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节 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经济一、首先通读教材,大致明确教材提供了哪些素材:1.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2.外向型经济3.城镇的发展二、研究课标,找出本节教材内容对应的课标内容标准,大概有两条:1.运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2.举例说明影响区域农业或工业发展的地理因素。三、在把握住课标内容标准的前提下,确定教学目标:1.了解珠江三角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前沿地带的条件(明确区域地理因素与经济发展方针、政策或策略之间的关系)。2.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模式形成的条件、具体生产形式及其对当地经济的影响(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观念)。3.城镇化产生的原因及后果(或表现、标志)(如何正确看
2、待城镇化现象)。四、组织教学:每人的特点不同、风格各异,因此具体的教学设计、教学方式方法也会各有千秋。但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只能是完成教学目标。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尽可能挖掘图文材料中隐含的知识内容。2.最大限度地运用地图和图表组织教学,增强直观性。如:珠江三角洲略图、吸引的外资占全国的比例、外向型经济一例、GDP增长曲线、城镇分布的变化等图表。3.注意解释清楚“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外向型经济”、“城镇的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前因后果)。4.还可以补充多层次、全方位的开放格局的具体内容:三个经济开放区、五个经济特区、十四个沿海开放港口城市。5.本节需要记忆、纯粹的学科知识不多(这也是有些教师感觉难组织教学的原因),但是可以提炼、需要学生学会迁移运用、学会分析解决问题、或者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面并不少,尤其有一些观念性的东西要让学生逐步养成。如: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观念(教材中给出的是比较珠江三角洲与辽中南地区的经济特色,可联系登封市的实际情况展开讨论),体现了资源与经济发展、资源与产业部门的关系。旅游业对登封市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也可放在下一节“西双版纳”提出)。学会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正确分析看待地理事物或现象。外向型经济、城镇化都是有利也有弊。经济发展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城镇化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同时它又会反过来促进甚至阻碍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