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古文:1、三峡(郦道元) 2、短文两篇 与谢中书(陶弘景)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3、与朱元思书(吴均)4、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5、愚公移山列子6、周亚夫军细柳(司马迁)课内古诗:唐诗五首:1、野望 王绩 2、黄鹤楼 崔颢 3、使至塞上 王维 4、渡荆门送别 李白5、钱塘湖送别 白居易 诗词五首1、饮酒(其五) 陶渊明 2、春望 杜甫 3、雁门太守行 李贺 4、赤壁 杜牧 5、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李清照课外古诗词诵读8首1、 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 2、龟虽寿曹操 3、赠从弟(其二)刘桢 4、梁甫行曹植 5、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 6、采桑
2、子(轻舟短棹zho西湖好)/欧阳修 7、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朱敦儒 8、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 一、 三峡 郦道元 自 / 三 峡 /七 百 里 中 , 两 岸 / 连 山 , 略 无 /阙(qu) 处 。 重(chng) 岩 / 叠 嶂(zhng) , 隐 天 / 蔽日。自非 /亭午/ 夜 分 , 不 见 / 曦(x )月。 至 于 / 夏 水襄(xing)陵,沿 / 溯(s)/ 阻 绝 。 或 / 王 命 / 急 宣 , 有 时 / 朝(zho )发 / 白 帝,暮 到 / 江陵,其间(jin )/ 千 二 百 里 , 虽 / 乘 奔(bn)御(y) 风 , 不 以 / 疾也。 春
3、 冬 之 时 , 则 / 素湍(tun) / 绿 潭 , 回 清 / 倒 影 。 绝巘(yn) / 多 生 怪柏(bi) , 悬 泉 / 瀑布,飞漱(sh) / 其 间 。 清 / 荣 / 峻 / 茂 , 良 多 / 趣 味 。 每 至 / 晴 初 / 霜 旦 ,林寒 / 涧 肃 , 常 有 / 高 猿 长 啸 ,属(zh )引 / 凄 异 , 空 谷 / 传 响 , 哀 转 / 久 绝 。故 / 渔 者 / 歌 曰 :“ 巴 东 三 峡 / 巫 峡 长, 猿 鸣 三 声 /泪 沾裳(chng)。”【创作背景】郦道元生活于南北朝北魏时期,出生在范阳郡(今河北省高碑店市境内)一个官宦世家,世袭永
4、宁侯。少年时代就喜爱游览。后来他做了官,就到各地游历,每到一地除参观名胜古迹外,还用心勘察水流地势,了解沿岸地理、地貌、土壤、气候,人民的生产生活,地域的变迁等。他发现古代的地理书水经,虽然对大小河流的来龙去脉有准确记载,但由于时代更替,城邑兴衰,有些河流改道,名称也变了,但书上却未加以补充和说明。郦道元于是亲自给水经作注。因此写就水经注。【作者简介】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汉族,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他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
5、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注释】(1)自:在,从。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个省级行政单位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峡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里。(2)略无:毫无,完全没有。阙:通“缺”,空缺。(3) 嶂(zhng):直立如屏障一样的山峰。(4)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非:不是(5)亭午:正午。夜分:半夜。(6)曦(x):日光,这里指太阳。(7)襄(xing):上,这里指漫上。 陵:大的土山,这里泛指山陵。(8)沿:顺流而下(的船)。溯:逆流而上(的船)。(9
6、)或:有的时候。王命:皇帝的圣旨。宣:宣布,传达。(10) 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白帝:城名,在重庆奉节县东。朝:早晨(11)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12)虽:即使。 奔:奔驰的快马。御:驾着,驾驶(13)不以:不如。此句谓和行船比起来,即使是乘奔御风也不被认为是(比船)快,或为“以”当是“似”之误。(见清赵一清水经注刊误) 疾:快。(14)素湍:白色的急流。素:白色的。绿潭:碧绿的潭水。(15)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倒影。(16)绝巘(yn):极高的山峰。绝:极。巘:高峰(17)悬泉:悬挂着的泉水瀑布。飞漱:急流冲荡。漱:冲荡。(18)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
7、山高,草盛。(19) 良:实在,的确,确实。(20) 晴初:(雨后或雪后)天刚刚放晴的时候。霜旦:下霜的早晨。(21)属引:连续不断。属(zh):动词。连接。引:延长。凄异:凄凉怪异。(22)哀转久绝:悲哀婉转,猿鸣声很久才消失。绝:消失,停止。转:通“啭”鸣叫。(23)巴东:汉郡名,在今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24)三声:几声。这里不是确数。(25)沾:打湿。(26) 裳(chng):衣服。【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
8、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赏析
9、】 郦道元的三峡(选自水经注)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只用不到区区200字的篇幅,作者描写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全文描写随物赋形,动静相生,情景交融,情随景迁,简洁精练,生动传神。 作者用“自三峡七百里中”起笔,既交代了描写对象,又介绍了其总体长度。 接着,作者先写山,用“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山之“连”,“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让人进一步感到三峡的狭窄,寥寥数笔形象地勾勒出三峡磅礴逶迤、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使读者很快被三峡的雄险气势所吸引。 水是山的眼睛。作者按自然时令来写水,先写水势最大最急的夏季。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水势之
