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光缆带业务割接培训
第一章 光缆带业务割接系统介绍
一、概述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通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对通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所以只有通过不断提高网络的运行维护质量,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才能更好的赢得市场。这就使得光缆线路的维护任务愈来愈重,线路割接与故障抢修中所涉及的问题也愈来愈多。
如果按照传统的方法进电路割接,光缆平均中断4-6小时,这期间造成大量数据和信息的中断,一方面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也严重影响了“光纤可用率”
“电路可用率”等指标。为适应当今形势,紧跟通信技术的新知识和发展趋势,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们通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出一套新的“光缆带业务割接”办法,从技术和流程两个方面对原有的割接过程进行改革,将光缆线路割接的业务中断平均时间大大降低,从而确保了“电路可用率”指标的提高。
二、光缆带业务割接定义
光缆带业务割接:利用已有的电信资源通过各种调度方式 避免长时间中断在用业务 而进行瞬断(五分钟内)业务的光缆线路割接方式。
三、实行光缆带业务割接的意义
1、对业务收入的影响
目前我们所做的光缆割接所遵循的原则是尽量能够将待割接光缆中的系统调度到其他路由上,系统不能调出的光缆只能停业务进行割接。所以由于割接的平均时长为4-6个小时,而每年的计划割接次数也平均为330次—380次,这样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至少近百亿元(理论值)。但如果实行带业务割接,将每条电路的断电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则会将直接的经济损失减小72倍,控制在亿元左右。
2、对光纤可用率的影响
根据1998年到2001年四年的统计平均结果看,光纤的可用率为99.75%,其中光缆阻断51次到77次/年,平均阻断历时2小时到4小时/次,光缆计划割接330次到380次/年,平均影响业务历时4小时到6小时/次。根据上述数据分析,光缆计划割接对业务的影响远远大于阻断造成的影响,从客服部门反馈的信息也是如此,通过理论计算将计划割接时长去除,这四年的光纤年平均可用率接近99.987%(理论值)。
3、对电路可用率的影响
电路可用率=1-﹝(设备+线路人为因素+线路自然因素+线路割接)的故障等效155M*分﹞/资源数等效155M*分
据近一年统计,因线路割接而引起的故障等效155M*分数平均是其他3项之和的5倍,所以如果进行光缆的带业务割接将会大大提升电路可用率,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4、对市场的影响
随着数据业务的不断增长,电路的租用业务比例不断提高,客户对网络质量及服务要求也会不断提高,尤其是一些大客户更加看中网络的质量和服务,虽然目前我们还没有进行相关网络问题的赔付,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和SLA(Service level agreement:业务等级协定)体系的日渐完善,我们也必须提高电路可用率,减小电路的中断时长。
第二章 光缆带业务割接的机线配合流程
一、 割接调度人员安排及职责
每次割接一般设光缆割接调度总指挥、割接现场指挥、调度指挥各一名。割接调度总指挥一般由省公司运维部门领导担任。
