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区域开发【设计思路】采用案例教学模式,以问题为线索,开展案例讨论活动,让学生作主角,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解决案例中的特定问题,进而从案例中获得某种体验和感悟,以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学习一个区域的一般地理方法。【操作过程】 案例一 认识位置和地形 问题:1、指图说出新疆在中国的位置特点.2、找出新疆主要的山脉和地形区,地形有什么特点?设计意图:通过案例问题,学生回答的方式,学生体验一个区域的位置等这些最最基本的地理信息。案例二:感悟新疆气候特点的形成原因 问题:1.回顾“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试说明新疆的气候特点。2.请从海陆位置和地形分析产生气候特点3新疆河流
2、有什么特点?与气候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小组内和小组间的互助学习,达到认识自然要素之间是有关系的。方法感悟一:引导学生了解学习区域地理的自然环境涉及的内容。(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河泊)案例三 体验人口、城市交通设施的分布特点及环境问题问题:1.绿洲分布在什么地方?2.在图上观察城市的分布与地形的关系?3.由图可以看出,塔里木盆地的人口、城市和交通设施的分布的有什么特点,并分析原因。4.新疆的绿洲相互之间距离遥远,这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会有怎样的影响?怎样改善?5.荒漠化最容易在哪些区域发生?人们在这些地区生产和生活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设计意图:体验人口、城市交通设施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及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案例四 感受新疆农业 问题:1.新疆有哪些农作物?有哪些著名的特色农产品?2.新疆瓜果特别甜的原因是什么?新疆的红色系列农产品着色特别鲜艳的原因有哪些?新疆成为我国优质棉花生产基地的原因是什么?3、今天你当家,假如你是农业科技人员,探究根据新疆的自然条件如何发展新疆农业发展。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及学生严谨的地理思维。方法感悟二 理解各自然要素间的关系,掌握学习区域自然地理的一般方法在区域地理的教学中,能不能给学生一把钥匙,让学生自己“开门去找东西”?课上老师该放手就放手,毕竟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