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是湘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第三节教学内容,主要由“江海交汇之地”、“我国最大地城市群”、“水乡地文化特色与旅游”等三部分组成。下面本人就本节课的教学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教法方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环节来进行探讨。一、课程标准依据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区域产业的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二、说教材本节教材包括“农产品生产基地”和“重工业基地”两部分内容。本教材在“农产品生产基地”这部分内容中,安排了一组“前活动”,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知识来建构新知识,了解东北地区的主要农产
2、品和农作物,通过读图了解农作物的主要分布地区。教材安排3个段落的正文内容,扼要介绍了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概况和主要农作物的生产及分布情况。在“重工业基地”这部分内容中,教材同样安排了一组“前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东北地区矿产资源与主要工业中心分布”图,来了解东北地区重要的矿产资源和主要工业部门,在此基础上归纳出东北地区工业布局与工业结构的特点。教材安排了2个段落的正文内容,扼要介绍了东北地区重工业的发展情况,以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战略的地理背景和主要措施。为呼应正文内容,教材安排了“辽中南工业基地”、“东北工业基地的战略转型”2则“阅读”材料,这2则“阅读”材料是正文内容的延伸和拓展。最
3、后,教材安排了一组“活动”,通过对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措施的讨论,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战略的地理背景及其重要意义。“东北工业基地的战略转型”这则“阅读”材料,为“活动”第1题作了知识铺垫。本组“活动”第2题,以乡土地理为综合性学习载体,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区域地理中有关位置与分布知识的学习方法,进而形成相关的地理技能。三、说学情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初步运用地图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格外注意激发学生读图的兴趣,让学生主动读图,充分发挥地图的作用。通过情境创设、互动问答、同伴互助等,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同时可通过分析材料和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得出解
4、决问题的办法,真正做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于本区域的农作物的生长条件学生在以前都有所掌握,而东北地区的矿产资源在北方地区的学习中已经了解。因此本节课的两个大的知识点农业和工业状况及特色的学习没必要教师大面积的讲授,只要做好引导,让学生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即可解决。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从社会生活、生产及报刊、网络、媒体等多方面获取学习资料的习惯和能力。本节教学中有关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存在的问题及振兴措施需要师生共同搜集资料,在课堂、课外做好拓展补充工作。四、说教学目标基于上述教材特点的分析和学生学情,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结合图文资料,说出东北平原是我国最重要的农
5、业区和商品粮基地;指出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甜菜基地;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玉米生产带和大豆生产基地,也是我国春小麦的主要生产基地。 2.会用资料分析东北地区粮食总产量、人均售粮高的主要原因。 3.通过回忆上节的东北地区自然环境,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限制因素。 4.能用实例说明东北地区丰富的煤、石油、铁等矿产资源,发达的水陆交通和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5.根据近年来东北地区工业出现的问题,理解当地工业发展的方向和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东北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知道农业的发展和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2.分小组讨论实现东北地区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 3.收集家
6、乡的地形图、城镇分布图、工农业布局图及相关资料,运用本章学习方法,描述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点、产业分布及特点。(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东北富饶的黑土地和发达的工农业,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意识。2.通过对制约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出现的问题的分析,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点,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五、说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东北地区主要的农作物和工业城市。突破方法:图片展示、产品调查,了解东北地区发达的农业和重工业。确立依据:东北地区主要的农作物和工业城市是新课程标准“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区域产业的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具体目标
7、的落实。(二)教学难点目前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业发展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突破方法:通过介绍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发展的实例,使学生认识到高新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从而理解东北地区应该摆脱单纯依靠资源发展工业的做法。 确立依据:通过掌握区域经济特色分析方法,引导学生从开发历史、资源、市场、国家政策等方面找出解决具体问题的思路。六、说教法、学法 (一)教 法1.读图析图法。指导学生对各类图片、地图进行阅读,分类、归纳、整理、总结,从而获得知识。2.小组探究法。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相关资料,课堂以小组为单位,指导学生合作探究,在探究中获得知识。 3.讲授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对一些初中生难以理解的生态、经济
8、问题,教师要精心准备,认真讲解,加深学生理解、记忆。(二)学 法以小组为单位,发挥团体合作的优势,在读图读图,积极思考和讨论,深入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通过网络、报刊等方式收集东北地区产业的相关资料,进一步拓展课堂知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七、说教学流程话题导入:多媒体展示学生感兴趣的图片,如东北平原收割小麦和鞍山钢铁公司生产车间的视频画面,来营造教学情境,再顺势切入课题。 鞍钢集团 东北平原的小麦【设计意图】多媒体展示,全方位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很快引入新课 学习中。 讲授新课: 一、农产品生产基地 提问:我国三大平原中,面积最大是哪一个,以什么土壤为
