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北大音韵学期末复习要点.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7666775 上传时间:2025-01-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大音韵学期末复习要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北大音韵学期末复习要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大音韵学期末复习要点Mulberry 北大音韵学期末复习要点 一、了解下列著作的作者和时代 1、三国 《声类》 三国·李登 我国最早的音韵学专著 出自《隋书·经籍志》 2、隋唐 《切韵》 隋·陆法言 划时代意义的音韵学经典之作 《刊谬补缺切韵》 唐·王仁昫 3、宋 《广韵》 宋·陈彭年、丘雍 出自同一祖本 《韵镜》 北宋初或更早·作者不可考 南宋·张麟之 序列 《通志·七音略》 南宋·郑樵 《切韵指掌图》 南宋 4、元 《中原音韵》 元·周德清 根据戏曲用韵编纂 接近现代普通话语音系统,是中国音韵学史上一次重大的革新 5、明 《韵略易通》 明·兰茂 以早梅诗记录二十声母 《重订司马温公等韵图经》 明·徐孝 二、解释下列名词的概念 1、五音:古代音韵学将声母发音部位分析为喉、牙、舌、齿、唇五音 由来:《玉篇》“五音声论” 分类方法:发音部位 发音方式 评价:钱大昕“字母之滥觞”;陈澧“字母之椎轮” 字母的起源,但不是字母 音乐“五音”:内容:宫商角徵羽 由来:《尔雅·释乐》 关系:和字母五音比附 2、七音:五音+半舌、半齿 3、牙音:现代语音学:舌根音(舌面后音) 塞音 __ __ __ 鼻音 __ 古代:发音时舌根与软腭接触,舌根紧靠大牙 4、喉音:零声母 __ 舌根擦音 __ __ 舌面半元音 __ 5、重唇音:双唇音 塞音 __ __ __ 鼻音 __ 6、轻唇音:唇齿音 塞擦音 __ __ __ 鼻音 __ 后人添加 擦音 __ 半元音 __ 7、正齿音:舌叶音 __ __ __ __ __ 另:舌面前音 __ __ __ __ __ 8、舌头音:舌尖中音 塞音 __ __ __ 鼻音 __ 9、舌上音:舌面前音 塞音 __ __ __ 鼻音 __ 10、齿头音:舌尖前音 塞擦音 __ __ __ 擦音 __ __ 11、清浊:基本概念:浊音 发音时,声带振动的辅音 清音 发音时,声带不振动的辅音 分类概念:全清:清声母 不送气 塞音/塞擦音 零声母 次清:清声母 送气 塞音/塞擦音 全浊:浊音 塞音/塞擦音 次浊:浊音 鼻音/边音/半元音 擦音:清 __ __ __ 归入全清 浊 __ __ __ 归入全浊 12、字母:古人分析声母 给每一个声母一个汉字作代表 如“帮”__ “端”__ 一个音系里的全部字母成为一个字母系统 13、韵:来源:早期音韵学研究与诗歌押韵关系密切 诗歌押韵的条件是韵腹、韵尾相同 语音分析将韵腹、韵尾作为一个整体 韵腹、韵尾相同,声调相同的汉字归为同一部类,每一部类叫做一个韵 14、韵部:韵基(韵腹+韵尾)相同、声调不同的几个韵 归为一个更大的单位 15、韵系:四声相承:包含同样韵母的平上去入四个韵,可以形成一个系列 配合:同样发音部位上的鼻音韵尾和塞音韵尾,与相同的韵腹结合 __配__;__配__;__配__ 韵腹+鼻音韵尾 构成平上去三韵,成为一个韵部 加上相配的入声韵,成为一个韵系 +零韵尾/元音韵尾 没有相配的入声 一个韵部成为一个韵系 16、韵目:每个韵用一个汉字命名 如“东”、“冬” 17、韵摄:《切韵》分韵繁多 语音变化,韵部合并 宋代:将韵尾相同、韵腹相同/相近的韵系合并为更大的单位 “摄”:统摄、以少持多 三、传统音韵学分为哪几个分支?