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河南省焦作市孟州河雍中学八年级数学下册 20.1.2 中位数与众数(第1课时)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7625155 上传时间:2025-01-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焦作市孟州河雍中学八年级数学下册 20.1.2 中位数与众数(第1课时)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河南省焦作市孟州河雍中学八年级数学下册 20.1.2 中位数与众数(第1课时)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 中位数与众数 一、学生状况分析 从八年级开始,学生的思维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而抽象逻辑思维开始由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转化.在七年级下,学生已经学习了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上一节,已学会用“平均数”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同时,在小学时已初步接触中位数,这种已有的认知结构,是本节课学习的前提和基础. 二、教学任务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中位数》属于“统计与概率”中的统计部分.统计与概率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在统计中,对数据的分析以及作出合理判断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三种数据代表,它是学生学会分析数据,作出决策的基础,只是描述的角度和适用范围有所不同.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充分体会平均数的特点的基础上,引入的第二种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它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化与拓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知识方面看:它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知识的进一步完善.从数学的应用价值方面看:从“单一”的“平均数”分析逐步过渡到“多元”的综合分析,有利于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2)会用中位数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3)体会中位数在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中的作用,体会平均数的局限性..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经过探索、研究、解决问题,使学生经历中位数产生的过程,体会中位数产生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组间的交流与合作,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与创新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中,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增强统计意识,培养统计能力. (三)重、难点分析 重点:同知识技能目标 难点:理解中位数产生的过程及必要性. (四)教法与学法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及本节内容特点,主要采用情境教学、启发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不断地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进行探索学习.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包含以下七个环节:初步感知 引入新知 归纳总结 生成新知 例题教学 应用新知 课堂练习 自我检测 课堂小结 收获新知 联系实际 升华认识 布置作业 反思提高 (一)初步感知 引入新知 上课伊始,我问:你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方面的平均数? 学生纷纷回答:平均分、平均收入、平均工资、平均年龄、人均住房面积等. 平均数用途这么广,那它是万能的吗?学过本节课你就知道. 接着向学生呈现如下问题情境. 上周,八一班组织了一次安全知识竞赛,经过激烈的角逐,各小组参赛选手的最终成绩如下:(单位:分) 组别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第五 第六 第七 成绩 87 84 76 90 80 83 53 (1)第五小组的成绩为80分,该小组的成绩如何?你是如何判断的? 这样直接引入是为了刺激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由于前一节刚讲过平均数,学生很容易以平均数作为判断依据产生一种答案——该小组成绩较好,因为所有参赛小组成绩的平均分为79分.而一些思维比较灵活的学生也给出了第二种答案——该小组成绩较差,因为一共有七个小组参赛,比80分高的有四组.此时,及时给出评价两种答案都对. 问题(2),第五小组的成绩处于哪种水平?这一问的设置是为了使学生产生认知的冲突,同时使学生初步感知平均数并不是惟一的数据代表,有些情况应该选择其它的数据代表.对问题而(2)解答也出现了与问题(1)相同的两种答案.此时,选择的评价方式是统计同意每种答案的人数,结果只有个别同学同意第一种.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信心,又在潜移默化中引入了统计的思想. 出示问题(3),你能否找到一个数值作为代表,通过比较,使得每个小组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处于哪种水平?学生很容易就找到了83分,因为它是本组数据的正中间的一个数. 紧接着我设计了一道变式——如果再加入一个小组,你能否找到一个数值作为代表,通过比较,使得每个小组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处于哪种水平?设计这一道变式题是为了呈现中位数求法的两种情况,同时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而学生的解答是这样的(播放视频).这样循序渐进,层层追问就使学生亲身经历了中位数产生的过程,很好地体会到中位数产生的必要性. (二)归纳总结 生成新知 此时,点明刚才找到的两个作为代表的数83和81.5就是本组数据的中位数,同时,板书课题——中位数. 紧接着我问:你能给中位数下一个定义吗? 学生回答:中间位置的数. 交换本组数据中90和83的位置,那么90就是这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吗? 学生回答:不是,应该先排序. 那么第二组数据的中位数呢?哪位同学能完整的总归纳一下中位数的定义? 学生回答:把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个,处于中间位置的数是本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个,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是本组数据的中位数. 紧接着我指定学生总结中位数的求法,并且板书. 这样设计就把中位数的定义分层呈现,便于学生理解掌握,也为学生总结中位数的求法做好铺垫,同时渗透了分类和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此时,时机已经成熟,可以引入中位数的意义了. 