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村小学教师素质的提高研究课题研究报告沈北新区新城子乡中心小学 陈鑫一、问题的提出1、新时代的要求:在我国,大力提倡教师教育的新理念,建立有效的教师培训体制是时代的要求。通过校本培训使学校成为学习型组织,使学校不仅是学生成长的地方,也是教师成长的地方,进而提高教师素质。21世纪国际教育委员会认为:教学质量和教师素质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赢得教师,才能赢得21世纪的教育。2、学校发展的需要。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整体建设永恒的主题。对教育改革与发展而言,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变化节奏日益加快的新时代,学校承担着更严峻的历史使命。因此,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之基、竞争之本、提高之源,是关系学
2、校发展进程、发展水平、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的决定因素,是兴校强校的关键。3、新课改的呼唤: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一轮课改具有改革力度大、推进速度快的特点,教师在许多地方感到不适应,急需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培训。艾利奥特说,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新课程对教师的素质,尤其是现代教育观念的要求更高了,这就需要我们的科研工作未雨绸缪,先行一步。4、教师专业化的需要:教师专业化是教师教育面临的时代课题,是教师培训的重要使命。教师专业化的指导思想是以教师发展为本,满足教师个性发展、自我完善的价值需要。教师专业化的核心是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实施素质教育能力和水平。只有教师素质提高,专业
3、化水平才能提高。5、教师职业进程的需要:截止2006年3月,我乡教师平均年龄38.2岁,平均教龄17.2年。这反映出我校教师平均年龄偏大,从教时间较长,进入了职业高原期,应继续进行能力提高培训。另外,我校还有5所下属的村小,如何对村小的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素质,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也是我们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基于以上几方面的因素,我们决定开展本课题的实验研究。二、实验假说1、实验假说:依据现代教师教育理论和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以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提高为出发点,以教学监控能力的发展为目标,进行校本培训为主、师训部门全员培训为辅的继续教育培训,从而带动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2、课题界
4、定:教师素质,指的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体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林崇德语)它的结构包括职业理想、知识水平、教育观念、教学监控能力以及教学行为能力。三、实验依据1、理论依据(1)16大报告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的论述;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论述中“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奋斗目标。国务院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中“加快推进农村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规定。(2)教育部长周济对“十一五”教育任务的解读中对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坚持办学
5、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大力加强师德建设,形成一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进一步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培训,构建更加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3)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教师专业发展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必然趋势,主要是指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化提高。从本质上来说,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4)校本培训理论。校本培训是指源于学校发展的需要,由学校发起和规划的,旨在满足学校每个教师工作需要的校内培训活动。它立足于本校、
6、本职、本岗,它是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5)终身教育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和社会的日新月异,终身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教育、学校、教师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2、实践依据全国各地先进地区、先进学校的研究成果的借鉴和我校“十五”教师素质提高研究的经验。四、实验目标1、科研目标:通过研究探索构建小学教师素质目标体系,探索农村小学教师综合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2、教师发展目标:通过研究,使我校教师具有良好的、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职业道德素养、先进的教育观念、完善的知识结构和健康的心理状态,掌握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
