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学经典诵读之我见关于国学经典诵读的意义有很多名家都阐述过,他们说的那些道理我就不再复述,我说一下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对国学经典诵读的一些看法。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教授讲诗经、论语、史记等内容时,我们这些读中文专业的所谓大学生们,不是一点听不懂,却也有点一听三不知的感觉。当时很是羡慕那些有古典文学功底的人。可以与教授讨论自己的观点,并且言之有物。相信这都是长期积累的结果。而这种文学积累一是源于家庭教育,再有就是学校教育了。我们上小学的时候除了语文课本上的哪几首古诗,额外的没人教,也没人学。初中高中背的那些诗句都是为了考试,大多不是完整的一首诗。上大学时,有时也想背一些经典文章,只是记忆不如小时候
2、,杂事也太多,最终还是没有积累多少。现在教学,想吃老本都不行。而小学阶段的孩子,除了玩就是学习,杂事少,而且九到十二岁正是一个人记忆的黄金时期,这时候背过的东西终身难忘,所以,小学生背诵一些国学经典内容是十分有必要的。即使不读大学中文专业,以后教自己的孩子也不错。既然一定要背,那就是怎么背了?现在学校要求每天早晨七点半到七点五十为国学经典诵读时间。学生谁到校了谁就读。没有硬性要求,但时间算是有了保障。既然有了时间保障,那怎么知道大家执行的怎么样呢?就有了每月的国学经典展示。说起国学经典展示,我就有很多感受。因为国学经典展示不限人数,可以几个人,也可以一二十个人。可以读,可以唱,可以跳,也可以演,总之花样越多越好。这就涉及到教师的心思是否够巧。如果教师的心思巧,只培养几个得力的学生就可以很好的完成展示任务。其他学生读不读,平时读不读都无关紧要了。而如果教师的心思不巧,展示时没有什么花样,即使你天天领着孩子诵读国学经典,也不会得到别人的认可。这样说,怎么办好呢?我觉得可以采取班级文化评比的那种方式。一个学期末展示一次,一天一个年级,其他年级的语文教师做评委。到教室里去听听学生的声音是否洪亮,看看学生是否都张开嘴背诵,比一比那个班级背的内容多。这样,没有什么花样,却可以保障学生真实的学到东西。生活中很多事就是这样,越简单的东西越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