1. 光缆割接调度总指挥职责
1) 审查光缆线路割接调度方案。
2) 协调解决光缆割接中存在的问题。
3) 处理割接光缆割接中重大异常事件,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2. 割接现场指挥职责
1) 与机务部门共同制定光缆割接调度方案及具体实施细则。
2) 落实割接及测试人员及职责,严格执行已批复的割接方案。
3) 落实割接现场及器材、机具、仪表、车辆等的整理准备及后勤、通信联络、安全保障等工作。
4) 随时同调度指挥保持联系,落实光缆及纤芯、系统的开断时间;及时了解电路调度情况,跟踪割接测试进度,有异常情况及时向光缆割接调度总指挥汇报。
3. 调度指挥职责
1) 与线路部门共同制定光缆割接调度方案及具体实施细则。
2) 指挥相关机务人员根据事先制订好的调度方案进行电路调度及恢复,并确认系统是否调度恢复正常。
3) 及时通知割接现场指挥开始光缆割接。
4) 出现异常情况时,根据应急电路调度方案,进行快速指挥,落实解决。并及时向割接调度总指挥汇报电路调度及恢复情况。
5) 如涉及相邻省市区光缆割接时,做好电路调度协调工作。
4. 割接点技术人员职责
1) 割接前认真核对割接所需的工具、材料、仪器、仪表及其他安全防护等。
2) 对割接现场进行确认,看割接现场是否满足割接需求。
3) 核对各项准备工作,确认被割接的光缆和新旧光缆的管序和纤芯色谱序号。
4) 指导和监督接续过程中的各项操作,经常和测试人员保持联系,保证接续质量;负责处理接续过程中出现的紧急情况。
5) 确认光缆接续质量良好,指导和监督接头盒封装和光缆线路的预留盘放及固定绑扎。
6) 及时向割接现场指挥汇报割接情况。
5. 线路测试人员职责
1) 与机务人员密切配合,确定ODF架位及线路尾纤和设备尾纤标签是否准确、齐全。
2) 割接前在两端机房进行对纤,确保割接调度万无一失。
3) 确认割接点位置,监测每根光纤的接续质量,并予记录、存盘。
4) 及时同割接现场保持联系,反馈光纤接续质量。每束管纤芯或每对纤芯系统割接确认完毕,及时通知机务人员进行纤芯系统调度或还原工作,调度还原完成后及时通知割接现场进行下一道工序。
5) 配合处理割接过程中出现的紧急情况。
6) 每次割接调度全部完成后,向机房提供一份完整的光缆线路纤芯通道衰耗表。
6. 机务人员职责
1) 协助制定电路调度方案。
2) 负责割接前的电路调度准备,确保工具、仪表及调度路由正常。
3) 听从调度指挥进行系统或电路调度、还原及应急处理工作。
4) 配合进行纤芯测试。
5) 负责确认业务调度恢复,并及时向调度指挥汇报确认情况。
二、一级光缆线路不中断业务割接机线配合流程
情况一:被割接光缆中开放的业务能全部调出
情况二:被割接光缆中开放的业务不能全部调出
1. 割接调度方案的制定
1.1 割接前,相关线务部门要派出技术人员,对需进行割接的光缆线路进行详细的查勘,掌握割接现场情况,根据实际提出具体、可行的割接方法。
1.2 长途光缆割接申请报告由各线路局按照附表《光缆割接申请报告》(见附表五)要求进行填写,并上报。割接申请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A、割接原因及基本情况概述。包括:
(1) 割接的线路及中继段落名称;
(2) 割接时间及割接方式;
(3) 割接原因、新光缆的纤芯复测情况。
(4) 割接的具体杆号(标石号)或人手孔位置,是否可以利用原接头。
(5) 与当地电信业务部门的联系协调情况。
B、路由简图。内容包括:迁改路由大致走向、敷设方式、路由长度、周围主要地形、地貌、道路及与道路交越地点杆号或标识号、旧接头号和接头杆或标识号、割接点杆号或标识号(井号);新旧路由采用不同形式的线条并予注明,同时注明原路由长度、新路由长度,非接头割接时,要求注明割接点距前后接头的长度。例如下图所示:
C、割接方案。内容包括:
(1)光纤系统开放情况:机务与线务部门人员共同核对割接光缆纤芯开放情况,由线务部门按要求填写清楚(见附表一和附表六)。
