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论中美贸易摩擦的表现、成因及其对策.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7607811 上传时间:2025-01-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中美贸易摩擦的表现、成因及其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论中美贸易摩擦的表现、成因及其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中美贸易摩擦的表现、成因及其对策 论中美贸易摩擦的表现、成因及其对策 摘要: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美之间的贸易迅速增大,同时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也不断的加剧。如何正确化解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已成为中国外贸和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重大课题,同时对解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摩擦也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分别从中美两方分析产生贸易摩擦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此来提高我国的贸易竞争力,努力使贸易摩擦对我国经贸方面的负面影响减弱到最低的限度。 关键词:中美贸易;贸易摩擦;原因;解决对策 The research on the performance, cause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Sino-U.S. trade friction Abstract: With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 economy, the China-U.S. trade has increased rapidly, while the trade fric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 also continues to grow. How to properly resolve the China-U.S. trade frictions has become a major issue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meanwhile it has very important value to solve the trade frictions between the world’s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This paper respectively from two square to analyses the causes of the trade frictions produce, then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 so as to enhance China’s competiveness , and strive to minimize trade friction’ s negative influence on China trade aspects . Keywords: Sino-U.S. trade ; trade friction ; cause ; countermeasures 引言 中美两国自1979年1月1日建交至今,已有三十多年。同一时期,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进程,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中美经贸合作的规模不断扩大,两国贸易保持着稳定健康的发展,贸易额从1979年的24.51亿美元,发展到2008年的3337.4亿美元。目前,中美两国已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国是中国的第二大出口市场和第五大进口来源地,中国是美国的第三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一、 中美贸易摩擦的表现 (一)贸易摩擦的概念 贸易摩擦是指在国际贸易中,国与国之间在进行贸易往来的过程中,在贸易平衡上所产生的摩擦。它一般是一国的持续顺差,另一国的逆差,或一国的贸易活动触及或伤害了另一国的产业。 (二)中美贸易摩擦的表现 自2001年底加入WTO以来,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排名以每年上升一个名次的速度持续攀升,2006年外贸顺差创下1774.7亿美元的历史新高,比上年增长74%。而当年,中国对美国享有的贸易顺差接近1443亿美元,美国成为中国最大出口市场和顺差来源地。因此在分析世界经济结构变化的模式时,“中国因素”被越来越多地提及,与此同时由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以及贸易顺差不断加大而引发的中国与其他国家、特别是与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问题,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以下是中美贸易摩擦的几种具体表现。 1.贸易失衡问题 中美贸易统计也许存在一些小差异,但贸易失衡迅速扩大是不争的事实。据统计,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成为仅次于日本对美贸易的顺差国,进入21世纪后,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了最大的的贸易顺差国。美国将中美之间这种贸易失衡视为“中美经贸关系中的头等问题”,甚至有人想把这种问题政治化。2001年中国入世后,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较之前增长了一倍多,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也随着增加了。 2.反倾销问题 迄今为止美国已对中国产品实施了一百多项的反倾销调查,也是世界上对华反倾销起诉最多的国家。美国对华的反倾销不仅次数最多,而且金额也较大。据统计表明,美国对中国的反倾销措施特点非常显著,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1)中国是美国实施反倾销措施最多的国家,比位居第2的日本多70%以上。(2)以反倾销案件中唯一被调查国家这一指标看,无论以案件总数还是所占比例衡量,中国均为首位。(3)美国对中国征收了最高的反倾销税,美国对中国征收的平均反倾销税率为127%。这些特点着实地反映了美国对中国产品的贸易歧视。 3.人民币汇率问题 自2002年底以来,国际上掀起了一场促使人民币升值的国际风波。这场风波不仅引发了国内外学界、政界的广泛讨论,而且也已演变成中国与美日等国的经济摩擦,成为了干扰正常的中美经贸关系的一大问题。