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二章 肿 瘤第一节 肿瘤概述肿瘤(tumor):在体内外致瘤因素的作用下,机体的细胞异常分裂、增殖而形成的新生物,这种新生物常形成局部肿块。特殊的肿瘤:白血病并不形成局部的肿块。肿瘤形成的本质:是细胞生长与增殖在基因水平上调控紊乱的结果。一、肿瘤的形态1.肿瘤的外形 肿瘤的外形复杂多样。2.肿瘤的大小和数目 与肿瘤的性质、生长时间和发生部位有关。良性肿瘤:生长缓慢,生存时间较长,如果生长于体表或较大的体腔内,可达数斤或数十斤。恶性肿瘤:巨大的恶性肿瘤较为少见,由于其生长迅速,对机体破坏作用明显的,短期引起动物死亡。3.肿瘤的颜色 肿瘤的颜色主要取决于瘤组织内含血量的多少、色素的有无和肿瘤的
2、性质。例如:血管瘤因含血量多而呈暗红色或紫红色:脂肪瘤含较多的脂色素而呈黄色或黄白 色;黑色素瘤因含有较多的黑色素而呈灰褐 色或黑色。婴儿腿部血管瘤 脂肪瘤 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4.肿瘤的硬度 肿瘤的硬度取决于肿瘤组织的种类和实质与间质的比例。骨瘤最硬,软骨瘤次之,纤维瘤较硬固,脂肪瘤和黏液瘤较柔软。(瘤组织也可以发生坏死或液化,坏死或液化的肿瘤也变软。)骨瘤纤维瘤二、肿瘤的结构和异型性肿瘤是由实质和间质两部分组成的:(一)肿瘤的实质肿瘤的实质是指:肿瘤细胞。肿瘤细胞是由正常细胞发生质变而来的。异型性(atypia):肿瘤无论在细胞形态或组织结构上,都与发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
3、为异型性。肿瘤组织异型性的大小可以反映:肿瘤组织的成熟程度和恶性程度。肿瘤细胞1.肿瘤细胞的异型性:肿瘤细胞的异型性常代表着肿瘤的恶性程度,异型性越大,成熟度越低,恶性程度越高,对机体的危害也就越大。良性肿瘤的异型性小,一般与其来源的正常细胞相似。恶性肿瘤细胞常具有高度的异型性,有以下特点:(1)瘤细胞形态及大小不一致(2)瘤细胞核的大小、形状及染色不一致(3)核分裂象多见:瘤细胞出现不对称性、多极性等病理性核分裂象(图12-2)。(4)细胞浆的改变:由于瘤细胞产生的异常分泌物或代谢产物(如黏液、精原、色素等)。(5)肿瘤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细胞器减少、发育不良或形态异常。2.肿瘤组织结构的异
4、型性:良性肿瘤组织:结构异型性不明显,一般与其发源组织相似。恶性肿瘤组织:结构异型性明显,常见瘤细胞排列紊乱,失去正常的排列层次或结构。如:纤维肉瘤中,瘤细胞较多,胶原纤维较少,胶原纤维和瘤细胞的排列紊乱。纤维肉瘤(二)肿瘤的间质 肿瘤的间质主要由血管、淋巴管、神经纤维和结缔组织构成,起支持和营养瘤细胞的作用。瘤细胞生长依赖于间质的血液供应和结缔组织的支持。瘤细胞可以剌激间质中血管生成。(二)肿瘤的间质 生长迅速的肿瘤,特别是肉瘤,其间质血管丰富,血管壁薄且腔隙大,而纤维结缔组织较少,容易发生出血,有时因肿瘤生长迅速,中央部分缺乏营养而发生坏死。生长缓慢的肿瘤,其间质的纤维结缔组织较多,血管稀
5、少。三、肿瘤组织的代谢 (肿瘤组织比正常组织代谢旺盛,尤以恶性肿瘤更为明显)1.核酸代谢:DNA的功能:与细胞的分裂、增殖有关。RNA的功能:与细胞的蛋白质合成及生长有关。因此,核酸增多是肿瘤迅速生长的物质基础。2.蛋白质代谢肿瘤细胞的蛋白质合成及分解代谢都增强。肿瘤的合成代谢:肿瘤的合成代谢超过分解代谢,甚至可夺取正常组织的蛋白质分解产物,合成肿瘤本身所需要的蛋白质,结果可使机体处于严重消耗的恶病质状态。肿瘤的分解代谢:表现为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的过程增强,而氨基酸的分解代谢则减弱,可使氨基酸重新用于蛋白质合成,引起肿瘤生长旺盛。3.酶系统 肿瘤细胞酶活性的改变很复杂。与正常组织比较只是含量的
