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乐学教育八月摸底考试文科综合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不按以下要求作答的答案均不给分!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2B铅笔将自己的学号填涂在电脑卡上;并将本答卷卡密封线内的项目:姓名.班级.座号填写清楚,无相关信息的答卷无效。
2.主观题必须用黑色笔在答卷纸上作答。使用铅笔.蓝色笔和涂改液的答案无效。
3.主观题答案必须写在答卷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 选择题(共1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有3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多选、错选均不给分,每小题4分,共140
分。
1.对照有关甲、乙、丙、丁四个省会城市的位置示意图,正确说法是
A.甲、乙、丙、丁分别是武汉、长沙、南昌和上海
B.甲、乙、丙、丁分别是湖北、江西、湖南、浙江四省的省会
C.这四个省会城市都濒临大江大河
D.长沙临赣江,南昌濒临湘江
2. 我国沪宁杭工业区和美国五大湖工业区相同的区位(布局)条件是
A.交通便利,市场巨大 B.原料、燃料自给,水运便利
C.人口多,劳动力价格低廉 D.农业基础好,盛产稻米
下图为“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图”。读图回答3~5题。
3.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较低纬地区向较高纬地区减少
B.由沿海向内陆先减少后增多
C.由平原向山区逐渐增多
D.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增多
4.图中①②③④四地风能丰富与否及其成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①地风能丰富是由于接近冬季风的源地
B.②地风能较贫乏是由于周围高山环绕
C.④地风能较贫乏是由于距海遥远
D.③地风能较丰富是由于地处沿海
5.图中M地区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新能源是
A.太阳能、地热能和风能 B.太阳能、风能和沼气
C.地热能、风能和沼气 D.太阳能、地热能和水能
下图显示我国四个省2004年三种谷物的种植面积。读图,回答6~7题。
6.①、②、③代表的谷物依次是
A.小麦、水稻、玉米
B.玉米、小麦、水稻
C.水稻、小麦、玉米
D.水稻、玉米、小麦
7.M省可能是
A.山西 B.安徽 C.广东 D.甘肃
下图是某一区域分布简图,据图判断8~9题。
8.图中城市的纺织工业主要是
A.棉纺织工业 B.毛纺织工业 C.麻纺织工业 D.丝纺织工业
9.对图中铁路线建设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利于保持地域文化的独特性 B.有利于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
C.促进区域内旅游业的发展 D.提高区内矿产资源的外运能力
读下图,回答10~11题。
10.下列城市的形成与甲市区位相同的是
A.拉萨 B.攀枝花 C.深圳 D.武汉
11.宜昌附近布局高能耗工业最有利的条件是
A.水电丰富 B.工业基础较好 C.市场广阔 D.水运便利
12.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
13.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沉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
A.征辟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14.革命党人陈天华说:“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A.天赋人权 B.主权在民 C.君民共主 D.民贵君轻
15.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所说:“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此评价最适合于
A.太平天国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16.《大公报》载文说: “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 (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A.甲午战争爆发 B.中华民国建立
C.抗日战争爆发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7.在遭到中国军队打击之后,侵华日军某部在一份报告中称:“其上级干部多为经验丰富干练之士,其统率才能十分高超,尤其对分散于广阔地区之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运动,必须瞩目。”上述评论所指的战役应是
A.太原会战 B.平型关战役 C.百团大战 D.武汉战役
18.中国革命成功的关键在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社会具体情况相结合。下述毛泽东的革命斗争策略中,与此认识相吻合的有
①重视农村根据地建设 ②重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③重视共产国际的指导 ④重视工农运动有机结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重要政治制度。在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中,最早和最晚建立的是
A.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D.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20.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30人。对上述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A.该届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C.从此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标志着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21.阅读表5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状况的结论是
表5 1969—1978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年份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建交国家
49
54
69
87
88
95
103
107
110
112
①中国对外关系出现全新局面 ②中国外交没有受到“文化大革命”干扰
③中美两国关系逐步缓和 ④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照片是“看得见”的历史。图7(尼克松中国之行)和图8(上海合作组织成立)记录了新中国两次重大的外交活动,它们所体现的共同原则是
A.睦邻友好 B.战略结盟 C.另起炉灶 D.求同存异