7、的可持续发展。3、工作目标:通过课题研究,初步实现“提高教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适应课改需要,提高农村小学的核心竞争力,把我校建成以科研兴校为突出特色,有创新精神的基本现代化农村中心小学”的办学目标。五、实验原则1、整体性原则:实现教师素质提高的整体构建,追求培养途径与方法的整体功能效应。2、科学性原则: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科学方法论为指导,注重对教育理论及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实现实验研究的科学化。3、激励性原则:运用多种激励因素,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积极性。4、目标性原则:实验研究既有长效性目标,也有阶段性目标,引导教师逐步实现自我提高目标,坚
8、持量的积累,将自己的目标与学校整体目标结合起来。5、发展性原则:实验研究要从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出发,满足教师个性发展、自我完善的价值需要。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六、实验对象、方法和步骤1、实验对象:本课题实验对象是我校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教师。2、实验方法:针对课题研究的实际,我们主要采取了行动研究法。要求教师将行动和研究结合起来,学、研、教结合,解决校本培训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具体问题,提高研究的效度和实用价值。辅之以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和经验总结法。3、实验步骤准备阶段(2006.17):成立实验领导小组,学习现代教师教育理论、教育科研资料。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分工;制定实
9、验方案,确立实验对象;进行调研,摸清实验对象基本情况;培训实验教师、学习实验方案、讨论实验步骤,依据实验原则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进行专家论证。实验阶段(2006.82007.9):全面实施方案,对教师进行培训,开展相关活动,探讨教师整体素质提高的途径与方法。总结阶段(2007.1011):全面总结验收,进行终端测试和统计分析,撰写实验报告、专题总结,提交验收。七、本课题研究的基本观点在实验进行中,我们使用文献研究法,详细研究了教师素质和小学教师素质目标体系。我们认为教师素质,指的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体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我们认为,小学教
10、师的素质结构包括职业理想、知识水平、教育观念、教学监控能力以及教学行为能力。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职业理想是教师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教师的知识水平是其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其从事教育工作的心理背景;教学监控能力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素;教学行为是教师素质的外化形式。上述的五种教师素质成份并不是简单的平列关系。这五种成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教师素质系统的复杂结构,而且,这个结构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动态结构。针对以上分析,我们与区教师学校师训部和科研室密切配合,重点进行了8个类别的培训:教师师德培训;教育理论培训;青年教师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教育科研培训;计算机培训
11、;教育科研培训;班主任培训;学历提高培训。目的是通过8个类别的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针对培训类别的不同,分别采取了不同的实验方法和培训方式。(一)教师师德培训。增强教师的事业心,强化教师队伍的职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将这种事业心、责任感和积极性称之为教师的职业理想,这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师德。在学校营造鼓励教职工干事业,干成事的良好环境,以良好的品质感召人,以高尚的精神激励人,以先进的事迹鼓舞人。通过师德培训,教师按照师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在教师师德培训中,我们主要采取专题讲座式和自修-反思式两种培训方式。在实验方
12、法上,采用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为师先为人,修业先修德。学校管理层和课题组根据教育工作的性质和教师的劳动特点及职业心理,对全体教职员工明确提出了如此要求。树立了“尊重人、理解人、信任人、发展人”以人为本的教师培养思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广大教师的头脑,不断强化教师的自我反思,鼓励教师的创新精神,组织教师系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素质等法律法规和教师综合素质培训丛书。坚持每周一次的政治业务学习制度。定期举行师德演讲会,注重优秀教师的经验总结,评选了优秀教师、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并在全校给予表彰。另外,通过举办专题讲座、举行宣誓仪
13、式等活动,通过教师“自修一反思一实践一交流”,帮助教师确立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摆脱拜金主义、“师道尊严”等陈旧观念的影响。鼓励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关心,多一点表扬,多一点微笑,多一点谈心,多一点家访,塑造了我校独具特色的师德风貌。(二)教育理论培训。抓好教师的教育理论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理论水平,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前提。理论的价值体现在本体性价值与工具性价值两方面。教育理论的本体性价值即潜在意义,表现为教育理论的内涵的凝聚思想演进与方法论,而工具性价值即现实意义,表现为在教育理论学习者的心理需求与借鉴意义。在教育理论培训中,我们主要采取了问题探究式和研训互动式两种方法在实验方法上