6、改变或活性的改变,并非是质的改变。一般恶性肿瘤组织内氧化酶减少和蛋白分解酶增加,其他酶的改变在各种肿瘤间很少是共同的。4.糖代谢 正常组织:有氧时通过糖的有氧分解获取能量,只有在缺氧时才进行无氧酵解。肿瘤组织:即使在氧供应充分的条件下,也主要是以无氧糖酵解方式获取能量。原因:瘤细胞特殊技能:利用糖酵解的中间产物合成蛋白质、核酸及脂类。瘤细胞线粒体的功能障碍糖酵解关键酶活性增加(如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5.水和无机盐的代谢 钾对肿瘤的影响:钾的增多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肿瘤生长愈快,钾的含量愈高(周围健康组织钾的含量减少)。钙对肿瘤的影响:钙的含量减少,使肿瘤细胞之间的聚集能力减弱
7、,并易于分离和移动,利于肿瘤的浸润性生长和转移。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一)肿瘤的生长速度成熟度高、分化好的良性肿瘤:生长较缓慢,如果其生长速度突然加快可能是发生恶性转变:成熟度低、分化差的恶性肿瘤:生长较快,短期内即可形成明显的肿块,并且由于血管形成滞后及营养供应相对不足,易发生坏死、出血等病变。(二)肿瘤的生长方式1.膨胀性生长 是良性肿瘤的主要生长方式。肿瘤往往呈结节状,向四周组织挤压,分界清楚,周围常有完整的包膜,容易手术摘除,术后不易复发。2.外生性生长:发生在体表、体腔表面或管道器官(如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表面的肿瘤,常向表面生长,形成突起的乳头状、息肉状的肿物。恶性肿瘤的外生性生
8、长:其基底部同时呈浸润性生长,由于生长迅速,血液供应不足,易发生坏死脱落而形成底部高低不平、边缘隆起的癌性溃殇。3.浸润性生长:是大多数恶性肿瘤的生长方式。瘤细胞分裂增生,侵入周围组织间隙、淋巴管或血管内。如树根之长入泥土,浸润并破坏周围组织。浸润性生长的肿瘤没有包膜,与正常组织无明显界限。手术不易根除,术后容易复发。肝肿瘤(三)肿瘤的转移1.直接蔓延 恶性肿瘤细胞可沿着组织间隙侵入、破坏邻近正常器官或组织,并继续生长。例如:牛皮肤的鳞状上皮癌可经直接蔓延引发骨骼的病变。臀部鳞状上皮癌切除术后两周伤口裂开(三)肿瘤的转移2.转移 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被带到他处而继续生
9、长,形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的肿瘤。癌细胞向血管、淋巴管、正常组织转移良性肿瘤不转移,只有恶性肿瘤才可能发生转移。常见的恶性肿瘤转移途径有:(1)淋巴道转移:瘤细胞侵入淋巴管后,随淋巴流首先到达局部淋巴结,瘤细胞到达局部淋巴结后,先聚集于边缘窦,以后生长繁殖而累及整个淋巴结(图12-3),使淋巴结肿大,质地变硬,切面常呈灰白色。局部淋巴结发生转移后,可继续转移至其他淋巴结,最后可经胸导管进入血流再继发血道转移:(2)血道转移:由于动脉壁较厚,同时管内压力较高,故瘤细胞多经微血管和小静脉入血,少数经过淋巴管入血。侵入血管后瘤细胞可随血流到达远处器官继续生长,形成转移瘤。血道转移的运行途径与血栓栓塞过
10、程相同:侵入体循环静脉的瘤细胞经右心到肺形成转移瘤:侵入门静脉系统的瘤细胞形成肝内转移:侵入肺静脉的瘤细胞可经左心随主动脉血流到达全身各器官形成转移瘤。血道转移最常累及的是肺,其次是肝。(3)种植性转移:浆膜腔内器官的恶性肿瘤,瘤细胞可脱落并像植物种子一样,黏附在体腔或体腔内其他器官的表面,形成新的转移瘤。种植性转移常见于腹腔器官的癌瘤。(浆膜腔主要是指:胸腔,腹腔,心包腔)五、肿瘤和机体的关系(一)肿瘤对机体的影响1.良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因良性肿瘤分化较成熟,生长缓慢,不浸润,不转移,故对机体的影响相对较小,主要表现为:局部压迫和阻塞,一般不明显破坏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影响主要是瘤体大小与其
