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江和黄河复习理知识中十分重要。因此,为了更好地使学生把握好本节课的知识点和能力点,提高本节课的教学效率,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处理和安排教学的各环节,可达到预期的目标。一、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可以使地理课堂教学更具特色,耳目一新。优美动听的音乐,丰富多彩的画面、影像资料,动态的直观演示,大量色彩清晰的地图、数据、表格和图表及巩固练习题可整合到一起,不仅使教学进程简捷便利,而且有利于突破重点和难点,优化课堂教学,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求知欲伴着一曲激昂优美的“长江之歌”,一幅幅长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图
2、片展现在同学们的面前。接着一首高亢雄壮的“黄河曲”切入,又把同学们带到了黄河两岸,领略了黄河的自然、人文风光。这组长江、黄河主题片虽短短3分钟,激发了学生对长江、黄河知识探究的兴趣。2.跨越时空,动态直观演示,增强直观性和真实性在长江、黄河的正源、上中下游的划分、注入海洋、所流经的省区市及地形区的知识教学中,可采用学生读图,教师利用制作的地理课件,将长江、黄河流域图、流经地形区、省市区图动态直观演示,清晰、准确地再现了相关知识,由抽象变具体,使学生一目了然,突出了重点。在“长江治理的重点”环节教学中,我利用视频影像,播放了建国以来荆江大堤绝堤后的真实片段,短短1分多钟却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洪灾对长
3、江两岸人民生命和财产带来的威胁,更加明确长江治理的首要任务是防洪,防洪的重中之重是中游的荆江段。3扩大信息量和课堂容量在介绍长江、黄河对中国经济发展起到的作用时,我播放了长江、黄河对于中国历史及经济发展的影像资料片,通过影像及其解说,使学生感受到从古至今这两条大动对中国命运的影响,并将对今后中国的发展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产生深远的影响。三峡水利枢纽是我国正在建设的发电量居世界之最的水电站,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其著名工程的重要作用,我播放了有关三峡工程设计及作用的影像资料,并结合教师的补充说明,使同学们明确三峡工程在发电、防洪、航运等多项综合功能方面所发挥的效益,及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同时也
4、增强了同学们对祖国的自豪感。课堂的巩固训练环节,尤其在综合复习阶段非常重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出示训练题,可大大扩大训练容量和提高训练效果。可见,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形象、直观、快捷、高效等功能为优化课堂教学,突破重、难点及推进素质教育产生了重要的作用。长江黄河正源、上中下游划分、注入海洋氏度、流域面积6300千米、180万平方千米5500千米、70万平方千米流经地形区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中游平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流经的省、区、市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苏、沪11省区市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9省区所属温度带、
5、干湿地区亚热带、湿润地区暖温带、中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区主要支流水系汉江、雅砻江、嘉陵江、岷江、乌江、鄱阳湖水系、洞庭湖水系渭河、汾河主要水文特征流量大,汛期长,无结冰期,含沙量小,上中游水能资源丰富,通航里程长流量较小,含沙量大,冬季结冰,上中游水能资源丰富,下游为“地上河”重点开发项目上中游的水电,中下游的灌溉,航运(黄金水道)上中游的水电,兰州以下河段的灌溉。重点治理项目防洪,尤其中游荆江段泥沙淤积、洪水威胁、断流、凌汛、严重水污染、水浪费。著名工程三峡工程、葛洲坝小浪底、三门峡等本节关于“长江和黄河”知识的讲解、复习,主要采用比较法,通过比较法这种教学方式,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明确对河
6、流的认识应从以上几方面去把握;二是通过对比分析,可使学生认识到由于所在的区域位置及所流经的区域不同,使两条河流具备了不同的水文特征以及在利用和治理方面存在的异同。这种教学方法的设计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一种方法,一种学习知识的思路和方法。三、强化地理事物的区域位置,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区域性和综合性是地理学科的两大特点。在近几年的高考命题中,区域综合性试题一直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特别是在政、史、地三学科的综合试题中,往往也把区域综合性知识做为切入点出现。这就要求学生对于区域综合性知识把握的能力要强,在教学中须注重区域性和综合性两种能力的培养。在“长江和黄河”一节相关知识的学习
7、中,笔者准备了不同大小比例尺、不同区域范围的长江、黄河空白底图,在教学中把凡是涉及到必须落实的区域知识,无论是自然,还是人文,如:河流的正源、上中下游的划分,注入的海洋、流经的地形区、省市区、著名的水利工程(水电站)等,都要填绘到空白底图中,强化地理事物的区域位置。此外,为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两河流水文特征的比较中,可启发引导学生,利用已学过的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即南北方河流在流量、汛期、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的差异)来分析位于不同外流区域(北方黄河,南方长江)两条河流的水文特征。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很容易把两条河流的水文特征总结出来。接下
8、来,教师可继续启发引导,我们了解了两条河流的区域位置、流经的地形区及水文特征,那么这两条河流给人类带来的是利还是害呢?学生可能会说,既有利、又有害。那么就请学生来说河流的利与害的表现及如何化害为利,造福于人类,并自然引入新的问题。教学中,可结合相关内容,提出一些综合性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如,针对这几年黄河断流问题,可提出黄河为何断流?试分析原因?为什么称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而黄河为第二长河?为什么我国选择在长江三峡处建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意义何在?为什么黄河下游郑州以下河段没有支流?等等。让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并结合区域知识加以概括总结,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习惯和能力,然后教师再加以总结。实际上这些问题既立足于教材,又有些超越教材,同时也是当今社会的一些热点问题,也是同学们比较感兴趣的,扩大知识视野的问题。因此,值得教学中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