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语文出版社 九年级(下册) 畅言教育
《与妻书》同步练习
◆ 基础知识达标
一、一词多义
1.书: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2.其: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
汝其勿悲
其真无马邪
吾亦望其言是实
独善其身
3.语: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何事不语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4.余:于啼泣之余
空余泪痕
当时余心之悲
5.得:汝可以模拟得之
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余因得遍观群书
6.与:与妻书
与使吾先死也
今日吾与汝幸双健
7.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及今思之
二、词类活用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2.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4.瓜分之日可以死
5.汝幸而偶我
6.汝泣告我
7.卒不忍独善其身
◆ 课后能力提升
三、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第4段“天灾可以死……抑汝能之乎” 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2、“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如何理解句中的“幸”与“不幸”?
答案及解析
基础知识达标
一、一词多义
1.书:(书信,名词)(书籍,名词)
2.其:(他,代词)(表示期望,副词)(难道,表反问,副词)(那,代词)(自己,代词)
3.语:(古语,名词)(谈论,动词)(告诉,动词)
4.余:(指某种事情、情况以外或以后的时间,名词)(剩下,动词)(我,代词)
5.得:(理解到,动词)(见到,动词)(领会,体会,动词)(能够,动词)
6.与:(给予,动词)(与其)(和,连词)
7.及:(推及,动词)(等到,动词)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和识记。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识记时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要注意理解,解释时结合所在句子进行,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归纳。
二、词类活用
1.形容词用作动词,敬爱
2.形容词用作动词,爱护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4.名词作状语,像切瓜一样
5.名词作动词,嫁给
6.名词用作状语,哭着
7.形容词用作动词,完善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词类活用的理解和识记能力。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课后能力提升
三、1、这几句运用了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排比句列出种种“可以死”的情况,表现了社会的黑暗,突出展示了作者对黑暗社会的愤恨之情。反问句表明了彼此无法面对对方死时的情感,语气强烈而坚定。
解析:此题考查辨析常用的修辞方法。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等。它们的作用分别是: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2、 “幸” 是夫妻恩爱;“不幸”是叹息“生今日之中国”。林觉民“至爱”妻子,所以他不愿意妻子再忍受“今日之中国”的苦难;而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只有改变“今日之中国”,建立一个新中国。这些感慨进一步点明了他慷慨赴义的原因与决心。
解析:此题考查运用抓关键词理解句子的含义法。根据题目,找到相关的文字段,联系上下文,反复阅读,体会文意,重点抓住关键的词句,理解其意作答。
用心用情 服务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