11、发生部位和继发变化有关。2.恶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恶性肿瘤的局部影响:压迫阻塞破坏正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出血感染2.恶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恶性肿瘤对全身的影响:内分泌器官的恶性肿瘤,可因分泌过多的激素而对全身产生有害作用:肿瘤的坏死分解物或继发感染所产生的有毒物质可引起发热;恶病质:大多数恶性肿瘤的晚期,动物出现严重的消瘦、贫血和衰渴状态。恶病质是机体多系统功能衰竭的综合表现(二)机体对肿瘤的影响 肿瘤作为一种有别于正常组织的新生物,受到机体一系列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肿瘤反应的影响。1.免疫反应 绝大多数的肿瘤细胞均可产生特异性抗原或肿瘤相关抗原。剌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反应,抑制肿瘤生长、
12、杀灭肿瘤细胞。细胞免疫: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转化为致敏T细胞(也叫效应T细胞),当相同抗原再次进入机体的细胞中时,致敏T细胞(效应T细胞)对抗原的直接杀伤作用及致敏T细胞所释放的细胞因子的协同杀伤作用。体液免疫:以B细胞产生抗体来进行保护的免疫机制。负责体液免疫的细胞是B细胞。体液免疫的抗原多为相对分子质量在一万以上的蛋白质和多糖大分子,病毒颗粒和细菌表面都带有不同的抗原,所以都能引起体液免疫。(例如:在胃癌灶内若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预后往往较好,淋巴细胞的增生和浸润是细胞免疫的形态表现。)早期胃癌2.激素的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内分泌激素能影响某些肿瘤的生长。例如:卵巢激素能促进
13、动物乳腺及生殖器官肿瘤的发生和生长。辜丸激素则能抑制生殖器官肿瘤的生长。3.其他例如:饲料中糖类、胆固醇和钾的含量丰富时,肿瘤的生长即可加快,减少饲料中的热量,肿瘤的生长速度就变缓:饲料中缺少赖氨酸、精氨酸和组氨酸等氨基酸时,可使实验动物的移植性肿瘤的生长受到限制。六、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鉴别 区别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对于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七、肿瘤的命名和分类(一)肿瘤的命名1.良性肿瘤的命名 良性肿瘤通常是在其原发组织名称之后加“瘤”字。也可跟据其形态命名。有时还可加上其发生部位的名称。如:来源于纤维组织的良性肿瘤称为纤维瘤。生长在皮肤、黏膜上形似乳头的良性肿瘤称为乳头状瘤
14、。发生在皮肤的乳头状瘤称为皮肤乳头状瘤等。神经纤维肉瘤 乳头状肉瘤病毒感染,即“树人”皮肤乳头状瘤2.恶性肿瘤的命名(1)癌(carcinoma):由上皮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称之为“癌”其命名方法是在发生组织的名称之后加“癌”字。例如:来源于腺上皮的恶性肿瘤称为腺癌等。(间叶组织:由中胚层的间充质分化发育来的组织的统称,如:结缔组织,脂肪组织,脉管组织等均属于间叶组织。)(2)肉瘤(sarcoma):由间叶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称为“肉瘤”。其命名方式是在来源组织之后加上“肉瘤”二字。例如:由纤维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称为纤维肉瘤。(3)来自未成熟的胚胎组织或神经组织的一些恶性肿瘤,通常用“成细胞瘤”
