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提纲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课本P13图1.1-1的现象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练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
2、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练习:P14图1.1-4所示的实验可得结论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L5200m/sL1497m/sL340m/s练习:有一段钢管里面盛有水,长为L,在
3、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3次声音。传播时间从短到长依次是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 晚 (早、晚)0.29s (当时空气15)。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 )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
4、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
5、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三、乐音及三个特征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的快音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调高。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
6、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 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练习:解释蜜蜂飞行能凭听觉发现,为什么蝴蝶飞行听不见?蜜蜂翅膀振动发声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蝴蝶振动频率不在听觉范围内。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练习:男低音歌手放声歌唱,女高音为他轻声伴唱: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男低音音调低响度大。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跳动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响
7、振动越大。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5、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 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2、 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3、 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
8、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4、 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五、声的利用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第二章光现象复习提纲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 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 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 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练习:为什么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 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过
9、程中,部分光遇到雾发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线传播。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高 ,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4、应用及现象: 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123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 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 关。5、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光在水中速度为
10、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二、光的反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3、分类: 镜面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条件:反射面 平滑。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漫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 ,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应用:能
11、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练习:请各举一例说明光的反射作用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利与弊。有利:生活中用平面镜观察面容;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数物体是由于物体反射光进入我们眼睛。有弊:黑板反光;城市高大的楼房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反光造成光污染。 把桌子放在教室中间,我们从各个方向能看到它原因是:光在桌子上发生了漫反射。4、面镜:平面镜: 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像、物大小相等 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作 用:成像、 改变光路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反射光线反
12、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球面镜:凹面镜 定义:用球面的 内 表面作反射面。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 会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 应 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 凸面镜 定义:用球面的 外 表面做反射面。 性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 应用:汽车后视镜练习: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我们常用平板玻璃、直尺、蜡烛进行实验,其中选用两根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便于确定成像的位置和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汽车司机前的玻璃不是竖直的,而是上方向内倾斜,除了可以减小前进时受到的阻力外,从光学角度考虑这样做的好处是:使车内的物体的像成在司机视线上方,不影响司机看路面。汽车
