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课 心中的天平教学目标1、学生理解公平的含义及其社会意义。2、了解合作的普遍性,理解良好的合作必然是公平的合作。3、能辨别生活中的公平与不公平现象。4、采取正确的态度客观地对待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自觉树立公平合作的意识。教学重难点1、知道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与发展,有利于个人人格完善和潜能开发。2、辨别生活中的公平与不公平现象。教学准备一架天平、学生搜集的故事及亲身经历。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出示一架天平,提出问题:天平是用来做什么的?如果天平不准了会导致什么后果?2、当你遇到下列情况时,你心里会怎么想?(1)当班级同学交不起学费时(2)当同学遭遇不公平对待时(3)当社区存在不公平现象时
2、(4)当有人恃强凌弱时(5)当有人弄虚作假,骗取荣誉时3、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天平,人们用它来衡量生活中的人和事。心中的天平如果失衡了,人们就会失去前进道路上的参照物,变得无所适从。公平就是这样的天平。二、讲授新课。1、指导学生通读课文:(1)为什么个人和社会需要公平?(2)为什么说公平是合作的前提和基础?(3)为什么说公平有助于提高效率、维护秩序?2、在学生阅读讨论的基础上,进行讲解。(1)阅读教材P69的想一想。说一说这些不公平会损害人们的哪些权利和利益?指导学生在P70“细细品味”中认识到公平对于人的情感、观念、选择的影响;在P70“实话实说”活动中让学生讨论他们日常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以
3、及当时的感受和对自己的影响,感受公平的重要性。在上述活动的基础上归纳:公平可以保证个人的权益,影响人的情绪、观念等。(2)小讨论。为什么三个和尚没水吃?列举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关于公平合作的事例,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公平对于合作的意义。(3)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排队方式和标准,通过让学生P71“想一想”分析不同排队方式中存在的效率和公平问题。3、归纳总结。(1)公平可以保证应得利益,提高积极性,开发潜能;(2)公平是合作的前提和基础;(3)公平有助于提高效率、维护秩序。4、既然个人和社会都需要公平,那么究竟什么是公平呢?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时代,不同阶层的人,不同的个体都会有不同的诠释。大家怎么
4、认为呢?(1)组织学生分组对书中关于公平的三个观点进行讨论。(2)组织学生推荐三名学生分别表演教材中给出的三个素材,并及时提出问题:(3)一视同仁是否都是公平的?一视同仁需不需要前提条件?在什么情况下一视同仁才是人们渴望的真正公平?并引导学生认识到:公平不是绝对的,一视同仁是需要前提条件的。但是在基本权利方面,人们应受到一视同仁的公平对待。5、你认为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来理解公平?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6、如何维护公平?从个人和制度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回忆你遇到的不公平的事情,你是怎么处理的?7、阅读教材P75给老师的一封信,分析魏泉在受到不公平对待时,采用什么方式维护自己的权利?8、阅读P76页短文一毫米的距离,分析波尔这样做的原因。三、课堂练习材料分析:某校举行篮球比赛,在一场关键比赛中,裁判误判一球,参赛一方八(2)班篮球队长要求改判,遭到裁判拒绝。于是八(2)班篮球队认为比赛不公正,退出比赛。运用所学知识,回答:1、假如裁判确实误判,那么他的做法公平吗?为什么?2、你想对八(2)班的篮球队员说什么?积极思考,结合自己的感受完成相关的练习。3、总结。个人和社会需要公平。维护公平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体现了个人道德水平,也是形成公平社会的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