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13章 生物的多样性—植物篇 明代栗园识板栗活动活动案例 北京课改版-北京课改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7612513 上传时间:2025-01-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13章 生物的多样性—植物篇 明代栗园识板栗活动活动案例 北京课改版-北京课改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13章 生物的多样性—植物篇 明代栗园识板栗活动活动案例 北京课改版-北京课改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13章 生物的多样性—植物篇 明代栗园识板栗活动活动案例 北京课改版-北京课改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13章 生物的多样性—植物篇 明代栗园识板栗活动活动案例 北京课改版-北京课改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13章 生物的多样性—植物篇 明代栗园识板栗活动活动案例 北京课改版-北京课改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明代栗园识板栗走进怀柔区西水峪明代栗园活动案例一、 基地资源分析(一) 基地资源概况西水峪自然风景区位于怀柔区九渡河镇,距北京城区65公里,是以奇而著称,融山川、碧水、古长城为一体的旅游休闲胜地。而这里的“三绝景”更是引人入胜,叹为观止:“一绝”是建于明永乐年间的长城盘旋于山脊之上,环绕在灏明湖畔,景色秀美壮观。“二绝”是湖水将长城自然断开,形成长城戏水、水没古城垣的奇特景观。“三绝”是明代板栗园,明代板栗园面积达上百亩,现有古树40余棵。园内棵棵古树盘根错节,形态各异,那巨龙戏珠之躯和撑掩苍天之冠,令人嘬舌赞不绝口。明代守城将士三分守边,七分垦种,他们辛勤劳动栽培了大明板栗,如此大面积的大明

2、栗园,虽饱经风霜,但仍根深叶茂。可谓京郊独一无二的人文奇观。有诗赞曰:古栗苍苍满坡生,历经风雨仍从容;不吝献出丰硕果颗粒饱满誉满城。(二) 基地资源与学生学习内容的关系生物课程标准中规定,学生需要获得关于生物学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并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和社会实际问题。并在学习中,形成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其中,生物多样性的知识是初中生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而植物种类属于生物多样性的内容,我们参观的古板栗园,通过对板栗树的了解,可以使学生更加清楚的学生绿色开花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三) 基地资源与学生学习、生活的关系西水峪风景区离我

3、们学校只有几公里的路程,开展活动比较便利。我校学生基本上都生活在农村,九渡河地区的板栗种植有一定的规模,大部分学生都有过捡拾板栗的经历,对板栗比较熟悉,开展的活动是他们所熟悉的内容,很所学生都有种大展身手的需要,所以活动比较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二、 教学目标分析(一)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活动,学生能够识别板栗植株并说出板栗各部分的结构特点2.通过活动,学生能够知道本地西水峪板栗的特点能力目标:1.通过活动,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板栗嫁接操作2.通过活动,提高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交流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更全面的了解家乡的特产,能够增强对

4、家乡的热爱之情。(二)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了解古栗树保存至今及空心树仍能开花结果的原因,2. 了解板栗树各结构的形态特征、本地板栗的特点3. 学习板栗的嫁接技术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如何克服困难、积极合作、有效地完成小组任务(三) 教学准备活动之前,通过师先行,教师先充分的对基地内的资源进行了解,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对各小组进行分工,布置任务。并对学生活动做要求,包括纪律、卫生、安全等方面的要求。三、 教学过程分析(一) 活动准备:活动前,通过对栗树园的先前了解,我首先问学生们对于栗树想知道那些方面的知识?学生的回答有:栗树每年开的花很多,为什么结的果却没有那么多呢?树已经空心了

5、,为什么还能开花结果呢?栗子到底是单子叶还是双子叶呢?栗树到底该如何嫁接呢?等等很多问题。通过对问题的梳理,以及统计哪些学生去过西水峪景区。我将学生分成了四个小组,各组安排一名小组长督促负责本小组任务的完成,每组布置不同的任务并打印成任务单,要求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记录:第一小组的任务是是:古栗园保存至今的原因是什么?空心树为什么还能开花结果?第二小组的任务是:观察板栗的花,分析板栗花属于什么花?思考为什么板栗结的果没有开的花那么多呢?第三小组的任务是:观察板栗的根茎叶及果实的形态结构特点,并分析板栗属于单子叶还是双子叶?第四小组的任务是:什么是嫁接?板栗的嫁接方法是什么?然后要求学生根据各组任务