13、头灯安装在车头下部:可以使车前障碍物在路面形成较长的影子,便于司机及早发现。三、颜色及看不见的光1、白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2、看不见的光:红外线, 紫外线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提纲一、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
14、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高 练习: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 浅 是因为光从 水中斜射向 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 光的反射 而形成的 虚像 ,看到的鱼儿是由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 虚像 。二、透镜1、 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
15、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2、 典型光路FFFF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蜡烛在焦点以内;烛焰在焦点上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F分虚实,2f大小,实倒虚正,具体见下表:物距像的性质像距应用倒、正放、缩虚、实u2f倒立缩小实像fv2f照相机fu
16、2f幻灯机uu放大镜、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uf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u2f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增大)像距增大(减小)像变大(变小)成虚像时:物距减小(增大)像距减小(增大)像变小(变大)四、眼睛和眼镜1、成像原理: 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2、近视及远视的矫正:近视眼要戴凹透镜,远视眼要戴凸透镜.五、显微镜和望远镜1、显微镜: 显
17、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2、望远镜: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第四章物态变化复习提
18、纲一、温度1、 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2、 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换算关系T=t + 273K3、 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分类及比较: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量程-20110-30503542分度值110
19、.1所 用液 体水 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练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气固
20、液凝固 放热熔化 吸热液化 放热汽化 吸热升华 吸热凝华 放热二、物态变化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1、熔化和凝固熔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熔化图象: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 达到熔点。 继续吸热。 凝固 :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 叫凝固。凝固图象: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凝固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21、。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凝固的条件: 达到凝固点。 继续放热。2、汽化和液化:汽化:蒸 发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叫蒸发。影响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 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作用:蒸发 吸 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沸腾体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 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沸腾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 叫液化。 方法: 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
22、运输。 作用:液化 放 热3、升华和凝华:升华 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 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凝华 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 热练习:要使洗过的衣服尽快干,请写出四种有效的方法。将衣服展开,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将衣服挂在通风处。将衣服挂在阳光下或温度教高处。将衣服脱水(拧干、甩干)。解释“霜前冷雪后寒”?霜前冷:只有外界气温足够低,空气中水蒸气才能放热凝华成霜所以“霜前冷”。雪后寒:化雪是熔化过程,吸热所以“雪后寒”。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复习提纲一、电荷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轻小物体指
23、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能的转化:机械能-电能摩擦起电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3、两种电荷: 正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 负电荷: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5、验电器: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24、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6、电荷量: 定义:电荷的多少叫电量。1e=1.610-19C 单位:库仑(C) 元电荷 e7、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扩展: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生中和现象。这时,带电量多的物体先用部分电荷和带电量少的物体中和,剩余的电荷可使两物体带同种电荷。 中和不是意味着等量正负电荷被消灭,实际上电荷总量保持不变,只是等量的正负电荷使物体整体显不出电性。二、电流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注:该处电荷是自由电荷。对金属来讲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对酸、碱、盐的水溶液来讲,正负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
