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英汉动物词的语义联想及其语用比较
林丽君 浙江大学生工食品学院生物系统工程0801
【摘要】语言与文化息息相关,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民族的语言使世界上的文化呈现出千姿百态,精彩纷呈的局面。本文分别通过以下五个方面:审美价值的取向和社会心理、地理位置、风俗习惯、宗教神话、思维方式文化上的差异,列举了大量的典型动物词语进行了细致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任何一种语言中的动物词都不仅仅是代表动物形象的符号,同时也反映出了中西方文化差异。深入地了解了英语国家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以便正确理解词语的文化内涵。而通过对动物词汇内涵的学习能够增强文化意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以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关键词】动物词语 文化差异 文化内涵
Abstract:Language and culture are closely related.Language,which is often referred to as the carrier and container of culture, to a large extent, reflects the social life of different people.In this paper,through the following five aspects:Difference on the orientation of aesthetic value and social psychology,geography,customs,religious myth,dissimilar ways of logical thinking.Lists lots of typical animal terms for a detailed comparative analysis.We can clearly see the animal words in any language are not just symbols to represent the image of the animal.It also reflects the cultures differenc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cultural traditions and customs of England, in order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he words. And we can enhance cultural awareness by learning The connotation of animal vocabulary,improving the ability to use language and to better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Key Words: animals terms,cultural differences,cultural connotation
人类在与动物漫长的接触过程中,从动物的形象、习性以及人与动物之间的活动等引发了许多丰富的想象,并用这些想象来表达各种各样的感情,言简意赅、意义深远。只要我们稍加留心,就不难发现英汉两种语言都以其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创造了极其丰富的动物习语。
汉语和英语中都有大量的动物比喻,然而,理解另一种语言的比喻往往并不容易。学习英语的学生可能碰上这样的句子:“You chicken!” he cried looking at Tom with contempt.(“你这个胆小鬼!”他轻蔑地看着汤姆道。)(不是“你这只鸡”。)The stork visited the Howard Johnstons yesterday.(霍华德•约翰斯顿家昨天添了一个孩子。)(不是“有鹳鸟做客”。)学生遇到这样的句子,如果不知道chicken指“懦夫”或“胆小鬼”,不知道 a visit by the stork指“孩子诞生”,就可能会感到迷惑不解。讲英语的人学汉语时也会对下面的句子感到费解:“你真熊!”“那个家伙简直象条泥瞅”。由此可见,深入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以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造成英汉动物习语不同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审美价值取向和社会心理的差异
审美价值取向和社会心理的差异的不同造成同一动物词在中英两种文化中产生不同的褒贬义,这与英汉两个民族对动物的好恶有关。对该动物喜欢、欣赏,那相对应的动物词就会向褒义方向发展。反之,就会向贬义方向发展。有些动物词语在中文中为褒义,而在英文中为贬义;有些动物词语则在中文中为贬义,而在英文中为褒义。有些汉英动物词语褒贬义相同,但褒贬的轻重不同。同一动物词在汉英两种语言中褒贬意义截然不同。这些内涵不同的词语在跨文化交际中,在翻译实践等方面,时常引起误解或导致交流的失败。
