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月下桨声》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小女孩勤劳、诚实、淳朴的美德,并受到感染。
3.找出文中描写小女孩神态、外貌、动作的语句,朗读并体会这些语句在表达人物性格特点方面的作用。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体会姐弟俩勤劳、诚实、淳朴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
领会文章如何通过对小女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的描写,表现小女孩高尚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步入“美’
1.CAI:《周庄水韵》文段
一支弯曲的木橹,在水面上一来一回悠然搅动,倒映在水中的石桥、楼屋、树影,还有天上的云彩和飞鸟,都被这不慌不忙的木橹搅碎,碎成斑斓的光点,迷离闪烁,犹如在风中漾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没有人能描绘它朦胧炫目的花纹……
船娘是一位三十岁的农妇,以娴熟的动作,轻松地摇着橹,小船在平静的河面慢慢滑行,我们的身后,船的轨迹和橹的划痕留在水面上,变成一片漾动的光斑,水中倒影变得模糊朦胧,难以捉摸。
----《周庄水韵》
师:读完了,听完了,“周庄水韵”如一首清新质朴、优雅舒缓的古曲,久久萦绕在心间。那飘摇的细雨、古老的石桥、质朴的小船、欸乃的橹声,还有徘徊不去的云影,无不显示着江南水乡的风致情趣。“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描写江南美景的诗句数不胜数。
2.师:当代著名作家韩少功也有描绘江南水乡的语段。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看看韩少功笔下的江南又是怎样的?一边读一边在脑海中想象画面。
出示:每天早上,我推开窗子,发现远处的水面上总有—叶或者两叶小船,像什么人无意中遗落了一两个发夹,轻轻地别在青山绿水之中。但那些船上没有一点红。
师:江南的晚上是另一种美。
出示:每天晚上,我走在月光下的时候,偶尔听到竹林那边还有桨声,是一条小船均匀的足迹,在水面上播出了月光的碎片,还有一个个梦境。
师:读文字想画面,说说你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3.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当代著名作家韩少功的《月下桨声》,请大家一起把题目读一遍。
生:(齐读)
师:月夜是静谧的,一起轻轻地读。
生:(轻声,齐读)
师:月光是柔和的,一起柔柔地读。
生:(轻柔声,齐读)
4.师:“月下桨声”一个如诗如画的题目,伴随着悠悠的桨声飘来了课文中的词语,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出示)吆喝 狗吠 赤裸 鲫鱼 撩起 衣襟 拨浪鼓 千丝万缕 青山绿水
(1)“吆喝”读轻声。注意区分“拨”“拔”、“瞭、燎、缭、嘹、潦”这两组形近字。
(2)读了“青山绿水”这个词,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请带着这种情感读这个词语。像这样的描写环境的词语还能说出几个来吗?(鸟语花香、繁花似锦、花红柳绿)
二、整体感知,概括“美”
1. 师:伴随着悠悠的桨声这些词语飘入了课文,你们还能认识它们吗?请同学们翻开书,快速默读课文,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 你能用一个字概括出你读后的感受吗?
生:美。(板书:美)
师:真好!这篇课文中你发现了哪些美?相机板书:景美 人美 情美
三、仔细揣摩,品味“美”
1.师:默读课文,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处根据下列自学提示完成自学。
出示自学提示:
景美:画出文中描写景美的语段,读一读,想想文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人美: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小女孩儿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画出文中描写小女孩儿的语句,读一读,想一想。
情美:你从课文的字里行间读出了一种怎样的情感,画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2.汇报交流
(一)景美
①指名回答。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②师:青山绿水中千丝万缕的白雾萦绕飞扬,几只野鸭,在雾气中不时出没。一叶小船在水面上轻轻划动,传来悠悠的桨声。你看,一对勤劳的姐弟在船上又开始忙碌了,多么悠扬的桨声,多么温馨的画面。这一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总结写法:环境描写烘托氛围,开头描写雨后初晴的环境,给全文定了温馨的基调,也为下文姐弟俩的出现做了铺垫。
③师:课文题为“月下桨声”,请你找一找文中描写“桨”或“桨声”的语段。
④师:我也不明白,是何处的桨声悠悠飘落到我家的墙根。此时的“桨声”仅仅只是划船的桨声吗?它还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生回答。
师:是的,此时飘落到我家墙根的,不仅只是悠悠的桨声,还有姐弟俩勤劳、淳朴、诚实的美好品质。这些美好的品质散发着金子般的光芒,我们快来找一找这金子般的光芒散落在课文的哪些语段中?
(二)人美
师:文中一共写了几个人物?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
重点品读:
①:我看着她沾着泥点的手,撩起橘红色衣襟,取出腰间的一个布包打开它,又分拣布包中的大小纸票,心里有些过意不去.
(1)读这句话与书中有什么不同吗?
出示:我看着她沾着泥点的手,撩起橘红色衣襟,取出(紧紧埋在)腰间的一个布包,(十分复杂)地打开它,又(十分复杂)地分拣布包中的大小纸票,心里有些过意不去.
