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文言文断句一、短文断句练习1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画波浪线部分断句。(限6处)方望溪删改八家文,屈悔翁改杜诗,人以为妄。余以为,八 家 与 少 陵 复 生 必 有 低 首 俯 心而 遵 其 改 者 必 有 反 复 辩 论 而 不 遵 其 改 者 要 之 择 摘 于 字 句 间 虽 六 经 颇 有 可 议 处 固 无 劳 二 公 之 舍 其 田 而 耘 人 之 田 也。 (选自袁枚随园诗话)答案八家与少陵复生/必有低首俯心而遵其改者/必有反复辩论而不遵其改者/要之/择摘于字句间/虽六经颇有可议处/固无劳二公之舍其田而耘人之田也。2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画波浪
2、线部分断句。(限6处)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 咏 之 间 吐 纳 珠 玉 之 声 眉 睫 之 前 卷 舒 风 云 之 色 其 思 理 之 致 乎 故 思 理 为 妙 神 与 物 游 。 (选自刘勰文心雕龙)答案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3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画波浪线部分断句。(限6处)古 之 君 子 其 责 己 也 重 以 周 其 待 人 也 轻 以 约 重 以 周 故 不 怠 轻 以 约 故 人乐 为 善 。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
3、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节选自韩愈原毁)答案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4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画波浪线部分断句。(限6处)编 戏 有 如 缝 衣 其 初 则 以 完 全 者 剪 碎 其 后 又 以 剪 碎 者 凑 成 剪 碎 易 凑 成 难 凑 成 之 工 全 在 针 线 紧 密。一节偶疏,全篇之破绽出矣。每编一折,必须前顾数折,后顾数折。顾前者,欲其照映;顾后者,便于埋伏。照映埋伏,不止照映一人、埋伏一事,凡是此剧中有名之人、关涉之事,与前此后
4、此所说之话,节节俱要想到,宁使想到而不用,勿使有用而忽之。(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答案编戏有如缝衣/其初则以完全者剪碎/其后又以剪碎者凑成/剪碎易/凑成难/凑成之工/全在针线紧密。5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画波浪线部分断句。(限6处)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功名之士,决不为泉石淡泊之音;轻浮之子,必不为敦庞大雅之响。故陶潜多素心之语,李白有遗世之句。其心如日月,其诗如日月之光。故 每 诗 以 人 见 人 又 以 诗 见 使 其 人 其 心 不 然 勉 强 造 作 而 为 欺 人 欺 世 之 语 决 不 能 欺 天 下 后 世 究 之 阅 其 全 帙 其 陋 必 呈。其人既陋,其
5、气必苶,安能振其辞乎? (选自叶燮原诗,有删节)答案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使其人其心不然/勉强造作而为欺人欺世之语/决不能欺天下后世/究之阅其全帙/其陋必呈。6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6处)传记所载曾皙待其子参不慈,至 云 因 锄 菜 误 伤 瓜 以 大 杖 击 之 仆 地 孔 子 谓 参 不 能 如 虞 舜 小 杖 则 受 大 杖 则 避 以 为 陷 父 于 不 义 戒 门 人 曰 参 来 勿 内。予窃疑此事,殆战国时学者妄为之词。且曾皙与子路、冉有、公西华等侍坐,有“浴乎沂,风乎舞雩”之言,独蒙“吾与”之褒,则其为人之贤可知也。有子如此,而几置之死地,庸人且犹