(2)纤芯(电路)割接调度方案:遵循使业务损失降低到最小的原则,线务部门与机务部门共同制订割接方案,确定系统调度的空纤芯数量、纤号。制定的割接调度方案按要求填写(见附表三)。制定具体的割接调度方案后线务部门必须将可用于调度的纤芯按要求进行测试(见附表二),确定完好可用。机务部门将需要用于调度的波长资源进行核实(或测试),双方将测试结果交给相关机房以做好割接准备。纤芯(电路)的割接调度方案必须与当地电信公司(业务领导局)机务人员共同制定,并经过当地电信公司运行维护部负责人员签字确认。
(3)人员的具体分工表。包括:割接总指挥,割接点现场指挥(负责人)、机房测试指挥、割接人员分组安排[包括主测机房(配合机房)测试人员,现场接续人员],其他配合(后勤、司机)人员,各自的联络电话号码(见附表四)。
(4)割接调度、通信联络方式:视实际情况使用光话机、机房公务电话、市话、移动电话、对讲机、卫星电话等。
(5)光缆光纤割接顺序及操作步骤。每一根光纤详细的调度、校对、识别、接续、恢复的顺序和步骤,按逐系统、逐纤芯进行详细列表,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电路(见附表三)。
(6)旧光缆及介入的新光缆的端面图或纤芯色谱列表(包括光缆外护层\束管尺寸)(见附图一)
(7)意外应急情况的电路恢复应急方案。
由机务部门与线务部门共同确认、线务部门填写所需要表格。
1.3 在制定割接调度方案时应按以下原则进行:
1.3.1当同路由方向不同缆有空余纤芯可以利用时,应首先选择不同缆的纤芯调度(注意:若使用G.652光缆,对基于高速率波长的波分系统,应注意到两条缆上纤芯色散指标的差异,防止出现不能顺利调度的情况)。
1.3.2当同路由方向不同缆有空余波长可以利用时,考虑选择波长调度方式。
1.3.3当同路由方向不具备不同缆空余纤芯(或波长)或空余纤芯(或波长)不足以把所有系统都调出时,同缆具有空余纤芯时,应选择使用同缆纤芯调度的方式(即采用不中断业务割接)。
1.3.4当不具备或没有足够纤芯(同缆或非同缆)进行纤芯调度时,业务电路的端局应设法按照电路调度的优先次序进行重要业务电路的调度。
2. 割接前的准备工作
2.1 线务人员割接准备内容
2.1.1 割接人员应检查并携带割接器材、工具。
包括:发电机及照明设备、光电话机、手机或卫星电话、熔接机、光纤识别器、与割接光缆线路相同类型的接头盒、接续工具组以及割接资料,并在割接现场搭好帐篷和操作台,摆放好各类机具、仪表和工具。其中接续工具组应包括光缆外护层旋转开剥刀、外护层纵剥器、束管开剥钳、束管纵剥器、光纤涂覆层剥除器、端面刀、八寸钳、六寸斜口钳、尖嘴钳、钢丝钳、剪刀、钢锯、钢卷尺、美工刀、套筒扳手、酒精泵、热熔管、锁带、胶带、喷灯等。
2.1.2 各接头组在割接开始前二个小时,要到达各自的工作地点,做好准备工作,包括核对被割接的光缆线路,做好现场的保护和各项安全措施以及新光缆的开剥。需要带上的资料包括:表一、表三、表四、该段线路的维护图、路由图、原始测试资料、新旧光缆端面图(包括光缆尺寸)。
2.1.3 测试人员携带光时域反射仪(OTDR)、测试用尾纤、软盘、法兰盘、酒精、专用清洁剂、脱脂棉、光电话机、光源、光功率计、割接光缆线路维护资料等。
2.1.4 各测试组要在割接开始前一个小时到达机房,确认割接光缆ODF架位置,对尾纤进行核对并做好其标识,同时对备用纤芯进行复测试、核对和登记。需要带上的资料包括:表一、表二、表三、表四、表六、该段线路的维护图、原始测试资料。
2.1.5 测试组协同机务人员在作好监视工作及应急调度准备后,通知割接组进行旧光缆的开剥。
2.2 机务人员割接准备内容
2.2.1 机务部门割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通知客户受影响的电路(特别是无法调度的电路),针对大客户受影响的电路情况,将割接通知发至大客户服务部,由大客户服务部负责通知相应的大客户;
2.2.2 如果采用同向不同缆空余纤芯进行调度时,机务部门应采用非业务忙时进行调度。
2.2.3 机务人员应在割接前将重要电路迂回调开。