15、母细胞瘤:如:成肾细胞瘤(肾母细胞瘤)、成神经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4)结合形态特点:如:形成乳头状及囊状结构的腺癌,称为乳头状囊腺癌;如:果一个癌瘤中既有癌又有肉瘤的结构,则称为癌肉瘤。(5)其他:有些恶性肿瘤成分复杂或组织来说尚有争论,则在肿瘤的名称前面加上“恶性”二字,如:恶性畸胎瘤等。有些恶性肿瘤以发现者命名,如:马立克病和劳斯氏肉瘤等。恶性畸胎瘤(二)肿瘤的分类 肿瘤通常是以其组织发生作为分类依据,每种组织又计为良性与恶性两种(表12-2)。第二节 肿瘤的病因及发病机理一、外源性致瘤因素及其致病机理(一)物理性因素1.放射线 射线、射线、射线、中子射线、X射线等。放射线致瘤的机理:
16、可能是射线引起了细胞核内DNA链的损伤,在修复过程中,DNA链发生畸变,使子代细胞的特性发生改变而成为瘤细胞。2.紫外线 长期被紫外线照射可引起皮肤癌。3.某些纤维 有些动物和人长期与某些纤维(如石棉、玻璃丝等)接触,可以诱发肺或胸膜的恶性肿瘤。4.慢性机械性剌激和创伤 导致组织的慢性炎症和非典型增生,在有致癌因素作用的条件下,诱发组织癌变。(二)化学性因素 目前,已知有致癌作用的化合物约有1000余种以上,有的有直接致癌作用:有的通过机体的代谢后再变为致癌物质,再引起细胞转化。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以下几类:1.亚硝胺类 在变质和加工不当的蔬菜及饲料中含量较高,引起消化系统、肾脏发生肿瘤。2.芳
17、香胺类 广泛应用于橡胶、制药、染料、塑料等行业,可诱发泌尿系绕肿瘤。3.多环芳香烃类 存在于汽车尾气、煤烟中,可引起肺癌。4.烷化剂类 如环磷酰胺等化疗药物,可引起白血病、肺癌、乳腺癌等 5.氨基偶氮炎 主要存在于纺织品中,可诱发肝癌。6.金属 如铬、镍、砷等均可致癌。(三)生物性因素1.病毒 其致癌机理可能是病毒的DNA(RNA病毒则先形成前病毒DNA)嵌入到机体正常细胞的DNA中,致使正常细胞发生畸变而导致肿瘤。2.霉菌毒素 如:存在于霉变的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可诱发肝癌及肾、胃、的肿瘤。3.寄生虫 分体吸虫与大肠癌、中华分支睾吸虫与肝胆管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二、肿瘤的分子发病机理 随着现
18、代分子生物学的进展,人们又陆续发现了癌基因、原癌基因、抑癌基因,并初步揭示了它们在肿瘤致病机理中的作用。(一)原癌基因的激活1.癌基因和原癌基因:癌基因(Oncogene):是能导致细胞恶性转化的核酸片段,包括病毒癌基因和细胞癌基因。二、肿瘤的分子发病机理病毒癌基因首先是在RNA逆转录病毒中发现后来证实DNA病毒也存在癌基因。再后来在正常细胞的DNA中也发现了与病毒癌基因几乎完全相同的DNA序列。所以也叫细胞癌基因。细胞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以非激活的形式存在,故也称为原癌基因(proto-oncogene)。二、肿瘤的分子发病机理原癌基因的作用:存在于所有生物体细胞内的原癌基因是正常细胞基因组中
