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自然界的水循环课堂教学设计表.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7607823 上传时间:2025-01-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界的水循环课堂教学设计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自然界的水循环课堂教学设计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堂教学设计表 课程名称《自然界的水循环》设计者 乔卫科 单位(学校)安阳市实验中学 授课班级高一2班 章节名称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学时 1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本节(课)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运用图3.1“水圈的构成”认识水圈的构成 2)能运用图3.2“陆地上的水体及相互关系”思考分析陆地各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  3)能绘出水循环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4)运用水循环原理,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地理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读图、分析、绘图、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学习活动去学习知识达成学习目标。 1)读图分析:读教材中图3.1和图3.2,了解水圈的构成并学会分析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2)归纳创造:参考教材的“水循环示意图”,绘制水循环示意简图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地理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 树立保护与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意识,培养正确的人地关系观念。 学生特征 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了“水资源”的初步知识,在必修1第一章已掌握了水圈的有关知识,对本课题已有一定生活体验,而且具备一定的读图和分析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但学生仍局限于感性认识,难以自主实现地理规律原理与个人经验的结合,对概念、理论的归纳能力较弱。因此,教师可以采用适当的方法给予辅助和引导,启发学生自主完成新知的建构。 学 习 目 标 描 述 知识点 编 号 学习 目标 具 体 描 述 语 句 3.1.1 水圈构成 了解水圈的水体形态和分布。 3.1.2 陆地水体相互补给关系 掌握水体之间相互补给关系规律。 3.1.3 水循环的过程 理解水循环的主要动力、能绘制水循环过程图并说出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和类型。 3.1.4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能举例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3.1.5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举例说明人类说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并懂得遵循水循环规律、利用水循环规律。 项 目 内 容 解 决 措 施 教学重点 绘制水循环的过程图、说出水循环的环节 播放视频、问题探究、小组讨论,展示图片 教学难点 理解水循环的地理 案例分析、播放动画、问题探究 教学媒体(资源)的选择 知识点 编 号 学习 目标 媒体 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 作用 使用 方式 所 得 结 论 占用 时间 媒体 来源 导课 设问激发学习兴趣 文本、图片、视频 山西水污染影响安阳饮水安全。 B G 2 网络 3.1.1 了解水圈构成 文本、图片 水圈中各种水体的形态和分布 J F 水圈构成 淡水资源十分有限 3 教材 3.1.2 知道陆地水体相互补给关系 文本、图片、动画 陆地水体互相补给关系图 河流水和地下水相互补给关系动画 E C 陆地水体相互补给关系及规律 5 教材 自制 3.1.3 绘制水循环过程图 视频 文本 图片 水循环过程视频 水循环示意图 E F 水循环的类型、过程、动力 10 教材 网络 自制 3.1.4 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文本 图片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系列图片 H F 水循环深刻影响全球地理环境(更新水体、缓解热量收支平衡、联系海陆、塑造地表形态) 8 教材 网络 自制 3.1.5 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文本、图片 城市内涝图片 黄河断流图 B B 人类活动会影响水循环、对径流影响最大 7 教材 网络 自制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 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J.自定义。 板 书 设 计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结 构 的 设 计 开 始 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结构: 设问导入 课件 课件1-3 山西苯酚泄露污染安阳水源 激趣导入: 1、 读图文并归纳水圈构成 2、 读图3.2思考后回答 3、读ppt图,讨论后回答 课件 课件4-11 1、水圈构成图 2、陆地水体补给关系图 3、河水与地下 水、湖水补给动画 4、黄河地上河示意图 一. 相互联系的水体: 1、 引导学生读3.1水圈构成图,提问水圈构成。 2、 引导学生读图3.2后思考陆地水体相互补给关系 1.归纳水圈构成,人类利用的主要水体。 2.总结河流与其他水体补给关系规律。 3.利用李白诗句过渡。 4、观看水循环视频 5、读图3.3水循环过程图和文字总结水循环的类型、环节。 6、合作绘制水循环过程简图并结合绘图说出水循环过程。 7、思考水循环过程中的能量转换。 二. 水循环的过程: 3、 播放水循环介绍视频 4、 引导学生读图3.3和文字后说出水循环领域和环节 5、 引导引导学生自制水循环过图 6引导学生思考水循环过程中动力和能量转换。 课 课件11-15 5、水循环视频 6、水循环过程图和文字 7、黄河流域图和水电站图 4、总结水循环类型、主要环节。 5、 点评学生绘制水循环过程图,补充各环节水量数据。 三.水循环的意义: 8、读图系列图,阅读教材p56文字后分组讨论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9、展示小组结论。 7、展示PPT系列图片; 8、引导读图并阅读教材总结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课件 课件16-19 8、黄河流域水电站图 9、干旱的沙漠和多雨的江南对比图 10、黄河流域地貌图 11、水自诉文本 7、 总结水循环类型、主要环节。 