我先问:我们找到第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是83,可以看出哪些小组的成绩处于中下水平,哪些小组的成绩处于中上水平,处于中下水平和中上水平的小组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处于中下水平的小组有第七、第三、第五,处于中上水平的小组有第二、第一、第四,处于中上水平和中下水平的小组数相等. 我又问:我们找到第二组数据的中位数是81.5,可以看出哪些小组的成绩处于中下水平,哪些小组的成绩处于中上水平,处于中上水平和中下水平的小组数又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处于中下水平的小组有第七、第三、第八、第五,处于中上水平的小组有第六、第二、第一、第四,处于中上水平和中下水平的小组数相等. 我再问:这两组数据的中位数具备什么样的共同特征,它在这组数据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每组数据中比它大比它小的数各占一半,起到了分界的作用. 此时,我板书——分水岭,并点明这就是中位数的意义,并且利用课件出示意义.这样设计使知识的生成过程自然流畅,水到渠成. (三)例题教学 应用新知 例1 在一次男子马拉松长跑比赛中,抽得12名选手的成绩如下(单位:分): 136, 140, 129, 180, 124, 154,146, 145, 158, 175, 165, 148 (1)样本数据(12名选手的成绩)的中位数是多少? (2)一名选手的成绩是142分,他的成绩如何? 使学生熟练掌握中位数的求法,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例1由学生独立完成,我适时指导,然后利用课件出示规范的解题过程.这样可以训练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规范的解题格式,培养学生严谨的人生态度. 例2 2013年7月,Tom大学毕业来到某网络公司应聘。他向经理询问开发部门的月工资水平,经理给了他一张6月份开发部的工资表.开发部6月份工资统计表: 月工资/元 5000 5500 1000 3000 10000 45000 人数 2 3 1 1 1 1 (1)本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分别为多少? (2)为什么本组数据的平均数比中位数高那么多? (3)请你选择一个合适的数据来代表开发部全体员工的月工资水平? (4)上班第一天,Tom发现自己的一位学姐Rose也在这里上班,学姐告诉他,自己的月工资为5000元,请问Rose的月工资在开发部处于什么水平? 为什么? 问题(1)使学生熟练掌握平均数与中位数的求法,问题(2)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平均数容易受极端值的影响,而中位数不易受极端值的影响,为学生解决问题(3)做好铺垫,当出现极端值时平均数的代表性较差,应选择其它的数据代表,再次强调中位数产生的必要性,帮助学生突破难点.问题(4)使学生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以突出重点. (四)课堂练习 自我检测 1.为了了解八(一)班学生的双休日的上网情况,老师随机抽查了9名同学,他们的上网时间如下:(单位:小时)1.2 1.5 0.8 1.1 1.3 0.9 2 1.1 1.0 ,由样本数据可以估计,该班学生双休日上网时间的中位数为______ .(练习中位数的求法,培养学生正确的上网习惯.) 2.下表是2011年某些国家人口年龄的中位数: 国家 香港 巴西 德国 尼日利亚 中国 韩国 世界 人口年龄中位数(岁) 41.8 28.9 44.3 15.2 35.2 37.9 28.4 中国人口年龄中位数35.2岁说明了什么?(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使学生认识到我国老龄化的社会现实,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3.一次数学测验中某学习小组的成绩如下:(单位:分) 40 110 96 109 111 85 97 83 79 (1)此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多少? (2)刘星得了85分,他告诉妈妈自己在小组内处于中上水平,他是否欺骗了妈妈? (练习中位数的求法和意义,帮助学生明辨是非.) 问题4 视频资料 据新华社北京2012年1月20日电(记者 刘铮) 国家统计局20日首次公布了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中位数.2011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1911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位数为6194元 .而在此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是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平均数.你能否解释一下这是为什么? 你觉得在实际问题中应如何选择平均数、中位数?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感知在具体问题情境中如何正确的选择平均数和中位数,突破本节难点.) (五)归纳小结 收获新知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与困惑? 通过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把握本节课的核心——中位数的意义及应用. (六)联系实际,升华认识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3年4月16日发布的2012年世界人均GDP(美元)排名,得到2012年统计的185个国家的人均GDP的中位数为5678,中国的人均GDP的中位数为6076,请问中国处于什么水平?(GDP指在一国领土范围内,其居民无论国籍如何,只要符合本国常住居民定义,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价值的总和. 单位:美元) 011 美 国 49922 013 日 本 46736 021 德 国 41513 022 法 国 41141 023 英 国 38589 034 韩 国 23113 048 俄罗斯 14247 看到这组数据你有何感想? 通过对比,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鼓励学生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学习. (七)布置作业,反思提高 1.课本117页练习.(巩固中位数的意义和求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以小组为单位做一个市场调查,看看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比较关心哪些与数据有关的问题,并且进行思考,尝试解决. (社会实践活动巩固了学生的认识,沟通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鼓励学生带着知识走出课堂,带着问题回归课堂,为学生后续学习众数埋下了一颗富有生机的“种子”.) 四、板书设计 20.1.2 中位数 奇数个:中间位置的数 中位数 排序 集中趋势 偶数个:平均数(中间两个数) (分水岭) 不易受极端值的影响 这样的板书设计清楚地呈现了本节课的内容,体现了分类的数学思想.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着重体现以下六字:凤头、猪肚、豹尾. 凤头——课堂开始,直奔主题.以安全知识竞赛为背景创设问题情境直接引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渗透了统计的观念,分类和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猪肚——课堂例题、练习、作业的设置涉及了马拉松比赛、应聘、上网、老龄化社会等生活的方方面面,鼓励学生把问题请进来,把知识带出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豹尾——课堂最后,通过人均GDP的对比,使学生的知识和情感双重升华,既强调本节的重点,又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