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免疫与计划免疫教案知识与技能: 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2、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过程与方法: 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实验法、讨论法、归纳法、谈话法等相结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计划免疫的意义。教学重点: 1、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教学难点: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教学过程:温故知新 复习上节的相关知识。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你知道器官移植吗?当一个人肾功能衰竭而急需肾移植时,医生是否可将任何一个健康人捐献的肾脏移植给病人呢?如果不能这样做,原因是什么呢?人体这种能识别自己和非己的功能是好还是坏呢?今天我们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二)自主学习(利用画、记、背、思
2、等方法自学课本内容, 并完成下列问题。) 1、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 、 和 。当病菌侵入人体内部时, 能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的部位,将病菌 、 、 。2、人类防御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是 。第二道防线是 ,上述两道防线是人类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 ,叫做 。第三道防线主要由 和 组成,这道防线是人体出生后建立起来的 ,叫做 。 (三)合作探究小组讨论,进一步理解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和联系(教师注意引导点拨) (四)精讲点拨 1、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它们具有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和杀菌作用,此外还有清扫异物作用。 第二道防线是由体液
3、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它们分别有溶解病菌和吞噬消化病原体的作用。 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其作用是吞噬病原体。 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是人生来就有的,因为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所以叫做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而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人出生以后才产生的,通常只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有免疫作用,因此叫特异性免疫(后天性免疫)。 2、抗体、抗原:抗原、抗体与吞噬细胞之间的关系:抗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促进了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 刺激 产生即: 抗原-淋巴细胞-抗体 结合,促进吞噬作用(五) 免疫的功能与艾滋病(六) 课堂小结 1、人体的三道防线: 2、抗体、抗原:板书设计 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一、人体的三道防线1、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2、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3、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二、抗原与抗体 三、免疫的功能四、计划免疫五、艾滋病 备注:复习旧知导入讲述法提问法联系实际多媒体展示图片展示播放教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