19、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执行的是正常的生理作用。原癌基因的主要机能是:控制细胞的生长、发育和分化,与恶性肿瘤无必然的联系。2.原癌基因的激活及表达产物 原癌基因在各种外界因素或遗传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发生结构改变(突变)而变为癌基因。能够引发原癌基因DNA的结构突变包括下列几种形式:(1)点突变(pomt mutatlon):指原癌基因特定位置上的核苷酸发生了改变,使其表达的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相应发生变化。点突变的结果:可改变蛋白质的关键结构和机能,使细胞生长异常或发生恶变。(2)染色体易位(chromosomal translocation):指原癌基因在它原来的位置上移动到了另外的位置。移动后可从
20、静止状态变成激活状态。(3)插入突变(insertional mutation):指原癌基因附近插入某种DNA序列,从而引起基因表达的改变。(4)基因扩增(amplification):指原癌基因在原来染色体上复制形成多个拷贝,导致表达蛋白量异常增多,从而使正常细胞机能紊乱。(拷贝:DNA序列,在基因组中并不是只有一份,还有很多它的复制品。越高等的生物 基因复制的拷贝数越高)(二)抑癌基因的失活 肿瘤抑制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又称抑癌基同:是一类可抑制细胞生长并能潜在性抑制癌变作用的基因。当抑癌基因功能丧失、起负调控作用的转录调节因子的表达减少,可促进细胞向肿瘤细胞
21、转化。抑制组胞增殖促进细胞分化抑制细胞迁移抑癌基因的表达产物具有起负调控作用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在肿瘤发生机理上,有了以下几点认识:肿瘤是一种基因病。肿瘤的发生是一个长期的过自,肿瘤的形成需细胞不断的单克隆性扩增。环境和遗传致癌因素所致细胞遗传物质(DNA)改变的主要靶基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肿瘤的发生是多种基因突变积累的过程。机体的免疫监视体系在防止肿瘤发生上起重要作用。三、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内在因素(一)遗传因素:绝大多数肿瘤都不是直接遗传的,所能遗传的只是机体对致瘤因素的反应特性。即不同程度的易感性和抗拒性。据此,动物育种工作者已进行“抗肿瘤(癌)品种”的研究。目前己培育出许多“高
22、癌系”或“低癌系”实验动物供研究用;国外已有若干抗白血病的动物品系问世。(二)年龄 任何年龄的动物都能发生肿瘤,但大多数恶性肿瘤发生于老龄动物,因为细胞长期接触环境中的致瘤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细胞表现出一种潜在的恶变趋势。另外,老龄动物免疫反应机能减退,对环境致瘤因素的抵抗力低,也是易发肿瘤的原因。(三)性别与激素 雌雄动物间的肿瘤发病率有明显差别。如:雌鸡患白血病比雄鸡显著多,有统计显示雌鸡患病率达30%,雄鸡仅9.1%。激素的缺乏、过量也可能引发肿瘤。因为在内分泌功能失调时,能使某些激素持续作用于靶器官,从而导致某些细胞的增生与癌变。(三)性别与激素 激素诱发肿瘤需时较长,还要求一定的遗传
23、背景及环境因素。实验证明乳腺癌与卵巢分泌的雌激素有关。如:从幼年开始便给予低癌族的小鼠雌激 素,雌鼠乳腺癌的发生率则升高;如年轻时切除卵巢,雌鼠则不发生乳 腺癌。(四)免疫性 正常机体的免疫系统发现携带有异常基因的细胞出现,就会加以修复或清除,来保证机体细胞的正常结构与功能。过度衰竭、营养不良、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和各种生物因子感染会削弱免疫系统功能。此时,受到致瘤物质的剌激,异常基因的自我修复系统就会失常,从而发生肿瘤。肿瘤发生后,机体的免疫系统虽有一定的免疫排斥反应,但往往并不彻底,这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1)免疫耐受现象:大多数肿瘤抗原属于弱抗原,随着肿瘤的生长,这些弱抗原不断释放并剌激机体