6、不忍,而谓皙为之乎?孟子称曾子养曾皙酒肉养志,未尝有此等语也。(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答案至云因锄菜误伤瓜/以大杖击之仆地/孔子谓参不能如虞舜小杖则受/大杖则避/以为陷父于不义/戒门人曰/参来勿内。7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盖香山主于用意,用意则属对排偶,转不能纵横如意;而出之以古诗,则惟意所之,辨才无碍。且 其 笔 快 如 并 剪 锐 如 昆 刀 无 不 达 之 隐 无 稍 晦 之 词 工 夫 又 锻 炼 至 洁 看 是 平易 其 实 精 纯。(赵翼瓯北诗话卷四)答案且其笔快如并剪/锐如昆刀/无不达之隐/无稍晦之词/工夫又锻炼至洁/看是平易/其实精纯。8用斜线(/)给下面
7、的文言文画波浪线部分断句。(限6处)吾适楚,观春申君故城,宫室盛矣哉!初,春 申 君 之 说 秦 昭 王 及 出 身 遣 楚 太 子 归 何其 智 之 明 也 后 制 于 李 园 耄 矣 当 断 不 断 反 受 其 乱 。春申君失朱英之谓邪?答案春申君之说秦昭王/及出身遣楚太子归/何其智之明也/后制于李园/耄矣/当断不断/反受其乱。9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画波浪线部分断句。(限6处)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 以 其 事 难 尽 从 然 其 序 君 臣 父 子 之 礼 列 夫 妇 长 幼之 别 不 可 易 也 墨 者 俭 而 难 遵 是 以 其 事 不 可 篃 循 然 其 强 本 节 用
8、不 可 废 也 。答案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篃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10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画波浪线部分断句。(限6处)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 父 母 而 学 者 也 听 父 母 之 教 今 子 欺 之 是 教 子 欺 也 母 欺 子 子 而 不 信 其 母 非 以 成 教 也。”遂烹彘也。答案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11用斜
9、线(/)给下面的文言文画波浪线部分断句。(限6处)然诸子之论,各成一家,自前世皆存而不绝也。夫 王 迹 熄 而 诗 亡 离 骚 作 而 文 辞 之 士兴 历 代 盛 衰 文 章 与 时 高 下 然 其 变 态 百 出 不 可 穷 极 何 其 多 也。自汉以来,史官列其名氏篇第。而藏书之盛,莫盛于开元。其著录者,五万三千九百一十五卷,而唐之学者自为之书者,又二万八千四百六十九卷。呜呼,可谓盛矣!答案夫王迹熄而诗亡/离骚作而文辞之士兴/历代盛衰/文章与时高下/然其变态百出/不可穷极/何其多也1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天 下 莫 柔 弱 于 水 而 攻 坚 强 者 莫 之 能
10、 先 其 无 以 易 之 柔 之 胜 刚 弱 之 胜 强天 下 莫 不 知 莫 能 行。是以圣人云:能受国之垢,是为社稷主;能受国之不祥,是为天下王。答案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其无以易之/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13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管 宁 华 歆 共 园 中 锄 菜 见 地 有 片 金 管 挥 锄 与 瓦 石 不 异 华 捉 而 掷 去 之 又 尝 同 席读 书 有 乘 轩 冕 过 门 者 宁 读 如 故 歆 废 书 出 看 宁 割 席 分 坐 子 非 吾 友 也。答案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
