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皇帝的新装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本课生词,熟读文章可以复述文章内容。2.感知课文情节,进而培养学生的想像力。3.理解童话的想象和夸张的艺术特点,对文学的“真实性”有感性认识。4.通过人物的心理和语言体会封建统治者的愚蠢和虚伪。教学重难点1.学习掌握本课生词,熟读文章可以复述文章内容。2.理解童话的想象和夸张的艺术特点,对文学的“真实性”有感性认识。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说起童话,我们大家肯定会兴趣盎然,那么你都读过谁的童话?(学生可能说:郑渊洁、安徒生、格林等等),看来大家都读过安徒生的童话,也非常喜欢他的作品。小学时,我们学过他的哪篇童话?(肯定会异口同声地回答卖火柴的小女
2、孩)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很有特色,也肯定会受大家欢迎的作品皇帝的新装。不过,我想提醒大家注意:学习本文,要学会多角度、多侧面的地学习,去分析。二、作者简介安徒生,丹麦作家,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安徒生共写了168篇优美童话。有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小说的三大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描写。2.朗读课文,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一(第1段)引子:皇帝爱新装。二(2-4段)开端:骗子“做”新装。三(5-18段)发展:君臣看新装。四(19-32段)高潮:游行穿新装。 五(33-36段)结局:揭穿假新装。3.课文怎么写皇帝爱新装的? 明确:从
3、治装费用:不惜倾其所有。从心思兴趣:最爱炫耀新衣。从换衣次数:每一天每一点钟。 4.写皇帝爱新装的目的是什么?明确:写皇帝爱穿着的癖好,突出他的昏庸无能、荒唐可笑,也写出皇帝上当受骗的缘由。5.两个骗子用什么手段取得了皇帝的信任? 明确:两个骗子,自称是织工,说能织出人间最美丽的布。这就投了皇帝爱穿着的癖好。骗子还说,这种布不仅色彩和图案都分外美观,而且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是最合皇帝心意的。因为皇帝不仅喜欢穿得漂亮,不问国家大事,而且对他的臣下也极不信任的。所以,这新装一举两得的功能,很快骗取了皇帝的信任。 6.皇帝派了诚实的老
4、大臣去看织布,老大臣看到了什么?他为什么不敢说真话?从课文中找出能说明这个问题的语句。明确:他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诚实的老大臣不敢说真话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课文语句:“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7.皇帝又派了另外一位诚实的官员去看织布,这位诚实的官员看到了什么?他为什么不敢说真话?从课文中找出能说明这个问题的语句。 明确:他什么东西也看不出来。这位诚实的官员不敢说真话也是为了保住他的乌纱帽。课文语句:“我并不愚蠢呀!这大概是我不配有现在这样好的官职吧。这也真够滑稽,但是我决不能让人看出来。”
5、8.皇帝穿着“新装”开始游行,老百姓为什么不敢说真话?明确:怕招来杀身之祸或怕别人知道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 9.这场骗局是由一个小孩子说出真相,这说明了什么?明确:在这样一个谎言充塞、欺骗成风的世界里,作者让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孩子喊出了“天真的声音”,讲出了谁也不敢说出的真相,使得“新装”顿时失去了神奇的作用。这一笔,增强了童话的神奇色彩和作品的现实意义。 10.皇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课文中找出语句来分析。明确:(1)昏庸无能,骄奢淫逸。从开头治装费用、心思兴趣、换衣次数三个方面写出爱穿着的癖好。(2)愚蠢透顶。从被两个骗子投其所好,上当受骗可以看出。(3)自欺欺人。皇帝明明没有看到衣料,
6、但怕别人说他不够资格当皇帝,便极口称赞骗子织的衣料,并赐给骗子“御聘织师”的头衔,封他们为爵士,授予他们勋章。穿新装的时候,明明什么也没穿,还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要使大家觉得他在认真地观看他的美丽的新装。 (4)虚伪昏庸。在参加游行大典时,他听到老百姓说了真话,十分恐慌。但他仍然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来掩饰自己。11.这篇童话讽刺了什么,告诉我们什么?请归纳文章的中心意思。明确:这篇童话通过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受骗上当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无情鞭笞了黑暗腐朽的封建制度。它告诉我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要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四、
7、课堂总结本文围绕新衣,并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分别刻画了皇帝、骗子、官员、孩子等人的形象,揭露了说假话成风,荒唐可笑的社会现象,深刻地讽刺了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做到勇于说真话,不自欺欺人。五、板书设计皇帝:嗜好新衣、爱慕虚荣、自欺欺人、装模作样,维护自己的尊严大臣:明哲保身,曲意逢迎 百姓:没有看见却要说看见胆小怕事,人去亦去 社会:说假话,互相欺骗,随声附和,社会风气败坏,封建专制统治腐朽。六、作业布置1.完成本节课的同步练习。2.预习诗两首导学案中的“探究案”。教学反思本课是初中语文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20课。本文围绕新衣,并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分别刻画了皇帝、骗子、官员、孩子等人的形象,揭露了说假话成风,荒唐可笑的社会现象,深刻地讽刺了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做到勇于说真话,不自欺欺人。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所学知识的运用,是这节课的重要的内容。教学程中注重和学生的课堂互动,使每位学生都能够积极的配合老师讲课,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