23.《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这主要是因为
A.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 B.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
24.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省长黄华华等开通了QQ留言网址、邮箱,欢迎广大群众为广东的发展“灌水”、“拍砖”,网民的很多建议得到采纳,反映的问题得到处理。这一做法
①保障人民民主,扩大公民权利 ②为民众表达诉求创设新渠道
③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的真实性与广泛性 ④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提供便利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5.自1953年以来,我国农村与城市每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比例经历了从8:1到4:1再到1:1的变化。这一比例的变化体现了
①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更加广泛 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
③选举制度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④人大代表的选举更具有平等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6.某社区居民委员会的一名成员提出一个事关居民利益的方案,建议在社区活动中心内设立日间照料室,以帮助老年人解决生活困难。该方案应该
A.由居民委员会主任决定 B.由居民委员会讨论决定
C.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 D.报请有关行政部门批准
27.某村在网上开办的“村民博客”不仅方便了村民直接参与村委管理,而且创新了农村基层管理模式。“村民博客”有助于村民
A.行使国家权利 B.行使民主权利 C.行使选举权 D.履行政治性义务
28.公安部部署,自2009年8月15日起,在全国开展为期两个月的严厉整治酒后驾驶交通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各地交管部门针对高发区域和高发时段,高密度部署勤务,提高拦查频率,对有酒后驾驶嫌疑的车辆和驾驶人严格检查。有人认为,这一规定对司机未免太苛刻了。这一观点
①割裂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②坚持了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③没有看到公民必须在社会主义法制的轨道上行使公民权利
④没有看到公民应该先履行义务才能行使权利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为了制定一个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政府有关部门通过专题调研、网上征集意见、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纳群言、广集众智。据此回答29-30题。
29.我国政府通过各种形式广纳群言、广集众智制定《纲要》,这一过程做到了
A.审慎用权,科学民主决策 B.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C.依法执政,行使国家立法权 D.保障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30.2010年1月11日至2月6日,温家宝总理主持五次座谈会,就正在编写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听取各级各类学校校长和教师代表,教育专家和学者,大、中学生及学生家长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在这五次座谈会上,公民是
①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国家大政决策
②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与国家大政决策
③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国家大政决策
④通过社会听证制度参与国家大政决策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④
31.民主政治建设有赖于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在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的同时,我国也出现了一些无序参与政治生活的事件。能否有序的政治参与
A.决定着公民能否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B.决定着我国能否实现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C.决定着公民能否真正地享受民主生活
D.决定着公民能否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32.为应对雨雪天气,保障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北京市政府一方面加强市场监测,严防哄抬物价,另一方面制定应急预案,根据提供的相关信息,随时做好商品调运工作;考虑到气温较低,把供暖时间提前。这表明政府在履行
①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②经济调节职能 ③市场监督职能 ④价格管制职能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33.《中共中央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加强依法行政和制度建设,健全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度。在国家机关中,对行政权力具有内部监督功能的是
①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②各级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③国家监察部和地方监察机关 ④国家审计署和地方审计机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4.右边漫画《钓鱼执法》说明
A.政治统治职能是国家的根本职能
B.政府要依法执政,以维护人民利益
C.公民要负责地行使监督权
D.政府应合法行政、程序正当
35.“网络发言人论坛”近日悄然出现在南京市政府官方网站上,在政府与网民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政府要求网络发言人针对网帖,要在24小时内予以回复。这意味着
A.网络是民众实现表达权和监督权的最佳途径
B.自觉接受网民的监督是有权威政府的标志
C.权力只有在阳光下运行,才能得到有效监督
D.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执政的必要保证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16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请在规定的区域答题,满分160分。