在这场风波中,中国政府受到的促使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不断加大,而美国正是这场风波的主导者。 2006年3月,一个关于对华征收27.5%惩罚性关税的议案刚宣布推迟表决,美参议院又抛出更具操作性的新议案,要求中国采取与“国际贸易体系相符”的货币政策,并获得布什政府支持。2006年以来,美国更是积极利用国际机构和多边场合增加对华压力,催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加强监督新兴市场国家的汇率制度,推动七国财长会议点名要求中国增加汇率灵活性。2006年,中国出台一系列继续改革的措施,人民币汇率对市场反应更加明显,贸易加权汇率比去年同期上升10%。实际上,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失衡关系不大。据牛津经济预测机构预测,即使人民币升值25%,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总额也最多下降2%。 4.知识产权问题 美国是一个十分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的国家,原因是美国认为其经济的发展对知识产权有着很大的依赖性。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最多的专利,技术是美国许多行业最大的竞争优势,因此知识产权保护也是美国政府和公司最关注的问题,版权产业在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中具有重要地位。自中美正式建交以来,美国以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为由,几次以贸易制裁相威胁,最终通过双方的认真谈判才使得贸易纠纷平息下来。 依据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节规定,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可以对进口贸易中的不公平行为发起调查并采取制裁措施。此类调查一般称为337调查。中国则是美国337调查的主要对象。中国入世以后,美国对华337调查增长迅速。2009年,美国发起该项调查33起,其中涉华15起,占比例的48.4%。中国已成为该项调查的最大受害国。 二、 中美贸易摩擦的形成的原因 (一)美方原因 1.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具有明显的两面性,即在出口贸易上推行自由化原则,在进口贸易上则坚持贸易保护主义,要求实行所谓的“公平贸易”。在这种政策的引导下,只要美国经济衰退或者美国国内产业竞争力下降,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就会抬头,从而引发美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受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的经济连续下滑,失业率上升。虽然国内经济已出现好转的迹象,但经济复苏的前景依然充满着不确定性。而中国在入世后,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贸易大国。在这种情形下,美国国内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理所当然的,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棒就不断的砸向了中国,而中国就成为了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者。如2002年的钢铁保障措施影响了中国每年3.7亿美元的钢铁出口;2003年对中国的彩电、家具、纺织品等商品实施反倾销调查或特保措施;2009年奥巴马政府对华实施的“中国轮胎特保案”等,都是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典型表现。 2.美国霸权主义的维持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日益强大,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影响力和发言权不断增强,并成为左右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而中国的社会制度,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及“非西方文明”的特质决定在其强大后必然会与美国的全球利益发生冲突。因此,从全球战略考虑,美国并不希望看到一个日益强大的中国出现,并且希望永远维持世界经济的单极状态。美国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势必在全球推行霸权主义政策,既不愿意放弃中国市场,同时又惧怕中国的强大威胁到美国的全球利益。因此,美国对华采取既合作又打压的政策,在国际政治、经济、贸易等领域不断给中国设置各种障碍,试图阻碍中国发展,遏制和延缓中国的崛起。在这种政策下,中美贸易摩擦是不可避免的。 3.美国对华的贸易歧视政策 美国在对中国进行贸易制裁时往往具有歧视性,主要体现在“非市场经济国家”运用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市场经济体制也已基本形成并逐渐趋于完善,然而仍有许多国家将我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时,根据中美协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15年内美国仍可以视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根据世贸组织的《反倾销协议》,对于从非市场经济国家进口的产品实施反倾销调查时,用其国内价格进行比较可能是不适当的,而用替代国类似产品国内价格来比较。该替代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应当与该“非市场经济国家”相当。但在实践中,美国常选择经济发展水平比我国高出数倍的国家,甚至是发达国家作为替代国。这就导致了确定我国出口产品是否存在倾销行为时的价格标准过高,裁定的倾销幅度过大,征收的反倾销税税率过高。如2003年美国对华的“反倾销”调查力度,对中国的彩电、家具、纺织品等商品进行反倾销调查或者实行配额限制,这是美国对华实行歧视性贸易政策的典型表现,也是引发中美贸易摩擦不断的重要原因。 4.其他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持续增强。美国作为世界经济强国,担心中国经济的日益强大会导致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的动摇,因而制造所谓“中国威胁论”和“遏制中国论”;同时经常将贸易问题政治化,如对人民币汇率问题横加干涉,又如将贸易问题与人权问题、政治问题挂钩,力图用贸易迫使中方在政治问题和许多原则上对美国妥协。在制定贸易政策的时候,并不是把社会福利的最大化作为目标,而更多的是考虑政治利益等诸多因素。 中美贸易摩擦也与美国国内的政治需要及政治局势有关。在历届总统选战中,美国政客们经常为了自身利益集团的需要,在对华的政策问题上做文章。如为了获得产业阶层的选票,而找各种借口对中国的贸易发展制造障碍,挑起贸易争端等。 (二)中方原因 1.