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章节内容分析:本章涉及了动物的运动、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社会行为三节内容。第一节动物的运动是以哺乳动物和人体为例,通过图解分析让学生认识动物产生运动的结构基础,这样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和接受动物产生运动的一般机理。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与第三节社会行为的内容编排改变了以往教材对动物各种行为的罗列叙述,而是提供分析和实验素材,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获取相关的知识和能力。本章设计的探究活动有观察与思考、模拟制作、资料分析和探究等,其中探究均为全程探究,但其活动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设计与完善实验的能力、实验动手能力。如在探究实验中设计了“讨论和完善计划”、
2、“制定计划”、“作出假设、设计实验”等活动项目,其目的是使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明确探究的思路,知道怎样去做?为什么这样做?本章探究实验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较高,包括饲养动物、设置对照实验装置、观察纪录等。而且实验需要的时间较长,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团结合作能力和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章节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说出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2、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3、尝试制定探究计划,设计探究实验的对照组和实验组,会选择并控制变量。4、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说出分工合
3、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二、过程与方法:1、 参与问题讨论,认同人类学习或自身学习的重要性。2、参加探究活动,培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3、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比观察四种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中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热爱自然和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 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2、 动物行为对其生存的影响,并认同人类学习或自身学习的重要性;3、 学生学习态度的引导和强化;探究实验的实施;动物的群体生活对个体及种族延续的意义。难点:1、 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2、 社会行为形成的本质和意义;3、 探究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实施。教学总课时数 4 节课时安排: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 1课时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课时 第三节 社会行为 1课时第二章单元复习 1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