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级生物上册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教案2 苏教版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说明绿色植物在光下能够制造淀粉(重点、难点)。 2知道遇碘液变蓝是淀粉的特性。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 (1)预习本课实验操作内容。 (2)查询书籍、搜集有关知识,了解人所吃的物质主要来自于什么。 2教师准备 (1)根据课本准备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材料用具。 (2)把一棵天竺葵提前一昼夜放到黑暗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已基本上对光合作用有了大体的了解,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说明其产物。 二、探究过程 实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通过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来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说明:光合作用对人类的作用。生:预习实验的
2、操作步骤。 师: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共同合作、分析归纳。 问题:对叶片为什么要暗处理?对叶片为什么要遮光?怎样遮?遮光后为什么又照光?酒精脱色的目的是什么?脱到什么程度为止?滴加碘液应注意什么尸根据呈现的不同颜色能判断叶在光下制造的是什么物质吗?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在学生讨论时巡回指导,进行指点,最后小结。在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实际操作。 生:把课前暗处理过的天竺葵按教科书中的操作步骤实施。 师:实施过程中提醒学生每步应注意的事项。特别是酒精脱色一步的实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师生:讨论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对人类的作用。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实验过程得出:绿叫在光下制造出淀粉,同时说明要进行光合作用也离不开光。 作业 课下查找资料,我们所吃的哪些食物富含淀粉?它们是否直接或间接的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课后反思 本教案力求通过在学生了解有关的理论知识基础上再做实验,以便让学生有的放矢地去做,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认真培养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提高学生生物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