11、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子非吾友也二、小故事断句练习14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颜回不迁怒不贰过(颜)回 年 二 十 九 发 尽 白 蚤 死 孔 子 哭 之 恸 曰 自 吾 有 回 门 人 益 亲 鲁 哀 公 问 弟 子 孰为好 学 孔 子 对 曰 有 颜 回 者 好 学 不 迁 怒 不 贰 过 不 幸 短 命 死 矣 今 也 则 亡。 (节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第七)答案(颜)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15给下面的短文断句。为人大须学问(唐) 太 宗 谓
12、房 玄 龄 曰 为 人 大 须 学 问 朕 往 为 群 凶 未 定 东 西 征讨 躬 亲 戎 事 不 暇 读书 比 来 四 海 安 静 身 处 殿 堂 不 能 自 执 书 卷 使 人 读 而 听 之 君 臣 父 子 政 教 之 道 共 在 书内 古 人 云 不 学 墙 面 莅 事 惟 烦 不 徒 言 也 却 思 少 小 时 行 事 大 觉 非 也答案(唐)太宗谓房玄龄曰/为人大须学问/朕往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比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书内/古人云/不学/墙面/莅事惟烦/不徒言也/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16给下面的短文断句
13、。任末好学勤记任 末 年 十 四 时 学 无 常 师 负 笈 不 远 险 阻 每 言 人 而 不 学 则 何 以 成 或 依 林 木 之 下编 茅 为 庵 削 荆 为 笔 刻 树 汁 为 墨 夜 则 映 星 望 月 暗 则 缕 麻 蒿 以 自 照 观 书 有 合 意 者 题其 衣 裳 以 记 其 事 门 徒 悦 其 勤 学 更 以 净 衣 易 之 非 圣 人 之 言 不 视 临 终 诫 曰 夫 人 好 学虽 死 犹 存 不 学 者 虽 存 谓 之 行 尸 走 肉 耳答案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
14、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视/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17给下面的短文断句。孙权喻吕蒙读书初 权 谓 吕 蒙 曰 卿 今 当 涂 掌 事 不 可 不 学 蒙 辞 以 军 中 多 务 权 曰 孤 岂 欲 卿 治 经 为博 士 耶 但 当 涉 猎 见 往 事 耳 卿 言 多 务 孰 若 孤 孤 常 读 书 自 以 为 大 有 所 益 蒙 乃 始 就 学及 鲁 肃 过 寻 阳 与 蒙 论 议 大 惊 曰 卿 今 者 才 略 非 复 吴 下 阿 蒙 蒙 曰 士 别 三 日 即 便 刮 目相 待 大 兄 何
15、见 事 之 晚 乎 肃 遂 拜 蒙 母 结 友 而 别答案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8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陆游筑书巢吾 室 之 内 或 栖 于 椟 或 陈 于 前 或 枕 籍 于 床 俯 仰 四 顾 无 非 书 者 吾 饮 食 起 居 疾 病呻 吟 悲 忧 愤 叹 未 尝 不 与 书 俱 宾 客 不 至 妻 子 不 觌 而 风 雨 雷 雹
16、 之 变 有 不 知 也 间 有 意欲 起 而 乱 书 围 之 如 积 槁 枝 或 至 不 得 行 则 辄 自 笑 曰 此 非 吾 所 谓 巢 者 耶 乃 引 客 就 观之 客 始 不 能 入 既 入 又 不 能 出 乃 亦 大 笑 曰 信 乎 其 似 巢 也答案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耶/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19给下面的短文断句。董遇谈三余勤读有 人