10、险恶、水位之高、水流之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通过对比、夸张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暴涨后的水流之疾。再写水势减小的春冬,此时的三峡可用一“秀”字概括。“素湍”“绿潭”,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对比鲜明;“怪柏”“悬泉”“瀑布”,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山水树木交汇其中,蔚为奇观。“清荣峻茂”一句话四字写四物:“清”字写水,“峻”字写山,“荣”字写柏树,“茂”字写草。“良多趣味”,又掺入了作者的审美意趣,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写秋水,作者用一“霜”字暗示,写三峡秋景的清寒,并用猿鸣来烘托萧瑟的秋高,让人不胜凄凉。 作为描写山水之作并非单纯写景色,而是以情
11、托景(如“良多趣味”托出春冬景色之佳,“猿啸”“凄异”托出秋季景色之凉),缘情入景(如开头几句体现了初赏三峡的总体之情,使人顿有雄伟奇险之感,以下再分写时而悚惧,时而欣喜,时而哀凄的四季之情),作者以情而非四季的顺序来布局谋篇。 凡景语皆情语,初学写作者,写景状物要做到写出其特点,要和自己的思想感情相一致。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天,江水漫上丘陵,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
12、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赞叹“良多趣味”。而到了秋天,则“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那凄异的叫声持续不断,在空旷的山谷里“哀转久绝”。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
13、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引用的诗句表现了突出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色悲寂凄凉的气氛。二、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陶弘【hng】景)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1、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其奇者。 作者简介:陶弘【hng】景,南朝梁时丹阳秣(m)陵(今江苏南京)人。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作品有本草经集注、集金丹黄白方、二牛图等。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注释】1四时俱备:
14、一年四季。四时,四季;俱,都。2晓雾将歇将:将要。歇:消散。3、乱:此起彼伏。4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5实:确实。6是:这。7自:从。8未:没有。9与(y):参与,这里指欣赏。10.奇:指奇山异水。【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理清思路】从结构划分,全文可分三部
15、分。(一)、“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 (二)、中间的写景部分,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视“清流见底”,接着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分“晓”与“夕”两层来写。 (三)、结尾以感叹总括前文。【佳句赏评】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俊俏的山,直直耸立,有白云轻绕;俊美的水,清澈见底,有鱼儿嬉戏。溪水两岸的石壁,更是美妙绝伦:绿树、青草、翠竹、红花、蓝天、白云四时不同、景色各异,五彩缤纷、交相辉映,美不胜收;特别是青翠的丛林,碧绿的修竹,四季常青、生机盎然。这一句是概括描写,作者紧紧抓住江南景物的特点:高山、流云、溪水、青林、翠竹用白描的手法,稍
16、加点染,便组成一幅江南山川秀美图。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作者选择了两个极具画面感的镜头“晓雾”、“夕日”来描摹、渲染。 早晨,群山叠翠、清雾朦胧:山,似出浴的西子,亭亭玉立、超凡脱俗;雾,似斜披的轻纱,若隐若现、似有似无。这是一天最美的开始。山,阳光相拥,雾,紧紧依偎。漫步崎岖的山间小路,看舒缓的溪水流淌,品轻巧的小鸟婉鸣,听通灵的猿猴长啸,乐趣无限。山是质朴的、独特的,水是自然的、灵动的。多么清净的山水啊!一如梵音自天际间飘来,顿时让人耳聪目明,如悟禅机。 黄昏、夕阳,又是另一幅山水佳景。落日余辉铺就大地、淙淙溪流碧波荡漾;光和影巧妙的揉和在一起:分不清哪是光下的水、哪
17、是水中的光,波光一起粼粼生辉;调皮的锦鳞,时而在水底觅食、嬉戏,时而跳出水面,搅动阵阵涟漪,圈圈荡漾到远远的岸边。独处如此美景之中,自觉不自觉的融入了自然,不禁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人间仙境莫非在此?不然的话,为何这般清幽、脱俗,不带一丝人间烟火。语言简明、质朴、生动、形象,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赏析】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