2.2.4 机务部门割接前应根据割接的要求准备好割接所需要的调度尾纤、光纤清洁工具(对于高速率波长的波分系统,建议不要使用酒精清洁光纤接头,最好使用专用的清洁工具进行清洁)、光衰耗器、法兰盘、简单的光测试仪表(如光功率计、光源、OTDR)、本地维护终端(用做现场维护判断);
2.2.5 机务部门要求对业务熟悉的工程师参与割接,在割接某条干线前,应在所割接光缆段该干线两端的中继(或光放)站之一,接入本地维护终端,对该设备进行割接前的状态观察,并记录设备上的告警情况及本地终端上当时的告警及性能状态;
2.3 应急方案
由于采用带业务割接,具有一定的风险,为了避免在光缆开剥和接续过程中出现意外,造成电路中断,在割接前,机务和线务部门必须共同制定详细的割接应急方案:
(1)在整个接续过程中,都要注意做好保护工作,现场的割接人员要高度集中精神,割接过程中避免人员来回走动。
(2)在带业务割接过程中,如若没有其它资源可作调度,如果在割接过程中发生误操作,引起纤芯中断,必须快速的将断纤重新接通。因此在割接点应备有光纤接续子若干,一旦发生断纤情况,在机房指挥下,立即利用接续子将断纤接回。同时机房利用制定好的应急调度方案,迅速将系统抢通。
(3)为防止同时有多根纤芯发生意外中断时,能准确对应接回断纤,遇有在原有接头进行割接的,现场接头组必须做好对原光缆接头盒内纤芯的核对、标记工作。
3. 带业务割接机线操作步骤(采用同缆调度)
3.1割接调度的现场总指挥为割接干线的业务领导局的技术人员; A与B机房机务人员在即将割接纤芯的开放系统本机房设备接入本地维护终端,对该设备进行割接全过程的状态观察,并记录设备上的告警情况及本地终端上当时的告警及性能状态;
3.2割接调度的现场总指挥为割接干线的业务领导局的技术人员;割接开始后,两边机房建立通信联络,对备用纤芯进行复测试、核对和登记(分别使用OTDR和光源、光功率收发光来测试备纤,有问题的及时修正)并核对备纤尾纤(两端机房使用光源、光功率计收发光,核对两端机房ODF架的尾纤序号对应情况,有问题的及时修正)。然后指挥接头组对在用光缆进行开剥。
3.3在用光缆开剥完成后,由A或B机房线路测试人员指挥分别与接头组一、接头组二依照割接资料进行核对及识别备纤纤芯。其识别纤芯方法有:
(1)在机房通过光源或光话机放(2KHz)光,两接头组分别用光纤识别器夹住纤芯,当有特殊的蜂鸣声产生时,则表明光纤识别器夹住的是我们查找的正确的备纤纤芯。
(2)在机房通过用OTDR进行测试,两接头组分别先用光纤识别器识别出无光纤芯(即备纤),再分别对光纤做绕模(即打小弯),机房线路测试人员观察OTDR,如果光功率有大的衰耗,则表明该光纤是我们查找的正确的备纤纤芯。
如有问题及时修正。
3.4接头组找到备纤,经过确认后,在A或B机房线路测试人员指挥下,将纤芯折断,和新光缆的备纤分别进行熔接。A、B机房测试人员在此过程中要注意监测,如发现误操作必须马上按照应急方案,指挥现场进行抢通。
3.5备纤接通,经过机房用OTDR测试合格后,机房线路测试人员通知接头组将接好的备用纤芯盘入盘纤盒并做好保护。
3.6 由A或B机房机务人员指挥,根据割接调度安排,两边机房同步、快速地将带业务纤芯调至到已接好的备用纤芯。调度人员要注意调开系统的纤号及标记,避免在恢复系统时出错。
3.7 调纤过程中由机房机务人员观察本地维护终端,与调度前状态进行比较,若调度不成功则启用紧急调度预案,并判断调度不成功的原因。
3.8 调度成功后,机房线路测试人员指挥割接现场寻找所调带业务纤芯,纤芯识别方法同步骤3. 3。
3.9 接头组人员找出所调带业务纤芯后,经过机房确认无误后,折断纤芯进行接续。熔接完毕后,经过两端机房用OTDR测试合格后,通知现场将纤芯上盘并保护好。
3.10 由A或B机房机务人员指挥,两端机房机务人员同步、快速地将系统恢复到原纤芯。注意系统的纤号及标记。
3.11 在此过程中由机房机务人员观察本地维护终端,与调度前状态进行比较,正常则记录割接中断时间;割接可继续进行,若调度不成功调回原调度用备用纤芯;将调不通原因查清后割接方可继续进行。
3.12 接下来,按制定的割接操作顺序,重复步骤6、7、8、9、10、11,将剩余的纤芯通过利用备用纤芯进行两次的调度的方法,完成割接接续工作。