25、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注: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到负极。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电路中有电源 电路为通路4、电流的三种效应。(1) 、电流的热效应。如白炽灯,电饭锅等。(2)、电流的磁效应,如电铃等。(3)、电流的化学效应,如电解、电镀等。注:电流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电流的效应来判断它的存在,这里体现了转换法的科学思想。(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或物理问题我们往往要抛开事物本身,通过观察和研究它们在自然界中表现出来的外显特性、现象或产生的效应等,去认识事物的方法,在物理学上称作这种方法叫转换法)
26、5、单位:(1)、国际单位: A (2)、常用单位:mA 、A (3)、换算关系:1A=1000mA 1mA=1000A6、测量:(1)、仪器:电流表,符号:(2)、方法:读数时应做到“两看清”即 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看清每大格电流值和每小格电流值 使用时规则:两要、两不 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 危害:被测电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时,不仅测不出电流值,电流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表被烧坏。 选择量程:实验室用电流表有两个量程,00.6A 和03A。测量时,先选大量程,用开关试触,若被测电流在0.
27、6A3A可 测量 ,若被测电流小于0.6A则 换用小的量程,若被测电流大于3A则换用更大量程的电流表。 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原因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三、导体和绝缘体:1、导体: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 碱 盐溶液 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 说明:金属导体中电流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酸、碱、盐 溶液中的电流是正负离子都参与定向运动2、绝缘体: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不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3、“导电”与“带电”的区别导电过程是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过程,
28、导电体是导体;带电过程是电子得失的过程,能带电的物体可以是导体,也可以是绝缘体。4、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原因是:加热使绝缘体中的一些电子挣脱原子的束缚变为自由电荷。四、电路1、 组成:分类电源定义:能够提供电流的装置,或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作用:在电源的内部不断地聚集正电荷负极聚集负电荷。以持续对外供电化学电池干电池蓄电池充电时,电能化学能供电时,化学能电能光电池发电机机械能电能光能电能用电器:定义:用电来工作的设备。 工作时:将电能其他形式的能。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导线:输送电能2、三种电路:通路:接通的电路
29、。开路:断开的电路。短路:定义: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 特征:电源短路,电路中有很大的电流,可能烧坏电源或烧坏导线的绝缘皮,很容易引起火灾。3、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做电路图。4、连接方式:串联并联定义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把元件并列的连接起来的电路特征电路中只有一条电流路径,一处段开所有用电器都停止工作。电路中的电流路径至少有两条,各支路中的元件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开关作用控制整个电路干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中的开关控制该支路。电路图实例装饰小彩灯、开关和用电器家庭中各用电器、各路灯5、识别电路串、并联的常用方法:(选择合适的方法熟练掌握)电流分
30、析法:在识别电路时,电流:电源正极各用电器电源负极,若途中不分流用电器串联;若电流在某一处分流,每条支路只有一个用电器,这些用电器并联;若每条支路不只一个用电器,这时电路有串有并,叫混联电路断开法:去掉任意一个用电器,若另一个用电器也不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串联;若另一个用电器不受影响仍然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为并联。节点法:在识别电路时,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没有用电器或电源,则导线的两端点都可看成同一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的共同点观察结构法:将用电器接线柱编号,电流流入端为“首”电流流出端为“尾”,观察各用电器,若“首尾首尾”连接为串联;若“首、首”,“尾、尾”相连,为并联。经验法:对实际看不到
31、连接的电路,如路灯、家庭电路,可根据他们的某些特征判断连接情况。八年级物理知识要点(下)第六章电压 电阻一、电压1、 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而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电源的电压越大,电路中的电流就越大,灯泡就越亮2、 电压的符号是“U”;电压的单位是 “伏(V)”电压常用的单位还有:“毫伏(mV)”、“微伏(mV)”、“千伏(kV)”,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 kV103 V 1 mV10-3 V 1 mV10-6 V3、 常见电压值:记住(1).一节干电池的电压值1.5V。(2).人体安全电压值不高于36V。(3).家庭电路的电压值220V 。(4)蓄电池一个电压2V。4、 电压的大小可
32、以用电压表来测量(1).电压表有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使用“-”和“3”两个接线柱时,量程是03 V,分度值“0.1 V”;使用“-”和“15”两个接线柱时,量程是015 V,分度值“0.5 V”(2). 电压表的使用规则:二要、一不、二看清试触二要:电压表要并联在被测电路用电器(或电源)的两端;要使电流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入,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出一不: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二看清:读数时一要看清电压表所用的量程;二要看清每一小格所表示的数值试触:试触的方法不仅可以选择电压表的量程,还可以判断电源的正负极;判断电压表正、负接线柱连接是否正确二、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猜想或假设:如
33、图(右). U= U1U2 ;(2). U= U1=U2 ;(3). UU2 U1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如图,我们组想选择两只灯泡,一块电压表,像测电流那样分别测出A、B、C各点的电压,然后进行比较U(V)U1(V)U2(V)4.522.5结论:U= U1U2 , 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之和(串压两个分)三、探究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猜想或假设:(1)U= U1U2 ;(2)U= U1=U2 ; (3)UU2 U1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如图,我们组想选择两只灯泡,一块电压表,像测电流那样分别测出AA、BB、CC各点的电压,然后进行比较U (V)U 1(V)U 2(V)4.54.5