(2)括号中的这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3)这是个怎样的小女孩?带着你对她的赞叹再读这句话。
②.师:我们再来读读文中的对话描写,注意提示语。女生读红色的字,男生都黑色的字。
“对不起,刚才错了……”她大声说。
“错了什么?”
“你们把钱算错了。”
“不会错吧?刚才是你看的秤,是你报的价,你说多少就是多少,我并没有……”
“不是,是你们多给了。”
“也就是一块钱,你送鱼来,就算是你的脚力钱吧。”
“不行不行……”她把头摇成了拨浪鼓。
“再说,我们以后还要找你买鱼的,这一块钱就先存在你那儿吧。”
“不行不行……”拨浪鼓还在摇。
“不要再说了,就这样算了,你再说我就不高兴了。”
补充介绍:借代指借事物的某个部分或某种特征来代事物的整体。
例如,两个红领巾把老人送过了马路。这里就是借红领巾来指代戴着红领巾的小同学。
巾帼不让须眉。“巾帼”指代女子“须眉”指代男子。
文中用“拨浪鼓”代指小女孩。
(三)情美
①师:《月下桨声》语言清新、情景交融,在作者娓娓道来的诉说中有一种情感在缓缓流淌,你读出来了吗?
出示句段:
妻子叹了口气,说如今难得还有这样的诚实。
我说不出话来……
师:文段最后是省略号,表示语意未竟,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会想说什么?
但那些船上没有一点红。
②师:
因为这份深深的思念
或许,那悠悠的桨声,会在高挂的圆月照耀下,进入我的梦乡;
梦中,那碧波荡漾的湖面,会飘来一叶小舟,舟上那醒目的一点红,正在小心翼翼地放网;
那湖面荡起的层层涟漪,也荡在每个人的心头······
四、拓展延伸,表达“美”
1.师:罗丹曾说过: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你从《诚信的记忆》中发现了哪些美?
诚信的记忆
每到槐花盛开的时节,在街头巷尾伴随着浓郁的花香,一声声悠扬的叫卖声,在村里此起彼伏:“赊……小……鸡喽……赊……小……鸭……”
那些面孔黧黑,挑着两个草编箩筐的卖雏鸡和雏鸭的商贩,人们亲热地称他们为“挑客”。他们大都来自山里,需要步行几十里山路,才能赶到我们这儿来。他们将箩筐摆在街旁或树阴下,里面的雏鸡和雏鸭“唧唧嘎嘎”地叫个不停。然后,他们点上一支纸烟,待吸完之后,便开始亮开嗓门吆喝。
在我的感觉里,挑客的吆喝是最动听最吸引人的声音。因为只要他们的叫卖声一响起来,箩筐旁边很快就会围满人,人们一边与挑客讲价,一边议论着雏鸡雏鸭的优劣。
待讲好价钱之后,谁看好哪几只雏鸡或雏鸭便可以带走。当然,在临走之前需要在挑客手中的笔记本上签一个名字,作为以后收钱的凭证。从来没有一个挑客出口跟买者索要现钱,这是他们的行规。到了秋后,庄稼都忙完了。那些挑客便会赶来,根据笔记本上的签名来收钱。而且收钱多少,是按照眼前成鸡所出公鸡与母鸡的数量来计算的,譬如出一只母鸡收2角钱,而一只公鸡仅收5分钱。
那时候,买者即使手中再拮据,也不会赖账,而且绝不会隐瞒一只成鸡或成鸭的“身份”。甚至是一些因为意外而夭折的小鸡和小鸭,只要当时能够辨别出来公母,买者都会对挑客如实相告。挑客自己也从来不用到鸡栏前查看,彼此都非常信任。
挑客收钱时,只要找到一家买主,剩下的事情便交给那家买主去做。他尽管坐在第一位买主家的院子里喝茶,不一会儿,其他的买主就会在第一位买主的通知下,赶来送钱。
临走时,挑客会诚意地将第一家买主的鸡钱免去。如果买主不肯,挑客就会脸红脖子粗地说:“明年,您是不想让俺来了,怎么说您也得赏俺个脸!”在这份诚意的要求下,那位买主也不好再推辞了。
当我的双眼被现在那些冷漠的繁华和虚伪的笑脸刺痛的时候,才发现以前那些最普通的景象,是多么美丽和动人啊。
那一声声悠扬的叫卖声,早已被时间的噪音给湮没了,并从很多人的身边走远。而我呢?也只有从回忆中,才能重温那一种淳朴的诚信了。
想来,我们在追寻到一些繁华景象的同时,也悄悄失去了那些淳朴无华的景象。
每年的5月,槐花仍在飘香,但是那一声声淳朴的叫卖声早已逝去,我真的希望,那种悠扬的叫卖声,能够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再一次响起。
2.师:《月下桨声》《诚信的记忆》不仅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真、善、美,还让我们学生学到了“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来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也让我们用心去看、去感受、去写下我们中更多的美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