18、,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又改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这四句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这十句作者择取有代表性的景物加以组合,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统一的印象。 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实欲界之仙
19、都”,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作者从欣赏景物中发现无穷的乐趣。同时能与谢灵运这样的林泉高士有志向道同之处,生发出无比的自豪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喜爱之情。也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表露无疑。2、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wi)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zoxng)交横,盖
20、/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 如吾两人者耳。【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写作背景】本文写
21、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被杀。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 【注释】选自。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承天寺,在今湖北黄冈市南。 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年号。当者被贬黄州已经四年。解:把系着的腰带
22、解开。欲:想要,准备。月色:月光。入:照入,映入。户:堂屋的门;单扇的门。起:起身。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欣,高兴,愉快。然,的样子。行:出行。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念,想到。 无与为乐者,没有可以共同交谈(游乐或赏月)的人。者:的人。遂:于是,就。至:到。寻:寻找。张怀民:作者的朋友。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元丰六年贬谪到黄州,寄居承天寺。亦:也。寝:睡,卧。相与步于中庭:(我们)一同在庭院中散步,相与,共同,一同。步,散步。于:在。中庭,庭院里。空明:清澈透明。藻荇:泛指生长在水中的绿色植物。藻,藻类植物。荇,荇菜。这里借指月色下的竹柏影。交横(hng):
23、交错纵横。盖:承接上文,解释原因,表示肯定,相当于大概,这里解释为原来是。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盖也:原来是。)为:动词。做。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但,只(是)仅仅。闲人:闲散的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里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闲,自称“闲人”。首先“闲人”指具有情趣雅致,能欣赏美景的人。其次“闲人”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苦闷心境。耳:语气词,“罢了”。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
24、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文章结构】第一部分(前三句)记叙:首句点明夜游的时间,为美好的月色而心动,遂起夜游之意。第二部分(第四句)描写:运用比喻的手法描绘庭院皎洁的月光。第三部分(第五句)议论:两个反问句引人深思。作者抒发面对月光产生的感触,表达了作者安适的心情。 【思想感情】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作者
25、“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低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动 形象的描绘,透露出作者在贬低中虽感慨幽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达了作者对月光的爱慕 抒发了作者自解、自矜、自嘲,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欣赏,和用与“闲人”相对的“忙人”(朝廷官员小人)的鄙夷与讽刺。 三、与朱元思书(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pio)碧,千
26、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tun)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邈(mi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lng)作响;好鸟相鸣,嘤嘤(yng)成韵。蝉则千转(zhun)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yun)飞戾(l)天者,望峰息心;经纶(ln)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k)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创作背景】 魏晋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因而不少知识分子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吴均也因动乱而生发热爱山水风光之情,与朱元思书是吴均融合其情后写给他的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书信。【注释】1.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2.风烟俱净:烟雾都消散尽净。风烟,指