24、的免疫系统,可造成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耐受。(2)肿瘤封闭因子:肿瘤生长时,在患瘤动物的血液中出现一种可阻滞或封闭致敏T淋巴细胞对瘤细胞进行杀伤作用的因子。(3)免疫抑制现象:肿瘤分泌一些活性物质,能非特异性地抑制免疫反应,利于肿瘤的生长。(4)肿瘤细胞表面性状的改变:肿瘤细胞的表面被覆大量的唾液酸,唾液酸可掩蔽瘤细胞表面抗原决定簇,从而不能被淋巴细胞所识别,使肿瘤得以生长。第三节 畜禽常见的肿瘤一、良性肿瘤(一)上皮组织的良性肿瘤1.乳头状瘤(papilloma):是由病毒引起的被覆上皮的良性肿瘤,常呈乳头状。成人喉乳头状瘤多发部位:硬性乳头状瘤:见于各种动物头部、乳房部的皮肤,唇、齿龈、舌、
25、颊、咽及食管等部的黏膜,尤以反刍动物、马、犬多发。软性乳头状瘤:见于喉头、鼻咽、胃、肠、子宫和膀胱等处的黏膜。剖检病变:瘤组织向皮肤或黏膜表面形成乳头状或花椰菜样突起。大小不定,由豌豆大至拳头大不等。有的由于上皮角化,所含间质较丰富,因此质地较硬,称为硬性乳头状瘤:有的结构疏松,含血管较多,质地软而易出血,称为软性乳头状瘤。l镜检病变:瘤组织是以间质增生形成的分支为基础,在表面被覆着上皮细胞,上皮的层次可能较正常增多,细胞变大,但瘤组织很少向深部呈浸润性生长(附图12-3-1),2.腺瘤(adenoma):是由器官或组织内腺上皮发生的良性肿瘤。易发生变化,所以单纯的腺瘤比较少见。多发部位:机体
26、各部分的腺体均可发生腺瘤,但多见于胃、肠、子宫、乳腺、卵巢和甲状腺等部位。剖检病变:腺瘤生长缓慢,无转移性,多呈灰白色的结节状。生长在黏膜上的腺瘤,多呈息肉状或乳头状,故常称为息肉状腺瘤。腺瘤外周常具有包膜,因此与周围组织境界清晰。切面常见有分割的小叶。镜检病变:腺瘤的组织结构,与生长部位的腺组织非常相似(附图12-3-2、附图12-3-3)。瘤组织分成许多小块,小块内可见乳汁样分泌物单纯性腺瘤:瘤组织以实质(腺泡)为主。纤维性腺瘤:瘤组织以间质为主者;囊腺瘤:腺内积有分泌物。腺腔极度扩张而成囊状者。囊腔内的分泌物可为浆液、黏液或胶样物。(二)间叶组织的良性肿瘤1.纤维瘤(fibroma):是
27、发生于结缔组织的一种良性肿瘤。纤维瘤与正常结缔组织的区别在于瘤组织内的结缔组织细胞和纤维的比例发生改变,细胞成分分布不均匀,瘤细胞大小不一,纤维束排列不规则并相互交织,纤维束粗细差别显著。多发部位:各种家畜全身具有结缔组织的部位均可发生纤维瘤。(二)间叶组织的良性肿瘤剖检病变:肿瘤常呈圆形或外叶状,大小由豌豆粒大至人头大。瘤体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表面光滑,有包膜。肿瘤的硬度随细胞成分与胶原纤维之间的比例不同而有差异。因富有淋巴及血管,所以呈淡红色而比较湿润。镜检病变:硬性纤维瘤的瘤细胞与正常的纤维细胞或成纤维细胞相似,呈梭形,胞核狭长或椭圆;瘤组织内含多量粗细不等的致密纤维束,呈波浪状纵横交错
28、(附图12-3-4)。软性纤维瘤:细胞成分丰富,纤维较少,排列疏松,细胞间常充满组织液,而且血管也较多。软性纤维瘤生长较快,容易发生恶变。2.脂肪瘤(lipoma):是发生于脂肪组织的良性肿瘤,由分化较成熟的脂肪瘤细胞所构成,可发生于机体多种组织。多发部位:凡体内有脂肪组织存在的部位均可发生脂肪瘤。剖检病变:脂肪瘤常为单发,也可几个同时存在,一般呈球形、半球形或乳头状,有完整的包膜,与周围组织界限明显,质地柔软,表面光滑,呈淡黄色或黄色,切面呈油脂样光泽,略透明。镜检病变:脂肪瘤的结构与正常脂肪组织基本相同,仅瘤细胞体积较大,并由不均匀的结缔组织将瘤细胞群分割成许多小叶(附图12-3-5)。3