9、主? 学生:东北平原,以黑土为主。 教师:东北平原由哪三部分组成。 学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 课件展示:东北地区主要粮食分布图和东北地区主要经济作物分布图。 【学生活动】1组织学生完成P.36“活动”第1题和第2题第1问。2出示 图6-28“东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分布”、图6-29“东北地区地形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活动。(1)说一说东北地区有哪些主要粮食作物。 (2)归纳图中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规律。(3)图中小麦属于冬小麦,还是春小麦?说出你的判断理由。3出示“东北地区主要经济作物分布”、“东北地区地形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活动。(1)说一说东北地区有哪些主要经济作物。 (2)
10、归纳图中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规律。4引导学生阅读教材37页中的“黑土地”材料,了解东北地区的土地资源状况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教师讲述时,应强调东北地区在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要密切关注黑土流失的问题,注重保持水土,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走出一条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并介绍新中国成立前后农作物种植品种的变化情况:历史上东北地区以盛产大豆、高粱、谷子著称,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农田基本建设的改善,高粱和谷子逐渐被玉米、水稻、春小麦所取代。5联系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归纳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温和湿润,农业生产条件较好。)6归纳东北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及其分布特点。(1)粮食作物:玉米、水稻
11、、春小麦和大豆。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其中玉米以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相对集中。(2)经济作物:甜菜、花生、亚麻。黑龙江是中国的甜菜生产区之一,甜菜生产集中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教师讲述:这里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其中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是最大的甜菜产地,这里还是我国的大豆主产区。【设计意图】本节教材内容相对简单,但设计较多的知识点。教师如果以讲授为主,涉及方方面面的知识很费劲,也没有必要。根据目前新课程理念下的高效课堂的要求,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在课堂活动中掌握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能力。这一环节的“学生活动”较好地体现了这一要求。学生阅读:教材37页黑土地 教师:回忆
12、前面学过的自然环境,结合课本第3页内容,分析这里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学生互动:阅读教材,讨论,补充有利条件。 教师点评:教材已经从地形、气候和人口方面给出了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我们从耕地面积方面来补充,这里耕地广阔,有利于实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能够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教师补充:三江平原是我国后备土地的主要储存地区,这里有大面积的湿地资源,对我国的气候条件和生态保护都有重要作用,被称为“地球之肾”。 学生活动:完成教材38页学生活动填表 教师:表中数据说明了说明问题? 学生: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为全国的粮食生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设计意图】教学中注重设计切合教学实际的“学生活动
13、”的同时,注重教材“活动”的作用。教材38页的“填表活动”的完成,强化了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 二、重工业基地 过渡:东北平原不但具有发达的农业,工业也很发达,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这里的工业情况。 多媒体展示“长春汽车制造厂生产视频”。 介绍:这是我国第一家汽车制造厂,被称为“一汽”,东北地区还有著名的沈阳机床厂、大连的造船厂等。 提问:这些工业属于哪一类? 学 生:重工业。 引导:读教材38页图6-36“东北地区矿产资源与主要工业中心分布”,分析辽中南成为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的原因。 学生互动:分组讨论,教师提示(资源和交通)。 学 生:工业基础好,开发早;丰富的矿产资源;丰富的能源资源;发达的水
14、陆交通。 师生总结:这里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其中大庆是我国最大的油田,鞍山和本溪是著名的铁矿,鹤岗和鸡西是著名的煤矿,这些为发展工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料;这里的铁路运输发达,有京哈线联系内地,滨洲线和滨绥线联系国外,临近渤海,海陆交通便利。东北地区重工业发达,辽中南工业基地是我国四大工业基地之一。 学生活动:找出本区主要的工业城市(沈阳、长春、哈尔滨、大连)。 转折:近几年来,这里的工业发展遇到了很多新的问题,同学们读教材,看看工业发展中出现了哪些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找出问题。分组以“我为东北献良策”为主题开展活动,人人献计献策。 小组展示: 甲组: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乙组:保护好湿
15、地 丙组: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 丁组:吸引外资、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的步伐 教师点评:大家的发言都很好。2003年国家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号召,这里改革的关键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搞好环境保护调整产业结构,摆脱单纯依赖资源的发展模式。【设计意图】这部分活动的开展,学生互动性强。但教师做到了适时点拨总结。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的要求,达到教学中师生和谐有机的配合,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佳有效化。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东北地区的农业和工业的概况,知道这里农业产品丰富,工业发展迅速,但是也都遇到了发展的问题,只有认真分析问题,提出相应措施,才能更好地发展。八、说板书设计第三节 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 商品粮基地:春小麦、大豆、玉米、水稻、甜菜农产品生产基地 农作物的分布 发展优势:资源(煤、铁、石油丰富;交通便利) 重工业基地 辽中南工业基地:沈阳、大连、哈尔滨、长春 存在的问题及措施:九、说教学反思本节内容为知识学习和能力综合提高的内容,在学习东北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和工业发展的时候,学生学习比较容易接受,但是在分析工业发展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时,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可见学生的联系实际问题能力较弱。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多布置一些实际的,以调查、解决问题为主的拓展性作业,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