27、烟雾。俱,全,都。净,消散尽净。3.共色:一样的颜色。共,一样。4.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漂荡。从,顺,随。5.任意东西:情境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东西,方向,在此做动词,向东漂流,向西漂流。6.自:从。7.至:到。8.许:表示大约的数量,上下,左右。9.独绝:独一无二。独,只。绝,绝妙。10.皆:全,都。11.缥(pio)碧:原作“漂碧”,据其他版本改为此,青白色。12.游鱼细石: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13.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里形容江水清澈见底。14.急湍(tun):急流的水。急,迅速,又快又猛。湍,水势急速。15.甚箭:“甚于箭”,比箭还
28、快。甚,胜过,超过。为了字数整齐,中间的“于”字省略了。16.若:好像。17.奔:动词活用作名词,文中指飞奔的骏马。18.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形容树密而绿。19.负势竞上: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负,凭借。竞,争着。上,向上。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这从下文“千百成峰”一语可以看得出来。20.轩邈(mio):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向高处伸展。邈,向远处伸展。这两个词在这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用。21.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指,向,向上。22.千百成峰:意思是形成无数山峰。23.激:冲击,拍打。24.泠(lng)泠作响:泠泠地发出声响。泠泠,拟
29、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25.好:美丽的。26.相鸣:互相和鸣,互相鸣叫。27.嘤(yng)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嘤嘤,鸟鸣声。韵,和谐的声音。28.蝉则千转(zhun)不穷: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叫。则,助词,没有实在意义。千转:长久不断地叫。千,表示多,“千”与下文“百”都表示很多。转,通“啭”鸟鸣声。这里指蝉鸣。穷,穷尽。29.无绝:就是“不绝”。与上句中的“不穷”相对。绝,停止。30.鸢(yun)飞戾(l)天:出自诗经大雅旱麓。老鹰高飞入天,这里比喻追求名利极力攀高的人。鸢,俗称老鹰,善高飞,是一种凶猛的鸟。戾,至。31.望峰息心:意思是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息,
30、使平息,使动用法。32.经纶(ln)世务者: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经纶,筹划、治理。世务,政务。33.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窥,看。反,通“返”,返回。34.横柯(k)上蔽:横斜的树木在上面遮蔽着。柯,树木的枝干。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上面。蔽,遮蔽。35.在昼犹昏:在白天,也好像黄昏时那样阴暗。昼,白天。犹,好像。36.疏条交映: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疏条,稀疏的小枝。交映,互相遮掩。交,相互。37.见:看见。38.日:太阳,阳光。【译文】 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
31、独一无二的。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密而绿的树,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
32、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中心思想】晋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因而,不少知识分子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他的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书信中的一个片段。本文叙述作者乘船桐庐自至富阳途所见,描绘了这一段的山光水色,它创造了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使人读后悠然神往,仿佛也亲自领略了其间的山水之美;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表现了作者喜爱自然,对社会的不满情绪。抒发了作者对政治官场的厌倦和对功名利禄的鄙视以及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四、孟子二章1、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
33、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作者简介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汉族,鲁国邹(今山东省邹城市)人,相传他是鲁国姬姓贵族公子庆父的后裔,父名激,母仉氏。孟子是中国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代表作鱼我所欲也、寡人之于国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政治上,孟子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学说上,他推崇孔