中国对美国的贸易依存度过大 外贸依存度是反映一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的一个指标,中国的外贸依存度由1978年的10%提高到了1990年的30%,到了2007年已经超过了70%。这个数据表明中国经济开放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外贸依存度的提高也带来了一此风险和问题。这也深刻地体现在中美贸易上。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中美两国经济依存是严重不对等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中国部分产业与产品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较高,如 2005年,中国出口的玩具娃娃占美国该类产品进口总额的88%,鞋类占64%,软面箱包、手提包占51%。第二,中美贸易在双边出口总额中所占的份额不对称,近几年来,中国对美国出口占中国总出口额的20%左右。正是由于中国对美国的经济依赖程度过高,所以面对美国挑起的贸易争端,大多数情况下只能被动应对,有时甚至不得不接受对自己不利的安排。 2.中国国内需求不足 中国国内需求不足,拖累了进口的增长,扩大了贸易顺差。而且内需不足使得国内企业产生了过剩生产力,增加了出口的压力。由于受到中国传统的消费观念和储蓄习惯的影响,再加上中国的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够完善,大众的消费潜能力没能很好的发挥出来,人们在未来(尤其是年老后),在没有保障的情况下,不愿也不敢增加当下的消费,更多的是选择储蓄。中国居高不下的储蓄率正说明了这一点,储蓄过高,消费明显的不足。而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中国出口迅猛增大,但由于内需的不足,进口增长明显滞后,就使得中国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不可避免的发生高频率的贸易摩擦。 3.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 根据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两国进行国际贸易的原因在于生产某种产品具有相对优势。我国劳动力充足,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优势。这就决定了中国出口产品基本上是资源性产品、劳动密集型的制成品和半制成品。在对美国的出口产品中,纺织品、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占据了绝对的比重。这些产业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存在较强的替代性,供给缺乏弹性,加上美国的该类产业处于比较劣势,此类产业大量的出口给美国产生巨大冲击,在就业、产业联系效应,结构调整和退出障碍等综合压力作用下,使美国频繁对我国的出口产品发动反倾销。由此引发了更多的贸易摩擦。 4.中国企业的自身和政府的一些不当做法 在中国,许多企业存在着“薄利多销”的传统理念,外加我国政府长期对外贸企业进行的出口补贴,使得不少企业为了扩大国外市场,对产品定价过低。企业习惯于利用价格战术一窝蜂地降价。相互的竟价不但使得获利空间下降,而且还容易使得国外将其销售行为视为倾销,这便助长了国外的反倾销势头,产生更多的贸易摩擦。而我国企业在应对反倾销时不够积极,缺乏应对的技巧与经验,经常因为各种原因而不愿应诉,如对国外反倾销法规不够了解,应诉所需成本过高,不能及时获得应诉信息等。这不仅引发反倾销案的高比例裁定,还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进口国企业不断运用反倾销手段对我国施压。 另外,我国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内部协调力度又不够,尚未建立起有效的行业自律机制。低价出口和出口的无序增长,不仅使我国企业丧失了正常应得的利润、自我降低了出口商品的档次,而且加大了我国遭遇贸易摩擦的几率。 四、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相关对策 (一)积极利用WTO多边机制解决贸易摩擦 通过多边贸易体制中的 WTO 贸易争端解决机制来解决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国际贸易争端,是中国加入 WTO的意义之一。在解决中国与美国的国际贸易争端时,我们应熟悉和适应美国的贸易规则及其他国际贸易规则。在实战中应积极利用世贸组织多边机制维护自身权益,避免和应对各种可能的指控,并在贸易摩擦中处于有利位置。同时中国应尽快与国际接轨,进一步深化改革,提高市场化程度,充分利用WTO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特别是要熟练掌握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规则,为抑制贸易战,打赢贸易战做好准备,并由此来维护我国的经济权益。 (二)改变中美两国相互依赖的不对称性,由外贸拉动向内需拉动过渡 文章前面已经提到,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中美两国经济之间的相互依存极其的不对称。因此,从长远发展战略来看,我国应将宏观调控的着眼点更多地放在扩大内需上,从而改善目前的这种状况。我国拥有13亿人口,国内市场十分庞大,而且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潜在的市场需求是其他国家不可比拟的。在现阶段,扩大内需首先应将满足内需作为前提,满足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普通民众包括贫困群体的要求。 首先,应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扩大社会保障的受益范围。其中关键是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机制,使得人们不必过于担心由于未来的某个突发事件而使自己陷入经济困境,减少人们的因预防而持有的货币数量,减少储蓄提高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增加其当前消费。其次,应当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范围。最后更重要的是,要建立通畅的融资多元化渠道。通过这些措施来降低我国对外贸出口的依存度,改变中美两国贸易的不对称性。 (三)调整产业结构,增强核心竞争力,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 中美贸易摩擦案件中所涉及的产业基本上是那些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其替代性非常强,其低价值决定的低价格容易被认为是倾销。因此,改变这种状况的根本途径,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市场竞争为动力,通过技术改造、技术创新、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等措施,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对工业各部门的产品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在产品结构调整中,对国民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推广新技术、新工艺,降低产品的能源消耗、原材料消耗、以及水资源消耗。