6、可以先查找资料,为活动做好准备。并要求学生克服各种困难,努力完成本小组的任务,并要求活动完成后进行汇报总结。(二) 活动过程:1. 按照学校统一安排学生乘车到达指定位置,然后沿栈道步行至古板栗园,一路行走,学生有说有笑非常高兴。并在合适的位置全班集体合影留念。2. 到达古板栗园后,先集体进行参观。古老的板栗树形态各异,有的是空心的、有的是一枝已经死亡另一枝仍然活着、有的是一株树分成几杈的,学生们很是惊奇,有的学生跑过去几个人伸开胳膊拉起来想量一量树的茎有多粗,有的干脆将头伸进空心树看一看。有的数了数有多少颗古树。总之,学生们很是兴奋。3. 集体参观后,学生分小组按照先前布置好的任务开始进行活动

7、,我根据学生需要分组进行指导。第一小组在组长秦萌的带领下,主要观察空心树。他们小组将事先准备好的关于板栗的茎的结构图拿出来,只见他们在组长的带领下,有问有答,很快的就将空心树为什么仍然能够开花结果的问题解决了。对于古栗树为什么能保存至今的原因,他们小组各抒己见,进行讨论,然后将他们讨论的结果进行记录。第二小组在组长韩森的带领下,主要观察板栗的花,他们发现板栗的花有长的,有一堆的,很是惊奇,原来他们一直以为板栗的花都是长的。学生向我请教,我告诉他们,板栗花属于单性花。然后要求他们进行认真观察,并结合花的结构进行思考。只见他们在组长的带领下,七嘴八舌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将他们的讨论结果进行记录

8、。并将不太清楚的地方进行记录,准备回去后查找资料进行补充。第三小组在组长肖梦雨的带领下观察板栗的叶子等结构,他们结合生物多样性中关于植物中绿色开花植物结构对板栗的根茎叶与果实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板栗的形态结构特点进行了总结。第四小组的同学,在组长王迎傲的带领下,请教当地的老农关于板栗的嫁接方法,并用桑树苗进行嫁接操作练习。通过现场学习活动个小组都有不同承德的收获,带着任务参观他们都觉得收获很大。4. 各小组完成任务后,学生自由活动,他们分别找不同的景物进行合影留念,非常高兴。(三) 总结展示课1.教师先介绍活动情况:大家还记得5月30日我们大家在西水峪古代栗园活动吗?大家在老师的带领下

9、分成了四个小组,带着不同的任务对明代栗园进行了参观学习。并对明代栗园简单做一介绍:古代栗园的形成:在明代中期,朝廷在北方设立防线,不单大力修筑砖石长城,还投入巨大人力物力以广植树木而“构筑”了另一道“绿色长城”。皇帝敕命,于边外广植榆柳杂树以延塞马突袭之迅速,内边则开果园栗林以济饥寒之戍卒。介绍古栗园:景区内,明代板栗园面积上百亩,有古树40余棵,树龄均在五百年以上,虽饱经风霜,仍根深叶茂,硕果累累,令人称奇。栗园中有胸径达1米的十三棵,当地称为“十三太保”。其中一棵称为“栗树王”,树龄在600年以上,是栗园内的元老。它的胸径超过1.5米,粗大的树干裂为三瓣却又落地分为三株。2.各小组同学分别

10、进行汇报:第一小组汇报:古栗树保存至今,主要因为栗树属于“经济林”。无论是清初被圈入“旗地”还是今天,栗树作为一种经济效益很高的树种,所有者都不会轻易砍伐;又因为黄花镇一带的古栗树处于山间谷地,濒水而生光照足,才会在500多年以后的今天,叶茂依然。空心树还能开花结果的原因:树木是空心的,但它的木质部还有部分存在,因此它的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仍能通过导管运输上去,但空心的树容易受到风的摧毁,为了保证树的稳固,我们看都树的空心部分都被水泥填充了。但如果树皮被剥,则运输有机物的筛管被割断,叶子制造的有机物就不能被运输下来,根缺乏营养则树就有可能死亡。因此有经验的老农常说:树怕剥皮,不怕空心。第二小组