17、从 学 者 遇 不 肯 教 而 云 必 当 先 读 百 遍 言 读 书 百 遍 其 义 自 见 从 学 者 云 苦 渴无 日 遇 言 当 以 三 余 或 问 三 余 之 意 遇 言 冬 者 岁 之 余 夜 者 日 之 余 阴 雨 者 时 之 余也答案有人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20给下面的短文断句。智永与退笔冢永 公 住 吴 兴 永 欣 寺 积 年 学 书 后 有 秃 笔 头 十 瓮 每 瓮 皆 数 石 人 来 觅 书 并 请 题 额者 如 市 所 居 户 限 为
18、 之 穿 穴 乃 用 铁 叶 裹 之 人 谓 为 铁 门 限 后 取 笔 头 瘗 之 号 为 退 笔 冢 (坟)答案永公住吴兴永欣寺/积年学书/后有秃笔头十瓮/每瓮皆数石/人来觅书并请题额者如市/所居户限为之穿穴/乃用铁叶裹之/人谓为铁门限/后取笔头瘗之/号为退笔冢(坟)21给下面的短文断句。匡衡凿壁借光匡 衡 勤 学 而 无 烛 邻 居 有 烛 而 不 逮 衡 乃 穿 壁 引 其 光 发 书 映 光 而 读 之 邑 人 大 姓文 不 识 家 富 多 书 衡 乃 与 其 佣 作 而 不 求 偿 主 人 怪 问 衡 衡 曰 愿 得 主 人 书 遍 读 之 主 人感 叹 资 给 以 书 遂 成 大
19、 学答案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22给下面的短文断句。张溥与七录斋(张) 溥 幼 嗜 学 所 读 书 必 手 钞 钞 已 朗 读 一 过 即 焚 之 又 钞 如 是者 六 七 始 已 右 手 握管 处 指 掌 成 茧 冬 日 手 皲 日 沃 汤 数 次 后 名 读 书 之 斋 曰 七 录溥 诗 文 敏 捷 四 方 征 索者 不 起 草 对 客 挥 毫 俄 顷 立 就 以 故 名 高 一 时答案(张)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读一过/即焚之
20、/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23.给下面的短文断句。晋平公炳烛而学晋 平 公 问 于 师 旷 曰 吾 年 七 十 欲 学 恐 已 暮 矣 师 旷 曰 何 不 炳 烛 乎 平 公 曰 安 有 为人 臣 而 戏 其 君 乎 师 旷 曰 盲 臣 安 敢 戏 君 乎 臣 闻 之 少 而 好 学 如 日 出 之 阳 壮 而 好 学 如日 中 之 光 老 而 好 学 如 炳 烛 之 明 炳 烛 之 明 孰 与 昧 行 乎 平 公 曰 善 哉答案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
21、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三、长文断句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26题。张方平,字安道,南京人。(1)少颖悟绝伦举茂才异等知昆山县赵元昊且叛为嫚书来规得谴绝以激使其众方平请顺适其意使未有以发得岁月之顷以其间选将厉士坚城除器必胜之道也时天下全盛皆谓其论出姑息决计用兵。方平上平戎十策,以为:“入寇巢穴之守必虚,宜卷甲而趋之。”宰相吕夷简善其策而不果行。夏人寇边,四路以禀复失事机,刘平等覆师,主帅皆坐谴。 元昊既臣,而与契丹有隙,来请绝其
22、使。方平曰:“得新附之小羌,失久和之强敌,非计也。宜赐元昊诏,使之审处,但嫌隙朝除,则封册暮下。如此,于西、北为两得矣。”时韪其谋。(2)知益州未至或扇言侬智高在南诏将入寇摄守亟调兵筑城日夜不得息民大惊扰朝廷闻之发陕西步骑兵仗络绎往戍蜀诏趣方平行许以便宜从事方平曰此必妄也道遇戍卒皆遣归他役尽罢。适上元张灯,城门三夕不闭,蜀人遂安。方西鄙用兵,两蜀多所调发,方平为奏免横赋四十万。又建言:“(3)国家都陈留非若雍、洛有山川足恃特倚重兵以立国耳兵恃食食恃漕运以汴为主利尽南海天圣已前岁调民浚之其后浅妄者争以裁减役费为功汴日以塞是利尺寸而丧丘山也。”乃上十四策,帝称善,悉如其说行之。 未几,以工部尚书帅
