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节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优越性。2通过阅读地图和资料,分析地理位置对区域发展的作用,归纳珠江三角洲发展的特点。结合珠江三角洲的实例,说明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 重要作用。教学重点1珠江三角洲的区位优势。2外向型经济、区际联系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教学难点掌握沿海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基本条件和特点。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板书 资料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与交流学习法、探究学习等综合学习法、读图分析法、联系法与比较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一)地理位置深圳和珠海在珠江三角洲,而整个珠江三角洲被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屏幕上出现珠江三角洲位置图。哪位同学说一
2、下珠江三角洲的位置。珠江三角洲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请同学们利用地图分析讨论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学生讨论引导学生观察“珠江三角洲地形分布”图和“气候分布”图,利用已有知识分析珠江三角洲属哪个热量带和我国的哪个温度带。回答珠江三角洲的降水条件和干湿状况。活动后,由学生得出结论:珠江三角洲气 候优越;农业基础好;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总结:强调位置和改革开放的政策。播放一段关于广东珠江三角洲的录像,为学生提供关于该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材料。(二)外向型经济的壮大老师解释相关定义:外向型经济是指与国际市场紧密相联系的某国或某地区的经济体系。外向型经济分为广
3、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外向型经济是指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贸易、资本、技术、劳动力等方面的经济交流活动。狭义的外向型经济是指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出口创汇为主要目标的经济活动。我国实施对外开放政策以后,逐步将经济发展的目标由国内市场转向国际市场,大力发展以出口创汇为目标的外向型经济。需要明确的是,不要求掌握外向型经济的规范概念,而是要求运用有关资料,如文字材料、地图、照片、数据和相关案例等,来说明外向型经济对某区域发展的影响,重点应落在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上。讨论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珠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区域”的概念。(对于这两个概念的区分关系到学生能否真正理解之后要学习的珠三角区域经济特点)“珠江
4、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区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自然区域,后者是经济区域;两者的区域范围也不一样,珠江三角洲区域是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发展起来的,范围比珠江三角洲要大。根据课文介绍,请同学回答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形成的原因。板书:(1)面对大海,背靠内陆,市场经济腹地广阔。(2)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课堂活动:阅读图724和教材相关内容,总结广东迅速成为珠江三角洲经济中心的原因。板书:地理位置:位于珠三角冲积平原,自然地理位优越城市性质:省会城市,综合性中心城市发展历史:历史悠久发展条件:经济基础好,交通便利,著名侨乡,区域中心城市,文化教育发达等。这一教学活动的开展,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较好地了解广州的城市发展的特色;另一方面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归纳能力,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地理比较法。老师总结:广州和深圳作为珠三角经济发展的代表,利用珠江三角洲的有利位置,积极到带动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发展,强调区域创新,注重加强与香港、澳门的联系,充分体现了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征。教学后记这一教学设计较大程度上体现了学生参与的特点,老师引导、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活跃思维,会达到较为明显的的教学效果。不足之处是教案过于笼统,细节没有太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