34、子,反对杨朱、墨翟。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但较之孔子的思想,他又加入自己对儒术的理解,有些思想也较为偏激。加封为“亚圣公”,被后世尊称为亚圣。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而没有得到实行。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即孔子)之意,作孟子七篇”。 13原文翻译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孟子说:“这哪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把顺从当
35、作准则,是妇女之道。(公孙衍、张仪在诸侯面前竟也像妇人一样!)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 2原文注释景春:与孟子同时代的人,纵横家。公孙衍: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曾在秦国为相,又曾佩五国相印。张仪: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秦惠王时为相,游说六国连横以服从秦国。惧:害怕。安居:安静。熄:同“息”,平息,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是:这,这个。焉:怎么。子:你。未学:
36、没有学。之:“丈夫之冠也”及下文“女子之嫁也”中的“之”都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丈夫之冠: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冠: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古人二十岁既为加冠。父命之:父亲给予训导;父亲开导他。命:教导、训诲。母命之:母亲给予训导。嫁:出嫁。往:去,到。戒:告诫。女(r):通“汝”,你必敬必戒;必:一定。敬:恭敬。戒:留神,当心,谨慎违:违背夫子:旧时称自己的丈夫。 以:把。顺:顺从。为:作为。正:正理,及基本原则。道:方法。居天下之广居:第一个“居”:居住。第二个“居”居所,住宅。广居、正位、大道:朱熹注释为:广居,仁也;正位,礼也;大道,义也。立:站,站立。正:正大。
37、大道:光明的大道。得:实现。志:志向。由:遵循。独行其道:独:独自。行:这里是固守;坚持的意思。道:原则,行为准则。淫:惑乱,迷惑。使动用法。移:改变,动摇。使动用法。屈:屈服。使动用法。古汉语知识编辑一、一词多义1诚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真正,确实)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诚心)列子汤问中的愚公移山 3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果真,表假设)汉司马迁陈涉世家2焉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怎么,哪里)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语气词)列子汤问中的愚公移山3冠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名词动用,行冠礼)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戴帽子,名词作动词用)明魏学洢核舟记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古代男子
38、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4命丈夫之冠也,父命之(训导)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指派;发号)列子汤问中的愚公移山奉命于危难之间。(命令,政令)诸葛亮出师表5戒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第一个为“告诫”,第二个为“谨慎”)6居居天下之广居(第一个为“居住”,第二个为“住所”)佛印居右,鲁直居左。(处在,处于)明魏学洢核舟记居五日,桓侯体痛(用在表示时间的词语前面,表示经过的时间;停留,经历。在文中译为“过了”。)韩非子喻老中的扁鹊见蔡桓公7屈威武不能屈(使动用法,屈服) 手指不可屈伸(弯曲)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8之“丈夫之冠也”及“女子之嫁也”(中的“之”都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
39、独立性,不译。)母命之(代词,代出嫁的女子) 往送之门(动词,去,到)居天下之广居(助词,的。) 何陋之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唐刘禹锡陋室铭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助词,起调节音节作用,不译。) 清蒲松龄狼9. 得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得:能,能够。 得志得:实现。 4-11二、通假字1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 女(r):通“汝”,你三、词类活用动词用作名词居天下之广居 原意为居住。文中意思为居所、住宅。动词的使动用法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原意为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古人二十岁既为加冠。文中作动词,意思为行冠礼,A. 富贵不能淫 本意:惑乱,迷惑。文中意思:使迷惑。B. B.贫
40、贱不能移 本意:改变、动摇,文中意思:使改变(动摇)。威武不能屈 本意:屈服。文中意思:使屈服。作品赏析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能够左右诸侯,挑起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是了不得的男子汉大丈夫。孟子则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 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妾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孟子的说法含蓄而幽默,只是通过言“礼”来说明女子嫁 时母亲的嘱咐,由此得出“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这里值得 我们注意的是,古人认为,妻道如臣道。臣对于君,当然也应该 顺从,但顺从的原则是以正义为标准,如果君行不义,臣就应该 劝