3.13 割接接续工作全部完成后,机房测试人员要经在场的机务人员证实电路恢复正常,并向相关业务部门证实系统完全恢复,纤芯割接完成后的系统复原,机务人员必须判断系统是否恢复正常,确认按以下步骤如进行:
(1)割接光缆的端站机务人员观察设备上的告警灯情况是否正常;
(2)所割接光缆段该干线两端的中继(或光放)站,利用已接入的本地维护终端,对设备的恢复情况做进一步的告警及性能观察,记录割接中断时间;
(3)该干线的电路终端站利用传输仪表或询问客户等方式确认业务电路及系统恢复情况;
(4)干线的网管机房在整缆割接完毕后或其他机务站有需求时,应利用网管对系统的恢复情况进行确认;
3.14 机务部门在割接过程中应注意执行通传汇报制度,即割接光缆段的端站机务人员必须及时把光缆割接的情况(包括开始割接、割接完成恢复、割接出现异常等)向上级部门及干线的电路终端站进行通报;
3.15 在割接后系统无法正常恢复时,机务部门一方面配合线路部门查找原因,若可按割接调度方案调度的,先予以调度;若没有相应割接调度方案的,应启动应急调度方案,按系统出现故障时的程序尽快恢复业务。
3.16机房线路测试人员向机务人员确认所有系统恢复,并向调度指挥汇报,经调度指挥同意后,通知割接现场指挥,可以进行接头盒封盒、保护,以及清理现场,完成割接。(若出现问题,由总指挥协调处理)
3.17 割接完成后,线务部门在3个工作日内将割接后光缆各纤芯的性能测试结果交给当地机务的业务领导局(测试表格参照表二、G652光缆尽可能提供色散数据);涉及到波分系统的割接,机务部门要在3个工作日内、将被割接系统所在光复段的信躁比测试结果交给干线的业务领导局(测试表格参照附表八)。
3.18若光缆割接跨省进行,则各级指挥由提出割接申请的省的相关人员担任,相临省进行积极配合,各省公司运维部相关领导根据实际情况协调各类问题,不能协调解决的上报集团公司运维部。
第三章 光缆带业务割接的操作
光缆带业务割接因割接点所处的位置和光缆敷设方式不同,其处理程序也有所区别。下面将分情况简要介绍光缆带业务割接的处理程序。
例:
PE外护套
铝型复合护套
单模光纤
芳纶纤维
金属加强芯
光纤束管
中心束管式光缆
一、新光缆准备
1.根据接头盒的要求,量好开剥尺寸,用记号笔在开剥处做好标记。
0 150
∣← 150cm →∣
2.在开剥前应根据所使用的接头盒在新光缆上套上附属设备,如热缩管、密封圈和密封胶。
3.在标记处横向旋转切割新光缆的外护层,切割完成后,轻折光缆,使PE护套在割接处完全断裂,撂去已割断的外护套,露出光缆束管。若光缆护层剥除有困难,则再用光缆外护层纵剥器进行纵向开剥,剥除外护层。
4.将缠绕在束管上的芳纶纤维打开拢为一绺,剪断,接着割断缠绕在束管上的尼龙线,松开填充绳、,分开金属加强芯、填充绳。
5.按接头盒尺寸,将加强芯预留好,其余剪断。擦除束管油膏并整理好,将光缆按照接头盒的要求安装固定在接头盒内。
6.根据接头盒尺寸,利用中心束管剥除器纵向开剥束管,然后将光纤清洗干净,并根据割接前准备资料对光纤进行标识。
二、老光缆的准备
1.老光缆的识别
当有多条光缆同路由时,为避免误伤光缆,要进行老光缆的识别。
1.1观察光缆有无明显区别,仔细核对光缆的标牌、光缆护套上的型号等标记。
1.2当多条光缆无明显区别,且标记不清,不足以辨别出正确光缆时可借助“光缆路由探位仪”进行判断。
2.割接点在接头位置
将割接光缆接头盒从电杆上、人孔中和接头坑中取出放在操作台上,并将接头盒清洗干净。
3.割接点不在接头位置
2.1若是架空光缆割接应将光缆余线拖到割接点,光缆余线长度为5米,将待接新光缆按接头盒的要求开剥好并装入接头盒。
2.2若是埋式光缆割接应根据割接现场的实际情况挖好接头坑,并将光缆清洗干净,操作台放入坑底,要求便于割接人员操作。将待接新光缆按接头盒的要求开剥好并装入接头盒。
2.3若为管道光缆割接应将新、老光缆从人孔中拿出放到操作台上。将待接新光缆按接头盒的要求开剥好并装入接头盒。
三、建立联络系统
用各种联络工具(卫星电话、光话机、手机、对讲机)与机房建立联络系统,确保在割接中的通信畅通,并由机务部门通知割接开始。
四、在线光缆开剥