14、,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问题探究有助于提示教学规律,深化教学认识,或有助于解决教学问题,改善教学实践。课题的形成是一个由意识到的“问题”,经过概括、提炼、转化,成为“问题”的过程。从教师角度而言,研究课题要与自己任教的学科相关联,从而使课题研究活动与日常的学科教学活动合二为一,体现“教学即研究”、“研究教学化”的理念。同时,应围绕教学活动中重点、难点等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来确立,从而使课题的研究在化解教学难点,重建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式等方面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有所前进。任何一项改革,都不可能事先把教师培训好了整装待发,教师的成长是与改革的深化和发展联系在一起的,教师应在改革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
15、解决问题,更新教育观念,变革教学方式,改善教学行为,实现专业水平的提高。因而我校在课程改革进程中,采取研训互动式的方法。学校有计划的进行教育科研立项和向上级申报立项,确定集体和教师个人承担的教育教学科研课题,引导教师将新课程的理念通过课堂直观地表现出来,通过写教学叙事、个案分析和课题研究中表现出来,共同讨论,共同研究,研训变成一个学习与交流的过程。在推进课改实施中,当然会出现新的课程理念与教师传统的教育和教学观念的矛盾,如课程标准要求打破学科的知识体系,把课程目标定位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其中情感培养是重要的教学目标;而教师面对教材,总是觉得教材的“体系”不完整、
16、知识量不够大,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不自觉地穿新鞋走老路,过分强调知识体系和结构,忽视了学生健康情感和过程方法的培养。根据这种情况,学校则着重抓公开课的教学,开设能够充分体现课改精神的公开课主题活动、研讨活动、教学片断评讲活动等,这些典型课例或教学片断在培训过程中起了重要的示范和教育作用,教师们从开始对示范课的生硬模仿逐渐转变为对新的课程理念的自觉运用,教学方式从整体上发生了转变。学校继而开展“一课多上”、“全校共评一堂课”等“参与式”研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实践说明,这种“参与分享式”研训,不仅效果好,而且也只可能在课改研训中产生,在以学校为基地的研训中产生,并实现学校全员校本研训、全过
17、程校本研训的初衷。(三)青年教师培训。青年教师的培养是个长期而又复杂的工作,是学校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坚持以加强师德教育,更新教育思想为中心,以教育科研为动力,分层次、多渠道,积极抓好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研究的具体途径:1.加强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具体做法见(二)教育理论培训。2.加强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校级、区级或市级以上各类评优课比赛,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等;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市级及以上课改观摩课;以教研组为单位,每位青年教师每学期上好一节教改实验课,在组里展开评课,由专家、科研人员、培训者担任主评人,进行现场诊断式培训;对
18、于刚毕业的老师,采用示范-模仿式,在学校开展师徒结对子活动,传帮结带。3、加强青年教师教科研水平。组织青年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科研沙龙,请有经验的老师主讲,学习理论专著,展开讨论,撰写心得;在教研组中展开青年教师沙龙活动、青年教师理论学习活动,年长的老师发表观点或意见;每月写好教学反思;扎扎实实做好课题研究工作,青年教师每人承担课题,学期初写好方案,学期结束写好课题总结报告;组织青年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教学案例,参加各级各类论文评比或刊登。加强自修与反思。4、鼓励青年教师参加业务进修为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学校鼓励年轻的老师参加成人高考,进行本科函授,甚至向高层学历进修。(四)骨干教师培训。我
19、们重点从骨干教师的培养着手,找问题、理思路、重操作、严管理,走出一条以校本培训为主体、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的农村骨干教师培训模式。1、从学校教育的实际出发,确认骨干教师的培养方向从实现“双高普九”的要求来看,骨干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骨干教师的数量分布的不平衡性;学科结构的不合理性;业务素质的滞后性;思想动态的不稳定性。针对存在的问题和现实情况,我校确定了培养骨干教师的培养方向和战略目标:以师德建设为先导规范骨干教师的职业道德行为;以学历培训型向以能力和素质提高为核心的创新型培训转变;以人才成长规律来规划骨干教师的成长之路。2、构建培养骨干教师的目标体系从教师课堂教学入手,确立了校级好
20、课乡优课区优课市评优课的目标体系;从教师教学业务综合素质入手,确立了教坛新秀教学能手课改之星的目标体系;从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入手,确立了教科新秀教科能手省市级课题实验教师的目标体系。3、实施以校本培训为主体的骨干教师培训模式根据“校本培训”思想,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骨干教师的培训。加强领导。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继续教育领导小组,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协同配合,各负其职、。主要任务是规划本校骨干教师的培训计划、措施、目标等,聘请校内外专家来讲学或讲座,确定本校骨干教师人选,确立本校校本培训的研究课题,解决校本培训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制定目标。学校依据本校的实际特点,结合各级骨干教师的条件
21、,确定本校骨干教师的培养人数、方向、层次、要求等。落实措施。校本培训应根据不同层次教师进行分类培训、逐步平衡、自我完善,依托校本,采取案例教学、现场诊断、问题探究、专题讲座、示范-模仿、情境体验、自修-反思、研训互动、网络信息交流等方式。举办各种形式的专题讲座、教学演讲、学术交流、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等。定人员、定计划、定时间、定主题、定考核评价机制等。制度保障。学校根据本校实际,制定旨在鼓励教师专业成长所需的各种继续教育制度,对教师参加进修、考察、课题研讨、学术交流等方面在经费、时间上保障,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给教师能施展其所学知识的平台,讲究校本培训的实效。4、规范管理 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
