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1.第一节 城市规划的定义n一、城市规划:(1)城市规划是指通过对城市方方面面进行综合的分析,对城市发展做出科学的设计。在城市中哪些地方盖居民楼,哪些地方修马路,哪些地方建商业区,哪些地方建城市绿地,这些都不是凭空修建的,它们是经过成批成批的经济学家、建筑学家、系统工程学家、社会学家等专家学者各抒己见、共同设计规划的结果。2.第一节 城市规划的定义n 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的意义很大,它将决定城市的发展方向,决定城市的建设规模,使城市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如果没有城市规划。那么城市的建设将会陷入混乱,后果不堪设想。例如,美国芝加哥的城市规划就比较成功、合理。它虽是一座
2、工业城市,但是工业用地仅占城市用地面积的7,商业贸易用地占4.6。铁路、公路用地占7.5%,居住区用地占24.1,公园及游乐场用地占4.8%,空地、绿地占24.1%,街道用地占24.6,公用事业用地占3.3%。(主编:刘英健 编著:刘英健 小学环境教育丛书-美化城市家园)3.第一节 城市规划的定义(2)城市人民政府为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和节约使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4.第二节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n一、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1、前期城市化时期 从西方古代社会来看,早在古希腊的城邦建设中便出现了希波达
3、摩斯(Hippodamus)的城市建设体系。建筑师从当时的哲学思想和实用两方面出发,探讨了城镇的形态,从而发展了这一体系。其主要特征是采用了方格网式的街道系统,并与城市的市场和公共建筑群结合起来。5.第二节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n 古罗马奥古斯都军事工程师维特鲁威(Vivius)在公元前1世纪博采众说,写成建筑十书,并在其中用一定的篇幅论述城市规划设计的经验与理论(尤其表现在从军事防御出发而设计的城市模式方面),在伴随文艺复兴运动到来的新的建设高潮中,又涌现出一大批卓越的艺术家和建筑师,诸如阿尔伯蒂(Albeai,14N-1472年)、帕拉第(Padiv,1508-1580年)、斯卡摩锡等
4、。6.第二节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n 他们在论及建筑时也提出了一些有关城市的理论和城市模式。阿尔伯蒂在其建筑论中开宗明义地谈选址与环境,述及用地划分,郊区道路景观设计等广泛内容。斯卡摩锡在设计其“理想城”时,设想了各种不同功能的广场,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商业的兴盛和城市生活的多样化。在西方古代和中古社会中,虽说还没有独立的城市规划学科,但建筑学中包含着城市规划和设计的内容。当然,在其它有关学科中也已经有人注意到对城市的研究。7.第二节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n 我国长期封建社会都城建设一脉相承,不断发展,逐渐形成完整的规划体系。战国时期的列国都城还采用了大小城的制度,体现了“筑城以卫君,造
5、廓以守民”的要求。演变到汉长安,都城中的宫殿、闾里、市肆、道路、园林等城市的各个要素的建设,已集中在一个城垣内,城市开始组合成整体汉长安城形制的形成,是我国都城前期规划形制的开端。其后,曹魏邺城和北魏洛阳进一步加强了全面规划,它的规划布局,对我国前期城市建设的高峰-隋唐长安的形成起了重要的影响。8.第二节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n 唐长安在中国城市规划史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城址的选择,规划分区的形成,宫城坊里、市肆园林的划分,方格形街道系统的拟定,水系的开拓,中轴线的运用,街道绿化的建设,城廓的建造,宫廷、坊里、宗教、园林建筑群体的组合,个体建筑的构成及艺术形象与风格的创造,建筑绘画雕塑
6、的结合等等,既吸取历史经验,又都有重要的创造。长安的城市建设成就是灿烂的盛唐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 最为巨大的艺术晶。9.第二节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n 元大都、明清北京,继承和发展隋唐长安和宋东京的优秀传统,结合北京的历史地理条件,并有意识地参照考工记的模式,它在城市的规划和设计上的成就,可以说是集我国都城形制之大成,经过进一步的创造,达到了我国后期都城发展的新高峰,也是最后的结晶。北京至今仍然不失为中国古代城市建筑遗产中规模最大,保存得比较完整的实例。10.第二节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n 都城的建设规划对地方城市的发展也饶有影响,如唐以后的州县城制,就多是从“里坊”之制影响演化而来。