36.(24分)互联网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产生深刻影响。2010年又是一个网络监督年。网民通过互联网行使民主监督权利,推动网络舆论的形成,使虚拟的网络变成现实监督的平台。网络监督的积极意义日益凸显。但不可否认,滥用监督权的现象也不同程度存在。有的网民通过网络散布谣言,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宣泄对社会的不满情绪。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公民应如何运用互联网负责任地实行民主监督?(8分)
(2)公民运用互联网实行民主监督有何意义?(16分)
37.(28分)材料一:“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这几年,劣质奶粉事件、毒豇豆事件、地沟油事件等,屡屡为人们敲响警钟。
材料二:2009年7月8日,国务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履行食品安全法规定的职责,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其生产经营的食品安全负责,对社会和公众负责,承担社会责任。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法和本条例的规定公布食品安全信息,为公众咨询、投诉、举报提供方便。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国务院要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16分)
(2)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体现了生活与哲学哪些观点?(12分)
38.(24分)阅读下列材料:
中新网2月20日电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南京市长江路292号建筑群(见下图),一个昔日神秘的所在,这里曾是清王朝的两江总督署,是太平天国的天朝宫殿,是民国时代的总统府,一系列影响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在这里发生。从1840年到1949年,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和终点的两个重大历史事件都可由它见证。历经沧桑的南京“总统府”,如今已得到全面整修、扩建。这里已成为面积达1 2万平方米的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
请回答:
(1)材料中所说的“从1840年到1949年,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和终点的两个重大历史事件都可由它见证”,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4分)他们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和终点的依据各是什么? (6分)
(2)看图片和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它还见证过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6分,列出三个即可)
(3)2004年到2 0 0 7年,美图杜鲁门总统图书馆(博物馆)馆长迈克·迪万、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中共中央总书胡锦涛等一大批国内外政要先后到总统府参观。据此说明建立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有什么现实意义。(8分)
39、(28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乾隆皇帝颁布上谕,宣称:“各处藩封到天朝进贡观光者,不特陪臣俱行三跪九叩之礼,即国王亲至,亦同此礼;今尔国王遣尔(指马戛尔尼)前来祝嘏(福),自应遵天朝法度,免失尔国王祝厘纳贡之诚。”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1844年11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
——同上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截至2008年底,中国与17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近20000项双边条约,参加了300多个多边条约,参加了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官兵11063人次。
——摘编自中国外交部编《中国外交》(2009年版)、2009年10月《世界知识画报》
(1)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清朝统治者的对外态度及其在对外关系方面的影响。(8分)
(2)材料二反映出这时某些清朝官员的对外态度有了怎样的变化?为何会发生这种变化?(8分)
(3)概括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不同时期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12分)
40.(28分)读某地区景观及气候资料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示信息,说明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10分)
(2)与我国东北地区相比,该地区发展种植业的优势和不足分别是什么? (8分)
(3)利用丰富的农业资源,该地区可以发展哪些加工工业? (8分)
(4)该地区面临的最大生态环境问题是 。 (2分)
41.(28分)阅读分析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中长期粮食消费预测
项 目
2010年
2020年
2030年
人口(亿人)
14.42
15.47
16.00
粮食总消费量(亿千克)
6056
6838
7360
人均粮食需求量(千克)
420
442
460
材料二:1999-2003年我国耕地变化情况分析
年份
开发复垦增加耕地
万Km2
耕地合计减少量
万Km2
各种因素造成的耕地减少比例(%)
生态退耕
农业结构调整
建设占用
自然灾害毁损
1999
40.5
84.2
46.9
12.7
24.4
16.0
2000
29.1
125.4
60.9
21.2
13.0
4.9
2001
20.2
83.0
71.2
5.4
19.7
3.7
2002
26.0
202.7
70.3
17.2
9.7
2.8
2003
31.4
284.4
78.6
11.6
8.0
1.8
资料来源:《1999-2003年国土资源部土地变更调查》
(1)我国粮食中长期消费的趋势是什么? 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6分)
(2)我国开发复垦增加耕地最多的年份是 年;耕地减少最多的年份是 年,净减少量为 万Km2 ,其中因建设占用导致耕地减少量为 万Km2。 (8分)
(3)1999-2003年间我国耕地数量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而因自然灾害损毁造成耕地减少的比例相对 (增加、减小),按所在地球圈层及成灾的原因分析,影响我国的各类自然灾害中,最主要的是 灾害。 (6分)
(4)为了确保我国的粮食生产,必须认真贯彻我国关于土地资源的基本国策:“ ”。 (2分)