22、作用建立骨干的竞争与选拔机制。选拔骨干教师是培养骨干教师的基础环节,对照骨干教师管理办法,根据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在广大教师中进行选拔。建立骨干教师的使用与交流机制。骨干教师的作用归根到底是要通过合理的使用发挥出来。各校要对骨干教师使用制定相应的要求,主要在课堂教学、教育科研、带教培徒、对口交流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要求建立骨干教师的考核与评价机制。学校建立骨干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定期对骨干教师进行考核、评估,主要对骨干教师的政治思想、业务能力、教育教学效果、教育科研能力、培养指导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通过考核、检查、评估为骨干教师的评聘、晋职晋级、评优评先等提供依据,同时我们规定任何一级的骨干教师
23、的任期为三年。一旦考核不合格,即取消骨干教师的称号。建立骨干教师的保障和激励机制。一是每年筹集资金用于骨干教师的培养、培训、进修和奖励。二是我们资助成绩显著的骨干教师参加学习、交流和考察研修,资助他们进行课题研究,教改实验,优先推荐他们参加更高层次的骨干教师的选拔。三是大力宣传骨干教师的先进事迹和取得的成绩,发挥骨干教师的榜样示范和激励作用。也为骨干教师实现自身个人价值提供良好的发展舞台。(五)计算机培训。主要采用网络信息交流式对教师进行培训。建立、健全农村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网络是把培训工作落到实处的前提条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们采取了建立两级培训网络的方法。(1)区级培训依托沈北新区教育
24、局信息中心,对各校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管理员进行培训。依托沈北新区教师进修学校师训部,对全体教师进行计算机培训,使教师们逐步达到计算机省一级水平。同时,选送优秀教师参加沈阳市“Intel teach to the future”(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2)校本培训培训对象是本校全体教师。以农远设备实际操作和计算机应用为主。 培训形式强调和突出四个结合:脱产培训与岗位培训相结合;系统性与专题性相结合;现实性与超前性相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培训内容。被培训者至少要求达到计算机省一级水平,了解和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WINDOWS),字处理(WORD),汉字输入法,多媒体计算机配
25、置及使用,各相关学科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简介,网上资料查询,各种有关名词(如多媒体、超文本、超媒体、HTML、WWW等);了解和掌握PowerPoint,计算机辅助教学基本理论,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使用,Internet基本知识及简单网上漫游,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及操作,各相关学科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利用沈阳市教师基本功竞赛为契机,鼓励教师自己制作课件,业务不熟练的,采用示范-模仿和同伴互助的方式,促进提高。(六)教育科研培训。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成为一个民族的灵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教师应努力把自己培养成科研型教师,不断提高自身
26、的整体素质。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向科研型教师转化呢?我们采取了行动研究法法,使研究者真正成为研究的主体,通过行动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完成自身素养的提高与飞跃。,具体培训方法采用研训互动式。学校有计划的进行教育科研立项和向上级申报立项,确定集体和教师个人承担的教育教学科研课题,在课题的实验中,紧紧抓住实验中的问题和困难,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同时,在培训教学中,培训内容又以课题项目为骨干支撑,给学习者以极大的吸引力。这样的培训,既提高专业知识,又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1、围绕中心全面提高教师教育科研的基本素质是科研培训的中心。具体是:通过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学校的教科研课题为载体,以实际教育教学案例
27、为主线,以小学教师教育科研基础为主要内容的学习培训,使教师了解和掌握教育科研的基础知识和一般方法,把握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与程序,并通过研究教学改革方法、撰写课题方案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活动,引导教师学习以科研的思路和方法分析、评价教育教学行为和教育教学质量,逐步养成发现、提出、分析、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与问题的习惯,培养敢于创新、乐于探究的科学态度,形成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同时,促进培训者与受训者在学习培训中共同成长,全面发展。2、抓住重点以提高教师独立开展课题研究的科研能力为重点。结合我校的实际,我们把提高教师独立开展规划课题子课题(小课题)研究的科研能力作为重点,通过研究
28、,来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3、保障有力组织保证。学校教育科研室负责教师教育科研专题培训。教导处负责日常考核。制度保证。学校建立了具体的培训学习制度,制定了具体培训计划,妥善安排培训时间、内容,组织、督促教师认真参加培训,建立并管理好培训业务档案。及时做好培训工作的阶段性、全面性总结。经费保证。为了确保培训活动的顺利进行,我们在教师外出学习、购置学习材料等方面投入了充足的经费。4、抓好落实培训人员落实:辅导人员落实,学习人员落实。培训内容落实:主要使用小学教师教育科研基础教材。在培训过程中,以此教材为依托安排教学内容,充分开发与利用相关的课程资源,特别是现实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资源和课题资源