29、.黏液瘤(myxoma):是间叶组织肿瘤的一个特殊类型。它的结构类似原始间叶组织或脐带的黏液结缔组织。由于这些组织只在胚胎中广泛存在,因此被认为是从胚胎残留组织发生的、或者是一些纤维组织性肿瘤的黏液样变。镜检病变:黏液瘤细胞呈菱形、三角形或星芒状,排列酥松,细胞具有突起,互相连接构成间网状,在网眼内有大量黏液样物质(附图12-3-6)。4.软骨瘤(chondroma):是由软骨组织,特别是由透明软骨发生的一种良性肿瘤。当其发生恶变时,大多数形成软骨肉瘤,少数则形成骨肉瘤。多发部位:常见于马、犬和牛的长骨骨端、肋软骨、剑状软骨、喉头软骨、气管软骨和支气管软骨等处。5.骨瘤(osteoma):是来
30、源于骨膜的一种良性肿瘤,较常见于马和牛。骨瘤多在动物幼龄期发生,随年龄增长而逐渐长大,但到成年后肿瘤体积一般不再增大。多发部位:骨瘤常发生于动物的颌骨、鼻窦、颜面骨及颅骨等。6.血管瘤(hemangioma):实质上并非真性肿瘤,而是由于血管发育障碍所导致的肿瘤样病变,即所谓“错构瘤”。根据血管的形态和性状可分为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两种。多发部位:毛细血管瘤多发生于犬和马的背、胸和肢体等部位的皮肤或皮下;海绵状血管瘤常发生牛的肝脏和鸡的皮肤。7.平渭肌瘤(leiomyoma):是由平滑肌发生的一种良性肿瘤。最常见于犬,在牛、绵羊、猪、马、猫和其他动物也有报道。多发部位:主要发生于消化道和泌
31、尿生殖道,以子宫平滑肌瘤最为多见。镜检病变:平滑肌瘤的瘤细胞较正常平滑肌细胞密集。瘤细胞核的两端钝圆,胞浆较丰富,稍红染,细胞呈长棱形束状排列(附图12-3-7),二、恶性肿瘤(一)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1.鳞状上皮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是由皮肤和皮肤型黏膜所发生的一种恶性肿瘤。多发部位:多发生于皮肤、口腔黏膜、舌、喉头、食管、子宫颈、尿道和膀胧。皮肤缺乏色素的部位,有多发的倾向。剖检病变:发生的初期,患部轻度肥厚或呈结节状、疣状、花椰菜状。其后则多形成边缘高突、基底坚硬的溃疡,并常因溃疡面感染化脓而有不同程度的恶臭。切面呈灰白色,粗颗粒状,有出血及坏死,癌组织可向
32、周围组织或深层组织浸润,其附近的淋巴结常发生肿大。2.猪鼻咽癌(swine nasopharyngecd carcinoma):鼻咽癌是我国广东、广西、湖南、福建 和江西等地的人群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这些地区猪的鼻咽癌发病率也相当高。华南农业大学曾在两县四个猪场800头猪中检出有鼻咽、鼻腔和副鼻窦恶性肿瘤的多达23头,发病率高达2.8。多发部位:猪的鼻咽癌好发部位为鼻咽的侧壁和底壁。剖检病变:筛(shai)窦癌的肿块多呈花椰菜样,灰白色,无光泽,质地脆弱,切面呈颗粒状,并常见肿瘤向上颌窦、颅腔或鼻腔方向浸润生长(附图12-3-9)。3.腺癌(adenocarcinoma):腺癌是发生于腺器官、
33、腺导管上皮、黏膜被覆柱状或立方上皮的恶性肿瘤。多发部位:见于各种腺器官,也见于支气管、胃肠道、胆管等的黏膜上皮。剖检病变:腺癌的大小不一,呈扁平、土丘状或花椰菜状,单发或多发,周围境界不清楚,触之有波动感。在内脏发生的腺癌,有的呈界限明显的球形,有的无明显界限,呈弥漫性增生。4.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是发生于肝脏的恶性肿瘤,由肝细胞或胆管上皮恶变而成。动物的原发性肝癌已报道的有:牛、山羊、绵羊、猪、鸭、火鸡、鸡、鸽、犬、马和鱼等。其中,鸭的发病率最高,可达3.25 15。剖检病变:原发性肝癌可分为弥漫型、组节型和巨块型3种,其中以前两型多见。(1)弥
34、漫型:其特征是肝组织弥漫性肿大,不形成明显的结节。由于癌细胞广泛地浸润于肝脏的各个部分,因此肉眼观察时,肝表面和切面可见到许多不规则的灰白色或灰黄色的特殊斑点或斑块,病变较轻的有时肉眼很难看清这种变化。(2)结节型:在畜禽中最为常见。特征:在肝组织内形成大小不一的类圆形结节。小的结节只有粟粒大,大的结节直径可达几厘米。癌结节数量:较多,不均匀地分布于各个肝叶。结节硬度:与肝组织相似,结节颜色:与其中是否有出血、坏死或含有胆汁有关,一般切面呈乳白色、淡红色或黄绿色不等。结节分界:与周围组织分界明显。(3)巨块型:较少见,特点是在肝内形成巨大癌块,其周围常有些小的肿瘤结节.镜检病变:肝细胞性肝癌的