1.1同一动物词在英语中表示褒义, 在汉语中却表示贬义
1.1.1猫头鹰(owl)
在英语中owl是一种聪明、机智的鸟,带有“聪明”“严肃”等文化内涵,是智慧的象征,如as wise as an owl (像猫头鹰一样聪明),as a grave as a owl(像猫头鹰一样严肃)。owlish,owlishly则用来形容聪明、机敏、严肃。但在中国人心目中由于它夜间叫声凄惨,认为它是不祥之物,与前兆迷信有关。人们一听到猫头鹰叫就会想到厄运或不吉利的事即将来临,所以才有“猫头鹰进宅,好事不来”的说法。有个美国妇女刚到中国来,不了解中国人对猫头鹰的留法,常戴着她喜爱的猫头鹰别针。她发现人们常停下来看着或指着她的别针,有好几次还问她为什么戴这种别针,她觉得很奇怪;后来有人告诉她中国人对猫头鹰的看法,她才知道戴猫头鹰别针不太合适。
1.1.2.熊(bear)
在英语中bear是,英国的泰迪熊非常有名,有专门泰迪熊博物馆,曾经还把总统的名字签在熊上,人们纷纷购买表示对总统的敬爱,然而在中国把总理的名字签在熊上是不可想象的。在中国的熊是一个贬义的代名词,有“虎背熊腰”、“蜂腰熊背”等成语说明一个人后背粗大,有笨拙的意思。
1.1.3.狗 (dog)
在西方国家,狗被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很多人把狗当成是家庭的一部分,像亲人一样对待。因此,在英语习语中,除了一部分因受其他语言的影响而含有贬义之外,大部分是褒义的,比如:
(1)love me , love my dog(爱屋及乌)
(2)a gay dog(快活的人)
(3)as a dog with two tails(非常开心)
(4)a lucky dog(幸运儿)
(5)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之日)
(6)big dog(重要的人)
(7)an old dog(老手)
(8)top dog(当权派,头儿)
(9)an old dog will learn no new tricks(老狗不会学新花样)
(10)teach an old dog new tricks(使守旧的人接受新事物)
(11)a top dog(身居高位之人)
(12)a handsome dog(美男子)
而在汉语中,狗是一种卑微的动物。尽管中国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养狗历史,但是中国人养狗的目的只是为了看门,因此它也被称为“看门狗”。汉语中和狗有关的习语大多带有贬义色彩,如“狗头军师”、“狗腿子”、“狗咬狗”、“狗咬吕洞宾”、“鸡鸣狗盗之辈”、“哈巴狗”、“癞皮狗”、“走狗”、“狗仗人势”、“狗胆包天”、“狗血喷头”、“狼心狗肺”、“狐朋狗友”、“狗头军师”等。尽管这些年在中国养宠物狗的人越来越多,但狗的贬义形象却深深地留在汉语言文化中。
1.2同一动物词在英语中表示贬义, 在汉语中却表示褒义
1.2.1.龙(dragon)
龙是中西方文化神话传说中的动物。中文里吉祥尊贵的“龙”与英文中邪恶凶残的dragon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中国文化中, 龙象征着吉祥、权威、高贵和繁荣。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在封建社会, 龙是帝王的象征, 历代皇帝都把自己称为“真龙天子”。时至今日, 龙在中国人民心中仍是至高无上的, 我们把自己的国家称作“东方巨龙”, 龙可以看作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汉语中有大量的关于龙的成语, 诸如龙腾虎跃, 龙飞凤舞, 都展现了龙在汉文化中的文化内涵。然而在西方文化中, 人们却认为dragon 是邪恶的代表, 是一种狰狞的怪兽, 是恶魔的化身。中英文化的差异使同一动物词有不同的内涵, 给人带来的联想截然不同。人们若想用英语表达汉语中的“龙”这一概念, 最好将其译成the Chinese dragon。如“亚洲四小龙”可译成“Four tigers”, 而不是“Four dragons”, 以免引起误解。
1.2.2.蝙蝠 (bat)
邪恶的bat 与吉利的蝙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蝙蝠因其中“蝠”字与“福”字同音,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摇身一变成了吉祥物,是“幸福”、“福运”的象征。如旧式家具上的蝙蝠木刻、绣品上的蝙蝠图案等,表现的都是人们企盼吉祥、洪福的美好心愿。逢年过节在农村的集市上还可以看到蝙蝠和鹿在一起的年画,“蝙蝠”和“鹿”读起来音同“福禄”,喻指财富、地位、健康。
在西方蝙蝠是罪恶(evil)、邪恶的、丑陋的吸血鬼(vampire)的代名词。西方人一提起bat就害怕,他们倾向于把吸血鬼想象成蝙蝠似的动物,穿着高领的黑斗蓬。在英语中许多与蝙蝠有关的短语都带有消极意义,如:He’s a bit batty(疯疯癫癫),as blind as a bat(瞎得跟蝙蝠一样。眼力不行,有眼无珠),bat成了睁眼瞎的典型形象。另外,英语中的bat还有“怪诞”、“失常”等含意,如,to have bats in the belfry“精神失常”,crazy as a bat“神经错乱”。
1.2.3.喜鹊(magpie)
在中国喜鹊被视为“吉祥鸟”。人们把它与喜事、吉利、运气(Good luck,happy)联系在一起。人们常说“喜鹊叫,喜事到”,喜鹊临门是令人高兴的事。
