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动物的“睡眠”教学反思动物的“睡眠” 是一篇常识性课文。 课文以三种动物为例介绍了蝙蝠冬眠, 海参夏眠,蜗牛即冬眠又夏眠。课文介绍的内容虽然属于科普知识,但是笔墨 生动、 有趣、 易懂。 兼常识性与文学性为一体, 教学时我既要讲清三种动物的睡眠特点, 又不能上成常识课。在教学时,我通过生动的语言、丰富多彩的图片、轻松的学习情境,以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他们学得兴趣盎然。我把学生合作学习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抓住教学中的疑点和难点, 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 如 “睡眠”为什么加引号?“为什么说动物睡眠是为了休息, 但又不全是为了休息?”“蝙蝠冬眠是为了什么”“海参夏眠是为了什么?
2、”“蜗牛为什么被称为睡觉大王?”等,分组合作学习探究,启发鼓励学生思索探讨,大胆想象,各抒己见,逐步解疑。在本堂课上,我还采用了复述的方式,要求学生用第一人称的形式 向我们介绍这三种动物的睡眠方式。这样,学生在复述的同时,既能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动物与人类的区别,又很好地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虽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在课堂上也出现了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首先,是 时间把握的不够准确, 没有走出课堂教学范围。 其次, 在制作课件时, 由于自己的疏敷, 把“海参”的夏眠写成了冬眠。 再有,学生反馈交流课堂气氛太过活跃,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有点乱通过这次认真的反思, 我能更客观地评价自己的教学,更有助于我在今后的工作中 注意问题,克服弱点,使自己的教学日益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