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寄语十五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理解本文“寄语”的内容,弄懂其中的道理,学习做一个公正、有正义感的人。 2 了解本文的谈话方法,分析本文是怎样选择恰当的谈话方法,从而提高了语言的表现力和说服力,并学习这种方法,提高自己的表达(主要是“对话”)水平。 3 了解行文中括号的作用。 教学重点 1了解本文的谈话方法,分析本文是怎样选择恰当的谈话方式,从而提高了语言的表现力和说服力,并学习这种方法,提高自己的表达(主要是“对话”)水平。 2学习对文本的质疑与探疑。 教学难点 了解本文的谈话方法,分析本文是怎样选择恰当的谈话方法,从而提高了语言的表现力和说服力,并学习这种方法,提高自己的表达(主要是“对
2、话”)水平。 教学安排 1 课时安排:二课时。 2 根据学生的生疑和归纳学习点来确定教学的主攻方向。 3 把质疑和探疑作为本课的主要组织形式。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星期天,你把作业做完了,想出去放松放松,这时家长还想跟你补一补你较弱的科目英语,跟你加点学习量,你的家长通常用什么方式跟你谈?你希望家长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跟你谈? 用以上情境来导入家长与子女的对话,从而进入文章。 (用这样的情境导入,一是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二是跟对话这一主题结合得非常紧,为后面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二、学生读文章,质疑与初步合作探疑。 1.学生读文章,独立围绕以下方面质疑:你读懂了吗?如果没读懂,你对文中
3、的哪些句子、段落、全篇有疑问?如果读懂了,你对全文的内容与主旨明确了吗? (学生基础好一点的班级以上这一步安排在课前的预习中进行,从而为一课时完成本文的教学腾出时间;而学生基础差一点的班级则安排在课堂上则更有效,因为差一点的学生往往自党性相对差一些,而这一步如果在课外完成不好的话会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 2.学生分小组交流以上问题,小组能解决的就地解决,不能解决的由小组长写在一张纸条上交给教师。 (这一步很有必要,小组能解决的就地决,就让一些简单化、个别化的问题在小组内就解决了,从而腾出更多的时间来一起探讨一些真正属于多数人的疑问和更有价值的疑问。同时这也发挥了合作的优势。) 3.对所交
4、问题予以归类(按照文章先后及由局部到整体的顺序归类)、公布,全班围绕之准备解决以上疑问。 三、进一步合作探疑: 方式:由学生自主的在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预设以下问题及解决要点: 1 本文为什么要写前面的实验? 2 本文寄语了十五岁什么内容?(以上两个问题可引导学生先找出“寄语”的具体句子与段落,然后再合并、概括,从而理解文章意图。) 3 本文行文中括号内的话有何作用?(可引导学生比较:去掉这些内容后有什么影响?从而解决这一问题。) 以上问题的探究按照学生实际的情况来调整;并力求牵一发动全身,通过一个问题来解决几个学生的问题;顺序是依据文章内容先后,且由局部到整体,由文本理解到拓展延伸。
5、(此部分是本堂课最具价值的部分,同时也是最难操作的部分,因为学生的提问必然是千变万化的,一些生成性问题就此产生,这要求教师既要密切关注学生随机生成的问题,又要时刻调整引导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这一部分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本节课的成败。) 四、对文章写法的探究: 1学生整理本节课最想学的学习点并小组内交流讨论,形成决议上交。 2全班探究,预设:本文的谈话方式与方法值得我们学习(要求结合文章内容来阐述)。 五、总结及拓展。 1请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由学生总结更能让学生们动起来,其效果比教师严密的总结更好。) 2课外作业:就自己的学习、休息、课外兴趣等一个或几个问题与家长作一次对话,得体的提出自己的想法,了解家长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力争达成一致的观点。 (学生的拓展体现层次感,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难度的选择,让不同的他们都能有收获。) 板书设计 寄语十五岁 寄语: 感受自己 感受亲人 感受他人 感受世界 同情别人的弱点和缺陷 关心别人的不幸和失败 不鄙视他人不伤害他人 学习点:谈话的内容 谈话的方法方式(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