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函数的图像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函数图象的意义,会用描点法画简单函数的图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函数图象,会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
激发学生解决的愿望,体会勾股逆向思维所获得的结论.明确其应用范围和实际价值。
教材
分析
重点
已知坐标平面上的点,会确定该点的坐标;已知点的坐标会确定该点的位置。
难点
理解点的坐标与点的一一对应关系。
教学
模式
三疑三探
课时
共__2_课时
学法
自学 合作 探究
主 案
副案(修改栏)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观察18.1问题1中的函数图象(幻灯片演示),并思考:你是如何从图象上找到各个时刻的气温的?
(二)根据课题,提出问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请提出来,预设:
1.了解函数图象的意义.
2.会用描点法画简单函数的图象.
3.通过观察函数图象,会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真好,大多都是我们本节应该学习的知识,老师将大家提出的问题归纳、整理,补充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希望能对大家本节的学习提供帮助。
(三)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 分钟)自探提示:
从图象可知:在横轴上任取t的一个值,过横轴上这个值的对应点作横轴的垂线,交图象于一点,再过图象上这个点作纵轴的垂线,所得垂足对应的实数便是该时刻的对应气温.所有满足这种条件的点的集合,便构成了该函数的图象.
课前热身
给定一个函数,如何确定它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取自变量(允许)的一个固定值,如何求出对应的函数值?取函数的一个固定值,如何求出对应的自变量的值?
二、解疑合探( 分钟)
(一).小组合探。
1.小组内讨论解决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
2.教师出示展示与评价分工。
问题
1
2
3
4
展示
三
一
五
七
评价
二
四
八
六
(二).全班合探。
1.学生展示与评价;
2.教师点拨或精讲。
(1) 整体感知
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我们对函数的图象已经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本节课我们将着重系统研究函数图象的意义、函数图象的一般画法,进一步探讨通过观察图象解答提出的问题.
(2)四边互动
互动1:
已知函数Y=x,请按下列要求进行操作.
(1)取自变量x的一个值,算出函数对应值y,分别以自变量的值和函数的对应值作为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在坐标系中描出这个点;
(2)重复上述操作过程,描出10个不同的点;
(3)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明确:通过观察发现:这些点在经过原点的同一条直线上,如果无限地描出符
合条件的点,这些点就构成了这条直线—这条直线就是Y=x函数的图象.
归纳可知:给定一个函数,取自变量的一个值,算出函数的对应值,分别以该自变量的值和对应的函数值作为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在坐标系中描出这个点,那么所有这样的点的集合构成的图形就是该函数的图象.
互动2:
例1 画出函数y=x2的图象.
分析 要画出一个函数的图象,关键是要画出图象上的一些点,为此,首先要取一些自变量的值,并求出对应的函数值.
解 取自变量x的一些值,例如x=-3,-2,-1,0,1,2,3 …,计算出对应的函数值.为表达方便,可列表如下:
由这一系列的对应值,可以得到一系列的有序实数对:
…,(-3,4.5),(-2,2),(-1,0.5),(0,0),(1,0.5),(2,2),(3,4.5),…
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这些有序实数对(坐标)的对应点,如图18.2.4所示.
通常,用光滑曲线依次把这些点连起来,便可得到这个函数的图象,如图18.2.5所示.
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举手回答问题,不断补充完善。
明确:画函数一般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1)列表:首先要考虑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再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自变量的值和函数的对应值列成表格.
(2)描点:要把自变量的值作为点的横坐标,对应的函数值作为点的纵坐标,在坐标系中描出表格中的各点.
(3)连线:要按自变量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连接各点,时刻注意函数图象的发展趋势.
互动3:
师:利用幻灯片演示问题1。
王教授和孙子小强经常一起进行早锻炼,主要活动是爬山.有一天,小强让爷爷先上,然后追赶爷爷.图18.2.6中两条线段分别表示小强和爷爷离开山脚的距离(米)与爬山所用时间(分)的关系(从小强开始爬山时计时),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小强让爷爷先上多少米?
(2) 山顶高多少米?谁先爬上山顶?
(3) 谁的速度大,大多少?
生:思考后,逐个举手回答,不断补充完善。
明确:由图象可知:小强出发0分钟时,爷爷已经爬山60米,因此小强让爷爷
先上60米;山顶离山脚的距离是300米,小强先爬上山;小强爬山300米用了10分钟,速度为30米/分,爷爷爬山(300-60)米=240米,用了11分钟,速度约为22米/分,因此小强的速度大,大8米/分.
互动4:
师:利用多媒体演示“高尔夫球里的数学”课件。
高尔夫球飞行的路线,也就是函数 y=的图象.用描点法画出图
象,其他问题也就可以解决了.
解 (1) 列表如下:
在图18.2.7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描点、连线,便可得到这个函数的大致图象.
图18.2.7
(2)从图象上看,高尔夫球的最大飞行高度是 m,球的起
与洞之间的距离是 m.
生:按课本的要求完成填表、画图、填空、相互交流操作的结果。
明确:利用课件验证同学们操作的结果。
列表中取自变量的值时,应考虑使实际有意义(上述函数自变量取值不能小于0,也不能大于9);连线时,画出的图象不能超过自变量的限制的区域。
互动5
师:多媒体演示“试一试”的内容
画出18.1的试一试问题3的函数图象,并结合图象指出重叠部分面积的最大值。
生:在合作的基础上,动手操作并尝试,验证同学们的结论。
三、 质疑再探:( 分钟)
1.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自探问题。下面我们再回看一下,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还有那些没有解决?
2.本节的知识已经学完,对于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
四、运用拓展( 分钟)
(一)根据本节学习内容,学生自编习题,交流解答。
请你来当小老师,编一道题,考考大家(同桌)!
(二) 根据学生自编习题的练习情况,教师有选择地出示下面的习题共学生练习。为了巩固本节知识,加强知识的运用拓展,老师也给大家设计了一些习题,检测一下大家对本节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况,请看:
(1) 若点(a,6),在函数y=的图象上,则a=
(2) 若函数y=kx+5的图象经过(1,-2),则k=
(3) 如果A、B两人在一次百米赛跑中,路程s(米)与赛跑的时间t(秒)的
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比B先出发 B A、B两人的速度相同
C A先到达终点 D B比A跑的路程多
(三)全课总结
1.学生谈学习收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谈一谈.
2.学科班长评价本节课活动情况。
函数的图象的意义:符合某种条件的所有点的集合构成的图形。
函数的图象的画法:列表、描点、连线
方法归纳:
画函数图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列表时应考虑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在自变量的允许范围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自变量的几个值列成表格;在描点时不能把横、纵坐标的位里顺倒;连线时应考虑图象的发展趋势和局限区城。
板书设计
函数的图象的意义:符合某种条件的所有点的集合构成的图形。
函数的图象的画法:列表、描点、连线
作业布置
课本P54习题14.1第1,2,3题
课本P54习题14.1第6题.
教 学反 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