29、,使培训过程与现实问题的剖析、具体课题的设计与解析相结合,把教科研基础知识的教学融合在培养科研能力与态度的过程中,力求培训形式的多样化、培训任务的个性化。培训过程落实:主要以集中学习、自学、教育科研实践的方式,完成培训计划规定的学习内容和作业。实践应用能力考核以具体的课题方案设计的方式进行,主要考察教师掌握和运用教育科研方法的能力和水平。其评价重点是:提出问题与形成研究思路间的逻辑关系;研究方法与课题性质的一致性;研究过程的可操作性与严密性,预期研究成果的清晰性。方案的表述形式提倡多样化。培训密切结合教师的校本课题进行,注重在科研实践中提高。培训考核落实:以受训教师实际的集中培训活动为基础,通
30、过其平时学习表现、学习态度、作业情况、出勤情况等的观察记录,给予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的恰当的培训过程评价。终端评价包括基础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两部分。(七)班主任培训。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办好一所学校的基础在班级,班级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学校办学的成败。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班主任工作关系到班级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关系到学校各项工作的落实和开展。班主任除了其它内容的培训外,主要是班主任的专业道德教育、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能力培训。在研究中,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具体采用专题讲座式和自修-反思式进行。1、班主任的专业道德教育从实践的角度看,
31、具有高尚情操、渊博学识的班主任,会对学生产生一辈子的影响。一个好班主任,影响的不只是孩子的现在,而是孩子的一生。我们定期组织班主任进行政治学习与师德学习,认真贯彻育人要求,提高班主任的政治思想水平。重视班主任的政治学习。我们每月组织班主任召开一次例会,进一步强化全体班主任老师爱岗敬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抓好师德教育。抓好讲师德、讲政治、讲正气、讲学习、讲团结、讲实绩、讲奉献的师德教育,落实好“八字”要求:奉献、爱生、敬业、求真。在广大班主任中,我们组织开展了“弘扬民族精神,培养良好道德”、“做人民满意的教师”等师德演讲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我们的班主任老师达成了这样
32、的共识:作为班主任老师,必须具有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甘为人梯,乐为人梯,善为人梯的精神。2、班主任的专业知识学习2003年10月,班华教授在班主任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柳州市教育局编著,漓江出版社出版)一书里指出,“班主任又是教育领域里具有特殊性的角色,因此,作为班主任应该具备的知识和知识结构包括比较完善的基础科学文化知识、专业知识群、边缘学科知识和新学科知识、最新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信息。”对于班主任,我们从完善其自身的素质和提高工作水平的需要出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通过网络信息交流,班主任沙龙,现场观摩交流等组织学习相关的新理论、新知识。我们认为一个好的班主任首先必须是一个好教师。除了精通
33、专业知识外,班主任还应有比较广博的知识,以自如应对学生所提的各种问题。满足学生旺盛的求知欲,不但能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也有助于提高班主任的威信,更有助于班主任工作的顺利开展。3、班主任的专业能力培训教育部原部长何东昌曾经说过:“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就是一个教育专家”。这既是对优秀班主任的极高评价,也为班主任指明了努力方向,同时也暗示当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实属不易。我们认为班主任必须具有以下专业能力:自我提高的能力;自我调节的能力;善于观察的能力;善于沟通的能力;适时教育的能力;创新的能力。4、班主任工作的常规管理强化班主任工作考核、建立激励机制,抓实德育科研工作。学校一方面重视班主任更新教育理念
34、,加强班主任的理论学习和岗位培训,另一方面注重组织班主任参与德育研究。我们的教育科研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使每位班主任都具有坚定的科研意识。我们的班主任老师立足农村现状,扎实做好课题的研究工作。目前,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以及少先队活动已形成特色。(八)学历提高培训。学历提高培训的目的是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以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为中心,以提高学历、培养能力、为抓手,建立有利于教师资源合理配置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长效机制,建设一支高学历、高水平、高技能、充满生机活力且适应我校教育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努力使我校教师的学历达到辽宁省“双高普九”要求。争取在岗一线教师大专学历达到100%,其中本科达到20%
35、。创新培训体制,切实开展各级各类培训,采用调查研究法跟踪教师的学历提高情况。培训措施。学校实行教师学历培训提高的登记制度。每年对全校教师的学历进行一次统计与分析,从中了解教师参与学历培训提高的第一手材料。学历培训提高与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要求教师在参与学历培训与提高时做到培训与教学两不误。鼓励教师采用多种形式参与学历培训提高。引导教师参加自学考试、函授、中央电大、东北师大举办远程教育学历提高培训。达到学历培训提高的目的。积极鼓励教师参加跨学科的学历培训与提高。让教师在参与学历培训提高中形成学科的综合性与知识的广泛性,为教师教学提供丰富的知识基础。学校建立自愿参与培训和限期参与培训机制。对参与更高