8、 点评学生绘制水循环过程图,水量数据。 四.人类活动影响水循环 10、小组讨论后展示。 9、展示“到安阳看海”图片并提问。 10、引导学生举出人类活动待会水循环的影响 课件 课件20-21 12、安阳市城市内涝图 13、影响水循 环的人类活动图 9点评学生作答,总结:人类应该遵循水循环原理,合理利用水循环。 结束 形 成 性 练 习 知识点 编 号 学习 目标 练 习 题 目 内 容 3.1.1 了解水圈构成 1、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主要储存在 ( ) A.大江大河 B.地下含水层 C.南北两极地区 D.高山高原地区 2、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储量所占比重,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 ) A.海洋水、冰川、地下淡水、湖泊淡水 B.海洋水、河水、冰川、地下淡水 C.海洋水、河水、湖泊淡水、大气水 D.大气水、土壤水、沼泽水、生物水 下图是“某河流一观测站测得的不同年份两条全年流量曲线图”。读图,完成3~5题。 3、该河流最主要的补给类型是 A. 降水 B. 湖泊水 C. 地下水 D. 冰川积雪融水 4、 该河流若在我国,可能位于 A. 西北地区 B. 东北地区 C. 华北地区 D. 东南地区 5、①流量曲线明显有别于②流量曲线,下列有关测得年份及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①早于② 观测站上游修建了水坝 B. ①早于② 流域内大面积植树造林 C. ①晚于② 观测站上游修建了水坝 D. ①晚于② 流域内开荒种田面积扩大 3.1.2 知道陆地水体相互补给关系 下图是三种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关系图。读图完成6~8题。 6、甲代表的水体是(  ) A.雨水 B.沼泽水 C.冰川融水 D.地下水 7、箭头a代表的现象一般发生在(  ) A.1~2月 B.3~4月 C.6~7月 D.11~12月 8、近年来,鄱阳湖区实行退耕还湖,由此导致的箭头a、b流量的变化趋势是(  ) A.a、b都变小 B.a、b都不变 C.a在丰水期变小 D.b在枯水期变大 3.1.3 绘制水循环过程图 2009年8月27日特大台风“莫拉克”袭击了台湾、福建等地,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的威胁。据此完成9~10题。 9、未登陆的台风参与了水循环的哪一种类型(  ) A.海上内循环 B.陆地内循环 C.海陆间循环 D.不能确定 10、“莫拉克”登陆属于水循环哪一个环节(  ) 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径流 11、下列地理现象中,参与海陆间水循环的是( ) A.新疆罗布泊的湖水蒸发 B.新疆的坎儿井,引地下水灌溉 C.天山汇入南疆的冰雪溶水 D.唐古拉山的冰雪溶水 12、参与水体循环数量最大水循环的是( ) A.海陆间大循环 B. 陆地循环 C.海洋循环 D.生物循环 16、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内容 (1)写出以下字母所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名称:A__________;B____________。 (2)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________循环。 (4)该图所表示的水循环类型有___种 3.1.4 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3、关于水循环地理意义的正确叙述是 A.使陆地水资源不断更新 B.使水呈三态变化 C.加速了冰川的融化 D.使海平面上升 3.1.5 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2014年9月9日是为西部干旱缺水地区募集用于修建水窖所需善款的“母亲水窖•爱心信用卡”在全国推出六周年的日子。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 “母亲水窖”是重点帮助西部地区老百姓摆脱严重缺水带来的贫困和落后的工程,人们在地下修建的蓄积雨水的容器,被称为水窖。该工程可缓解水资源的 A. 空间分布不均 B. 时间分配不均 C. 地区利用不平衡 D. 循环利用率低 15、 修建“母亲水窖”,主要对水循环施加影响的环节有 A. 蒸发和降水 B. 降水和地表径流 C. 地表径流和下渗 D. 蒸腾和大气输送 17、 (探究创新题)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 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地下水,主要来自呈扇形分布于山前平原地带或山间盆地的冲积物中,冲积扇上部是良好供水源地。但是,在某些地区,冲积扇上部是大片的砾石戈壁,而下部能利用的地段,土壤往往产生严重的盐渍化现象。我国劳动人民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早在2 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创建了一种特殊的引水工程——坎儿井。如下图所示,坎儿井由地下的暗渠和地面上的竖井、明渠、蓄水池组成。竖井是开挖地下暗渠的通道,暗渠与地下水流向斜交,上游挖至地下含水层中,渗溢出来的地下水顺着暗渠沿坡流出地面,明渠将暗渠流出的地下水引入蓄水池,蓄水池起了调蓄灌溉水量的作用。 (1)坎儿井所在地区的水循环类型为________,该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哪些?(4分) (2)坎儿井的水源主要来自________,最大水量出现在________季,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3)坎儿井开挖暗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蓄水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4分) (4)作为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儿井为何采取地下输水的方式?(4分) (5)坎儿井发挥的重要作用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4分) 形 成 性 评 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地球水圈的构成和陆地水体间的相互补给关系、大部分同学可以利用水循环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对于水循环过程具体表述的准确性有待提高;基本理解了水循环对于地理环境的深刻而广泛的影响,通过案例的学习,知道了人类活动对水循环正反两方面的影响,能够用水循环的原理来解释和解决部分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教 学 反 思 本节课中,从提出问题到圆满解决,教师通过语言启发、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地理知识,灵活地运用到水循环规律的认识中,使学生的思维活动逐步深化,既掌握了知识,也学会了对复杂地理现象的分析研究方法,达到了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创新。在此过程中,老师只是引导者,多媒体演示只是提供信息的手段,从而,使课堂成为学生愉快的探索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