然而在西方像英格兰的一些地方,如果喜鹊光临,是霉运的象征a symbol of bad luck)。如果某人碰巧遇到了喜鹊,这个人必须吐三次唾沫以避免霉运。英语中喜鹊用来比喻爱唠叨、喋喋不休的人。Talking,gossip,discussing persons like magpie(说起话来像叽叽喳喳的喜鹊)。
1.3.不同动物词在英语和汉语中表示相同的意思
由于每个民族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许多动物的联想意义在不同民族人民的思想意识中是不同的。因此,人们可能会用不同的动物形象表达同一种现象或概念。
1.3.1狮子(1ion)和老虎(tiger)
英语中lion是百兽之王,享有很高的声誉,是“勇敢、凶猛、威严”的象征,英国国王King Richard I由于勇敢过人,被称为the Lion-Heart。英国人以lion作为自己国家的象征。The British Lion就是指英国。英语中有许多与lion有关的习语,如regal as a lion(狮子般威严),majestic as a lion(狮子般雄伟)。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百兽之王却是老虎。它是力量和威严的象征。在汉语中,老虎经常用来表示勇气和野心。如“虎将”、“虎胆”、“虎威”、“生龙活虎”、“卧虎藏龙”、“猛虎下山”、“如虎添翼”等。因此,英语习语中和狮子有关的习语被翻译成汉语是通常用老虎代替。如a lion in way(拦路虎)、place oneself in the lion’s mouth(置身虎穴)、beard the lion in his den(老虎头上挠痒)、like a donkey in a lion’s hide(狐假虎威)、come in like a lion and go out like a lamb(虎头蛇尾),don’t beard the lion (老虎屁股摸不得),还有虎视眈眈、放虎归山、谈虎色变、为虎添翼、猛虎下山等词语。虽然是两种不同的动物形象,但是在中英两国人民的文化意识中却表达同样的意义。这样的例子还有:
(1)害群之马(a black sheep)
(2)杀鸡取卵(kill the goose that lays the golden eggs)
(3)热锅上的蚂蚁(a cat on the hot bricks)
(4)力大如牛(as strong as a horse)
(5)滑得像泥鳅(as slippery as an eel)
(6)狗改不了吃屎(you cannot make a crab walk straight)
(7)胆小如鼠(as timid as rabbit)
(8)瓮中之鳖(a rat in a hole)
(9)猫哭老鼠(to shed crocodile tears)
(10)牛饮(drink like a fish)
从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动物形象在英语和汉语中有着相同的联想意义,也就是说,一种动物在英语中有着某些联想意义,但在汉语中同一种联想意义却是另一种动物形象。
2.地理位置不同
一个国家的文化离不开特定的地理环境,但不是完全由地理环境所决定的。自然环境对人的心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由于处在不同的地理环境,生活经历也就不同,从而产生了极具民族文化色彩意义的词汇,反映了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的心理特征。
英汉两个民族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因此有自己的地理特点。自古以来,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中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牛在中国农业的历史上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农耕工具,与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许多习语跟牛有关。如:牛刀小试、牛头不对马嘴、风马牛不相及等。在中国人的文化意识中,牛也是一种力大,性格倔、任劳任怨、敢于奉献的动物形象,因此,在汉语里也有这样的习语,如力大如牛、牛劲、老黄牛、孺子牛、牛脾气等。
相反,英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岛国。人们的生活与海洋和水密切相关。在四面环水的英伦岛国,鱼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与鱼有关的习语遍布人们生活与工作的方方面面[8]。如:big fish(大亨)、cool fish(厚脸皮的人)、like a fish out of water(象离水之鱼)、drink like a fish(象鱼那样豪饮)。
3.风俗习惯的差异
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该民族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准则。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该民族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准则。