41、谏。妻子对丈夫也是这样,妻子固然应当顺从丈夫,但是,夫 君有过,妻也就当劝说补正。应该是“和而不同”。只有 太监小老婆婢女之流,才是不问是非,以一味顺从为原则,实际 上,也就是没有了任何原则。“妾妇之道”还不能一般性地理解为妇人之道,而实实 在在就是“小老婆之道”。孟子的挖苦是深刻而尖锐的,对公孙衍、张仪之流可以说是 深恶痛绝了。遗憾的是,虽然孟子对这种“以顺为正”的妾妇之道已如此 痛恨,但两千多年来,这样的“妾妇”却一直生生不已,层出不穷。时至今日,一夫一妻已受法律保护,“妾妇”难存,但“妾妇说”却未必不存,甚或还在大行其道哩。孟子的办法是针锋相对地提出真正的大丈夫之道。这就是他 那流传千古
42、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怎样做到? 那就得“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就 还是回到儒学所一贯倡导的仁义礼智上去了。这样做了以后,再 抱以“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的立身处世态度,也就 是孔子所谓“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论语述而)或孟子在 另外的地方所说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尽心上那就能够成为真正的堂堂正正的大丈夫了。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这段名言,句句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曾鼓励了不少志士仁人,成为他们不畏强暴, 坚持正义的座右铭。 122、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中心论点) 舜(shn)发于畎(qun)亩之中,傅说(y
43、u)举于版筑之间,胶鬲(g)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f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rn)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y。入则无法家拂(b)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译文及注释(1)选自孟子.告子下(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
44、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2)舜(shn)发于畎(qun)亩之中:舜原来在历山耕田,三十岁时,被尧起用,后来继承尧的君主之位。发,起,指被任用。畎亩,田地、田间。畎,田间小沟。(3)傅说(yu)举于版筑之间:傅说原在傅岩为人筑墙,因以傅为姓,殷王武丁用他为相。举,被任用,举用。版筑,筑墙时在两块夹版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版,打土墙用的夹板。筑,捣土用的杵。(4)胶鬲(g)举于鱼盐之中:胶鬲起初贩卖鱼和盐。西伯(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后来他又辅佐周武王。(5)管夷吾举于士:管仲(夷吾)原为齐国公子纠的臣,公子小白(齐桓公)和公子纠争
45、夺君位,纠失败了,管仲作为罪人被押解回国,齐桓公知道他有才能,即用他为相。士,狱官。 举于士,从狱管(手中获释)并得到任用。(6)孙叔敖举于海:孙叔敖,春秋时期楚国人,隐居海滨,楚庄王知道他有才能,用他为令尹。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被举用。(7)百里奚举于市:百里奚,春秋时期虞国大夫。虞亡被俘后,他由晋入秦,又逃到楚,后来秦穆公用五张黑羊皮把他赎出来,用为大夫,所以说举于市(集市)。百里奚从奴隶市场被(赎回后)任用。(8)任:责任,使命。(9)也:语气助词,用在前半句末了,表示停顿,后半句加以申说。(10)苦其心志:使他的意志、感情痛苦。心志,意志。(11)劳其筋骨:使他的筋骨(身体)劳累。(12
46、)饿其体肤:意思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以至肌肤消瘦)。(13)空乏:贫困,资财缺乏。空,使穷。乏,使绝。这里是动词,使他受到贫困之苦。(14)行拂乱其所为:他的每一行为都不能如他所愿。行,指每一行为,每做一件事。拂,拂逆,违背。乱,扰乱。其所为,指其随心所欲,意即愿望。(15)所以:用来(16)动心忍性: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忍,通“韧”,使坚韧。(17)曾益其所不能:增加他的所不具备的能力。曾,通“增”,增加。所不能,指原先所不具备的能力。(18)恒过:意思为常常犯错误。恒,常常。过,过失,这里用作动词,指犯错误。(19)困于心:心意受到困惑。(20)衡于虑:思虑受到堵塞。衡,通
47、“横”,梗塞,不顺。(21)作:奋发,指有所作为。(22)征于色:把心情表现在脸色上。意思是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征,验,显露,表现。色,脸色。(23)发于声:意思是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24)而后喻:(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喻,明白,知晓。(25)入:里面,此指在国内。(26)法家拂(同“弼”)士:法家,懂得法度的大臣。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拂(b),通“弼”,辅佐,辅弼。(27)出:外面,此指在国外。(28)敌国外患:指来自于敌对国家的忧患。敌国,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29)生于忧患: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30)死于安乐:因沉迷安乐而衰亡。(31)于:在被动句中,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32)发:被任用 (33)举:被举荐通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