根据什么来分? 根据研究对象:古音学 对象:上古(先秦两汉)汉语语音 材料:诗歌韵文 归纳韵部系统 如《诗经》《楚辞》 形声字 探求声母、韵母类别 其他:假借字、异文、直音 今音学 对象:南北朝、唐宋汉语语音 韵书:《广韵》《集韵》《平水韵》 韵图:《通志·七音略》《切韵指掌图》 根据研究方法:等韵学 产生:来自等韵图 性质:普通语音学 特点:细致考察汉语语音现象 声母 发音部位、发音方法 韵母 韵头、韵腹、韵尾 发音器官 构造、形态、功用 语音单位(音位)特点 以等韵图的形式展现特定语音系统 四、根据本课的音位归纳方法,现代普通话复合韵母的韵腹有哪几个元音? 五、反切的基本原理、基本形式是什么?反切起源于何处? 1、基本原理:定义:用两个汉字给另外一个汉字标注读音,如X,AB反/切。 被切字:X;反切上字A;反切下字B 原理:取反切上字的声母、取反切下字的韵母和声调 两者结合成另外一个音节,就是被切字的读音 另外:被切字是零声母 反切上字必须是零声母 反切上字介音不必与被切字相同 被切字的介音由反切下字决定 2、基本形式:X,AB反/切 3、起源:时间:东汉末~三国期间 来源:东汉初,佛教、佛经传入 佛经以梵文书写,梵文是一种拼音文字 国人受梵文拼音方法启发创造反切 发明人:孙炎(颜之推、陆德明、张守节) 服虔、应劭(后人考证) 不必深究 六、现知的最早字母系统是哪个系统?出自何处? 三十字母:时间:唐代 来源:敦煌文献《守温韵学残卷》 列举字母;分类 《归三十字例》 举出例字 七、熟悉三十六字母的名称和它们所属的七音、清浊。 清浊 五音 全清 次清 全浊 次浊 清 浊 牙音 见 __ 溪 __ 群 __ 疑 __ 舌音 舌头 端 __ 透 __ 定 __ 泥 __ 舌上 知 __ 彻 __ 澄 __ 娘 __ 唇音 重唇 帮 __ 滂 __ 并 __ 明 __ 轻唇 非 __ 敷 __ 奉 __ 微 __ 齿音 齿头 精 __ 清 __ 从 __ 心 __ 邪 __ 正齿 照 __ 穿 __ 床 __ 审 __ 禅 __ 喉音 影 __ 喻 __ 晓 __ 匣 __ 半舌音 来 __ 半齿音 日 __ 八、构拟汉语中古音值主要运用什么方法?根据什么材料? 1、反切系联法 原则:切上字与被切字同声母 切下字与被切字同韵类 同一音系的反切,声母和韵类有限 目的:将所有属于同一声母的切上字归类 将所有属于同一韵类的切下字归类 得出某个音系的全部声母、韵类 基本方法:同用、互用、递用 材料:古书中的反切 韵书 字书 古籍注解 音义书 2、韵脚字归纳法 原则:考察一个时代诗歌和其他韵文的用韵情况 发现当时的韵部系统 材料:诗歌 其他韵文 3、谐声系列推演法 谐声字:由代表意义类属的义符和表示读音的的声符合成的合体字 原理:一个声符往往产生一系列谐声字 造字时代,谐声字读音和声符同音/接近 材料:古书中的谐声字 4、异文、通假字、声训互证法 A、异文:定义:同一种书 不同版本/原文与引文之间 文字不一致 分类:异体字、同义词、错讹、衍文、脱文…… 别字:多同音替代,有利于研究古音 材料:古书中的别字异文 同一本书、同一句话 不同版本 原文、引文 文字不同 一些词语不同用字 如:逶迤、委蛇 B、通假字:定义:经常性地把一个字当作另外一个同音/音近字使用 成为惯例,不为别字 材料:古书中的通假字 C、声训互证:定义:用同音字/音近字去解释某一个字来历 评价:本身包含极大的主观性 能反映词与词的声音关系 材料:古书中的声训 5、历史比较法:来源:19世纪欧洲语言学界建立 比较古印度语、欧洲语言 方法:发现同源成分确定语言的亲属关系 根据同源成分推测原始形式 材料:汉语内部 现代方言材料对比 构拟汉语古音 汉藏语系内 同源成分比较 构拟汉语古音(多上古、远古) 6、译音对勘法 定义:用汉语和其他语言的对音材料 分析汉语古音音值 材料:历史上的借词 从外语引进并融化到本语言里 历史上的音译词 用本族文字转写外语读音的词语 7、内部拟测法 定义:用后代语言推测古代音值和音类 特点:着眼于一个语言系统内部 研究矛盾、不规则、不系统的语音现象 发现历史变化痕迹,找出古音线索 材料:汉语语言系统内部 九、陈澧系联法有哪几个条例? 