以饮食习惯为例。英国人有他们特殊的习俗。在饮食方面其传统和习惯与中国人大相径庭。英美人偏向肉食,如牛肉、鸡肉以及各种鱼类乃餐桌上的常见之物。“麦当劳”和“肯德基”的炸鸡香味更是飘入世界的各个角落。正是因为这种饮食习惯产生了大量的习语。如:chicken- hearted (胆怯)、talk turkey(直率地说)、walk turkey(前后左右颠簸)、be as red as a turkey(因生气而满脸通红)。
中国人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家禽种类也异常繁多。羊肉在中国许多地方(尤其是北方地区)深受欢迎。因此,一些与“羊”有关的习语也是由来已久。如:羊毛出在羊身上、羊质虎皮、羊肠小道、挂羊头卖狗肉等。
4.宗教神话的差异
宗教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宗教是人类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英国的主要宗教是基督教,许多英语谚语、俗语等都和基督教有着密切关系。基督教的教义《圣经》对英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是其他任何一本古书所无法比拟的。在《圣经》中许多跟动物有关的典故都转变成了习语。如
(1)separate the sheep from the goats
这条习语出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Sheep和goats分别用来比喻好人和坏人,因此这条习语的含义是“区分好人和坏人”或“明辨好坏”。
(2)lion in the way
这条习语出自《圣经·旧约·箴言》,现在的含义是“拦路虎”或“可怕的障碍”。
(3) cast pearls before swine“对牛弹琴”
这个成语源自《新约•马太福音》,含有轻蔑嘲笑色彩。
中国是一个多神教的国家,尤以佛教为主。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反映在语言上,与“佛”及“佛”的艺术理论和基本教义的习语有很多,如人面兽心、牛头马面等。另一个对中国文化产生重要影响的就是中国本土的道教。因此,有许多跟道教有关的动物习语,如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等。
5.思维方式的差异
由于历史文化、社会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中西方民族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这在语言表达方式上就能体现出来。
一般来说,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倾向于直观具体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倾向于抽象含蓄。即中国人喜欢用具体形象来表达抽象的概念而英国国人喜欢用抽象的概念来表达具体的事物。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毫无疑问对习语的使用产生巨大的影响。也就是说,英语习语通常用抽象的概念表达某些具体的事物或现象而中国习语则相反。如:“Nothing venture,nothing gain.”,而中国人则用“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来表达这一抽象概念。
结语:
跟动物有关的习语虽然在语言中占的比例有限,但是由于动物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而且动物习语的使用使语言变得更加有趣。通过对英汉动物习语承载的文化信息进行探讨比较,可见英汉习语分别反映了两个民族独特的文化特点。因此,只有注重不同民族文化的共性和个性,深入了解语言文化背景知识,将两者辩证地结合在一起,才能达到民族间交际融通的目的。
References:
[1]曹炯.从语言中的文化因素谈起——东西方文化差异一瞥.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无锡,214400.
[2]钟育强.浅谈英汉动物习语比喻形象的文化差异及互译方法.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07 年第5 期.
[3]陆艳1, 2 董剑桥.谈英汉动物习语中的文化差异.( 1. 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江苏 无锡 214122; 2.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无锡 214101).语文学刊# 外语教育教学.2010年第7期.
[4]欧忆,贾德江.英汉动物类习语比较及其翻译.(南华大学大学外语部,衡阳市,421001).中国科技翻译.2001年11月.
[5]解析动物在东西方文化中的差异与内涵.
[6]李福珍.探析英汉动物习语的文化内涵.外语教学研究.2009年6月下 总第139期.
[7]王晨.文化差异与汉英动物词语的褒贬义.(天津企业管理培训中心,天津,300074).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8年8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