1.割接点在接头位置
割接点接到机务部门通知后,小心地开启老光缆原有接头盒,将盘纤板中盘留的光纤小心地打散,分组放好。
1.1若是立式接头盒,则应用喷灯或电吹风加热将被更换的老光缆与接头盒之间的热可缩套管除去,并松开固定光缆的紧固件,将老光缆安全、谨慎地从接头盒中退出固定好,以不影响开剥好的新光缆束管的穿入,并保证在用系统光纤的安全。
1.2若是卧式接头盒,先松开紧固螺钉,利用紧固螺钉开启接头盒盖,然后将老光缆固定在操作台上,取出盘纤板并将纤芯分组放好。同时将新光缆固定好。在进行该步骤时应注意保证在用系统安全。
2.割接点不在接头位置
2.1先用棉纱对在用光缆外护层进行表面清洁。根据接头盒的需要量好开剥尺寸,用记号笔在开剥两端处做好标记。
2.2用光缆横切刀在被更换的光缆一侧的标记处横向旋转切割光缆的PE护层。 2.3在割断处用光缆的纵剥刀对光缆PE护套进行纵向开剥,至另一端标记处。
2.4用光缆横切刀在此标记处横向旋转切割光缆的PE护层。
2.5将缠绕在束管上的纤维纱线打开拢为一绺,用开夫拉剪刀剪断,接着割断缠绕在束管上的尼龙线。
2.6开剥在线光缆的主/备用束管:
2.6.1根据接头盒的尺寸要求,从被更换的光缆一侧用卷尺量好去除的长度,并做好标记。
2.6.2根据束管的尺寸在横向束管剥除器上选择合适的刀孔,用横向束管剥除器横向切割束管被更换的一端。
2.6.3根据束管的尺寸在纵向中心束管剥除器上选择合适的刀孔,将束管放进所选择的刀孔内,从被更换光缆一侧纵向开剥束管至标记处。
2.6.4仔细剪断已被开剥的束管,取出光纤并清洗光纤上的油膏。
2.7若在该步骤中不慎伤断纤芯,影响在用电路时应立即抢通电路,待电路恢复正常后,进行下一步工作。
注意:若使用的是立式接头盒,先将准备好的新光缆在接头盒中安装固定好,然后将纵剥后的老光缆临时固定好。
五、纤芯的熔接
纤芯识别后经机房线路测试人员确认,通知割接点剪断并处理纤芯:
1、光纤端面的制备
纤芯剪断后在熔接过程中,必须先将热熔管套在光纤的一端,才能开始制备端面。需注意若在“开天窗”的情况下使用的是立式接头盒,应先将开断的光纤通过热缩套管后穿入到接头盒中,再与新光缆进行接续
1.1去除一次涂层
一次涂层又称预涂覆层,去除时,应干净、不留残余物,否则会影响光纤的准直性。一般采用光纤涂层剥离钳去除。通常左手拿纤,右手拿钳,将光纤放进涂覆层剥除器刀孔内,握下手柄,向前刮除光纤的涂覆层。操作时刀刃应与纤芯垂直,用力要适中。去除涂敷层的长度通常为35mm。
1.2清洁光纤
用沾有酒精的脱脂棉清洗光纤,清洗时要转动光纤将各个面都擦到,直到发出“吱吱”的响声为止。
1.3用光纤割接刀制备端面
不同的光纤切割刀使用虽不同,但都要注意在使用过程中对纤的操作一定要小心、仔细。现以一种切割刀为例:
(1)打开割接刀,压纤盖和弹断帽底座,将光纤放入割接刀的定位槽中,注意要使涂覆层末端对应刻度尺16mm或18mm处,然后盖上弹断帽底座和压纤盖。
(2)推动刀片,按下弹断帽,切断光纤。
(3)打开弹断帽底座和压纤盖,小心取出端面已处理好的光纤,防止端面碰损。
2、光纤的熔接
2.1 接通电源
用交流(直流)电源线连接在交流(直流)端上,并把开关拨至相应的位置上。
2.2 设定条件
按方式选择与调整开关相应的数字键,选择需调整的参数。主要项目有光纤外形、对芯方式、外径、数据显示与存入、放电试验、时间等。
2.3 固定光纤
(1)打开防风盖,使被覆纤夹松开。
(2)将切割好端面的光纤,由上而下,小心放在V型槽内(注意:前端不要触及V型槽底部),末端距电极1-2mm。
(3)用压纤夹把光纤固定。
(4)盖上防风盖。
2.4 放电试验
做放电试验的目的是为了检查熔接机的放电条件是否适应现场的作业条件。
2.5 光纤熔接
通常按SET键进行自动熔接。
2.6 取纤、复位、测试
打开防风盖,拉动压纤杆,小心取出已熔接好的光纤,并按下RESET键,使熔接机复位,并对熔接点用OTDR来进行测试,达到要求后才能进行热熔管加热保护和盘纤。
2.7 接头保护
将热熔管套在熔接部(两端不露出裸纤),放入加热槽中,盖好加热器盖及左右纤夹,按HETER SET 键进行热熔保护。
2.8 盘纤