生产一批能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中降低能源、原材料和水资源消耗的产品。二是通过新技术运用和经济规模的扩大,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在国内外市场上增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三是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引进,开发具有世界先进水平,能够代表产业发展方向的产品。 同时,我国政府应当制定相应的政策大力扶持、促进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创造有利于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还要注重运用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从而使我国尽快摆脱长期处于低附加值的国际分工地位,逐步向高层次、高技术产业不断推进和升级,降低同他国产生贸易摩擦的程度。 (四)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分散化战略 当今世界经济生活的国际化已成为经济发展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不断扩大的、多元化的外贸市场是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客观要求。从以往来看,中国的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在美国,这容易造成美国企业对中国的抵制。出口市场结构的不合理,使得单一的产品集中到某一个国家,即使产品没有低价倾销,也会对该国市场形成压力。市场的过分集中也就容易引发贸易摩擦。因此,要进一步实施国际市场多元化战略,调整出口的地区结构,在巩固传统的亚洲和北美市场的同时,大力开拓欧洲市场,并逐步向拉美、中东和非洲市场进军,达到分散贸易摩擦风险的目的。 近几年以来,我国广泛参与各种区域经济合作与亚洲、大洋洲、拉丁美洲、欧洲等近30个国家和地区商谈贸易安排并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开展了自由贸易的研究。我国在保持绝对额增长的前提下,实施多元化国际贸易战略继续扩大与东盟的贸易比重,促进我国外贸市场格局的多元化与分散化。 (五)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共同建立出口预警机制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出口预警机制,不仅可以把可能出现的贸易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同时也为及时有效地解决出口中发生的问题奠定基础。建立预警机制的关键是以现代化信息手段为依托建立一套出口监控体系,并根据出口发展的态势采取必要的预防性措施。政府主管部门要对主要的出口产品进行监控,利用监测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预测,一旦发现出口产品的数量和价格异常变动,应及时发出预警信息,而出口企业在行业协会的协调下要迅速调整出口计划,将贸易摩擦和争端解决在预警阶段。同时,政府和企业也应加强自身的“内功”的修炼。 在政府方面,政府应当完善其服务职能,加强公共服务理念,提高政府服务水平。构建公共财政体制要求政府提供的主要产品就是服务。也就是说,公共财政理念的内在实质就是服务性财政,政府的根本职能就是提供优质服务。  在企业方面,企业应当实施“以质取胜”的品牌战略和市场多元化战略。提高自身品牌建设,增强企业竞争实力,调整商品的出口结构,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在面对美国的反倾销中我们企业应当积极应诉,建立企业行业协会,团结一致地应对外国的无理诉讼,增强企业的自我保护意识。 结束语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发展以及中国进一步融入国际分工体系,这些都促进了中美两国贸易的合作与交流。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中美贸易的发展也必将经受风雨的洗礼。美国贸易保护的回流和霸权主义的存在,以及美国对华的贸易歧视,使得中美两国间的贸易摩擦多年来一直居高不下。而中美贸易摩擦不是一方能解决的问题。中美两方都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来寻求解决的办法。美国应采取一些务实的、理智的行动来对待中国突飞猛进的发展,不纠缠于对华贸易逆差,而是积极扩大双边贸易,取消对华的某些产品的出口限制。中国则应逐渐减少对美的贸易依赖,同时促进产业的升级,扩大国内内需。 中美两国如果能以正常的心态看待贸易摩擦、能以理性的思维来寻找解决之道,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美两国间的贸易摩擦一定能够得到改善,而中美贸易也一定会有更大地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杨洋.金融危机下的中美贸易新趋势及应对措施[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01 [2]蹇彪.中美贸易摩擦的新趋势及原因探析[J],经济,2010.05 [3]丘杉.中美贸易摩擦的战略考察[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4]王亚飞.中美贸易摩擦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理论与实证分析[M].河北大学出版社2009. [5]王丽娜.中美贸易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及其解析.辽宁师范大学学报[J],2008.03. [6]康学芹,高云龙,孟萍莉.我国贸易现状及应对策略.商场现代化[J],2007.01. [7]柳剑平,郑绪涛.中美贸易摩擦的未来趋势及我国应采取的对策[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7). [8]拉尔夫·戈莫里、威廉·鲍莫尔.全球贸易和国家利益冲突.2003,4 [9]DAVID P.BARON(1997).Stanford University Stanford,CA94305-5015.Integrated Strategy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Disputes : TheKodak-Fujifilm Case. Journal of Economics&Management Strategy,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Volume 6,Number 2,Summer1997:291-346. 致谢: 本文在撰写过程中得到范靖老师的悉心指导,在此表示感谢! 10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休闲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