的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都是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B.都因为相权威胁皇权
C.都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维护国家统一 D.体现了权力互相制衡的原则
25.从明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表明 ( )
A.皇权专制日益得到强化 B.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加剧
C.相权重新得以恢复 D.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得以调和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计50分)
26.(12分)古迹、图片承载了历史,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请你为下列三幅图片附上解说词。解说词要求包含图片所反映的时间、主要史实和意义,每则解说词的字数在50字左右。
图1: 西周分封示意图 图2:秦诏版 图3:内阁大堂旧址
27.(14分)列举秦朝、唐朝、北宋、明朝君权与相权关系的有关史实,揭示其历史演变的总体趋势。
28.(12分)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它的确立、完善和不断加强反映了封建专制制度发展的基本轨迹。请结合有关史实回答:
(1)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什么?其发展历程中两对基本矛盾是什么?
(2)以北宋、明朝为例,说明统治者是如何解决上述两对矛盾的?
29.(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泰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报制四海,适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负锄梃谪戍之徒,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材料二: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后乃谋臣献画(计策),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治,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泰制之得亦以明矣。
材料三: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滑(凶恶狡猾之人)时起,虐害方城,失不在州而在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四:知封建(指分封制)之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一一顾炎武《天下郡图利病书》
请回答:
(1)柳宗元认为秦、汉、唐的过失是什么?他要论证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顾炎武的观点与柳宗元的观点有何相同点?谈谈你的分析。
(3)顾炎武的观点与柳宗元的观点有何差异?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
精选精选精选精选精选精选精选精选精选精选精选精选精选精选精选精选精选精选精选精选精选精选精选精选精选精选精选精选精选精选精选精选精选精选精选精选精选精选精选精选精选精选精选精选精选精选精选精选精选精选精选
5
英才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