11、汇报:栗子花属于单性花:一朵花中雌蕊雄蕊都存在且发育良好的花叫两性花;而一朵花中只有雌蕊或者只有雄蕊的花叫单性花。板栗花属于单性花。只有雌蕊或雄蕊的花分别叫雌花或雄花,凡雌花或雄花同生于一株植物上的叫雌雄同株,分别着生的叫雌雄异株。板栗花属于雌雄同株。板栗的雄花序为葇荑花序,雌花生于雄花基部,常三朵簇生于具刺状的总苞内。并拿出了专门准备的栗子花进行展示讲解。第三小组汇报:学生介绍板栗的茎有形成层所以能逐年加粗。再介绍板栗的根属于直根系,这样的根能更好的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所以栗树可以长的很高大。再介绍栗树叶的形状。复习单双子叶的区别,从而判断板栗属于双子叶植物。板栗的介绍:学名:Castanea

12、 mollissima,别名:栗子、魁栗、毛栗 ; 壳斗科栗属。栗蓬:也称总苞、壳斗、球苞,有保护果实的作用。果实:果实为坚果,有中果及边果。果实外层为坚硬的果皮,故称坚果,果皮内有一层种皮,叫涩皮,涩皮包着的部分叫种仁,也叫果仁或栗仁。以及古板栗园的板栗特点介绍。此地栗树未经嫁接,属原生板栗,含糖量高、营养丰富、口感香甜糯软,在明、清时期作为贡品进贡朝廷,为栗中珍品。并提醒大家板栗虽好但不宜食用太多,生吃太多不易消化,熟吃太多容易滞气,所以大家在食用的时候要注意控制好数量。第四小组汇报:嫁接是植物的人工营养繁殖方法之一。即把一种植物的枝或芽,嫁接到另一种植物的茎或根上,使接在一起的两个部分长

13、成一个完整的植株。每年的4月中下旬是板栗嫁接的最佳时间。嫁接时所用的枝或芽称为接穗俗称码子,承受接穗的植株称砧木。并给全体学生放了一段他们准备的关于嫁接的视频3.教师进行总结:总结注意事项,栗蓬有刺,容易伤及皮肤,须注意安全,备好手套或夹子等物品;总结对待明代板栗树,为保护古树及安全,禁止攀爬栗树,禁止用力摇晃树干,禁止折断及拿竹竿、木棍等敲打树;并对学生的展示活动进行总结。四、 教学效果分析1. 通过有目的的走进明代板栗园,较好的完成了预定的实践目标,使学生了解了板栗的各部分结构的形态结构特点,并了解了板栗嫁接的方法。2. 实践活动过程严谨合理,活动效果明显,学生在活动中开心快乐,学习中有所

14、收获,通过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并学会了学以致用。活动后的展示课给学生提供了展示的平台,使学生在活动结束后有所成长。五、 教学反思(一)成绩与亮点1. 教学相长,通过这种活动不仅使学生有所成长,也使教师有所收获:在学科知识上有所进步,在教法上有更多的选择,在师生关系上更进一步,在职业成长上机会更多等。2. 这次大课堂实践活动,把教室搬到了生活当中去,突破了学校教育的局限性,选择了学生喜爱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与兴趣,使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如,实地观察、动手实践、请教老农等方式积极主动地建构科学概念,发展了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3. 本次活动采用任务驱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实践活动的积极

15、性,主动性,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的优势,使得预设的活动目标得以很好的完成。4. 这次活动采用的是分学科进行,在同一个资源点不同班级的学生在不同方面都有了收获,通过最后的总结展示课将各自的成果进行展示,使学生得以展示交流,并通过这一活动提高了学生的成就感。5. 通过对家乡资源的学习,提高了学生对家乡资源的认识,并增加了热爱家乡,服务家乡的意识。(二)问题与不足1.在展示课上,教师的角色定位没有把握好,仅仅是只做学生展示的旁观者,对一些课堂生成资源没有很好的进行引导。2.由于这种展示课是第一次采用,所以在展示课上学生明显的自信不足,没有明白自己的角色,参与课堂的主体意识明显的有所缺乏,今后应该多通过组织这样的课堂形式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生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