光纤熔接完成并保护完毕后,原则上是熔接完一根光纤应立即盘完。在光纤的盘纤过程中,应小心谨慎
六、接头盒封装
按接头盒封装要求进行封装。封装完成后通知机房,机务部门确认电路正常后,清理现场,带电割接完成。
附录
表二、备用纤芯测试表
纤号
测试点
OTDR测试dB/km
光源、光功率总损耗(dB)
长度(km)
1310nm
1550nm
1310nm
1550nm
A局
B局
A局
B局
注:采用不同缆调度,尽可能提供色散测试结果,以备调度高速率波长的波分系统时做参考
32
南京智屯达科技有限公司
各厂家设备光缆割接故障及处理方法
厂家机型
设备告警
故障现象
可能产生原因
处理方法
LUCENT
A. SLM-2000
STM-16 LOS
光线路信号丢失
1. 光接收盘告警灯闪亮
2. 告警面板严重告警灯亮
1. 光纤没对通
2. 尾纤损耗大
3. 设备启动光保护
4. 对端没发光
1. 重新对纤芯
2. 整理尾纤,测试从光缆的接收光功率与入设备机盘时的光功率差值
3. 拔出光发盘,调整跳线,跳至没有光保护状态或用LCT设置强制发光
4. 测试入射光功率,检查对端站的光保护设置
LTX/LRX Failure
光收/发盘故障
1. 光发/收盘告警灯长亮
2. 告警面板严重告警灯亮
1. 光盘由于割接前后光功率变化大,激光器受损
2. 光盘吊死
1. 更换本站光盘,留意割接后新光缆入射光功率与原来光缆入射光光率不要相差太大
2. 插拔光盘,或用LCT对设备做软件update
STM-16 LOF
帧丢失
1. 告警面板严重告警灯亮
1. 尾纤接头脏
2. 光盘坏
1. 清洁尾纤及法兰盘
2. 更换本站或对端站光盘
STM-16 Exceesive BER
光信号误码率超门限
1. 光接收盘告警灯闪亮
2.告警面板严重告警灯亮
1. 尾纤接头脏
2. 对端设备有故障
1. 清洁尾纤及法兰盘
2. 清洁对端站设备尾纤,测试输入光功率是否接近设备灵敏度或过载光功率
STM-16 SD
光信号劣化
1. 光接收盘告警灯闪亮
2. 告警面板信息告警灯亮
1. 尾纤接头脏
2. 对端设备有故障
1. 清洁尾纤及法兰盘
2. 清洁对端站设备尾纤,及留意对端设备的告警
STM-16 AIS
产生告警指示信号
1. 光接收盘告警灯闪亮
2. 告警面板信息告警灯亮
1. 本站产生STM-16 LOS、STM-LOF、STM-16 Exc BER告警的其中之一
2. 对端站产生STM-16 FERF告警
1.检查本站告警,参照以上告警处理操作,清除该告警
LUCENT
ADM16/1
STM16cLOS
STM-16输入信号丢失
1.光接收盘告警灯闪亮
2. 系统控制盘严重告警灯亮
1. 光纤没对通
2. 尾纤损耗大
3. 设备启动光保护
4. 对端没发光
1. 重新对纤芯
2. 整理尾纤,测试从光缆的接收光功率与入设备机盘时的光功率差值
3. 用本地监控终端设置把光保护关闭或强制发光
4. 测试输入光功率,检查对端站的光保护设置
LSRcFLR
线路盘故障
1. 光盘告警灯长亮
2. 系统控制盘信息告警灯亮
1. 激光器调制/偏置电流超门限
2. 激光器坏
3. 线路盘吊死
1. 更换新的备盘,留意割接后新光缆入射光功率与原来光缆入射光光率不要相差太大
2. 插拔光盘,用本地终端重设光盘
STM-16cLOF
帧丢失
1. 光盘告警灯闪亮
2. 系统控制盘紧急告警灯亮
1. 尾纤接头脏
2. 光盘坏
1. 清洁尾纤及法兰盘
2. 更换本站或对端站光盘
MS16 cBDEG
线路信号劣化
1. 光盘告警灯闪亮
2. 系统控制盘紧急告警灯亮
1.尾纤接头脏
1. 清洁尾纤及法兰盘
2. 清洁对端站设备尾纤,测试输入光功率是否接近设备灵敏度或过载光功率
MS16cFIC
光纤连接冲突
1. 光盘告警灯长亮
2. 系统控制盘紧急告警灯亮
1.尾纤连接错误
1. 割接后光缆收发纤连接错误,调转收发纤
MS16cLSROFF
激光器关闭
1. 光盘告警灯闪亮
2. 系统控制盘信息告警灯亮
1. 设置光保护后,收不到上游光信号
2. 光功率变化大,光盘吊死
1. 设置上游节点为强制发光
2. 插拔本站光盘