7、由于我国封建社会的集权统一,城市建设多有规划。总的说,城市布局用地分区,建筑布局和道路系统等等,比较严整,有严格的等级划分。地方城市布局受制度的约束相对要少些,更能结合具体条件,不拘一格,因而更富于变化。例如同为行政中心城市,居于江南的平江府(苏州),与成都、广州的布局形态就很不一致。11.第二节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n 无论东西方城市,城市园林建设均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中国的造园活动历史悠久。早有战国时期人们便造园囿,筑台榭,以至修建离宫别馆。到明清时皇家禁苑和私家园林均达一时之盛。在两河流域,人们在乌尔城等观象台建筑群中种植树木,在巴比伦建设了“空中花园”,在古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
8、坦布尔),1453年建都后设黄金角(The GoldenHom)建设园林。西欧中世纪的城镇内部虽很少有园林建筑,但它们的规模很小,故也能与大自然结合。欧洲城市中在文艺复兴运动之后兴造园林之风大盛,并一直持续到近代。可以说,在古代环境建设中,城市规划、建筑、园林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12.第二节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n二.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一、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渊源(1)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托马斯莫尔在16世纪时提出的。乌托邦中有50座城市,城市与城市之间最远一天能到达,城市规模受到控制,以免城市与乡村脱离。乌托邦对后来城市规划理论有一定影响。(2)康帕内拉的“太阳城”(3)罗伯特
9、欧文“新协和村”1852年在美国印第安纳州买下3万英亩土地,900名同志去实现。13.第二节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n二、田园城市理论 n 英国社会改革家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理论是一种城市建设和社会改革理论,倡议建立一种兼具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田园城市,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分离的旧社会结构形态。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重要的社会改良学说,田园城市理论的诞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和时代背景,深刻地影响着西方现代城市规划学的产生和发展。14.第二节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n三、卫星城镇规划的理论和实践 20世纪初,如何控制及疏散大城市人口出突出问题。恩维在田园城市理论基础上提出最大城市
10、周围建立卫星城市,以疏散大城市人口,控制其规模,在1922年提出一种理论方案。(1)19121920年,巴黎制定了郊区的居住建筑规划,“卧城”。n(2)1918年,分局建筑师沙里宁在赫尔辛基新区提出一个17万人口的扩展方案,称为半独立式卫星城。15.第二节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n(3)1928年编制的大伦敦规划方案中,采用在外为建立卫星城镇的方式。(4)第三代卫星城实质上是独立的新城,以英国在20世纪60年代建造的米尔顿。凯恩斯为代表。人口由58万扩大到2540万人。16.第二节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n四、现代建筑运动对城市规划影响与雅典宪章(一)柯布西埃的理论:大城市的主要问题是:(
11、1)城市中心区人口密度过大,(2)交通矛盾;(3)绿地少;因此要从规划着眼,以技术为手段,改善城市的有限空间,以适应这种情况,主张提高城市中心区的建筑高度,向高层发展,增加人口密度。(二)赖特于1935年发表广亩城市:一个新的社区规划,充分地反映了他倡导的美国化的规划思想,强调城市中人的个性,反对集体主义。相信电话和小汽车的力量,认为大都市将死亡,美国人将走向乡村,家庭和家庭之间要有足够的距离。以上两极端的规划理论,有共性:1、都有大量的绿化空间在他们“理想的城市”中,2、都已经开始思考当时所出现的新技术:电话和汽车对城市产生影响。17.第二节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n(三)雅典宪章:这个大