23、秦州。谍告夏人将压境,方平料简士马,声言出塞。已而寇不至,言者论其轻举,曾公亮曰:“兵不出塞,何名轻举?寇之不得至,有备故也。倘罪之,后之边臣,将不敢为先事之备矣。” 王安石弛铜禁,奸民日销钱为器,钱日耗。方平极论其害,请诘安石:“举累朝之令典,一旦削除之,其意安在?”帝采其言。元佑六年,薨,年八十五。(选自宋史张方平传有删节)24给文言文中画波浪线(1)处加标点。少 颖 悟 绝 伦 举 茂 才 异 等 知 昆 山 县 赵 元 昊 且 叛 为 嫚 书 来 规 得 谴 绝 以激 使 其 众 方平 请 顺 适 其 意 使 未 有 以 发 得 岁 月 之 顷 以 其 间 选 将 厉 士 坚 城 除
24、器 必 胜 之 道 也 时 天下 全 盛 皆 谓 其 论 出 姑 息 决 计 用 兵。答案少颖悟绝伦/举茂才/异等/知昆山县/赵元昊且叛/为嫚书来/规得谴绝以激使其众/方平请/顺适其意/使未有以发/得岁月之顷/以其间选将厉士/坚城除器/必胜之道也/时天下全盛/皆谓其论出姑息/决计用兵。25给文言文中画波浪线(2)处加标点。知 益 州 未 至 或 扇 言 侬 智 高 在 南 诏 将 入 寇 摄 守 亟 调 兵 筑 城 日 夜 不 得息 民 大 惊 扰朝 廷 闻 之 发 陕 西 步 骑 兵 仗 络 绎 往 戍 蜀 诏 趣 方 平 行 许 以 便 宜 从 事 方 平 曰 此 必 妄 也道 遇 戍 卒
25、 皆 遣 归 他 役 尽 罢。答案知益州/未至/或扇言侬智高在南诏/将入寇/摄守亟调兵筑城/日夜不得息/民大惊扰/朝廷闻之/发陕西步骑兵仗/络绎往戍蜀/诏趣方平行/许以便宜从事/方平曰/此必妄也/道遇戍卒/皆遣归/他役尽罢。26给文言文中画波浪线(3)处加标点。国 家 都 陈 留 非 若 雍、洛 有 山 川 足 恃 特 倚 重 兵 以 立 国 耳 兵 恃 食 食 恃 漕运 以 汴 为 主利 尽 南 海 天 圣 已 前 岁 调 民 浚 之 其 后 浅 妄 者 争 以 裁 减 役 费 为 功 汴 日 以 塞 是 利 尺 寸而 丧 丘 山 也。答案国家都陈留/非若雍/洛有山川足恃/特倚重兵以立国耳/
26、兵恃食/食恃漕运/以汴为主/利尽南海/天圣已前/岁调民浚之/其后/浅妄者争以裁减役费为功/汴日以塞/是利尺寸而丧丘山也。【参考译文】张方平,字安道,南京人。从小聪明过人。被举荐为优异等次的茂才,任昆山知县。赵元昊将要反叛,写来文辞轻慢的书信,意图让朝廷谴责他并与他断绝关系以激怒他的部属。方平向朝廷请求说:“(应)顺从他的意思,让他没有发动反叛的借口,(以此)赢得短暂的时间,在这期间挑选将领,操练士兵,加固城墙,修整器械,(这是)必胜的方法。”当时国力强盛,其他人都认为他的意见是姑息纵容,(最终还是)决定用兵。方平奏上平戎十策,认为:“入侵的敌寇其后方巢穴防守一定空虚,应该挥兵直扑那里。”宰相吕
27、夷简赏识他的计策但最终没有实行。夏人入侵边境,四路人马因向上回复失去了时机,刘平等军队覆没,各路主帅都获罪受责。元昊臣服后,与契丹有嫌隙,来朝请求断绝与契丹的使者往来。方平说:“(如果这样做,这是)得到了新近依附的西夏,却失去了长久和好的强大对手,不是合适的办法。应该赐诏给元昊,让他谨慎处理,只要嫌隙早晨消除,那么封册就在傍晚下达。这样,对于西、北就能都得到。”当时朝廷肯定了他的计谋。任益州知州。还没到任,有人煽动说侬智高在南诏,将要入侵,代理守丞急忙调兵修筑城墙,日夜不得休息,百姓很受惊扰。朝廷听说后,调发陕西军队器械,不断前往守蜀。又下诏催促方平出发,答应他能斟酌事宜自行处事,方平说:“这
28、一定是谣传。”路上遇见戍守兵卒,都让他们回去,其他劳役都停止。(此时)正值上元节张灯,(方平让)城门三天不关,蜀地百姓才安定下来。正值西部边境用兵,两蜀多有征调,方平替他们上奏免赊额外赋税四十万。又建议:“国家在陈留建都,不像雍、洛那样有山川可以凭恃,只是依靠重兵来立国而已。军队依靠粮食,粮食依靠水道运输,水运以汴水为主,其便利可以直通南海。天圣年间以前,每年征调百姓疏浚汴水。其后,浅薄虚妄的人争着把裁减劳役费用作为功劳,汴水日渐堵塞,这是以尺寸的小利为利益却失去了丘山那样大的好处。”于是上奏了十四条计策,皇上称好,都按照他的意见实行了。不久,张方平以工部尚书的身份做秦州统帅。侦察人员报告夏人将逼近边境,方平清理检查兵士战马,扬言(发兵)出塞。后来敌寇没有能够来,言事者弹劾他轻举妄动,曾公亮说:“军队没有出塞,怎么叫轻举妄动?敌寇没有能够来,(是)有防备的缘故。如果对他治罪,以后的边境大臣,将不敢做事先的防备了。”王安石放松铜禁,奸民每天销毁铜钱作为器用,铜钱一天天亏缺。方平极力论述其害,请求责问王安石:“把几朝的法令典制一下子全部废除,是什么用意?”皇帝采用了他的意见。元祜六年去世,终年八十五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