36、学历培训的教师要采取自愿的方式进行培训,对应当参与培训而不参与培训的教师要采取限期参与培训的方式进行培训,在限制的时间内取得合格学历。八、主要结论两年以来,我们努力发扬“科研兴校”的办学特色,坚持以科研为先导,抓教育科学研究,以农村小学教师素质的提高研究课题为切入点,深化课程改革,强化教学管理,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使本轮实验完成了预定任务。(一)科研目标完成情况通过研究探索,初步了构建小学教师素质目标体系,探索出农村小学教师综合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1、构建小学教师素质目标体系教师素质,指的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体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
37、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我们认为,小学教师的素质结构包括职业理想、知识水平、教育观念、教学监控能力以及教学行为能力。职业理想是教师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教师要干好教育工作,首先要有强烈而持久的教育动机,有很高的工作积极性。目前我国教育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由于受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教师队伍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增强教师的事业心,强化教师队伍的职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将这种事业心、责任感和积极性称之为教师的职业理想,这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师德。其核心成份是对学生的爱,我们称之为师魂。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就教师自身
38、来看,有三个因素对其职业责任感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教师的职业价值观、对教学工作的成功期待和教学效能感。这其中,教师的职业价值是指教师对教育工作、对自身发展的价值判断。改变并对教师工作积极性有重大影响的因素,以求提高教师积极性,从而带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改善学校的客观状况、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感、设法提高教师对教育工作的成功期待等三个方面来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而这三个方面的改进是我们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我们研究的价值所在。教师的知识水平是其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教师知识作为教师认知活动的一个基础,成为研究的重点。在研究中,我们把教师知识分为三个方面,即教师的本体
39、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如语文知识、数学知识等,这是人们普遍熟知的一种教师知识。研究表明,教师的本体性知识与学生成绩之间几乎不存在统计上的关系。我们认为,教师需要知道一部分学科知识,以达到某种水平,但并非本体性知识越多越好。教师的实践知识指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这种知识的表达包含着丰富的细节,并以个体化的语言而存在。关于教学的传统研究常把教学看成是一种程式化的过程,忽视了实践知识与教师的个人打算,这种传统研究限制了研究成果的运用。教师的条件性知识是指教师具有的教育学与心理
40、学知识。这种知识是广大教师所普遍缺乏的,也是我们在教改实验中特别强调的。条件性知识是一个教师成功教学的重要保障。在研究中,我们把教师的条件性知识具体化为三个方面,即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教与学的知识和学生成绩评价的知识。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其从事教育工作的心理背景教师的观念影响他们的知觉、判断,而这些又影响他们的课堂行为。研究证明,教师的教育观念对他们的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有显著的影响。已有的研究表明,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与他们的教学效果之间密切相关。人们把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这种主观判断定义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研究表明,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包括两个
41、方面,即个人教学效能感、一般教学效能感。所谓个人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教学任务、教好学生的信念;一般教学效能感反映了教师对教与学的关系、对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的一般看法和判断。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并不是先天形成的,而是在其教学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研究结果表明:教师的一般教育效能感随着其教龄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而个人教学效能感则随着教师教龄的增长表现出上升趋势。教学监控能力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素教师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
42、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它是教师的反省思维或思维的批判性在其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这种能力主要可分为三大方面:一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三是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由于教学活动极其复杂,包括的方面和涉及的因素多种多样,因此,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也具有多方面的内容和多样化的表现。教学行为是教师素质的外化形式教学是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认知、达成教学目标的师生共同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教师的教学行为起着关键作用,一个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完全取决于其教学行为的合理与否。虽然我们强调教师的知识、观念、工作积极性和教学监控