34、4.5结论:U= U1=U2 , 并联电路中的总电压,等于各个支路两端的电压。(并压处处等) 四、电阻1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导体能导电,但同时对电流又有阻碍作用相同电压下,导线中电流不同,说明两条导线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resistance)电阻的符号:R 电阻无论它是否被连入电路,通过它们电流是多少,其阻值一般是不变的,即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电阻也叫定值电阻,它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2电阻的单位:欧符号W ;常用单位:千欧(kW)、兆欧(MW) 1 kW103 W 1 MW106 W3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
35、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导体的电阻还跟温度有关。五、变阻器 1滑动变阻器:(1)结构示意图: 电路图中的符号:(或 )。(2)原理: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线的长度改变电阻的。(3)作用:改变电路的电阻;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改变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的用电器两端电压。(4)使用:串联在电路中使用;接线柱要一上一下接入电路;通过的电流不能超过允许的最大值;在使用前应将电阻调到最大(远离下接线柱阻值变大,靠拢下接线柱阻值变小)(5)变阻特点:逐渐改变电阻,不能表示出阻值。(6)改变电流的特点:是连续性的。2电阻箱:(1)变阻特点:能够表示出阻值。(2)改变电流的特点:是跳跃性的。3变阻器的应用:调节
36、收音机和电视机音量大小的电位器。第七章欧姆定律一、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提出问题:电阻、电压、电流三者的关系怎样?猜想和假设:1电流和电阻成反比2电流和电压成正比设计实验:(一)设计思想:(1)一个灯泡,用两节电池比一节电池时亮,说明灯(电阻)不变,电压大时,电流也大;(2)同样的两节电池,2.5 V的灯比6.3 V的灯亮电压不变时,电阻大的电流小,电阻小的电流大(二)实验电路:根据实验思想,画出如下电路图:(要记做上面的图)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1电流跟电压的关系R10电压U/V2V4V6V电流I/A0.2A0.4A0.6A结论:在电压不变的情
37、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2电流跟电阻的关系U=3V电阻R/51015电流I/A0.2A0.4A0.6A二、欧姆定律1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是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在19世纪初经过大量的实验而归纳得出的为了纪念他,把这个定律叫做欧姆定律用公式表示: 式中:I电流安培(A);U电压伏特(V) R电阻欧姆(W)2欧姆定律的应用(1)应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电路的计算步骤:画出图,标出量、求出数即:根据题意画电路图在电路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数值、未知量的符号利用欧姆定律求解(2)对额定电压的理解:用电器在正常工作时所需的电压叫额定电压(3)短路是电流过
38、大的一个原因(由I=U/R可知,短路U不变,R很小,I很大) 3串联和并联电路的总电阻:(1)串联:两个电阻串联接入电路,相当于增加导体的长度,其总电阻要比其中任何一个电阻要大;串联的两个电阻,如果任何一个电阻增大,总电阻会增大;要使电路电阻增大(或电流减小)应串联电阻;串联后的电阻为R,即:R=R1+ R2 (2)并联:两个电阻并联接入电路,相当于增加导体的横截面积,其总电阻要比其中任何一个电阻要小;并联的两个电阻,如果任何一个电阻增大,总电阻也会增大;要使电路电阻减小(或增大干路电流)应并联电阻;(4)、并联后电阻为R,即:三、实验: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实验原理:根据欧姆定律: 推出 ,计算出
39、灯泡电阻R实验电路及器材:(要记做右图) 实验步骤:1按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2,将滑动变阻器滑片调至滑动变阻器阻值最大的位置3试触,观察电流表、电压表指针的变化, 4合上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被测小灯泡两端的电压,测出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和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填入数据表格内小灯泡的平均阻值: 数据表格及记录:实验次数电压U(V)电流I(A)电阻R(W)123四、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1对人体安全电压:不高于36 V的电压2家庭电路中的触电事故:都是人体直接或间接跟火线连通造成的3预防家庭电路中的触电事故:(1)绝对不要接触没有绝缘皮的火线以及跟火线连通的导体 (2)绝缘部分破
40、损,导电部分裸露处要及时更换 (3)不要在电线上搭晾衣物,不要用湿手触摸电器(或开关)4安全用电原则: 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5雷电的产生:雷电是由于大气在激烈的上升和下降过程中发生摩擦,致使一部分云层带上了正电,另一部分云层带上了负电当两朵带异种电荷的云层相互接近时,就发生了大规模的空中放电现象,产生强大的闪光和声音,这就是雷电6雷电的危害:击毁房屋,造成人畜伤亡,还会引起森林火灾,破坏高压输电线等、7雷电的预防:在高大建筑物的顶部安装避雷针来防雷电;雷雨的天气尽量不要外出走动,不要在大树下躲雨,不站在高处,而应蹲在低凹处并且两脚尽量并拢在高压输电线上面安装避雷线8避雷针:它把雷
41、电引来入地,从而保护其他物体第八章电功率一、电能1电能(1)、电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如:热能、光能、机械能(动能)、化学能、磁场能-等。(2)、电能的来源:水力、风力、火力、化学能、光等。(3)、使用电能优点:来源广泛;便于输送;使用方便;污染少,有利于保护环境.2、电能的单位:(1)、国际单位:焦耳(J);(2)、常用单位:千瓦时(kWh)俗称“度”;(3)、换算关系:1度1千瓦时(kWh)3.6106焦耳(J)3电能表用来测量用电器消耗的电能(或电功)8006004009 0041201(1)、认识电能表:“10(20) A”指这个电能表的额定电流为10安培短时间应用电流允许大一些,
42、但不能超过20A;“600 revs/kWh”指电能表转过600转,用电器消耗的电能是1kWh;“50 Hz”指电能表应在50 Hz的交流电路中使用。(2)、电能表读数:月末: 。 月初: 。 , 假设电费:0.52元/ kWh,本月用电:1021.4 kWh946.8 kWh= kWh,合 元。4补充电功(W):(可认为是消耗的电能)(1)、电流通过用电器所做的功(即消耗电能)叫做电功.电流做功的过程实际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过程.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氏为其他形式的能量.(2)、电功的公式及单位:WUIt 其中U电压(V),I电流(A),t通电时间(s),W电功(J).WPt 其中P电功率(kW),t通电时间(h),W电功(kWh).二、电功率1什么是电功率演示(1)将15 W和100 W的电灯分别接入电路,合上开关,灯发光,同学们观察电能表转动情况,100 W转得快说明用电器用消耗的电能快 不能说消耗得电能多。(1)、电功率(electric power)” 用P表示,是表示消耗电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