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可能性和概率【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在上面2节的基础上,提出了概率的意义及可能性大小是可确定的(即能计算概率的大小)只要求学生会用列举法,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2、运用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概率的意义及计算难点:概率的意义【教学准备】骰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老师拿出一个骰了问:抛掷一枚均匀的骰子,当骰子停止运动后,朝上一面的数是偶数的可能性与朝上一面的数是1的可能性哪一个大?(学生可能会回答:偶数的可能性大)教师再提问大多少呢?(让学生试验几次)(说明:通过游戏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为本节课的落实起到关键作用。)二、探求新知根据以上试验让学生分析:朝上一面数总共有几种可能性?(学生可能会回答:1、2、3、4、5、6,共6种结果)是偶数又共有几种可能?(3种)而1只有一种可能,即偶数的可能性6份占3份()而1的可能性6份占1份()。教师直接给出朝上一面的一枚为偶数和朝上一面数为1的两个事件的概率的定义。朝上一面的数是偶数的概率P=;朝上一面的数是1的概率P=延伸:对于情景中的问题:朝上一面的数是奇数的概率又是多少?(P=)朝上一面的数是正数的概率又是多少?(P=)朝上一面的数是负数的概率又是多少?(P=)(说明:把抽象而复杂的概率概念简单化、具体化,再让学生从较低、较具体的
3、层次上理解概率的意义,并学会计算。)三、体会概率的意义,理解概率的计算方法问题:上面问题中所表示出的概率的分子、分母分别代表什么?(用语言概括,老师加以引导,完善)从而得到概率的意义及计算公式。教师板书:在数学上,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也称为事件发生的概率。P(事件A)=(说明:从上面具体的例子,将其一般化,理解概率的意义,让学生理解:从特殊到一般是解决问题较好的途径之一。)强调:计算一个事件的概率需分两步走: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总数,在总数中数出此事件发生的可能的结果总数。(说明:体现了问题的可操作性。)问题1:以上的问题中“朝上一面的数是偶数、奇数、1、正数、负数”分别是什么事件?问题2:
4、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不确定事件(随机事件)的概率又是怎么样的?练习1:教科书81页,课内练习,要求学生不仅能讲结果,还需说出:所有可能的结果总数及事件发生的可能的结果总数。(说明:将知识归纳、总结使之体系化,是学习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充分体现了知识的系统性、连续性。)四、应用、深化例题教学:例1教科书81页:例2指导学生列出所有可能结果总数(列表或列树状图)(说明:充分展现问题解决的过程、方法,不只是刻求结果。)练习2:教科书82页,课内练习六、作业教科书:作业题A组、B组【设计思路】体现现实性原则:以“骰子”为切入点,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了强烈兴趣。体现过程性原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拓展”的模式。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原则:从骰子特殊事例出发,计算各事件的概率,然后再将分子、分母一般化,从而得到了概率的意义及计算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