1、基本条例:同用 几个反切共同用一个上字→被切字声母同 几个反切共同用一个下字→被切字韵类同 互用 两个字互相作对方的反切上字→反切上字属于同一声母 两个字互相作对方的反切下字→反切上字属于同一韵类 递用 三个以上的反切,每个被切字依次作另外一个反切上字的切上字 三个以上的反切,每个被切字依次作另外一个反切上字的切下字 2、分析条例:原则:根据小韵的对立关系区别不同的声类韵类 “同音之字不分两切语” 目的:避免 将不同声母的切上字系联到一起 将不同韵类的切下字系联到一起 3、补充条例:声类系联:原则 “同音异切” 韵类系联:原则 “四声相承” 十、根据《音韵学教程》,《广韵》35声母中哪些声母分两个声类?熟悉每个声类最常用的反切上字。 见《音韵学教程》P112 十一、《音韵学教程》三十五声母与三十六字母有哪些不同? 《广韵》三十五声母 宋人三十六字母 唇音 一类:帮滂并明 两类:帮滂并明(重唇) 非敷奉微(轻唇) 舌音 泥(娘) 泥、娘 齿音 齿头 (无对立,一套) 邪 精清从心:作仓昨苏(一四等) 子七疾息(三等) 邪 精清从心 正齿(有对立,两套) 庄初崇生(二三等) 章昌船书禅(三等) 照穿床审禅 十二、十六摄内收三种鼻音韵尾(并配塞音韵尾)的各有哪些摄?收u韵尾的有哪些摄?收i韵尾的有哪些摄?收零韵尾的有哪些摄? 1、鼻音(配塞音)韵尾:山、臻 __ __ 咸、沈 __ __ 通、江、宕、梗、曾 __ __ 2、u韵尾:效、流 3、i韵尾:蟹 止(部分) 4、零韵尾:遇、果、假 止(部分) 十三、从一等韵到四等韵的主要元音各有什么特点? 1、定义:唐宋人将所有的韵母分成四等 兼用于韵头/韵腹 2、区别:有无i介音 三等 有 韵腹 一等、二等韵腹 只出现于三等的韵腹 __ 一二四等 无 韵腹:一等 后元音 __ __ __ __ 二等 低元音 __ 次低元音 __ __ 四等 前、半高元音 __ 十四、早期等韵图上,舌音、齿音在四等的分布情况如何?于类、以类在四等的分布情况如何? 1、舌音:舌头音“端透定泥” 舌音一、四等 舌上音“知彻澄娘” 舌音二、三等 齿音:齿头音“精清从心邪” 齿音一、四等 正齿音“照穿床审禅” 齿音二、三等 2、于类(喻三) 喉音三等 以类(喻四) 喉音四等 十五、什么叫做假二等、假四等? 齿音包括 精、庄、章三组声母 韵图规定 精 占一、四等 庄 占二等 章 占三等 结果 精 拼一、三、四等 三等数量很多 三等被“章”占据 三等“精”放入四等→假四等 庄 拼二、三等 三等“庄”放入二等→假二等 章 只拼三等 无问题 另外:喉音喻母包括 于、以 于 全拼三等 占据三等 以 全拼三等 放入四等→假四等 十六、《广韵》全浊声母的清化有什么主要规律?现代阳平调的送气声母一般来自《广韵》音系哪类声母? 1、见《音韵通讲》P170~173 2、现代阳平调送气声母来自《广韵》音系全浊声母。 十七、现代阴平、上声的塞音、塞擦音、擦音声母主要来自《广韵》音系哪些声母? 来自《广韵》清声母 送气 全清 不送气 次清 十八、现代汉语的f声母从《广韵》哪些声母变来?经历了怎样的演变途径? 1、《广韵》 只有重唇音 帮__滂__并__明__ 一二四等 博普蒲莫 三等 必披皮弥 2、一二四等+三等开口→“三十六字母”重唇音 帮__滂__并__明__ 三等合口→“三十六字母”轻唇音 非__敷__奉__微__ 3、非__敷__奉__微__ 非敷奉→__、__→__ 微→__→__ 十九、《广韵》牙喉音(见溪群晓匣)、齿头音(精清从心邪)声母在什么条件下变成现代的__、__、__?