35、癌细胞分化较好,呈圆形或多角形,胞浆丰富,嗜酸性着染,核大而深染,常呈巢状或小梁状排列,有的围成腺管状(附图12-3-12),5.移行上皮癌(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发生于膀胱或肾孟等处的移行上皮的恶性肿瘤,牛膀胱移行细胞癌较为多见。在组织上,膀胱的移行细胞癌包括原位癌、乳头状癌和浸润性癌。(二)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1.纤维肉瘤(fibrosarcoma):来源于纤维结缔组织的恶性肿瘤,多为原发性的,少数可由纤维瘤恶变而形成。多发部位:多见于马、骡、牛、犬和鸡的皮下、黏膜下、肌膜、肌间和骨膜等处的结缔组织。剖检病变:肿瘤常呈圆形、椭圆形,有时呈结节状或分叶状,与
36、周用组织分界多半不清楚。镜检病变:主要由异型性明显的成纤维组胞零乱排列而构成。瘤细胞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有的胞体界限不清楚,常见较多的核分裂象。间质内胶原纤维的量多少不定,有的呈致密索状,将瘤组织分成小叶,有的仅在瘤细胞间出现少量胶原纤维(附图12-3-13),2.淋巴肉瘤淋巴肉瘤(lymphosarcoma):最初在淋巴结或肠壁、脾脏淋巴滤泡的基础上发生的一种恶性淋巴组织肿瘤,之后逐渐增生肿大,并向周围组织侵入或转移。多发部位多发部位:见于牛、鸡、犬和猪的淋巴结、淋巴滤泡以及骡的脾脏等部位。剖检病变剖检病变:发生在淋巴结者,则淋巴结肿大,有时呈拳头大:发生在肠壁淋巴滤泡者,有时呈鸡蛋至手掌
37、大;发生在脾等内脏者,则呈多发性结节状,大者可重达几十千克。3.白血病(leukemia):哺乳动物的白血病可分为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骨髓性白血病。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最常,特点为血液中白细胞大量增加,其中淋巴细胞总数增多。骨髓性白血病:也可见白细胞增数,但不如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时明显。除血液中白细胞增数外,各型白血病在不同器官组织内尚可形成由相应的增生细胞构成的肿瘤。贫血是各型白血病的基本特征之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明显下降,血液稀薄,黏滞度显著下降,血液凝固缓慢,常有出血倾向。(1)牛白血病(bovine leukemia):以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最为多见。在病理特征上为全身淋巴结显著肿大,脾、肾、心肌、肺、肠等器官组织均可见肿瘤病灶浸润生长。白血病患牛血清中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碱储酮体脂类(2)马白血病(equine leukemia):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骨髓性白血病均多见。患马脾脏高度肿大,颈淋巴结明显肿大,贫血,衄(n)血,血液稀薄如水。(3)猪白血病(swine leukemia):特征为贫血,消瘦,脾高度肿大,全身淋巴结明显肿大。(4)犬白血病(canine leukemia):主要见于成年母犬。病程数周至一年不等,特征为贫血、眼前房出血,伴发呼吸困难和心率加速,消瘦和软弱,尿中出现蛋白与胆红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