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 第2课 地形分布【课题】第2课 地形分布【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的分布特征。收集并交流我国一些民族的风俗、服饰图片和文字资料,描述、讲解这些民族的风土人情。【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分布。2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如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丘陵。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查阅分层设色地形图的技能及运用中国地形图的能力。德育目标:提高学生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教学模式】三列东西走向的山脉;三列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四大高原的特征【教学模式】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和理解。【教学模式
2、】问题导学。【教学方法】讲练法、读图法、小组讨论法。【教具准备】中国民族分布图、中国地理填充图,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讲述:前面大家学习了我国人口情况,结合综合课程中的民族团结,我们知道在我国辽阔的国土上,不仅生活着汉族同胞,还有不少兄弟民族和我们汉族一起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4课 和睦的民族的大家庭听讲并联想到综合课程中的民族团结所学过的部分民族知识进入新课。促使学生在心理意识上进入新课状态。衔接与过渡展标定向投影图片: 组织学生说出图中四幅图分别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订正学生的答案,启发提问:我国这个和睦的民族大家庭是怎样
3、构成的呢?各民族是怎样分布的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投影学习目标: 看图说出图中四幅图分别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答:蒙古族、藏族等壮族彝族瑶族等毛南族明确学习目标感受我国缤纷多彩的民族文化,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明确这节课学习的目标和方向自主探究“众多的民族”启发提问:我国这个和睦的民族大家庭是怎样构成的呢?投影学习提纲,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众多的民族”内容:根据投影提纲内容自主学习“众多的民族”内容,完成提纲的问题并分组反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明确我国的民族构成情况,完成学习目标1讨论探究“民族差异”活动一启发提问:我国各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俗文化,
4、你能举些例子吗?小结学生的反馈情况,投影展示课件中的少数民族文化差异:活动二展示10元人民币并投影,说明各币值的人民币上都有不同的文字,问:1. 10元人民币上有几种文字?2. 你知道是哪些民族的文字吗?3. 56个民族都有文字吗?活动三提倡学生课下通过互联网收集反映我国一些民族的风俗、服饰图片和文字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出一期手抄报来介绍这些民族的风土人情。分组讨论,分组反馈扩充认知观察人民币文字,进一步激发探究兴趣,讨论回答:1. 有5种2. 汉、藏、蒙、维、壮五种3. 不全有。课外延伸的学习任务。通过讨论探究活动,促使学生全面认知民族差异,并通过看人民币图案、办手抄报的形式深化新课认知,理解
5、地理的生活实用性。教学活动直接针对学习目标2.衔接与过渡讲述:我们学习了中华56民族的构成概况,她们在我国的分布有什么样的规律呢?下面我们共同探究“各民族的分布”。合作探究“各民族的分布”投影合作探究任务一: 演示各民族的具体分布地区。组织学生自读P19课文,完成自学提纲:教师小结学生回答状况,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少数民族为啥主要分布在边疆地区?投影合作探究任务二:教师小结学生回答状况后,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我国“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有什么好处 ?投影合作探究任务三:教师小结学生回答状况后,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我国的民族政策。提问:因汉族的人口多,是否可以要求其他55个少数民族必须放弃本民族的文
6、化信仰而遵从汉族? 针对学生活动强调我国民族政策:强调只有平等才有团结,只有团结才能互助,才能实现共同富强。观察教师演示的各民族具体分布地区情况,初步了解各民族的具体分布地区。自读P19课文,完成自学提纲各问题。分组反馈自学情况。结合历史和地域因素讨论探究:(从历史上的排夷和区域发展两个角度讨论)结合课本P20“思考”题讨论分析:1.有利于促进民族交往2.有利于促进经济共同繁荣3.有利于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根据自己的理解,分组讨论,形成统一认识后分组反馈,从而提高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演示各民族的具体分布地区,使学生初步了解,然后再通过自读P19课文,完成自学提纲各问题,使学生进
7、一步明确各民族的分布特征。通过讨论探究,使学生了解少数民族分布原因,进而加强记忆。使学生理解我国“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优越性,完成学习目标3.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渗透德育,从民族政策引申到人际关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师生、同学关系。构建与梳理师生共同回顾这节课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与重难点,构建梳理本课的知识结构。讲述:在课堂上,我们只能学习中华56民族的粗略概况,更多的知识还要靠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不断学习和积累。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巩固训练组织活动一:各组间互相提问,看哪个小组,了解的民族知识多。组织活动二:完成地理填充图册P9中四个题目。组
8、织活动三:投影达标练习组织活动四:观看影音“1.4中国的民族”组际竞赛,巩固新知。填充练习。自我检测,将答案写出来,交叉订正。欣赏影音,形象认知通过三个活动,促进学生当堂掌握本课知识。通过视频欣赏,升华学生的智育和德育内容。【教学反思】本课教学内容看似不多,但实际上包含的知识识记、读图分析和德育内容很全面。在实际教学中可以看出,学生在中国民族方面的知识参差不齐,有的学生知之甚少,居然一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说不出来;有的学生却博闻广识,他们通过看杂志、看课外读物、上网浏览、听大人闲聊等多种途径得知很多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知识,所以教学中实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开展活动,有利于学生间的认知交流,扩大彼此间的知识面。本课教学设计的突出特点是,通过众多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读课文、读图、讨论、填充、回答等多种活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在活动中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并在学习民族政策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形成良好的平等、团结、互助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