12、纲集中地反映当时“现代建筑”学派的观点。1、大纲首先提出:城市要与其周围影响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指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改组、游憩与交通四大城市功能的正常进行。2、大纲认为居住的主要问题是:密度大绿化低;太近工业区;公共服务设施少;3、大纲认为工作的主要问题是:工作地点无计划地布置,18.第二节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n4、大纲认为游憩的主要问题是:绿地太少。5、大纲认为道路的主要问题是:宽度不够,交叉口过多,6、大纲还提出,城市发展中应保留名胜古迹及历史建筑。7、大纲最后指出,城市应按全市人民的意志进行规划,要以区域规划为依据。19.第二节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n五、马丘比丘
13、宪章 n1、1978年12月,一批建筑是在秘鲁德利马集会,对雅典宪章40年的实践作了评价,认为实践证明雅典宪章提出的某些原则是正确的,而且将继续起作用。2、认为雅典宪章的功能分区牺牲了城市的有机组织,忽略了城市中人与人之间多方面的联系,而应努力去创造一个综合的多功能的生活环境。3、提出城市急剧发展中如何更有效地使用人力、土地和资源,如何解决城市与周围地区的关系,提出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无问题。20.第二节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n六、邻里单位、小区规划与社区规划1、邻里单位:思想要求在较大的范围内统一规划居住区,使每一个“邻里单位”成为组成居住区的“细胞”。幼儿上学部穿越交通道路,内部设
14、置一些居民服务设施。2、二战后,在欧洲一些城市的重建和卫星城市的规划建设中,“邻里单位”的思想得到进一步应用,并且在他的基础上,发展成为“小区规划”理论。21.第二节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n3、小区规划不限于一个小学的规模来控制,也不仅是由一般的城市道路来划分,而是趋向于由交通干道或其他天然或人工界线为界,把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绿地等予以综合解决。4、20世纪60年代后,城市规划领域中对城市的社会问题的认识逐步提高,居住区规划设计不再局限于住宅和设施等物质环境,社区规划的概念逐步取代了小区规划的提法,规划师的责任重心更趋多元化,给社区中弱者更多关怀。22.第二节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n
15、七、有机疏散理论1、并不是一个具体的或技术性的指导方案,而是对城市的发展带有哲理性的思考2、把贫民窟比喻称“瘤”,城市是不断成长和变化的机体,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城市规划是动态的。他认为对待城市的各种“病”,就像对人体一样,要动大手术,要从城市的结构和形态做起。23.第二节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n3、他从生物的“细胞”成长现象中得到启示,认为有机疏散就是把扩大的城市范围划分为不同的集中点所使用的区域,这种区域内又可分成不同活动所需要的地段。4、他认为应该把联系城市主要部分的快车道设在带状绿地系统中,避免穿越和干扰住宅区等需要安静的场所5、1960年代以后,许多学者提出尖锐的质疑。
16、24.第二节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n八、理性主义规划理论及其批判19601970年代西方城市规划操作的指导理论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系统、理性和控制论1、1952年,刘易斯凯博1952年出版城乡规划的原则与实践全面阐述了当时被普遍接受的规划思想。城市规划的对象还主要局限在物质方面。25.第二节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n2、1970年代初,在城市规划中导入系统工程和数理分析,规划方案是对城市现状问题的理性分析和推导的必然结果。但在理性主义使规划变得越来越严密的时候,城市规划专业也变得越来越让人看不懂,大堆复杂的数理模型对城市发展的实际意义让人无法理解。3、理性主义理论对决策者的立场缺乏充分的
17、认识,忙于细部的综合性总体规划往往放弃了最重要的城市发展战略。26.第二节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n九、城市设计研究1、1952年吉伯特市镇设计和凯文林奇的城市意向,成为市场上的畅销书2、城市意向认为,城市空间景观中界面、路径、节点、场地、地标是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并有基本规律可以把握,在塑造城市空间景观的时候,应从这些要素的形态把握入手,发现其中是有规律可循的。3、70年代吉伯特和林奇的有关物质形态的分析不仅被冷落,还受到众多攻击,城市规划为谁创造美成为规划师的根本立场27.第二节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n4、80年代中期,城市设计又一次在规划理论的论坛中被提起,重新出现关于城市物质形态设