什么条件下不变? 1、见__溪__群__晓__匣__ 浊音清化→__、__、__ 2、精__清__从__心__邪__ 浊音清化→__、__、__ 3、“见”__、__、__→__、__、__ 开合(洪音) ↘ __、__、__ 齐撮(细音) ↗ “精”__、__、__→__、__、__ 开合(洪音) 4、变成 不送气清塞擦音__ 本为不送气清塞擦音 见__、精__ 浊音仄声部分 群__、从__ 送气清塞擦音__ 本为送气清塞擦音 溪__、清__ 浊音平声部分 群__、从__ 清擦音__ 晓__、匣__、心__、邪__ 二十、知组、章组、庄组到现代变为哪些声母? 1、章__、昌__、船__、书__、禅__;庄__、初__、崇__、生__、(俟__) 合并(唐末) 《广韵》 二者对立 “章”拼三等 “庄”拼二三等 三十六字母 二者合并 照__、穿__、床__、审__、禅__ 2、知__、彻__、澄__ 进一步合并(元代) 变成 不送气塞擦音__ 原本不送气塞擦音 知__、章__、庄__ 浊音仄声部分 澄__、崇__ 送气塞擦音__ 原本送气塞擦音 彻__、昌__、初__ 浊音平声部分 澄__、崇__ 全浊船__、禅__ 擦音__ 原本擦音 书__、生__ 全浊船__、禅__ 二十一、现代汉语的m、n、l、r各来自《广韵》哪些声母? m:明 n:泥、娘 疑(少数) l:来 r:日 二十二、《广韵》收m韵尾的各韵到现代变成什么韵尾? 臻__→__ 深__↗ 山__→__ 咸__↗ 二十三、以效摄、假摄为例,说明从《广韵》的开合、四等到现代的四呼,常规途径是怎样变的?以声母为条件的非常规途径是怎样变的? 1、常规途径 古音 今音 一二等 开 开 合 合 三四等 开 齐 合 撮 2、非常规途径(以假、效二摄为例) 摄目 四等、开合 读音 假摄 二等 开 牙喉音ia 其余a 三等 合 ua 开 卷舌__ 其余ie 效摄 豪开一 au 肴开二 牙喉音iau 其余au 宵开三 卷舌音au 其余iau 萧开四 iau 二十四、平声分化、上声分化有什么规律? 平声 清 阴平 浊 阳平 上声 清、次浊 上声 全浊 去声 二十五、“入派四声”的规律是什么? 入声 浊 全浊 阳平 次浊 去声 清 分散到四声 二十六、根据现代音,哪些字肯定不是古代入声字? 声母 送气、阳平 韵母 收鼻音韵尾__和__的阳声韵 韵母读__、__、__(资此思) 韵母读__(儿) 韵母读uei、uai 例外:率 二十七、根据现代音的什么条件可以大体肯定古入声字? 声母 不送气、塞/塞擦音、阳平 韵母 韵母读ye 例外:瘸、靴 声韵相配 卷舌声母+uo韵母 声母读__、__、__、__、__、__、__而韵母为__的字 例外:了、呢 声母读__、__、__、__、__、__、__而韵母为__的字 例外:爹 四种音节__、__、__、__ 例外:咱咋仨洒(后起字) 现代北京话文白异读 二十八、根据《广韵》的反切推断被切字的现代声母有哪些规律? 二十九、根据《广韵》的反切推断被切字的现代韵母的四呼有哪些规律? 三十、根据《广韵》的反切推断被切字的现代声调有哪些规律? 附表格 辅音 发音部位 发音方法 唇音 舌尖音 舌叶音 舌面音 小舌音 喉音 双唇 唇齿 齿间 舌尖前 舌尖中 舌尖后 舌面前 舌面中 舌面后 塞 清 不送气 帮 端 知 见 送气 滂 透 彻 溪 浊 不送气 并 定 澄 群 送气 塞擦 清 不送气 非 精 照 送气 敷 清 穿 浊 不送气 奉 从 床 送气 鼻 浊 明 微 泥 娘 疑 边 浊 来 擦 清 心 审 晓 浊 邪 禅 喻 匣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