43、能力对其教学的作用,但很明显,这些因素必须通过教师的教学行为体现出来;学生也是通过观察教师的教学行为,来理解教师的要求、掌握知识、发展自身能力、培养健康的个性品质的。因此,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之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成为教师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我们认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衡量:教学行为的明确性;多样性;任务取向;参与性;效果评估。如果一个教师能做到以上五个方面,那么他的教学行为应是非常恰当的,教学效果必然会很好。我们上述的五种教师素质成份并不是简单的平列关系。这五种成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教师素质系统的复杂结构,而且,这个结构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动
44、态结构。2、积极探索农村小学教师综合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在目前情况下,教师培训应解决两方面的问题:其一是促使教师观念的转变和更新,观念上的问题解决了,才谈得上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这是教师培训的基础;其二是以教学监控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师培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本课题的实验中,我们确立了立足于校本研修教师素质提高的思路:在实践中培训,在行动中反思,在研究中成长。行动研究的最大优势就是使研究者真正成为研究的主体,通过行动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完成自身素养的提高与飞跃。课题组在选择实验研究方法的时候,充分地考虑了校本培训的特点:校本培训的目标是指向学校及全体教师;校本培训是以问题为中心,由教师共同学习并解
45、决问题,从而不断提高自身解决教学中各类实际问题的能力;校本培训方法灵活,如现场诊断、研训互动、师徒结对、观摩听课、个人修练、校际交流等;组织管理具有自我主体性、支持系统共同协作性、培训质量的动态性。我们认为,教师校本培训是教育理论与教师实践的最佳结合点,有必要将行动研究引进教师校本培训,让教师通过行动研究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成功的桥梁。我们在研究中,选取并实施了行动研究法,确立了行动研究的新理念:教师即研究者;从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一切为了教师的发展。综上所述,我们在教师素质提高研究的实践中,构建了基于校本环境的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九种培训模式:案例教学式。案例教学由案例形成和案例运用
46、两个阶段组成。案例形成包括前期准备、确定主题、情境描述三个步骤。案例运用包括案例引入、案例讨论、诠释与研究三个基本过程。学校可根据需要分学科、分类别、分层次设计案例教学方案,使教师针对案例进行学习、研究、反思、感悟、借鉴。案例教学应作为校本培训的一种基本方式。现场诊断式。教学现场观察诊断是专家、科研人员、培训者与任课教师合作,有目的地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严谨的理性的观察和面对面的分析讨论,并提出改进策略的方法。教学现场观察与诊断一般包括课前准备、现场观察、课后分析、形成报告、反思讨论五个步骤。现场诊断应特别注重培训者对受训者的诊断处方,采取专家点评、个别交流、小组讨论的方式,使教师专业得到持续发
47、展。问题探究式。培训者首先深入教师之中,对教师教学中的问题和困难进行收集、分类整理,然后逐一进行探究教学。问题探究的一般步骤是:提出问题、讨论交流、专家点拨、反思总结。问题探究教学要引导教师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专题讲座式。学校根据教师专业发展带共性的需求,每年确定几个重点专题,组织集中培训,如信息网络技术、教学课件制作、课题实验结题、双语教学等。专题集中培训应注意分层教学。示范-模仿式。这种培训方式主要适用于新教师和教学技能较差的教师。该模式的一般程序是:定向、演示示范、参与性练习、自主练习、迁移。这种方式主要运用于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技能的培训。培训中,培训者和学习者应该
48、是互动的方式进行。情境体验式。教师的学习培训,如同学生的学习一样,应该在一种乐学的环境中进行。教师校本培训的情境体验教学,就是要求在培训中,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互促进的教学环境,让教师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有效地获得知识并获得情感体验。该模式的一般程序是:创设问题情境、展示问题情境、情境体验、总结转化。自修-反思式。教师根据自己需求,在培训者的指导下,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评价、自主完善。该模式的一般程序是:提出计划、自学研修、实践体验、专家指导、反思总结。研训互动式。学校有计划的进行教育科研立项和向上级申报立项,确定集体和教师个人承担的教育教学科研课题,在课题的实验中,紧紧抓住实验中的问题和困难,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同时,在培训教学中,培训内容又以课题项目为骨干支撑,给学习者以极大的吸引力。这样的培训,既提高专业知识,又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网络信息交流式。通过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学校的互联网和教师博客来进行。学校对教师制定获取信息和交流信息的要求指标,促使教师上网、看报、读书,搜集整理信息,传播信息,使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方法和眼光与时俱进。(二)教师发展目标通过研究,使我校教师初步具有了具有良好的、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职业道德素养、先进的教育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