18、计的研究成果。良好的都市生活,创造和保持城市机理,再现城市生命力。1990年以后,城市设计在新的层面上被看作是解决城市社会问题工具之一。十、城市规划的社会学批判、决策理论和新马克思主义1、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简.雅各布斯,2、卡斯泰尔斯城市问题的马克思主义探索,3、女权主义与规划理论:认识论的联系28.第二节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n十一、从环境保护到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思想1、20世纪70年代,保护环境从一般的社会呼吁逐步在城市规划界称为思想共识和一种操作模式。2、80年代环境保护的规划思想又逐步发展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思想。3、90年代,在国际城市规划界出现了大量反映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理论的文献。十
19、二、全球城和全球化理论对城市发展新趋势的讨论。29.第三节 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n(一)由单向的封闭型思想方法转向复合发散型的思想方法单向:否定思维过程中思维的后一阶段对前一阶段成果的作用。封闭:否定该系统外的环境对系统的作用复合:要求有多条思维途径,这里包括反馈思维、平行思维发散:要考虑系统外因素的作用。(二)由最终理想状态的静态思想方法转向动态过程的思想方法动态过程的思想方法要求把城市规划工作的对象确定为动态过程,城市规划工作的成果是一种动态过程的控制和引导方法,城市规划管理的控制手段也是一种动态过程 30.第三节 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n(三)由刚性规划的思想方法转向弹性规划的
20、思想方法 刚性的规划思想方法特征即缺乏多种选择性。造成刚性规划思想方法的原因之一是机械的社会观,之二是把规划与设计混为一谈,以设计工作的思想方法代替规划工作的思想方法。弹性规划的思想方法在城市规划工作中表现为规模的必要弹性、时效期的必要弹性、用地形态上的必要弹性。31.第三节 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n(四)由指令性的思想方法转向引导性的思想方法 规划决不是在实际城市发展中起指令性控制作用的中心枢纽。引导性的思想方法也是一种控制论思想,它强调各系统发挥自身的选择性,强调规划在城市发展进程的引导性控制作用,城市规划是向各系统提供正确的发展选择的引导者。32.第四节 城市规划面临城市发展趋势的挑
21、战n 在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区,对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建设要求不同,因此城市规划的研究重点不尽一致,并随时代的发展而转变。n多学科参与城市研究的历史自古就有,近来更趋活跃,从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环境工程学、生态学、行为心理学、历史学、考古学等方面研究城市问题所取得的成果,极大地丰富了墟市规划理论。这个趋势将继续下去,今后还会有更多的学科渗入并开拓城市问题的研究领域。33.第四节 城市规划面临城市发展趋势的挑战n 对城市与城市规划工作的认识不断深化。基于城市是综合的动态的体系,城市规划研究不仅着眼于平面上土地的利用划分,也不仅局限于三维空间的布局,而是引入了时间、经济、社会多种要求的“融贯的综合研究”。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将考虑最大范围内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情况,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自由,并给未来的发展留有充分的余地和多种可能性。34.第四节 城市规划面临城市发展趋势的挑战n 城市研究任务艰巨而纷繁,这也说明它丰富的活力。城市永远在发展,城市问题也总是相伴而生,但人类必将更为自觉地运用广泛的知识与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城市环境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科学。城市规划工作从最初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研究起,最终要落实到物质建设上,形成供人们生活和工作的体形环境。35.本章结束 谢谢观赏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