MS16cREM
远端接收失效
1.系统控制盘信息告警灯亮
1. 对端站产生LOS、LOF或MS AIS
1. 检查本站是否有发送光功率
2. 检查本站光盘是否正常
3. 检查光缆路由、尾纤是否正常
LUCENT
OLS80G
ONLINEcLOS
输入光信号丢失
1. 功放OA盘告警灯闪亮
2. 系统用户面板MJ(主要)告警灯亮
1. 光纤没对通
2. 尾纤损耗大
3. 设备启动光保护
4. 对端没发光
1. 重新对纤芯
2. 整理清洁尾纤,测试光功率变化是否超出OA接收范围
3. 用本地终端设置光缆割接相邻的节点状态,由菜单security-enter-system-apsd设置光保护为disable
4. 检测入射光功率
OA FAILURE
功放失效
1. 功放OA盘告警灯长亮
2. 系统用户面板MJ(主要)告警灯亮
1. 由于光功率变化大导致OA盘坏
2. 功放盘吊死
1. 更换新盘
2. 使用本地终端菜单configuration-initialize-system复位系统,该操作会使系统业务中断,在系统异常下使用,或插拔OA盘
RSEScTHR15
中继端误码秒超门限
1. 系统用户面板MN(次要)告警灯亮
1. 光线路信号质量下降
2. 光接口脏
3. 误告
1. 测试入射光功率,根据本地终端菜单Smart Manual-optical amplifier input line build out selection计算需增加的或减少的衰耗值,调整OA至最佳工作范围
2. 清洁尾纤接头,法兰盘,测试接收信噪比
3. 使用本地终端菜单configuration –update-system刷新系统告警
OLINEcMIS
光纤连接错误
1. 功放OA盘告警灯长亮
2. 系统用户面板MJ(主要)告警灯亮
1. 光纤连接错误
2. 尾纤断裂
1. 对调收发光纤
2. 测试是否有光功率
表三.调纤方案、割接步骤记录表
日期: 线路名称: 中继段名称:
步骤
备用纤芯号
调度在用纤芯号
系统名称
调开系统
还原系统
割接时间
业务重要性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1
2
测试人员: 测试人员离开机房时间: 机房人员签字:
* 注1:每个步骤完成后才能进入下一个步骤,至最后完成。割接完成后由当地机房人员签字确认。
* 注2:同一趟线路有多段割接、应尽可能安排在同一时间进行,调度时间也应尽可能保持一致。(有条件的局站应采用不同缆的空余纤芯预先调度)
* 注3:割接时间是指从机房人员调度完纤芯(即将待割接纤芯中的系统或电路调开),现场开始识别该纤芯开始起计,到该对(组)纤芯熔接完毕,保护良好,可交回给机房人员进行系统恢复的时间为止,中间的这段时间。
* 注4:其中调开系统、还原系统、割接时间三项在割接实施过程中填写
表一、割接纤芯纤序对照表和纤芯系统情况开放表
割接对接表(A机房) 割接对接表(B机房)
原光缆
纤号
介入光缆
原光缆
纤号
介入光缆
组别
色谱
组别
色谱
组别
色谱
组别
色谱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
11
11
12
12
注:组别及色谱对应关系按照原始资料进行填写,当现场对纤发现有误时进行校正。
表四、带业务割接时间及人员安排
1、光缆割接时间:200 年 月 日 时 分至 时 分。
2、光缆割接人员安排:
人员分工
姓名
联系电话
应配备工具、器材
备 注
割 接
总 指 挥
由省公司运维部指定专人担任
割接调度指挥(机务)
割接调度指挥(由机务人员担任):
割接现场指挥(线务)
由线务部门负责人担任:
A局机房测试组(主测机房)
A局机房调度人员
B局机房测试组(协 测 机 房)
机房电话:
B局机房调度人员
接头组一
割接现场指挥:(注明割接地点)
接头组二
(注明割接地点)
后勤人员
(包括司机)
表五 一级传输干线割接方案请示
干线名称: 中继段:
序号
项目名称
内容
1
割接原因
2
割接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