(5)试从我国的气候、地形和水资源特点三方面分析我国粮食生产的有利条件。(6分)
政治答题卡
班级 姓名 座号 得分
注意事项:不按以下要求答题者不给分。
1、答卷前先将姓名、班级、座号填写清楚。 2、请务必用黑色笔答题。
3、答案必须写在此答题卷指定位置上,不得随意更改题号。
36. (1)
(2)
37.(1)
(2)
历史答题卡
班级 姓名 座号 得分
注意事项:不按以下要求答题者不给分。
1、 答卷前先将姓名、班级、座号填写清楚。 2、请务必用黑色笔答题。
3、答案必须写在此答题卷指定位置上,不得随意更改题号。
38、(1)
(2)
(3)
39、 (1)
(2)
(3)
地理答题卡
班级 姓名 座号 得分
40题(28分)
(1)
(10分)
(2)优势:
. (4分)
不足:
(4分)
(3)
(8分)
(4) (2分)
41题(28分)
(1)
原因:
(6分)
(2) 、 、 、 (8分)
(3) 、 、 (6分)
(4)
(2分)
(5)
(6分)
期末考试文综 地理参考答案
1----11: C A B C A , C B B A D, A
41.(1)粮食总消费量和人均消费量都上升。
人口增加,粮食总消费量上升。
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提高,食物结构改善,人均消费量上升
(2)1999年 2003年 253 22.752
(3)生态退耕 减小 气象、气候
(4)“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5)有利:我国夏季普遍高温,并且雨热同期,有利于粮食作物生长;
东部地区多为冲积平原,地势低平;
东部地区河网密集,水源充足
高二文科综合期末考试 历史答案
12-16:CCBCC 17-21:CBABA 22-23:DD
38、解析:本题通过不同时期南京的图片,来见证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变迁。解题的时候一定注意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很容易回答。但是一定要注意知识的准确性,不能回答模棱两可的。最后一问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起点:鸦片战争(或签订《南京条约》)。(2分)
终点:国民党政府的垮台(或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2分)
依据:鸦片战争使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中国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折。(或答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转变) (3分)
南京解放标志着国民党政府在中国大陆统治的结束,从此揭开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篇章。(3分)
(2)明朝建立;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南京);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日军占领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日军南京大屠杀等。(每点2分,总分不超过6分)
(3)现实意义:要牢记中国近代屈辱抗争的历史。重建国共合作,推进和平统一。加强中美文化交流等。(8分)(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39、【参考答案】
(1)以天朝上国自居、不愿与他国平等交往。限制中外交往,堵塞与世界沟通的渠道,使中国继续处于封闭状态
(2)畏惧西方列强,对外态度软弱,不敢为维护民族利益而抗争。
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在外交上处于不利地位;某些清朝官员已感到中国的实力不如西方国家,不惜放弃民族利益以维护清王朝统治
(3)朝贡外交、屈辱外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中国曾长期在世界文明中居于领先地位,封建统治者养成了盲目自大心理;中国不断遭受列强侵略,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获得独立,民族自信心增强,综合国力不断上升。
期末考试文综政治部分参考答案
24-35 DCCBA ABCCD DC
36.(1)公民在行使监督权时,一方面,为了国家和人民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另一方面,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每点4分,共8分)
(2)①实行民主监督,有助于消除腐败现象,克服官僚主义不正之风;
②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
③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④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每点4分,共16分)
37.(1)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的行政机关。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充分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政府性质。(4分)
②我国政府在工作中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基本原则。《条例》的实施,有利于增强政府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4分)
③政府要切实履行好职能,维护人民的利益。政府通过立法来规范生产经营者的行为以维护食品安全体现了国家在履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有利于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4分)
④我国政府坚持依法行政。《条例》的实施,体现政府通过立法严格规范行政机关行为,不断提高行政执法能力。(4分)
(2)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国务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3分)
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条例》实施有利于市场主体增强责任和法律意识,牢固树立食品安全至上的理念,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3分)
③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切身利益,关系到企业的信誉和国家的形象。(3分)
④不同的价值观具有不同的导向作用,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生产经营者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反对为了自己一时的眼前利益而置人民的身体健康于不顾的错误价值观。(3分)
(评分标准:若考生答案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可酌情给分。)
19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